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典型材料 抗洪救災 先進事跡篇一
6月21日凌晨四點多鐘, 山洪暴發,北陀鎮立教村中澗寨處在一片汪洋之中,大部分民房倒塌,此時尚有40多名群眾正在尚未倒塌的房頂等待救援,這些群眾隨時都有被洪水沖走的危險,災情就是命令。家住立教上架小組的,他的家同樣存在被洪水襲擊的危險。此時此刻,是回家搶運家具,還是搶救處在生命危險中的群眾,對作為農經干部的來說,是個人利益和群眾利益觀念的嚴峻考驗。想: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群眾處在生命危險時刻,應以人為本。家近在呎尺的毅然和其他鎮政府干部一道趕到中澗寨搶救正處在生命危險的群眾。到中澗寨后,和其他鎮干部一起想辦法,通過扎木排,組織水性好的群眾進行搶救,終于把被洪水圍困的全部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得到了營救,但家卻遭到了較大的損失,家中房屋倒塌了7間,屋內小型耕田機、電動打谷機、小型碾米機各一臺,21寸彩電2臺、電風扇5臺、縫紉機2臺、摩托車1輛、自行車3輛及其他家具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被洪水沖走小水牛一頭、豬3頭、大米約200斤,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達5萬元。
還來不及對自己被洪水沖毀的家具進行清理,于22日和其他兩位鎮干部又到受洪水危害較大的善政村九畝寨慰問災民,了解災情,并擔任工作組組長。從公路到九畝寨雖然僅是隔江相望,面對濤濤的洪水,到九畝寨只能繞道走山路。由于對路況不熟悉,并且當時還正在下雨,山陡路滑,他們到九畝寨足足走了四小時。當他們一身泥水走到災區時,群眾感動地說: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是你們帶來了黨、政府的關懷和溫暖,感謝黨委、感謝政府。到了九畝寨后,他們顧不得休息,立即到農戶逐戶逐項登記受災情況,按時完成了鎮黨委、政府交給他們的任務。
23日晚,處在北陀鎮上游的良佑二級電站壩肩滲水,電站出現了險情。電站一旦垮壩,后果將不堪設想,必須立即通知下游的群眾隨時做好轉移的準備。已經兩天兩夜都未休息的,于當晚十一點多鐘又連夜下到農戶,逐家逐戶通知群眾做好轉移的準備,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多鐘才回到鎮政府。
洪水退后,又投入到災區協助災民開展生產自救,幫助房屋倒塌的災民解決臨時住址,幫助他們搭建帳篷,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協助供電部門盡快恢復用電,所負責的災區點是重災區中最快恢復用電的點。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典型材料 抗洪救災 先進事跡篇二
7月22日晚,頂著每小時五、六十毫米的降雨,一輛應急搶險車在區防汛抗旱指揮部門前停下,一雙沾滿淤泥的雨鞋踏入車身下的積水中,只見一個高大的漢子大踏步地向前,突然一個不留神跌坐在地上。隨后他迅速起身走入門廳,但緊接著又是一個趔趄,這次他沒有迅速起身,表情有些痛苦地緩慢站了起來。兩分鐘后,他站在了全區防汛應急指揮會議室內,介紹起城區積水和搶險情況。他就是劉樹才,自任區水務局城鎮水務所所長以來,就兢兢業業奉獻在城市排水第一線,在無數個雨夜,他都是這樣與雨為伴、奔波不眠。
7月20日,在接到暴雨預警后,劉樹才迅速帶領干部職工進行了思想動員、汛前物資準備和汛前巡查等工作。7月21日下午14時左右,特大暴雨傾盆而下,通州城區平均降雨達到152毫米,由于瞬時降雨量大,且持續時間長,城區內的運河大街、玉帶路、新華大街、新華南北路、通惠南北路、朝陽北路等主干道積水深達50厘米,道路上積水點31處,立交橋下頃刻間水位暴漲,平均水位達到3米深,路面交通已經中斷,眼看大雨就要沖進城區低洼處的平房屋內,形勢異常嚴峻。
此時,劉樹才突發急性腸胃炎,正忍受著鬧肚子的折磨,渾身毫無力氣,幾名所領導均勸他留在所里坐鎮指揮,防止淋雨加重病情,但他動情而堅決地說:“下雨就是命令,同志們都在一線搶險,我作為所長怎么能躲在房子里休息!”顧不上好好養病,劉樹才就帶領搶險隊兵分三路,一路奔赴立交橋下護送行人過橋,并著手排除橋下積水;一路奔赴街道主干線,實施人工助排;一路為低洼地區的居民送去沙袋,阻擋洪水沖擊,并幫助居民排除積水。就在搶險緊張有序進行時, 南小園地區突然斷電,造成玉橋中路立交橋下水位快速上漲。
劉樹才得知情況后,立即冒雨奔赴現場,組織技術人員迅速啟用備用發電機,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了排水。由于有的路面積水很深,汽車無法通行,在一次次的道路巡查和搶險過程中,搶險隊員全靠兩腳趟水前行。在前往一個又一個搶險點時,好幾次劉樹才都因疲乏勞累體力不支,摔倒在雨水里,但他爬起來之后,又咬著牙堅持前進。同事們紛紛勸他休息一下,他堅定地說:“災情這么嚴重,搶險救災就得拼著命上!”
22日凌晨3時左右,一名醉酒行人趁搶險隊員不注意,正要從潞河中學立交橋下過橋,當時橋下積水已深達3米,情況十分危急。劉樹才顧不上身體勞累,帶領搶險隊員立即趕往現場解救,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終于成功救下了那名醉酒行人。經過劉樹才和全體搶險隊員兩天一夜的連續奮戰,立交橋下的積水和道路積水在22日中午12時前全部排除,城區交通得到了全面恢復。
“大雨無情人有情”,在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襲擊城區的危急時刻,劉樹才用一名水務干部的職業擔當和一名共產黨員的無私付出,一直戰斗在救災最前線,用最實際、最具體、最感人的表現,捍衛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建設,譜寫了一曲濃墨重彩的奉獻之歌!
抗洪救災先進個人典型材料 抗洪救災 先進事跡篇三
俞躍,男,47歲,中共黨員,鳩江區沈巷鎮農村經濟服務站副站長副主任,協調全鎮農水工作,曾任農水辦主任多年。他常年工作在沈巷鎮水利第一線,哪里出現狀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總是第一個趕到,給予技術指導,及時化解險情。
今年年初,根據專家預測,7月份長江流域將迎來連續的大到暴雨,防汛壓力非常大。為了安全度汛,俞躍未雨綢繆:3月初起,他開始帶領相關人員將全鎮的每一處涵閘斗門都進行檢查和維修同時,督促每個村居對堤防進行清障清雜工作,并到現場查看指導。他還制定防汛演練表,督促各村居成立防汛隊伍并輪流進行演練。
根據天氣預報顯示,6月30日夜里起,沈巷將進入連續的強降雨時期,此時的他深感責任重大,真正的大考驗要來了。他當即到各個村居檢查內位水系,指導村居做好清障工作。當天下午4點,黃山寺進水池內發現很多雜草,機站無法開機,他立即調運挖機進行清障,清理完畢后,他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下一個村子。
是日夜里11點,大暴雨如期而至,此時他還在村子檢查,周圍人勸他避避雨,等雨小了再檢查,可是他說雨情就是命令,現在是緊要關頭,一刻也不能松懈。凌晨3點,暴雨大到讓人看不見腳下的路,可是他沒來停下,直到檢查完最后一個村居的內圩水系,他才回到河堤的防汛棚里。此時的他渾身的衣服都濕透,由于防汛棚條件簡陋,他顧不上換衣就已經坐著睡著了。
7月3日下午3點許,大蔣圩陳興祝閘發現滲水現象,且有加重趨勢,此時的他已經連續兩晚沒有睡覺,他拖著疲憊的身體第一時間帶領水利專家趕到現場,專家分析認為是壓頂橡皮變形導致滲水。他帶頭跳入水中,和村干部、群眾們一起用沙土混合袋將壓頂橡皮壓實。經過數小時的水中連續作戰,滲水現象得到有效遏止,險情排除。
晚上11點多,他又接到報告,裕溪河安豐圩金莊段發現滲漏,還沒顧得上吃晚飯的他又立即趕到現場,帶領群眾一起扛木樁、打樁、插竹籬、填土,眼鏡掉進水里被沖走,他就瞇著眼繼續奮戰,好幾次撞上木樁,被鐵絲刮到,他也不吭一聲。安豐圩的排險持續了53個小時,這期間他還要關注別處是否有險情。當他終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回到辦公室時,已經是6日凌晨4點多了。
6月30日大暴雨以來,他已連續奮戰了7天,期間沒有回過一次家,不能看一眼家中耄耋之年的老母親。老母親身體不好,這么多天見不到他回家,一直問兒媳和孫子“俞躍這個不孝子,他是不是不要我了”,他每每和妻子孩子通電話總是痛心不已。自古忠孝難兩全,在這全鎮防汛的緊要關頭,他只能舍小家、顧大家,他只能強忍著對老母親的牽掛,把這牽掛化作動力,以實際行動詮釋黨員心系群眾、無私無畏的精神和作風。
在沈巷鎮的防汛搶險過程中,還有許多像俞躍同志一樣不眠不休、持續奮戰在抗洪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他們每餐啃著冰冷的饅頭或是就著礦泉水干嚼方便面,他們靠著墻也能睡著,他們只能通過電話和家人報一聲平安,正是他們的無私付出才換來了全鎮百姓的平安,才讓我們有了戰勝洪魔的決心和勇氣。俞躍,他平凡如許,卻是沈巷鎮抗洪防汛工作中當之無愧的“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