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部編版篇一
2、出示生字詞,多種方法認讀。
開火車讀、賽讀、齊讀。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
學生回答上節課所學的日記格式;復習生字;朗讀課文。復習上節課所學知識,鞏固而知新。拓展寫話,不僅是激活學生的語言積累,而且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豐富學生的精神家園,捧出一顆關愛他人的心。
4老師對日記的格式再次作講解
2、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則日記,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名分段讀,評議
3、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部分,思考:我又做了一個什么夢,夢見了什么?
師:小作者的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結合插圖,想一想應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指名回答并朗讀,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4、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容上和情感態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1)(2)
學生回答。
5、師: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么?和同桌討論討論
6、師:那么你感覺“我”是怎樣一個人?
指名回答。
師: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作者那樣,關愛他人,那么你自己也會收獲很多快樂。1、思考“我”又做了一個什么夢,夢見了什么?
2、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3、思考該用什么語氣朗讀。
4、思考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5、學生討論、回答: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么?學習第二則日記重點在于體會“我”的心情變化,所以本環節設計了兩則日記的情感比較,從而體會“我”的人品。1、請女生齊讀第二則日記,男生仔細聽,看看這一則日記是什么時候寫的?
(1)阿英是個怎樣的人?
(2)阿英妹妹告訴我些什么?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還會買那條裙子嗎?為什么?
7、師:我們學習了小作者的兩則日記,你覺得寫日記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1)日記有一定的格式,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氣、正文。
(2)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3)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4)日記的內容必須新鮮,每天都有不同的內容。
6、“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討論;日記要注意哪些問題
8、課文里樹葉、蘋果、桃子里的生字還有兩個我們沒學,你認識嗎?認一認。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部編版篇二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從不同方面介紹活化石的寫法。
4、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理解課文,使學生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初步感知課文從不同方面介紹活化石的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知道什么叫活化石嗎?把你知道的介紹給大家。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2、小組、指名按自然段讀。
3、學生自][主識字、小組交流。
4、反饋識字效果:指名讀課文檢查生字的讀音。
5、讀帶有生字的詞語。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
1、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小組按自然段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一、復習導入。
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
二、朗讀感悟。
1、自由讀、分小組讀:做到正確、流利。
2、按自然段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4、以小組為單位,先按自然段熟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每個學生準備介紹一種動物,以解說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并配合圖片加以講解。
5、小組匯報:介紹幾種活化石。
6、全班評價:評選最佳解說員。
三、實踐活動。
分小組搜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并且制成卡片。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部編版篇三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綠樹成陰、鮮花盛開、風景優美、名勝古跡、高樓大廈、川流不息”中的幾個詞語說幾句話。
4、感受北京的美,熱愛祖國的首都。
1、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背誦課文第3、4段。
2、難點:用課后練習里6個詞語中的幾個詞語說兩三句話。
自制課件
1課時
1、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第26課《北京》。齊讀課題。
2、到過北京的同學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過?
3、北京多美呀!沒去過的小朋友不用著急,現在我們馬上出發去北京游玩。
1、教師范讀,出示課件。學生看、聽。
2、聽教師讀課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讀完后畫出課文中的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看圖。
(1)課文有幾幅圖,圖上畫的分別是什么?
(2)課文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讀后知道了什么?
3、放第二段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4、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
(1)讀完這一段,你又知道了北京的什么?
(2)出示課件,讓學生結合畫面和上下文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兩個詞語的意思。利用課建立節“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讀。
5、學生自由讀第四段,出示課件。
(1)這一段又給我們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地方?這些地方美嗎?
(2)結合課件理解“風景優美、高樓大廈、名勝古跡”等詞的`意思。
(3)指導學生帶著喜愛、贊美的感情朗讀這一段。
6、分組讀二、三、四自然段。
討論:你愛北京嗎?為什么?
7、提問引讀第五自然段。
(1)哪兒美?愛什么?
(2)這一段集中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8、齊讀第五段,讀出熱愛北京的語氣。
1、懷著熱愛、贊美的感情,朗讀全文。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部編版篇四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九個生字,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讀準“沿”字的音,掌握“觀、際、答、弄”四個字的字形。
【教學難點】理解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
【教學準備】能活動的掛圖、玻璃板、投影儀或生字卡片。每個學生準備一張16開的白紙。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
(一)談話導題:
今天咱們來學習第六課坐井觀天(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二)學生齊讀課題后教師提出下列問題:
“坐井觀天”中的“觀”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觀天”又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是寫誰坐井觀天?結果怎樣?(啟發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暫不討論。)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一)讓學生借助拼音小聲自讀課文,邊讀邊想:
這篇課文分為幾個自然段。
(二)提問:
青蛙與小鳥共有幾次對話。
三、分段學習課文
(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段有幾句話。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圖片貼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圖上的井底。)
2。小鳥從哪兒飛來?落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小鳥、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鳥圖片貼在插圖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邊。井沿,就是井口的邊沿。教師指著插圖中的那口井來講解。)
(二)青蛙和小鳥一共有幾次對話?(3次)
1。學習它們的第對話。
(1)青蛙問小鳥什么了?(指導朗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
(2)小鳥是怎么回答的?小鳥為什么要從天上飛下來,落在井沿上?(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渴。)
(3)小鳥說“我飛了一百多里”說明什么?(說明天很大很大。)
2。學習第二次對話。
(1)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又說什么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青蛙說的話,要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2)青蛙說小鳥說“大話”,這“大話”指的是什么?(說小鳥的話是吹牛的話,是不符合實際的話。)
(3)青蛙認為天有多大?認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錯”是什么意思?(是搞錯的意思)。什么叫“無邊無際?”(“際”是靠邊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邊際,“無際”就是沒有邊際,“無邊無際”在本課是形容天很大,沒有邊際。)
3。學習第三次對話。
(1)讓學生小聲自讀六、七兩個自然段。
(2)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后是什么表情?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說自己不會弄錯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能看見天。)
(4)小鳥為什么“也笑了”?小鳥這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它是怎樣勸告青蛙的?(教師指導朗讀小鳥說的話,要表現出既覺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誠懇。)
(5)假如青蛙真的從井底跳出來,(教師邊說邊把插圖上的青蛙圖片從井底移到井外來。)看看天,它會發現什么?會怎么說呢?(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4。讓學生齊讀課文,讀后提問。
在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上,青蛙和小鳥各是什么看法?它們的看法為什么會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到小鳥是在天空中飛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確實是無邊無際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結。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啟發和引導學生認識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盲目自信、自以為正確,不肯接受小鳥的幫助,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全面看問題,要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6。戴上青蛙、小鳥的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
注意讀出青蛙、小鳥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四、布置作業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把“坐井觀天”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部編版篇五
1.學習加一加的識字方法,歸納帶提手旁字的共同特點,培養識字能力,激發識字興趣。
2.積累音近字、形近字,學習部首查字法。
3.口語交際我的想法。
4.展示學生課外生活中的收獲。
學習加一加的識字方法;歸納帶提手旁字的共同特點;學習部首查字法。
教學方法 合作識字,自主、合作朗讀。
1.師生每人準備一本字典。
2.學生準備一個課外活動中的拿手節目準備露一手。
課時安排:三課時
一、引導比較,發現。
1.板書或貼生字卡片。
白柏 己紀 方紡
只織 尤一一優 生勝
彎灣 立一一粒
2自由認讀。讀了這些字,你發現了什么?
(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
二、小組合作,自立識字。
三、探究我會讀。
1.板書生詞,自由認讀。
2.你發現了什么?。j
(帶點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的都是與手有關的動作。)
3.拓展:
你還發現有哪些字有共同的特點。
一、讀讀比比。
1.板書詞語,比一比,兩組詞中帶點的字有什么區別。
2.學生合作識字。
二、讀讀記記。
1.學生自由讀,說說讀記的內容是什么?
2.比一比,看誰記得快。
3.指名邊背邊寫。
三、學習用部首查字法。
1.復習音序查字法。
2.音序查字法可以幫我們認識許多生字,可是如果看書看報時看到了一個字,我們不認識該怎么辦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部首查字法。
3.自由讀學習,用畫出的發現。
4交流方法。 師出示兒歌:
遇到生字不用怕,
我用字典把字查。
先數部首有幾畫,
部首目錄去找它。
部首右邊是頁碼,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部編版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初步懂得“勞動創造美”的道理。
2、學習生字,會認八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準備:
相關教學課件教學過程:
一、說話入境,繪畫導入
秋姑娘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你們找到她了嗎?
1、先同桌交流自己課外在小道旁、廣場中、公園里、草地上觀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樂聲中,讓孩子們畫、剪、貼,自己動手裝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飛的大雁……
3、就讓我們在這喜人的豐收圖中學習《秋天的圖畫》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畫畫生字,把生字讀準確;
想想生字,把生字認一認;
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三、誦讀課文,讀中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默讀、同桌互讀、表演讀)。
2、找出自己最喜歡或認為最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3、讀句子(讀哪句,課件演示哪句),師生欣賞、評議,練習朗讀。
對“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一重點句,不僅要進行朗讀訓練,還應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如: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語很美?(課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圖畫),你覺得美嗎?對,色彩不僅使圖畫變美麗,而且使句子更生動。你還能說出哪些表示顏色的詞語?能不能用它來說一說你的同學、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勞動創造了美”。
5、用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課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長,贊美秋天
1、啟發談話: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嗎?你喜歡它嗎?勤勞的人們用雙手畫出了秋天的圖畫,我們也用不同的方式來贊美秋天,好嗎?
2、自由組合,贊美秋天
畫畫組:畫秋天
寫作組:寫秋天
表演組:演秋天
歌唱組:唱秋天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略)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看這文,了解黃山巖石的神奇,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選背其中的兩段。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把握2~5自然段的內容,體會黃山巖石之奇。
2、教學難點——多數學生未去過黃山,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課前準備:
1、《黃山》錄像資料片。
2、多媒體課件。
3、薄型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記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風景秀麗,到處鳥語花香。
2、無錫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鏡子,清晰地映出藍藍的天,白白和云,紅紅的花,綠綠的樹。
二、整體感知,揭示課題。
1、過渡:是啊!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風景非常美麗。今天,老師將帶你們一起去黃山風景區游覽。
2、看錄像,范背課文。(多媒體顯示:填空)
3、完成填空,相機學習部分詞語。
指名完成填空。
生字詞正音。
理解詞意。
你看到了哪些秀麗神奇的景色?
4、齊讀第1自然段。
5、指導背誦。
6、揭示課題。板書:黃山奇石
7、釋題。奇石就是指——(怪石)
奇石、怪石也就是說——(出示卡片:奇形怪狀的巖石)
8、質疑。
看了課題,小朋友有什么問題提出來?
三、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層次脈絡。
1、自由輕讀課文。
課文里邊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奇石。
2、讀后交流。
介紹了哪些奇石?
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哪些是具體介紹的?哪些只是簡單舉了名字?
小結。
四、品詞析句,理解文意,學習第2、3自然段。
學習第2自然段
1、過渡:剛剛有個小朋友問:“這些奇石‘奇’在哪兒呢?”咱們先來看這塊“仙桃石”。(指板書)
2、指名讀第2節。
課文哪一自然段作了介紹,大家邊聽邊找,什么詞語你有懂。
3、質疑問難。
4、理解。
(放錄像:“仙桃石”)誰來指指“石盤”在哪兒?
為什么說“仙桃石”是奇石呢?
板書:好像……飛落
5、指導朗讀。
6、背誦。
學習第3自然段
7、過渡:黃山的奇石多有趣呀!你瞧,這塊奇石就像一只猴子。
(多媒體顯示:“猴子觀海”)
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的?
8、默讀第3節。
找找這一段幾句話?(多媒體顯示:①②③)
9、指名分句讀。
10、分句理解。
第1句說什么?
看圖理解“陡峭”
第2句說什么?
誰來學學這只猴子有趣的樣子。表演時要注意哪幾個動作?
板書:抱蹲望
指名分解動作表演。
評議。
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指板書)
11、看圖練說。
(多媒體顯示:第2自然段填空)
12、指導朗讀。
13、指導背誦。
五、小結談話。
六、學習生字。
1、復習鞏固新詞。(多媒體顯示:詞語)
2、指導書寫:翻、滾。(多媒體演示:“翻、滾”的筆順)◆
附板書:
“仙桃石”好像……飛落
“猴子觀海”抱蹲望
黃山奇石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第二課時
一、 回憶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黃山奇石》,并且學習了生字新詞和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們還記得嗎?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導聯系第一段回答,板書:神奇、有趣)
二、激趣導入
這節課,老師來當導游,帶大家去欣賞黃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領略祖國山河的壯麗。好嗎?
三、學習課文
(一) 整體感知
首先,請聽老師范讀課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學們邊聽邊看課文的相關畫面,同時留心觀察:課文中介紹了哪幾處奇石?
(二) 分層學習
1、學習第二段
(1)課文中哪個自然段介紹了仙桃石?翻開書找一找。(出示圖片)
(2)誰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樣子?你從哪兒看出來?(看著圖說一說)
(3)仙桃石這么大,又在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來的呢?加上想像說一說。
(4)指導朗讀
說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穩穩當當的放在了石盤里,像招待客人一樣。其實這是誰的功勞呀?對,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讓我們讀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對大自然的贊美吧!
2、學習第三段
(1)同學們,剛才老師引導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樣子,加上豐富的想想體會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課文中是怎么介紹“猴子觀海”的呢?(出示圖片,指名朗讀。)
(2)你從哪兒體會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請你們小組四人先一塊兒讀一讀,然后互相說一說。(指名回答,從樣子、位置來引導。)
①、哪句話寫出了猴子的樣子?看看圖,再從課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幾個詞寫出了猴子的動作?(變紅)請你坐在凳子上學一學。有趣嗎?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賞云海:云上下翻滾,十分壯觀,能看到這么美的云海,是因為黃山太高了。)
④、課文中哪個詞也講了黃山高呢?(陡峭)(出示圖片)
(3)指導朗讀
同學們,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讀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嗎?
3、學習第四段、第五段
剛才,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從猴子的樣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接下來,老師請你們從“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兩處奇石中選一出你喜歡的,自己讀一讀,然后看看圖從它的位置、樣子加上想象說一說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學指導。指名回答,抓住一出體會到位,多請人補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學一學動作)
②、仙人是什么樣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訴人們什么?
④、指導朗讀
(2)“金雞叫天都”
①、金雞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樣子?
③、金雞在叫什么呢?
④、指導朗讀。
(3)齊讀第四、五自然段。
4、指導背誦
同學們,神奇的大自然創造了人間奇跡,創造了黃山那一處處奇石,請選一處你喜歡的,看看圖,讀讀課文,試著背一背,練好了像小導游一樣介紹給你的同桌,好嗎?
誰來背一背?
誰愿意來當小導游介紹黃山的奇石?(放音樂和畫面)
5、學習第六段
同學們,黃山的奇石何止這四種啊,還有很多很多。課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讀,找一找。
(2)請你選一處,模仿著課文的寫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子?加上豐富的想象說一說。(練習,指名說)
(3)黃山還有許多沒有名字的奇石呢,請你們仔細觀察,展開想象起個名字,好嗎?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鵝孵蛋、駱駝峰)
(4)指導朗讀。
你們大膽、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黃山奇石有趣極了,下面,咱們來共同體會它的多、奇、趣吧!(齊讀)
四、總結談話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1、讓學生用填空的形式擴充想象內容。比如:天狗望著月亮。
2、采用提問式發散思維。比如:什么樣的獅子?怎么搶著?搶著什么樣的球?
3、自選題材,獨立發揮想象,續編內容。比如:仙女彈琴,讓學生根據這個題目,自己展開想象,編成一段話。經過這樣層層深入的反復強化訓練。學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與步驟,并且有了充分展開想象的條件,一段段充滿想象的描述應運而生。有的學生寫道:“兩只張牙舞爪的大獅子,你爭我奪的搶著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的望著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臺上,聚精會神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觀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在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2、識字寫字。
第一課時
質疑探究
1、談話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種子成熟的季節,種子寶寶要告別媽媽開始自己的生活,你們想知道植物媽媽是用什么好辦法來送別自己的孩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本課內容充滿童趣,談話直奔課文主旨,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2、課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蒼耳等植物傳播種子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今天《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要告訴我們植物傳播種子的巧妙辦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采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引導學生觀看動畫,整體感知,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釋疑探究
感知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小組內互相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交流。小組選出代表,匯報小組讀書的收獲。(這只是初讀,學生能說出自己的讀書所得就要加以表揚,不能要求過高。)
(設計理念:嘗試朗讀,整體感知,交流收獲,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體驗讀書的快樂。)
識字
1、 自己練讀生字。引導學生可同桌之間接龍讀生字。
2、 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指讀。
3、 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給生字找朋友,用詞語說話。
(設計理念:新課標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這一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方法,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相互交流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的效果。)
賞讀
1、 小組合作讀課文,看誰讀得美。
2、 選讀。選自己喜歡的一節練讀,再展示。
3、 通讀全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
(設計理念: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整體感知課文,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與體驗。)
寫字
1、 出示要寫的字:如、已、娃、紛、好。學生認讀。
2、 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交流書寫注意的地方。
3、 教師示范,指導重點筆畫。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寫成自己的“己”等。
4、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設計理念:在重視學生寫字質量的同時,還應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第二課時
導入
挑蘋果游戲:(將生字卡片做成蘋果形寫上編號)你選擇第幾號蘋果,讀出上面的生字,再組詞造句。
誦讀
1、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語氣。引導學生評一評老師哪讀得好,哪讀得不好。
2、 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3、 朗讀比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設計理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讓學生進行單純的模仿,要引導學生的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獲得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演讀
1、 教師引讀,學生嘗試背誦課文。
2、 學生自由練背。
3、 課文表演。邊背邊加上動作。也可讓學生進行想象發揮,進行小型課本劇表演。(以鼓勵為主,參與為主。)
(設計理念:加強學生的誦讀練習,加深學生自己的獨特感受,發展語感,豐富學生的積累。)
討論
1、“四海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加強對課文的體驗和領悟,開闊視野,培養綜合素養。)
練習
1、 出示課后“讀讀抄抄”中的詞語,引導學生多方式讀詞。
2、 擴展仿說詞語。這樣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快來與同學交流。
(設計理念:創設多樣的練習方式,鞏固所學,達到學用結合。)
拓展探究:
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把你課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來吧!
(設計理念:在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奧秘的興趣。)
寫字
1、 出示要寫的字:甲、洼、豆、識、經。學生認讀。
2、 自己練寫,小組評議。
3、 教師小結,指導重點。
4、 學生再練寫。
(設計理念:寫字是學生的重要技能,嘗試之后,發現不足,及時改進,增強寫字效果。)
教學資料:
種子傳播的奧秘
種子的傳播方式大致有四種:風傳播、動物傳播、彈射傳播、水傳播。
如:春天,柳絮四處飛揚。你知道春天柳絮飛揚的奧秘嗎?抓一團柳絮仔細觀察,會發現里面有些小顆粒,那就是柳樹的種子。柳樹就是靠柳絮的飛揚,把種子傳播到四面八方的。
鳳仙花媽媽的辦法跟豌豆媽媽的辦法差不多,鳳仙花果實成熟后炸裂,鳳仙花媽媽用這種辦法把種子送到四面八方。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部編版篇七
1、能準確認讀“葫、蘆、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一、質疑激趣
大家認識這種物品嗎?是什么?,板書:葫蘆。葫蘆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做裝飾品、可以做容器,可以做樂器,還可以入菜,真是寶貝呢!你們喜歡它嗎?有一個人也和你們一樣很喜歡葫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指出“蘆”單獨讀時是第二聲,比如蘆葦的蘆、但和葫交朋友時放在后面,我們就讀輕聲。齊讀詞語:葫蘆。
一、學習生字
課文的生字你學會了嗎?老師要來檢查了。把生字放在詞語中你還認識它們嗎?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厲害!
過渡:那么這小葫蘆是怎么長的呢,咱們快快拿起書本翻到64頁,讀一讀吧!
三、學習課文
任務一:5分鐘個體學習:
1、自由朗讀課文,手指字,讀完給課文劃分自然段。
2、這棵葫蘆它長得怎么樣?請同學們到書中找找課本上是怎樣描寫葫蘆藤、葉子和小花的?用——線畫出來。
學生匯報
出示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指導讀該句。
是啊!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啊!你們喜歡嗎?(喜歡)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段話。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
師:聽出來了,你有點喜歡小葫蘆。有更喜歡小葫蘆的嗎?
生:再讀。
師:好,我們一起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配樂朗讀)
3、聽出來了,孩子們都很喜歡小葫蘆,是吧!有一個人比我們更喜愛葫蘆呢,他就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任務二對子學習五分鐘
對子合作讀課文,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種葫蘆的人很喜歡葫蘆,用~~~畫下來,讀一讀體會句子。
學生匯報。
孩子們,找到了嗎?(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種葫蘆的人喜愛葫蘆?)
生:那個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一生讀)
師:你從哪些詞體會到他很喜歡小葫蘆?
生:每天幾次
師:“每天”就是“天天”。看一次嗎?強調看幾次。(生再讀)。
師:聽出來了,你有點喜歡小葫蘆。有更喜歡小葫蘆的嗎?(一生再讀)(讀得真不錯!)
師:男孩子喜歡小葫蘆的嗎?(男生齊讀)
師:孩子們,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他很喜歡小葫蘆?
生: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小葫蘆,你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一生讀)
師: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盯著小葫蘆會說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蘆快長吧,?生:我對小葫蘆說:“我的小葫蘆,你快長啊??”師:你還想怎樣表達你對小葫蘆的喜愛?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蘆。生:我真想為小葫蘆唱歌。?
這個種葫蘆的人是沖著葫蘆大喊嗎?他是怎么說的?“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自己跟自己說話。師引說:當我寫作業時遇到難題時,我會自言自語地說(“怎么這么難啊?”……)當我一不小心踩進了水坑,濺得滿身是泥時,我會(自言自語地說:“真倒霉。”……)當我看見外面下起了傾盆大雨時……(我會自言自語地說:“媽媽忘帶雨傘這該怎么辦啊”……)引導學生說。
師:孩子們,你們也來當一當那個人,對小葫蘆說說話吧!(生接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生:她讀的“快”“賽”字,讀得很好。
師:是啊!在那個人期盼的眼神中,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他多么希望小葫蘆越長越快,
越長越胖;他多么希望他的葫蘆長得賽過大南瓜;他多么希望在秋天能有好收成呀!可是,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孩子們,請看看吧!(課件:小葫蘆變黃,落了)
生:以前嫩綠的葉子變黃了。生:小葫蘆都落了。
師:望著一個個落下的葫蘆,那個人的心里怎樣?生:好可惜呀!
生:我想,他一定很傷心。
生:我心里很難受。
來,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
(生自讀):“不久,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是呀,那個人辛辛苦苦種的葫蘆一天天變黃,落掉,我們怎能不難過呢?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不久,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聽著你們的朗讀,我仿佛聽見那個人在不停地說,這是為什么,這是為什么呀?我
的小葫蘆怎么就這樣落了呢?孩子們,幫他找找原因吧!請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生自讀)
師:找到了嗎?小葫蘆為什么落了呢?
生:你別光盯著葫蘆,快治治葉子上的蚜蟲吧!
師:這是鄰居勸他的話。怎么勸的?(生讀:“你別光盯著葫蘆了,快治治葉子上的蚜蟲吧!”)
師:前幾天,葫蘆的葉子上只有一、兩只蚜蟲,而今天卻有好幾只蚜蟲,葉子都被吃了
好幾張了,鄰居的心里著急呀!又來勸他了:“你別光盯著葫蘆了,快治治葉子上的蚜蟲吧!”(生齊讀)
師:那個人還是不聽,又過了幾天,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再不治就來不及了,鄰居
真著急呀!再一次真誠地勸勸他:“你別光盯著葫蘆了,快治治葉子上的蚜蟲吧!”(生齊讀)
師:這一次那個人不但不聽,還覺得鄰居很(奇怪)。他怎么說?生:“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生讀)
師:是呀,老兄,是葉子上長了蟲子,關葫蘆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是葫蘆。”(生讀)師:同學們,讀懂了嗎?(課件)
“種葫蘆的人”要的是葫蘆,不要(),因為他認為()。“鄰居”認為:要葫蘆,就要(),因為他認為()。
8、孩子們,現在知道為什么葫蘆會落了嗎?你們知道這兩者的關系了嗎?
任務三小組學習8分鐘
葫蘆和葫蘆葉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請討論后交流。
學生匯報
引導學生交流:
(1)那個人沒有聽鄰居的勸告;種葫蘆的人沒有及時治蚜蟲。
(2)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
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一邊補充一邊板書。
師:(課件: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植物通過根吸收水分,葉子吸收太陽光為果實輸
送營養。同樣,葫蘆的葉子上長了(蚜蟲),自然,小葫蘆就得不到(營養),所以,小葫蘆就一個個(落了)。看來,那個人不懂得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不懂得事物之間是有密切的聯系的道理。
三、教師小結
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四、課后作業:編故事
1、種葫蘆的人聽了同學們的勸告,已經不糊涂了。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想想,他會怎么做呢?以這句話開頭,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在座的老師、同學聽。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部編版篇八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正確認19個生字,會寫10個字。認識三個多音字“重”、“便”、“了”。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以及有關紙的常識。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和紙的知識。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和紙的知識。學具準備搜集各種各樣的紙
有關紙的課件
紙
1、師生互相交流自己拿來的紙的名字。
2、學生欣賞課件,進一步了解紙的文化。
3、教師讀課文。
1、學生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小組互相解決。
2、引導學生說一說明白了什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在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5、去掉拼音讀一讀讀生詞、生字。
小組互相讀課文。
1、重點指導“便”、“骨”、“改”、“錢”四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在自己寫生字之前,先觀察字的結構,然后再下筆。
1、把自己知道有關紙的常識下在小本本上。
2、辦一次有關紙的板報。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對紙有更深的了解,增加對紙的認識,而且通過自己的整理與搜集,更增強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熱愛。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部編版篇九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
3、喜歡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的美麗。
(一)質疑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一年有幾個季節呢?(春、夏、秋、冬。) 孩子們真棒!春天的時候,到處鮮花盛開,姹紫嫣紅,美麗極了。夏天的時侯,烈日炎炎,但是海邊卻是一片清涼。冬天,白雪皚皚,大樹都披上了白白的厚棉襖,孩子們也可以痛痛快快地堆雪人、打雪仗。(課件展示春、夏、冬的美景)那秋呢?秋天是怎樣的情景呢?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適時點撥,讓學生能初步學習描繪環境。
師:對,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的好孩子。學會觀察生活,真是個好習慣。說到秋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樹葉黃了,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課件同步展示樹葉飄落下來的美景。)其實秋天不僅僅是這樣的凄涼,它更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課件展示課題《秋天的圖畫》)今天,我們就走入大自然,去看看像圖畫一樣美麗的秋天。誰能大聲讀讀這個生字。(課件將生字“畫”變色,強化孩子們的生字的認讀,請孩子來讀“圖”字,讀課題。)
師:你讀得聲音洪亮,字音準確,真棒!大家能像他那樣再讀一讀課題嗎?
孩子們連續讀幾遍。
(二)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注意指導學生區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與“籠、浪、粱”。
直接出示課后“我會認”中的生字讓學生認讀。不會的可通過“蘋果”里的拼音或向別人請教來解決。
看,秋天來了,給大家帶來了什么?(課件展示蘋果。)哦,是果園的蘋果成熟了。調皮生字寶寶們也高興地躲在蘋果后面和大家捉迷藏呢?看看哪些聰明的孩子能認出這些生字寶寶?(課件展示,隨意點擊蘋果,請孩子認讀,沒有讀準確,點擊生字,顯示拼音,注意邊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生各種方式認讀生字。
(三)詞語認讀
注意指導“籠”在“燈籠”一詞中讀輕聲;“粱”在“高粱”一詞中也讀輕聲。
師:詞語寶寶們也想挑戰大家,大家愿意接受挑戰嗎?
展示詞語,請孩子們認讀。課件展示,注意指導“籠”在“燈籠”一詞中讀輕聲。“粱”在“高粱”一詞中也讀輕聲。
反復請孩子練習輕聲的正確讀法。告訴孩子們,生字寶寶有時要變聲喲!
(四)初讀課文
1、孩子們選出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要求: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同桌糾正字音,或圈出讀得好的字詞。一邊讀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
教師檢查讀書情況,指導學生讀正確。
2、質疑,秋天來了,哪里有美麗的圖畫?
孩子們自由討論。
孩子們眼睛真巧,秋天來了,秋天來了,山野就是美麗的圖畫。(課件展示,美麗的山野。)
為什么說,山野就是美麗的圖畫呢?(孩子們自由發言,老師適時點撥。)
和孩子們一起談論山野美景,歸納孩子們的發言:山野的顏色豐富多彩,有深綠色,淺綠色,黃色,粉色……就像一幅美麗的畫一樣。山野有豐富明朗的各種線條,形狀,就像畫一樣……
看到這美麗、豐收的山野,人們的心情會是怎樣的?“高興,喜悅……”對,人們是喜悅的心情。那孩子們能讀出人們喜悅的心情嗎?請孩子有感情地朗讀“秋天來了,秋天來了,山野就是美麗的圖畫。”讀出“喜悅”之情。
(五)細品課文
1、研讀重點句子,體會“掛、露、翻、舉”所描繪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體會“秋天的圖畫”色彩的美麗。
看,山野里,成熟的稻谷,金燦燦的,一大片的一大片的,大家覺得像什么呢?引導孩子想象,就像金黃的大海。
課件展示圖片,引導孩子描繪出: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用動作讓孩子體會動詞,體會句式。
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那山野里還有什么成熟了呢?
課件展示圖片,引導孩子描繪: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高粱舉起紅紅的火把。
2、讀讀說說。
指導朗讀:“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高粱舉起紅紅的火把。”讀出豐收的熱鬧,喜悅。
反復朗讀這幾個句子,認識動詞、描寫顏色的詞語;認識比擬句。
(六)升華、拓展
1、大家覺得秋天美嗎?不僅山野,秋天到處是美景,下面大家來欣賞欣賞美麗的秋天。(課件播放美麗的秋天景象。)
質疑:誰使秋天這樣美麗?(指導朗讀疑問句。)
孩子們自由討論。課件展示答案。“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指導朗讀,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出對勤勞的人們的贊美之情。)
2、(課件展示)引導孩子們表達出對勤勞的人們的贊美,對勤勞的人們的喜愛之情。
梨樹說:“勤勞的人們把我變成金黃的燈籠。”
蘋果說:“勤勞的人們讓我______________。”
稻海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天說:“勤勞的人們把我描繪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3、指導朗讀、背誦課文,引導學生感悟秋天的美好,體會并表達對秋天喜愛與贊美的情感。
(1)邊讀邊想象,想象秋天圖畫的景象和色彩。
(2)在朗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
(3)美讀。讀出秋天到來時的興奮、喜悅,用語氣、動作描繪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掛紅的美麗圖畫。
4、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改編的小詩,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從孩子的視野、角度去認識和感悟秋天的美麗,秋天美麗的原因。自己試著編幾句描寫秋的小詩。
(七)我會寫
在指導學生寫字時,還應注意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課件展示,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含有三點水的“波”“浪”和草字頭的“蘋”字。
1、說一說這些字的結構、組成,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一看寬窄,二看高矮,三看筆畫。)
2、學生練習寫,并在生字旁邊為其組詞。
3、老師巡視,個別指導。
4、實物投影展示優秀的寫字作業,請學生評價。
(八)我能行
1、誦讀自己喜歡的關于秋天的小詩。
2、摘抄描寫秋天的好詞佳句。
3、描繪你心中的秋天,配上優美的小詩。
4、制作秋天的禮物,用落葉做書簽,用自己的畫制作卡片等。
秋天的圖畫
梨樹 掛 燈籠
蘋果 露 臉頰
秋天的圖畫 稻海 翻 波浪 勤勞的人們描繪
高粱 舉 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