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義務教育的特點篇1
本人認真聆聽了xx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詳細解讀,有很多收獲,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內容。
我知道了小學階段核心素養由原來的10個: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增加為11,增加的一個為:量感。何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養成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
我了解了總目標是“三會”: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同時,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性,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將九年的學習時間由原來劃分為三個學段變為劃分為四個學段。涉及到我們小學階段的就是,原來一至三年級是第一學段,四至六年級是第二學段,而現在是每兩個年級為一個學段,小學階段分為三個學段了。小學的6年劃分得更詳細了。
我明白了課程內容組織得安排上也有很大變化。2011年得課標是以學段為主題,每學段里面細分為四大領域,而2022年的新課標是以四大領域為主題,在每個領域里面再細分學段,更重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xx教授的解讀非常細致,而且深入淺出。因為信息量很大,在聽了xx教授解讀的基礎上,后期我還要不斷學習,仔細研讀,用新課標的里面的新標準,新內容,新理念,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義務教育的特點篇2
和2011年版的課標相比,新課標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置,并且細化了實施要求,原來的課程標準缺乏對“學到什么程度”的具體規定,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缺少科學依據,新版課標中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解讀,讓我們“有標可循,有標可依”。在新課標的引領下,作為一線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觀念,不固守舊經驗,積極主動應對新時代的新挑戰!
一、新詞迭出,從總體方向上突出變化
新課標有了獨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學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離出了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2011年版的課標這兩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學業質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發現了很多新詞:“培根鑄魂、啟智增慧”,“面臨新挑戰”,“與時俱進”,“核心素養”,“終身發展”,“減負提質”等等。
新課標關于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置,細化了實施要求;關于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同時新課標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認真、行而不輟,不斷創新實踐,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新意不斷,從數學教學上突出目標和方向
新課標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學業質量、課程實施上不斷突出新意,明確了數學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的培養方向。
1、新課標明確了教材的作用和學校育人目標
新課標指出課程教材的作用:“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學校育人目標應做到“教育需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育人方向應“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明確了育人目標和方向,教師們要轉變教學觀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創新教學方式,與時俱進,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2、新課標確立了課程目標和教師教學方向
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課程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進一步強調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
數學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能通過教學,使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
因此,數學教學要注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學過程中設計有效的、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并精心組織與有效實施。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三、創新方式,聚焦學生全面發展
無論是在課程理念部分還是課程實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訂總體目標,再整體把握內容,然后選擇合適的方式,進一步加強綜合與實踐進行落實,為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還要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同時要發揮好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新課標多次提到老師要改進、創新、豐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對于數學的學習,要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會主動思考與提問,學會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發現一般規律與數學模型。要求教師能夠以大概念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進行數學學習,認識數學的本質。教師教學時,強調了以主題式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并開始側重綜合實踐和傳統文化中的數學。
對比讀完新課標,作為一線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從考慮如何教轉變為教會學生如何學,教師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中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寫在最后
我用了2天的時間仔細閱讀了新課標除附錄的實例以外的內容,與2011年版作了對比,發現2022年版的有了很多改變,在寫這篇內容時覺得不能完全表達我的感受,這一篇只是寫出了新課標的一些“新”,還有初中數學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的不同或具體要求沒能寫下來,我決定另寫一篇。
義務教育的特點篇3
今天我通過xx工作室發送的視頻,學習了xx教授為大家解讀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課標修訂背景與要點;
二、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
三、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的生活不斷改變,教育步伐也從未停滯。從200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到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各課程標準,再到2022年的新課程標準,堅持了正確的改革方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基礎教育質量提高作出了積極貢獻。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我們教育更應該要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在教育過程中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聚焦核心素養,反映時代特征,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
通過學習,我更加明確了要堅持育人導向。數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功能,數學作為基礎類學科作用重要,它的應用可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數學素養在其中極為重要,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應該特別要注意素養的形成,即在潛移默化中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針對小學階段孩子的特點,我們小學階段更應該在教學實際中側重于與經驗的感悟等。
本次學習,讓我充分認識在以后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應該吃透課標,提高專業素養,為培養國家所需的新時代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