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已經公布。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學習2022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發言稿三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學習2022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發言稿三篇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近日印發,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2年聚焦“三農”問題,顯示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持續而高度的重視。
今年的一號文件,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為主題,延續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思路并進一步加強,指明了新常態下農村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對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農村板塊進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邁出堅實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一年來,我國農村工作展現出向好的新局面。2014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農民增收有望實現“十一連快”,農村改革步伐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延續良好勢頭,為中國經濟的穩中求進和升級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常態下的中國農村經濟出現新機遇,也面臨著新挑戰。當前,隨著國內外環境條件變化和長期粗放式經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我國農業生產成本逐年上升,比較效益呈下降趨勢,農產品內外價差倒掛,水、土等資源約束趨緊,農業生態不容樂觀。要適應新常態,亟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過去粗放式經營轉向集約、高效、環保的生產方式。要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問題倒逼改革,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要切實補好農業現代化這塊“短板”,推動其與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良性協同發展。要激發和鼓勵農民在產業融合以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首創精神,允許“探索、探索、再探索”。要注重“物的新農村”,更要注重“人的新農村”,著力培育社會有保障、文化有傳承、生態有保護的新時代鄉土文明。
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是否真正實現小康社會,不能僅僅看經濟發展指標,更要看老鄉的感受。正如所言,“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因地制宜做好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村污水處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多地要從農民感受入手,從農村細節著眼。
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要是到20xx年還有幾個連片貧困區依然如舊,就談不上全面小康。目前,距離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只有六年的時間,我們必須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苦干實干、只爭朝夕,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減弱、改革不停步,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學習2022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發言稿三篇2
日前,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已經公布。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馳而不息重農強農的堅強堅定決心,為廣大農民朋友送來了政策春風和數字禮包。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了數字鄉村建設數字農業發展和農民數字素養培訓,要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和數商興農工程,通過數字化賦能融合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是2022年一號文件最大亮點。
數字鄉村數字農業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和數字中國的建設內容,鄉村振興要通過數字化引領驅動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助推高質量發展。2022中央1號文件提出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這是2025年、2035年、2050年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文件在第二十四條先后提到了“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發展智慧農業”、“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加快推動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和“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文件在第十六條提出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涉及到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工作,包括“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和“加快落實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等。文件特別提到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產業。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促進農副產品直播帶貨規范健康發展。加快落實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等。一號文件關注三農的數字鄉村數字農業和數字素養,強調產業融合和數商興農,都是通過數字化賦能三農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要從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數字農業發展和農民數字素養培訓下功夫,強化數字產業融合和數字電商轉型升級,用數字化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首先要從制度層面入手,制定具體方案,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數字鄉村數字農業和數字培訓,融合數字一二三產業打好基矗其次要用數字化思維,打造數字化農產品大平臺,結合現代農業產業打造B2C、B2B到F2C等數字化平臺,從消費互聯網到社交互聯網、再到產業互聯網的多種數字化大平臺轉變。第三要用數字治理和傳統三農結合起來,既要進行數字農村生態建設,還要提高農民數字素養和技能,解決數字鴻溝,完善鄉村數字化治理。最終要通過數字化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改革,打造特色高端農產品數字電商模式,真正實現數字鄉村農業農民和一二三產業大融合,促進數字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當今時代,數字化是全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當前鄉村振興要抓住數字經濟的網絡化、智能化和數字化“三化”關鍵,通過產學研合作共同打造能夠引領數字農業產業發展的多種模式來,未來三農要從農業向產業過渡,從小農到網農過渡,從電商向數商過渡。一定要通過網絡化的5G,數字化農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無人機等智能化裝備現代化農業產業,建設數字電商數字農產品的數商企業,讓網絡成為新農具,讓直播成為新業態,讓數字成為新農資。通過數字鄉村建設數字農業發展和數字產業融合的數商興農工程,奮力譜寫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學習2022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發言稿三篇3
中央一號文件題為《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主題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果斷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短短的9655個字,涵蓋了“完善國家食糧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農業可延續發展長效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改善鄉村治理機制”等八個方面,是以“三農”為重心的工作部署,更是今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依據,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進步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涉農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細致。通關一號文件全文,責任感、使命感貫穿其中;“服務于民,奉獻于民”的執政思想顯而易見;踏足于實際,把要求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辦法;增強政府支持與保障能力,實現資源可延續利用,為增進經濟長期較快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央一號文件的連續第11年聚焦“三農”,糧食安全始終擺在首位,這是對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延續,更加突出了糧食安全、農業科研創新、土地制度改革、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主題,強調了深化改革,細化了具體措施。以具體的便民舉措,助力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體質上與機制上摒棄弊端,保障農業農村現代化改革全面推進,是在今后工作中必須謹記的關鍵。
【最新學習2022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發言稿三篇】相關推薦文章:
最新關于守望中國精神書寫美麗青春精神發言稿(三篇)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 工匠精神學習感悟范文【精選三篇】
2022學習勞模精神個人心得體會最新范文【優秀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