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篇一
1、講準重點:抓住關鍵,切記眉毛胡子一把抓。
2、講透難點:采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易混知識相對照等方法。
3、講明疑點:采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4、講出知識的規律:重在講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篇二
歷史不和文科可在內掌握題型學習,要想學習,只專注掌握,在上得分,以下是為學子們的八年級歷史技巧分享。
一、完成準則:先做輕松的后做難的,先做題小后做大題。
二、完成關鍵:中低困難程度的題型不錯誤,這種題型一般在每一個類型題型的剛開始和作文核心部分。比較終一道題,困難程度非常大,不用費力努力,也不用由此覺得太難過。
三、隨便多輕松,試卷寫完后都得要再了解一遍,會做的題型不錯誤。“既然不能得到難題分,千萬要無疑的是輕松題不錯。
四、完成書寫方法 :流程要既不去繁瑣也不遺漏,該得分的試題,1分都不失,且,僅剩一個技巧性疑問,例如某加分題有幾塊小題型,分別考核不相同題型,假如首題不會答而第二道題會做,可直接感到首題的論點是適合的,直接帶進做第二道題,那樣可得分。
五、書寫良好:平常形成好順應,隨便字寫作如何,千萬要干凈干凈,給人一覽了然的樣子,千萬必須使改卷老師看知道,要無疑的是每道題的答案回答在題型判斷的地點,不寫錯字別字。假如在書寫上失分的情況下則太惋惜了,歷史完成書寫量非常大,總是字跡草率不清晰,假如涉及到得分點,很有可能因為這個而扣分。
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篇三一單項選擇題
1.19世紀上半期,世界頭號工業強國是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2.如果聽任鴉片泛濫,那么數十年后,中國“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是誰給道光帝的上書內容
a.李鴻章 b.張之洞 c.林則徐 d.魏源
3.19世紀上半期,英國工業產品在中國市場遭到頑強抵制的兩大原因是
①清政府推行閉關政策 ②英國商品質量不高
③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 ④中國人仇恨洋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英國向中國私運鴉片的直接原因是
a.牟取暴利 b.毒害中國人民
c.爭取以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 d.為發動侵略戰爭尋找借口
5.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嚴厲禁煙 b.英國蓄意打開中國市場
c.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 d.中國農民起義爆發
6.中英《南京條約》規定開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部的是
a.上海 b.寧波 c.廈門 d.福州
7.《南京條約》對中國最大的危害是
a.被迫開放五個通商口岸 b.向英國大量賠款
c.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d.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關稅
8.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中的“夷”指的是 (
a.外國人 b.中國的少數民族c.漢族人 d.侵略中國的人
9.“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役割臺灣,償二百兆始”。下列內容與梁啟超所述事實在同一條約的是
a.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b.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為通商口 岸
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
d.割讓香港島給 英國
10. 通過圖文結合的學習,請你判斷 中英《南京條約》和中日《馬關條 約》的相似點是
①都規定了割地②都有賠款③都規定了帝國主義在華設廠
④都規定了開放通商口岸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個組成部分,近代史上,日本強迫清政府割占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2.割占右圖中①地區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13.恩格斯說,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 一塊大小等于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這個國家是
a.英國 b.日本 c.法國 d.俄國
14. 浙江慈溪流傳著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鷹,黃毛高鼻綠眼睛,鷂鷹兇惡怕弓打 ,洋人怕的紅頭軍”。這里“紅頭軍”是指
a.紅巾軍 b.白蓮教 c.太平軍 d.捻軍
15.“紫禁城內各宮殿,盡為寇兵分國占據。三海、萬壽山、頤和園等處……各宮中累代珍異皆為日人捆載以去。”這是列強在哪一次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罪行
a.第二次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日本全面侵華戰爭
二、材料分析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著一個人間奇跡,它叫夏宮。……人們的想象力所能創造的一切幾乎神話性的東西都體現在這座宮殿中。……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勝利者竊走了夏宮的全部財富。……之后,他們雙雙拉著手,榮歸歐洲。”
材料二:美國的特命全權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邊(中國),站在樹底下,手里拿著筐子,等著接他在樹上的伙伴所搖撼下來的果子。甚至他還接到訓令,萬一樹上的人和果園的主人發生糾紛,他應當出來調停。
──美國學者德涅特《美國東亞外交史》
請回答:
(1)兩則材料反映的事件發生在哪一戰爭中?
(2)材料一中的“兩個強盜”、 材料二中的“樹上的伙伴”都是指誰?“果園的主人”指誰?在這一事件中美國扮演了什么角色?
(3)與上述材料有關的這場戰爭給中國造成了什么嚴重影響 ?
(4)西方列強一向標榜自己是來自“文明社會”的“文明人”,讀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認識?
(5)12月4日是該“夏宮”罹難紀念日,假如我們穿越了時光隧道作為火燒該宮的見證人,你怎樣用簡練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語言向世人報道這段歷史
1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義和團民謠:“最恨和約,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兵法易,助學拳,要擯鬼子不費難。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國求和。八國聯軍不予理睬,繼續向北京進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軍斬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約”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是“誤國殃民”?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當時義和團運 動的主要斗爭對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膽寒”“勢蕭然”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義和團運動的不足有哪些?
(3)八國聯軍中的八國指哪些國家?它們何時開始侵略中國?
(4)材料二反映了義和 團失敗的原因。從客觀上看,義和團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5)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帶來了什么后果?
bccabacaacddcc
16.(1)第二次鴉片戰爭(2)英國和法國;中國;幫兇(3)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4)西方列強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強盜、魔鬼和殺人狂,他們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行為足以證明這一切。標榜自己是來自文明社會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盜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說法都可以)(5)答題思路:一是揭露列強的暴行,再就是從中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17.(1)《馬關條約》;此條約規定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允許列強投資設廠等,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外國侵略者(2)義和團敢于同國際強盜展開血戰,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夢想;義和團在抵抗西方列強侵略的同時,對西方的一些文明成果也加以抵制。(3)英、美、俄、日、法、德、意、奧,1900年6 月。(4)清政府和帝國主義聯合鎮壓。(5)八國聯軍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