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抗洪救災先進典型事跡篇一
以雨為令 奮戰一線
鐘西村歌場圩位于鐘小河北岸,圩內面積4000多畝,埂頭窄,埂身單薄,1999年洪災修復后尚未經過大水考驗。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簡旺生被窗外的雷雨聲吵醒,打年輕就有充足防汛經驗的他,天蒙蒙亮就趕緊起床,組織100多名人員上埂巡查,并劃分2個重要埂段,交由兩個村民組負責,緊急調配樁木、土、砂石、彩條布等防汛器材物資,做好防汛應急準備。
6月24日上午9點30分,歌場圩鐘小河外河段出現險情,簡旺生立即組織搶險隊員和一臺挖掘機,進行打樁搶險。他帶領3名隊員在水中堅持了一個小時,協助挖掘機打完了10多根木樁。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調來一臺挖掘機、五臺拖拉機,加緊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點多才完成除險。此后十天里,簡旺生就帶領突擊隊奮戰在歌場圩,危險發現一處,就及時化解一處,共計化解十幾處險情。
身先士卒 死生考驗
6月21日下午1點多,簡旺生和60多歲的老黨員傅澤元在歌場圩巡埂,突然看見埂下的泄洪溝涵閘在滲水,而且水流越來越大,圩埂有隨時垮塌的跡象,一旦垮塌,3000多畝農田就直接被淹沒,給整個鐘西村4000多百姓帶來的損失簡直不敢估量。險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簡旺生不顧勸阻,撿起旁邊的舊水泥板和彩條布,縱身一躍,跳進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緊搶險。老黨員傅澤元被簡旺生的舉止感動,也一同跳入水中,兩人協助完成堵塞涵閘口的任務。他們在水里奮斗了整整1個多小時,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將涵閘堵住。隨后趕到的搶險突擊隊,開來1臺挖機,在閘口的水泥板上鋪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蓋,最終確保泄洪溝涵閘安全。
汛情不減 何以為家
為了保障鐘西村兩座排灌站正常運行,簡旺生利用排澇相關專業能力,堅持在排灌站夜間值守。每隔3小時,便出門觀察水情和險情,近20天沒有回過家。3臺機器汛前雖已經過精密檢修,但持續工作導致王村圩一臺機器出現故障,簡旺生及時發現并連夜聯系水利專家,進行徹夜搶修,因處理及時,村里無一處內澇。連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隨時都有破圩危險,正忙著轉移群眾的簡旺生接到妻子電話,要求回家幫忙搬家。簡旺生為了能多轉移一些群眾,毅然掛斷電話,直到將所有群眾安全轉移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搬運家電。在家里一樓進水后,簡旺生為了不占用安置點床位資源,安排妻子和70歲的老父親在家里二樓就地進行安置。
上善若水 厚愛無言
大雨不停歇,險情越來越嚴峻。出于安全考慮,簡旺生提前帶領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告知轉移,通過發動村民投親靠友和安置點安置的方式,安全轉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開發區水庫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場圩出現漫堤,眼見死守十幾天的圩埂即將淪陷,簡旺生強忍心酸,對住在圩堤上暫無危險的60人也全部實現安全轉移,并安排兩名村婦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
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鐘西村雖有4座房屋倒塌,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破圩后,簡旺生帶領村“兩委”干部實地查看受災農田,及時統計上報災情,檢查房屋受損情況,避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嚴峻后,簡旺生第一時間組織20人的打樁隊和一臺挖掘機,奔赴三岔村積極開展支援,進行裝木和清臟。之后,連續三次帶領5人打樁,將500多根樁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慮到村里嚴重的受災情況,簡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號召鐘西村走出去的名企業家積極籌資捐款,協助村民做好災后自建工作。
災難面前,簡旺生同志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沖鋒在前,身先士卒,他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的行動,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贊譽,譜寫了一首新時期村黨組織書記抗洪救災的壯麗樂章!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抗洪救災先進典型事跡篇二
“7.19”特大暴雨襲擊了整個內丘之后,內丘人迅速展開了生產自救。官莊鎮大都城村也受到了暴雨的侵襲,村主任劉xx第一時間和支書一起冒著大雨挨家挨戶查看鄉親們是否安全,將村里的危房戶進行了轉移。安置好本村的危房戶、受災群眾以后,他臨危受命,迅速又奔赴山區,對口支援侯家莊,為救援開出一條條生命線。
得知侯家莊道路交通受阻,災情嚴重,急需救援,劉xx主動聯系官莊鎮政府,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資源,為兄弟鄉鎮搭一把力,并表示自己的工程隊可以隨時待命,鏟車等工具已經就緒,即刻出發。7月26日,作為救援隊小組組長,他代表官莊鎮火速趕赴侯家莊。他帶著弟兄們用鏟車、鉤機疏通著一個個的通村路,為了加快救援效率,日夜兼工,吃住在救援一線,奮戰了七天七夜,終于成功疏通羊峪、鹿峪、西臺、盤家莊、胡樹灘、張北凹、唐家村七個村的進村路,確保了群眾安全轉移安置,救災車輛、物資等順利進入。
看到山區的生命線打開了,他也疏了口氣,在面對侯家莊群眾的感謝時,他說這是他該做的,都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救援行動仍在繼續,每一支救援隊伍都像一縷陽光照耀在災民心中,為他們送去溫暖,并鼓舞著他們奮起自救。劉xx不僅做好了本村的救援工作,更將愛心傳遞到了受災嚴重的侯家莊,為他們疏通了至關重要的救援生命線!他在大災面前主動分享資源,并帶領自己的工程隊志愿去救援,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災后重建行動如火如荼,千千萬萬個劉xx一樣的同志都在為重建家園而奮戰著,人心齊泰山移,通過這樣生產救援以及自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恢復甚至超過災前水平。
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一個團結的民族雄起,而在大災面前呈現出來的就是這樣一個團結的民族,一個堅韌的民族,內丘加油!邢臺加油!中國加油!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抗洪救災先進典型事跡篇三
20xx年6月6日,我鎮全境連降罕見特大暴雨,全鎮遭受巨大損失,出現斷電、斷路、斷水、斷通訊,面對這突然其來的天災,鎮黨委政府把全鎮的中心工作放在搶險救災恢復生產工作上,作為負責本鎮“文湖三村”的包村片區長的我帶領駐村工作隊深入掛鉤村了解災情,及時為村民排憂解難,并妥善處置搶險救災事宜,盡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無發生人員傷亡。
在掛村區領導去洪口(災情更嚴重的地方)沒能到我們這的情況下,我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本次暴雨襲擊,果斷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啟動片區防洪預案,及時轉移群眾。根據防洪預案,我果斷下令從6月5起我片區進入重要防御狀態,6月6日早晨進入緊急防御狀態;要求各村根據本村的防洪預案,及時做好住在低洼地帶的群眾和可能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地帶群眾的安全轉移工作,并妥善安置群眾,共轉移群眾3100多人次,確保無發生一例人員傷亡。
災情發生后,我及時組織村干部分片巡查,并對發現的險情及時處置。新田村干部在巡查時,發現村對面低洼地帶的紙廠有十幾位工人還未轉移,我得知情況后立即向鎮主要領導匯報,并趕赴現場察看實際情況,果斷決策,立即組織干部臨時制做竹排把十幾名工人轉移到安全地帶,一直忙到下半夜避免險情發生。
為獲得第一手雨情、水情,我及時與鎮里聯系獲得寧德市水利信息網和省市氣象局網站的相關信息,密切關注雨情和霍童溪面的水位情況,綜合分析后,及時下達轉移命令;提前通知下游群眾做好泄洪準備,轉移人員和財產,手搖報警人員在崗在位,及時報警。
災情發生后,我啟動了片區防洪預案:一是周密部署,落實責任。按鎮里通知和上級領導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根據汛情實際,適時召開4次防汛抗洪工作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工作,全面落實防汛安全責任,實行包片包村包干責任制。二是駐村包干,加強指導。在防汛過程中,我要求各駐村干部立即組織干部群眾防汛抗洪,加強對危險地帶的安全巡查,同時指導群眾做好災后重建生產自救工作。三是強化值班,在崗在位。村全體值班人員24小時堅守崗位,保證上傳下達的渠道暢通,保證整個防汛救災網絡正常運行。
此次災情雖然非常嚴重,但我片區干部群眾在區委、區府的指導下,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我的實時指揮下,全片區上下眾志成城,抗洪救災,沒有發生一例人員傷亡,最大限度減少群眾的財產損失,并使群眾及時恢復了生產,取得了抗洪工作的階段性勝利。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抗洪救災先進典型事跡篇四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漲,一場無情的洪水襲卷了淮河流域。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上窯鎮黨委、政府率領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致,英勇抗洪,并在災后積極開展生產自救,贏得了抗洪救災工作的決定性勝利。
在這場與天的搏斗中,上窯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作最高原則,把抗洪救災工作當作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汛情發生伊始,上窯鎮防汛指揮部就緊急召開會議,傳達通報了水情、雨情,安排布置防汛各項工作,全面啟動上窯鎮防汛應急預案三級響應。
隨著災情的日益嚴峻,田家庵水位達到21.5米,水情就是命令,鎮防汛指揮部把辦公室遷至防洪堤壩上,鎮領導干部全部到抗洪一線指揮防汛,機關同志一律在單位待命,隨時準備上堤。鎮防汛指揮部采取集中到會議室開會、在堤壩開庵棚碰頭會、電話通知等形式,一直堅持每天至少開一次調度會,及時傳達貫徹區會議精神,布置落實防范措施。
堅持24小時帶班值班制和重大信息及時通報制。鎮領導班子每人做了細致的分工,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主要領導親臨一線指揮,堅持24小時不間斷拉網式巡堤查險,并做到責任到崗,任務到每人。
鎮黨委、政府本著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在防汛指揮中堅持“四個寧可”,即:寧可把防汛問題估計得更重些;寧可把物資儲備得更充足些;寧可把應急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寧可把應對防范工作組織安排得更細致些。為取得防汛工作的全面勝利,確保洛河洼幸福堤上窯段安全渡汛,鎮政府按要求備置防浪布4000米,土工布200余米,編織帶60000條,草袋5000條,木樁3000根,鐵絲200公斤,碎石400余噸及錘、鉗、鍬、鏟等各類工具。
組織機關干部奔赴堤壩和各村防汛群眾一起運送防汛物資,搭設防汛庵棚。提前組織群眾2000余人上堤,全線鋪設防浪布,加高加固堤壩。僅用一天時間就鋪設防浪布4000余米,加高加固堤壩2000多米,為高水位下安全渡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于實行了領導帶班和24小時拉網式巡查,對于險情,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時處理。7月12日,巡堤人員發現幸福灣排澇站有兩處管涌。
鎮主要領導聞訊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緊急抽調100余人,實施緊急搶險,經過3個小時的努力奮戰,終于排除了隱患。7月13日凌晨,巡堤人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一處細小管涌,管涌口僅一指來寬,若不及時處理,后果不堪設想。由于巡堤細致,發現及時,處理得當,這一險情被迅速撲滅。
7月12日,田家庵水位達到23.68米,超行洪水位1.18米,創造了上窯鎮防段23.68不破壩的歷史新紀錄。
大汛當前,團結協作是奪取抗洪救災全面勝利的根本保證。鎮領導班子成員始終站在抗洪一線的最前沿,一些黨政領導已經在大堤上堅守了6天6夜,從未回家一次,為廣大干群做好表率作用。機關4名同志帶病上堤,輕傷不下火線,24小時堅守在大壩上。鎮黨委書記李保安帶頭扛起了土袋,和廣大群眾一起穿梭在筑壩的大堤上。
在廣大黨員干部在鼓舞帶動下,群眾的抗洪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幾千人的護堤大軍中,有年逾70的老者,有數十名婦女同志,還有無數自發趕來的群眾。原本需要兩三天才能完成的鋪設防浪布、加高加固工作,僅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全部完成。
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時,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救災工作。受嚴重內澇的影響,我鎮受災人口已達5800多人,受災面積達到1.3萬畝,直接經濟損失990萬元。針對此情況,黨委政府緊急啟動救災應急預案,成立了鎮救災辦公室,由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組成,密切關注受災群眾的生活,保證群眾有房住、有飯吃、有水喝、有病能醫。鎮民政部門每天都要下村查訪災情,做到災情每天一上報,保持信息暢通無阻。我鎮云南崗村內澇災害最為嚴重,全村共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目前已有5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被水圍困,村民進出云南崗村的兩條路已被洪水淹沒。
鎮政府及時準備了兩艘小船和兩個竹排幫助轉移群眾,搶救糧食和群眾財產。同時在云王小學設置了災民安置點,并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措施,安排專人幫助群眾搬遷,現僅云王小學已轉移安置群眾50戶170多人,鎮民政部門及時送去了群眾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藥品,并聯系區衛生防疫組深入災區開展防疫工作,妥善安置災民生活,做好災民的思想穩定工作,動員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確保災區社會治安穩定。
受嚴重內澇的影響,截止7月底,我鎮受災人口已達2.3萬人,受災面積達到2.7萬畝,全鎮11個村,1個社區均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100萬元。鎮黨委政府把救災工作擺到了當前工作的第一位,緊急啟動救災應急預案,設置災民安置點4個,轉移受災群眾兩千余人,安置群眾近500人,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和援助。
為了保證受災群眾有房住、有飯吃、有水喝、有病能醫。我們為災民安置點配備了必要的生活用品,發放米、面、糧、油。重新打深井,建水池,保證災民飲用水安全。在安置房安裝了吊扇,向災民免費發放防暑降溫藥品,對環境衛生和飲用水進行消毒,注重做好災后防疫工作。在受災最為嚴重的云南崗村,全村共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有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被水圍困,村民進出云南崗村的兩條路已被洪水淹沒。
鎮政府及時準備了兩艘小船和兩個竹排幫助轉移群眾,搶救糧食和群眾財產。由于救災工作安排的細致,采取的措施得當,災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群眾的情緒平穩,災區社會治安穩定。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準備災后生產自救工作,一但洪水退去,立即組織進行農作物補種,盡量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抗洪救災先進典型事跡篇五
7月18日,合川涪江、嘉陵江、渠江先后迎來了1984年以來最大的洪水,各級各部門在區委、區政府的部署下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面對突如其來的洪災,人民醫院全體干部職工齊心協力戰勝困難,取得了抗洪救災階段性的勝利,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的人物與事跡。
18日當晚,人民醫院領導緊急召開會議部署抗洪搶險工作,醫院要求全體干部職工要牢固樹立“防大災,抗大汛,防大疫”的思想,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立即行動起來,認真部署、扎扎實實做好抗洪救災及醫療救治工作。
楊安全,人民醫院物管中心主任,是該院此次抗洪救災后勤保障組中的一員。作為人民醫院一名老職工,在副院長喻其敏、唐樂輝的帶領下,他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則,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帶領著物管中心的工作人員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抗擊洪水的銅墻鐵壁。
洪水肆虐期間,醫院后勤保障、水電供應中斷,在困難面前,楊主任始終戰斗在抗洪搶險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帶領科室全體員工全力做好防汛救災物資的調撥、配送以及水電氣、房屋維修等工作,使抗洪救災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一、由于水位不斷上漲,該科指定專職人員負責防洪水位觀測記錄,每1小時報告一次并做好詳細記錄,隨時上報。
二、根據從區防汛辦得到的情況,院領導果斷下令,物管中心、護理部等部門組織100余人,迅速將住院部一樓病人及家屬護送到安全地帶,確保病人得到了及時治療,無一例人員傷亡。
三、及時轉送上千件貴重物資、設備及價值6000余元藥品,盡最大可能減少醫院財產的損失。
四、及時拆除損毀電路,將住院大樓供電線路并連到門診供電系統中,及時保證住院大樓的照明用電。
五、該科組織人員對全院所有排污管道及強電網管進行檢查維護,及時排查安全隱患。
六、及時清洗食堂,配合相關部門嚴格消毒,保證病人、職工及家屬的飲食安全。
目前,該院的抗洪救災工作已取得階段性勝利。面對筆者的采訪,因疲勞過度而不得不輸液的楊主任擺了擺手,輕輕的只說了一句:“不要問我,其實我們醫院還有好多同事都做得很不錯,多寫寫他們。”聲音疲憊而撕啞。物管中心水電班的李昌模同志,面對妻子被困在斷水斷電斷糧的家中,他舍小家保大家,毅然堅持奮戰在醫院搶險的第一線,直到洪水退后才回家。設備科朱祥明同志,在洪水肆虐期間,他忘我工作連續三天三夜,組織人員搶修中央空調等設備,險性排除后,在領導的一再提醒下,他才不得不去輸液。
在人民醫院,這樣的抗洪救災先進個人與事跡還有很多。該院的干部職工們正是憑著這種偉大的抗洪精神,萬眾一心、堅韌不拔,為奪取抗洪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不懈奮斗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抗洪救災先進典型事跡篇六
貝xx,男,1976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仙回瑤族鄉國土規建環保安監站站長。
7月1日晚,仙回瑤族鄉普降暴雨,降雨量超過200毫米,一夜之間,洪水暴漲,昔日的魅力遙鄉一片汪澤,接到汛情后,鄉黨委、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仙回瑤族鄉黨委政府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仙回瑤族鄉國安站站長貝xx是第一批趕至現場的搶險人員之一。
由于降雨量較大,在趕赴現場的途中,塌方不斷,洪水上漲迅速,交通中斷,貝xx等搶險隊員只能步行涉水至現場。
到達現場后,按照鄉搶險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安排,要求對灌渠大壩河流兩側低洼地段的居民及時轉移,對危舊房住戶受災情況進行排查并動員轉移至安全地帶,貝xx接到任務后沒有片刻休息立即投入到搶險救災及轉移受災群眾工作中,因為在他心中群眾的生命財產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貝xx在受災嚴重的茶山村、大中村、新中村和鄉村干部、村民一道奮戰在前線,排除險情、轉移群眾,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出現他的身影。貝xx與鄉村干部在災情較為嚴重的茶山村排查險情、轉移群眾時發現茶山村古良組周作俊危房戶仍未轉移,周作俊家為靠近河邊的土坯房,家中2人殘疾,見此情況,貝xx立即對周作俊及其家人進行轉移動員,組織人員對行動不便的周作俊轉移至其兒子居住的房子安置,并為老人送上兩床新被子。安置好周作俊一家后,又接到新中村緊急情況,有三戶五保戶家中發現險情,貝xx又馬不停蹄地趕至新中村中洞組,發現險情的三戶房子均為土坯房,其中一戶家中廚房已經崩塌,另外兩戶因為連降暴雨,家中墻體出現嚴重滲水情況,隨時都有可能坍塌。由于年紀較大,老人們不愿搬離,見此情況,貝xx耐心跟老人們溝通,和老人分析險情,經過動員三戶五保戶同意轉移至五保村安置。
7月3日晚,貝xx等救災搶險工作組剛剛吃完飯,又接到緊急電話,茶山村老虎頭小組山腳下的.四戶居民家中存在險情。雖然外面仍是風雨交加,但貝xx等同志二話不說,騎上摩托車立即連夜趕往現場,不顧危險,貝xx爬到存在險情的村民家中屋背的茶葉地查看,經查看,屋背的茶葉地開裂已經有將近20公分,情況十分危急,涉及到4戶18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由于情況緊急,貝xx立即向上級國土部門匯報險情,同時敲響4戶人家的房門,告知其險情,并動員其立即轉移撤離。其中李榮清戶為2位老人及一個小孩在家,此時已經熟睡,經多次敲門,老人家才聞聲開門,貝xx等同志把險情告訴老人家,起初老人家仍未相信情況有如此危險,不愿撤離,經過1個多小時的動員,老人家才同意撤離。經事后測量此次老虎頭茶葉地塌方近7000立方,李榮清一家看見塌方如此嚴重,對貝xx等同志通知其及時轉移,避免更嚴重的事情發生感激不盡。
安置轉移好4戶人家,此時已是將近凌晨12點,搶險隊員已經全身淋濕,但仍繼續趕往茶山村仁和組。仁和組吳澤剛戶在半山上,白天由村干部通知其轉移,但晚上有人發現其家中仍出現燈光,懷疑其沒有搬離,貝xx等人趕到后發現其果然沒有轉移,見此情況貝xx對其耐心動員,分析險情并安排好轉移住處,最終吳澤剛一家才同意轉移,此時已是凌晨2點了。
洪水消退后,貝xx又立即投入到搶修道路、橋梁等災后恢復工作當中去,給群眾發放地質災害地險明白卡、地質災害明白卡,讓群眾知曉地質災害自救方法以及如何求救,在危險區域加固設置警示牌、拉警戒線,時刻不停地奔跑在抗洪救災的前列,人們勸他休息一下,他說“我的兄弟還在奮戰,我要和他們一起”。
貝xx在此次搶險救災中始終以“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工作在搶險救災的前列,在抗洪搶險工作時,其所在單位仙回瑤族鄉國土規建環保安監站也被洪水淹沒,但他仍斬釘截鐵地對國安站全體人員說“辦公室被淹了已經是事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最重要,等安頓好了群眾再來清理辦公室,我們國安站全體人員要聽從黨委政府的部署安排立即下村開展工作”。貝xx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他的心中始終是人民最重,在此次搶險救災中,他和全鄉領導干部及村民一道英勇奮戰,最大程度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實際行動詮釋“抗洪救災我先行”的莊嚴諾言,在抗洪救災的戰斗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抗洪救災先進典型事跡篇七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好民兵夏振杰五過家門而不入,把個人家庭受災困難放在一邊,沖鋒在抗洪搶險一線,舍小家顧大家的舉動在當地傳為佳話。
夏振杰,縣人武部民兵預備役應急骨干分隊隊員。他家所在的湯山鎮高樓村三角莊,在“5·25”“6·4”兩場洪水中都遭受到嚴重沖擊,數十戶房屋被淹,生產生活用品幾乎蕩然無存,洪水帶來的泥沙鋪天蓋地,大街小巷、居民家里滿是淤泥,是我縣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5月25日凌晨2點,縣人武部接到第一個救援電話。年僅19歲的夏振杰顧不上自家房屋一樓進水,義無反顧的和急需要幫手自救的母親打了個招呼離家了,緊急受命隨隊出征,全力突破洪水攔阻,在黑夜中挺進玉虹駕校成功營救16名被困群眾。此后的十多天里,夏振杰就跟隨隊伍到最需要救援的地方參與救援,日夜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巡邏、搶險、救人、清淤、清潔等工作成了人武部民兵預備役官兵的主旋律。
5月26日,應急分隊接到指令到城南高速公路出口處清除淤泥,清洗街道。夏振杰的家就在搶險排淤路段,他只是遠遠的看到母親和弟弟在屋外清洗遭洪水浸泡的家具和電器。
城南高速路收費站出口下黃金水都小區路段受山洪激流的沖擊,厚厚的泥清路面坑坑洼洼急需搶修通行,夏振杰扛著鐵鍬從家門口路過沒有停留一下,快速打通我縣唯一高速生命通道對石阡縣46萬人民群眾來說更為重要。
“5·25”災害的余溫還沒散盡,更悲催“6·4”洪澇災害接踵而來。正在恢復災后重建的黃金水都小區及周邊居民遭受洪水肆虐后一片狼藉,慘不忍睹。夏振杰已62歲的爺爺夏和強開的百貨店鋪內洪水達一米多深,店門沖毀,許多物品被洪水沖走,損失慘重。
天災時刻、困難面前,夏振杰所在的應急分隊又沖鋒在抗洪搶險的最前面。6月5日,夏振杰隨部隊在黃金水都小區離爺爺店鋪100多米的地方救援被困群眾和清理巷道淤泥半天,也沒有時間去幫助爺爺一陣子,又隨部隊開赴更需要救援的地方。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綠軍裝,在抗洪搶險的十多天里,夏振杰隨隊伍充分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連續作戰精神,五過家門而不入,踐行“平時看得出來、用時拉得出來、急時挺得出來”的訓練要求,展示了忠誠為黨服務于民的軍隊形象,軍人形象。
“我們是災民,但我們更是民兵、是戰斗員”。身材高挑的民兵預備役士兵夏振杰如是說。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抗洪救災先進典型事跡篇八
“燦揚,洪水很快就漲到家里和店鋪來了!馬上要被淹了,鄰居都開始搬東西了,我們家里那么多貨物和家具電器,我和兒子來不及搬那么多啊!你在水東那么近,趕快回來幫忙啊!”胡燦揚的妻子在電話里急切地對丈夫說。“現在是關鍵時刻,我這里根本走不開啊,洪水越來越大,水東村還有很多群眾要轉移,再不轉移很危險。我是水東的包村領導要以身作則,責任重于泰山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有人就有一切,你馬上通知鄰居一起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短短的幾句對話,體現了一個紀檢干部心系群眾,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情懷。
胡燦揚同志,男,1955年出生,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 1985年參加工作就從事紀檢工作,擔任兩屆鄉鎮紀委書記,1999年至今任舊縣鄉副科級干部。在舊縣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抗洪救災過程中,不顧個人財產損失,奮不顧身地轉移群眾,保證了群眾的生命安全,體現了紀檢干部一切為民著想的高尚情操。
6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舊縣河上游及舊縣鄉全境連降特大暴雨,舊縣河水位暴漲。上午7時接到險情后在鄉里值班的胡燦揚同志馬上乘車趕到受災的水東村。到達水東村后胡燦揚同志馬上召集村干部商量對策,啟動村防洪搶險預案。隨后胡燦揚同志立即帶領村干部積極投入到通知轉移群眾的工作中。
上午9:10左右,31名群眾被洪水圍困在梅溪村堤田壩機磚廠,此時205國道水東段路面已被淹沒,車輛無法通行,對面就是梅溪村堤田壩機磚廠,四周都被洪水圍困,水位有1米多深,接到通知后胡燦揚同志馬上帶領干部趕赴搶救現場,積極協助搶救工作,直至12時50分,31名被圍困群眾全部安全解救出來。胡燦揚同志隨即回到水東村組織群眾轉移。
下午13:10,壩上電站通知放水,流量達到每秒2500立方米,地勢較低的水東村情況萬分危急,接到通知后,胡燦揚同志再次進家入戶,做好群眾的思想疏導工作,動員他們立即轉移。就在胡燦揚同志轉移群眾的過程中,在河對面梅溪村的胡燦揚同志家中同樣存在被洪水襲擊的危險,從水東從到梅溪家中也只有2公里,騎摩托車3分鐘即可到,家人先后焦急地打了5個電話來催促他回家幫忙搬東西。和胡燦揚一起的村干部和群眾也勸他先回家搶救家當。此時此刻,是回家搶運家具,還是繼續轉移處在存在危險地帶的群眾,對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的胡燦揚同志來說,是個人利益和群眾利益觀念的嚴峻考驗。胡燦揚同志想: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群眾處在生命危險時刻,應以人民群眾的生命財政安全為重。家近在呎尺的胡燦揚同志毅然帶領鄉村干部繼續轉移處在危險地帶的群眾。至14:30分,在胡燦揚同志的帶領下鄉村干部共轉移183戶計963人,并讓轉移的群眾及時得到安置。
處在危險地帶的群眾得到了安全轉移,但胡燦揚同志的家卻遭到了較大的損失,家中房屋倒塌了4間達60多平方,圍墻被沖毀30多米,屋內電動機、小型碾米機各一臺,水泥8噸、農藥14箱、肥料10噸、煙花15件,谷種3袋,彩電、冰箱、洗衣機及其他家具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大量生活用品被洪水沖,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達5萬元。
在得知家中的損失后,胡燦揚只是簡單地在電話里安慰了下家人,他依然沒有離開水東一步,繼續留在水東村,堅守崗位。傍晚7:00左右,胡燦揚同志接到通知:因洪水猛漲,有20多名群眾在家中被洪水圍困,胡燦揚同志馬上組織鄉村干部及部分水性較好的群眾前往營救。到達現場后,胡燦揚同志親自來回4次跳入1米多的水中,在水中艱難前行到被困群眾家中,救出群眾4名。
晚上9:00左右,胡燦揚得知水東大橋項目部還有工人被圍困在洪水中,由于水勢太大,無法實施營救,胡燦揚同志馬上打電話向上級匯報。縣政府及時派來武警戰士幫忙搶救,胡燦揚同志帶領鄉村干部前往協助,直至凌晨2:30營救工作順利完成。完成營救后,胡燦揚同志和鄉村干部徹夜未眠,關注災情情況。
16日一早胡燦揚同志連近在咫尺的家中都沒回一趟,就和其他鄉、村干部又到受洪水危害較大的村民家中走訪慰問災民,了解災情,并積極動員村民開展生產自救和清淤清障、消毒防疫工作。直至上午9:00才返回鄉里,參加鄉救災工作會議。廣大干部和群眾得知胡燦揚同志家中受災情況后,都被胡燦揚同志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所感動。
在嚴重的災難面前,胡燦揚同志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沖鋒在前,身先士卒,他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的行動,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贊譽,譜寫了一首新時期共產黨員抗洪救災的壯麗樂章!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抗洪救災先進典型事跡篇九
7月19日以來,安陽這座古城遭遇百年一遇暴雨,暴雨持續多日,造成多座水庫超汛限水位,被迫泄洪。全縣都在洪水的威脅之中,險情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險情就是命令,19日20日21日馬現國校長在接到中心校的緊急通知后,立即到學校布置安排,安排教師24小時待命,把學校作為群眾的臨時安置點,將學校的教室、辦公室整理到位,備好飲用水,隨時準備接收需要安置的群眾。特別是21日晚上,由于險情的加劇,這一夜他徹夜未眠,將學校的大門、教室門、辦公室門打開,燈火通明,為的就是迎接需要安置的群眾。
7月22日,北郭鄉險情告急,他趕赴中心校,在中心校琚玉強校長的帶領下成立后勤保障小組,清理房間、安排救災物資,11點鐘接到上級緊急命令馬上準備150人的伙食,馬校長協助琚主任在很短的時間內為前來支援的民兵、特警及鄉政府的同志們備好餐、送餐到災區。雖然累的筋疲力盡、汗流浹背,但看著大家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心里充滿了喜悅之情。
7月23日,接到通知要去參加信訪維穩工作,馬校長雖然心系家鄉人民但要服從組織安排,在維穩值班中馬校長仍然不忘災區,時刻打聽災區情況,準備奔赴前線。
7月26日,信訪維穩工作結束,馬校長沒有休息馬上投入到災區救災,看到嚴重的受災情況時,心里更是憋足了勁,要為災區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在高村幫助受災救助對象時,馬現國校長一馬當先,清淤泥、抬家具、設立警示牌,水坑消毒,雖累筋疲力盡、汗流浹背,但一刻也不停歇,受到了支助群眾的一致好評。
作為志愿服務者馬校長連續救助多日,絲毫沒有一句怨言。他這種無私奉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周圍的每個人。
安陽縣北郭鄉鄧莊小學――馬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