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做筆筒優質課教案篇一
課前請學生收集筆筒的相關資料,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家中的筆筒實物,還要收集各種瓶子、以及彩色紙、雙面膠、剪子等手工材料。教師要充分查閱筆筒的相關知識和資料,并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將孩子分成4組,帶好《瓶子變變變》中的作品等。
下面我重點說說教學過程。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猜筆筒、談筆筒、做筆筒、展筆筒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猜筆筒。
猜一猜老師的百寶箱里藏著一件什么寶物?(利用學生好奇心,變出筆筒,
出示課題,吸引注意力)
第二個環節:談筆筒。
首先,請學生談談家中的筆筒或生活中見到的筆筒。也可以把帶來的筆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接著,課件出現4組筆筒圖片,同時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析、研究生活中的筆筒。(結合圖片和自己家筆筒進行研究),各組簡單發言,教師表揚,發貼花獎勵。
第一組分析筆筒的外形。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得出:有球體、圓柱體、長方體等幾何形體的筆筒,也有人物、動植物等具象式筆筒。
第二組分析筆筒的內部構造。(有組合結構的,單口的,帶抽屜等筆筒)
第三組分析筆筒的顏色、圖案。學生觀察、發現筆筒有單色的,彩色的,加花邊的,還有有抽象和具體的紋樣圖案)
第四組分析筆筒的用途。使學生知道筆筒是為了方便學習使用,裝飾美化書桌等。
(以上的分析、欣賞,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的筆筒種類很多,構造合理,實用美觀。為下面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然后出示一組用廢舊材料制作的筆筒。學生欣賞、了解到這些筆筒大多用彩塑料瓶設計和制作的。并討論得出是利用廢舊瓶子剪去瓶口后變成筒狀,再美化,裝飾成筆筒的。
接下來老師重點在色彩、造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感受到這些筆筒色彩鮮艷,造型獨特,富有個性。教師可順手拿一彩色紙條,對折剪成簡單的2方連續,圍在筒狀上,再拿孩子的卡通裝飾物粘在筆筒一側。
最后拿出一個大個的筆筒,讓學生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膠棒、尺子和各種不同類型的筆,擺放在里面不會很亂,拿起來還很方便?讓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筆筒的內部結構可用2張長度適合的硬紙條穿插放在筒中即可隔出格子。或用2、3個不同高低大小的瓶筒組合粘貼。
第三個環節:做筆筒。
1.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廢舊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這個廢舊材料能做成什么樣子的筆筒?
布置作業
(1)可以做一個很有特點的筆筒,也可以做一個實用性很強的筆筒。
(2)可以幾個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獨立完成。教師在巡回指導時,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塑料瓶的多種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紙對瓶筒進行美化裝飾。學會用彩色紙剪貼的方法裝飾筒形。
第四個環節:展筆筒。
介紹一下你的作品或你們的作品。可以每組挑選一個你們認為最有特點、最有新意的筆筒介紹給大家。
也可以比一比誰最大方,把自己的創意給大家分享。
把作品放班級矮櫥柜上,一字排開,教師攝影后,連數據線展示,可在課后放入學校“學生論壇”長期保存、展示。
如有多余時間,可進行欣賞拓展
(1)了解筆筒的文化。
(2)請學生想一想用廢舊材料還能做成什么,來美化、裝飾我們的生活?
以上是我對《做筆筒》一課的教學構思與設想,。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做筆筒優質課教案篇二
我講的這節課《做筆筒》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4 冊中的第14課。讓學生在造型活動中體驗其樂趣。
利用廢舊瓶子制作、裝飾實用的筆筒。在裝飾設計的過程中用彩色紙剪帖的方法表現筆筒的美感與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首先我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很快融入了課堂,為后面的進行打下基礎。
制作實用的筆筒是本節課的重點,在講解筆筒的制作方法時,教師沒有一味言堂,而是采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老師在很多瓶子中選出一個自己認為滿意的瓶子;教師準備要裝飾的圖案的“零件”;教師先粘2處,接下來讓學生到講臺前來粘,這時學生學習興趣高漲,然后利用一些裝飾方法,把筆筒打扮的更個性、更漂亮,這樣一來,重、難迎刃而解,也節省了時間。
本節課結尾時,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筆筒中插支筆,哪個筆筒中的筆多,這就是大家最喜歡的。讓學生能盡最大限度的體現成功被大家認可的樂趣。
這節課是手工課,畫的地方不多,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板書也比較簡單,主要以實物代替文字。
我這節課的設計,讓學生能自由的接受教師所帶來的知識,不管用什么方法,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歡聲笑語中掌握知識,體會課堂中的綠意,這就是一節好課。
做筆筒優質課教案篇三
浙美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14《我做的筆筒》31頁,利用一個紙杯做一個簡易美觀的筆筒,教師用書中的提示:用紙杯做的筆筒,放了筆后容易倒。教學制作之前,請學生準備一只紙杯和包裝紙等,按照書中圖示的步驟和涉及的篇幅,顯然是這種方法的制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當開始在紙杯的外圍貼上彩色精美的包裝紙,一張平面的包裝紙怎么也不能被服帖的圍住紙杯,對于一年級學生是有困難的。
小學美術學科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的研究如火如荼,已經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示范性教學與創新”、 “中國畫教學”等多個疑難問題領域有所探究和突破。我在這樣一個濃重的教學研討氛圍之中面對自己的教學實際感受良多。各種的“疑難問題”層出,其中有一課更是體會深切。
浙美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14《我做的筆筒》31頁,利用一個紙杯做一個簡易美觀的筆筒,教師用書中的提示:用紙杯做的筆筒,放了筆后容易倒。教學制作之前,請學生準備一只紙杯和包裝紙等,按照書中圖示的步驟和涉及的篇幅,顯然是這種方法的制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當開始在紙杯的外圍貼上彩色精美的包裝紙,一張平面的包裝紙怎么也不能被服帖的圍住紙杯,對于一年級學生是有困難的。
(教學片段一):
在教學制作環節,在欣賞了眾多學生自制的手工筆筒之后,出示紙杯筆筒的制作步驟圖片。讓學生觀察后分析得出,這樣一個利用常見紙杯制作小筆筒的步驟順序。
1、將紙杯口的邊緣剪去,使紙杯光滑平整。
2、在紙杯的外邊表面粘貼一層精美的包裝紙,相對平整,作為表面裝飾圖案。
3、再剪貼各種立體的小裝飾,完成一個自制的小筆筒。
4、在筆筒底部放入橡皮等物體使其牢固穩定,插入各種筆,完成。
(思考與方法):其實步驟3問題不大,與其他方法制作的筆筒第2步相同,在外圍添加裝飾物。這樣堂課只能將紙杯筆筒做成50%,而且質量不高,小朋友手中的筆筒成品很不合他們的心意。如果換用其他材料充當筆筒內芯,難度自然降低。只有無需粘貼外表層的方法,才是能夠按照課時分排的完成。在經過了將紙杯拆卸后驗證,紙杯外表為一扇形。若要讓小朋友合適的貼起裝飾表層就得給他們這么一個圖形,依著彩紙剪裁后粘貼,才可完成教材中的第2步圖示。
教學重點:學習和制作一個加工型筆筒。
教學難點:如何將彩紙平整貼在紙盒表面
1、欣賞了眾多學生自制的手工筆筒,出示紙杯筆筒的制作步驟圖片。學生觀察后分析得出,這樣一個利用常見紙杯制作小筆筒的步驟順序。引導觀察筆筒制作方法。
2、發現問題環節:教師啟發幫助解決問題,邊示范邊講解,和學生一起研究。學生用合適的貼起裝飾表層就得給他們這么一個圖形,依著彩紙剪裁后粘貼,才可完成教材中的第2步圖示。啟發引導,加深印象教會學生一招。
3、學會解決問題:發給學生一個大小接近的扇形紙片:大家試試,將其包圍在去邊的紙杯周圍,觀察和分析他們的大小,是否合適,并調整。學生將其包圍在去邊的紙杯周圍,觀察和分析他們的大小,是否合適,并調整。再以這個扇形為基礎,疊著裁剪出彩紙片,用這張包裝紙粘貼紙杯表面,即可完成并繼續下一個步驟的制作一年級小朋友對問題的直觀態度,是他們好學求學的有力因素。
本案例是第2個班級教學中,在第一個班級教學時出現的問題后,經過研究加工后,在第個班級教學中順利解決和完成教學任務。
本節課的主板書
我做的筆筒
筆筒的形狀:方形、圓形、不規則型
我的加工:加花邊、加自制裝飾物
筆筒作品的展示:
做筆筒優質課教案篇四
1、教材分析
我說的課是人美版義務教育教材小學二年級美術下冊第14課《做筆筒》。本課是一節屬于設計、應用領域的綜合實踐課。現在的二年級孩子對美術活動不再滿足只有單純的想象,動手實踐的欲望強烈,本課正是針對此心理而設。本課學生的筆筒作品,大多采用塑料瓶設計和制作的,利用廢舊瓶子剪去瓶口后變成筒狀,再美化,裝飾成筆筒,學生在造型活動中體驗其中的樂趣。本課教學,主要放在筆筒裝飾上面,分別用點線面裝飾和象形(頭像、動物)裝飾的筆筒。還應加強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將學到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應用在筆筒的設計制作之中,達到提高審美素養、培養設計能力與創造能力的目的。
2、教學目標:加強美術與生活的聯系,學習把廢舊塑料瓶裝飾成筆筒,培養學生的變廢為寶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造型活動中會體驗樂趣,激發熱情。
3、教學重點:用廢舊塑料瓶制作、裝飾成實用的筆筒。
4、教學難點:裝飾設計的美感與創新。
5、課業類型:設計、應用
6、課時:一課時
7、教學準備:課件、廢舊材料、彩色紙、雙面膠、剪刀
本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進行:猜筆筒、談筆筒、做筆筒、展筆筒
四個環節進行教學,課前請學生收集筆筒的相關資料,還要收集各種瓶子、以及彩色紙、雙面膠、剪子等手工材料。將孩子分成4組,帶好《瓶子變變變》中的作品等。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本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進行:猜筆筒、談筆筒、做筆筒、展筆筒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猜筆筒。
猜一猜老師的百寶箱里藏著一件什么寶物?(利用學生好奇心,變出筆筒,出示課題,吸引注意力)
第二個環節:談筆筒。
首先,請學生談談家中的筆筒或生活中見到的筆筒。 也可以把帶來的筆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接著,課件出現4組筆筒圖片,同時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析、研究生活中的筆筒。(結合圖片和自己家筆筒進行研究),各組簡單發言,教師表揚,發貼花獎勵。
第一組分析筆筒的外形。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得出:有球體、圓柱體、長方體等幾何形體的筆筒,也有人物、動植物等具象式筆筒。 第二組分析筆筒的內部構造。 (有組合結構的,單口的,帶抽屜等筆筒)
第三組分析筆筒的顏色、圖案。學生觀察、發現筆筒有單色的,彩色的,加花邊的,還有有抽象和具體的紋樣圖案)
第四組分析筆筒的用途。使學生知道筆筒是為了方便學習使用,裝飾美化書桌等。
(以上的分析、欣賞,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的筆筒種類很多,構造合理,實用美觀。為下面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然后出示一組用廢舊材料制作的筆筒。 學生欣賞、了解到這些筆筒大多用彩塑料瓶設計和制作的。并討論得出是利用廢舊瓶子剪去瓶口后變成筒狀,再美化,裝飾成筆筒的。
接下來老師重點在色彩、造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感受到這些筆筒色彩鮮艷,造型獨特,富有個性。教師可順手拿一彩色紙條,對折剪成簡單的2方連續,圍在筒狀上,再拿孩子的卡通裝飾物粘在筆筒一側。
最后拿出一個大個的筆筒,讓學生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膠棒、尺子和各種不同類型的筆,擺放在里面不會很亂,拿起來還很方便? 讓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筆筒的內部結構可用2張長度適合的硬紙條穿插放在筒中即可隔出格子。或用2、3個不同高低大小的瓶筒組合粘貼。
第三個環節:做筆筒。
1.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廢舊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這個廢舊材料能做成什么樣子的筆筒?
布置作業
(1)可以做一個很有特點的筆筒,也可以做一個實用性很強的筆筒。
(2)可以幾個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獨立完成。教師在巡回指導
時,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塑料瓶的多種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紙對瓶筒進行美化裝飾。學會用彩色紙剪貼的方法裝飾筒形。
第四個環節:展筆筒。
介紹一下你的作品或你們的作品。可以每組挑選一個你們認為最有特點、最有新意的筆筒介紹給大家。請同學們把完成的筆筒放在老師的講臺上,然后請同學們把鉛筆投放在你最喜歡的那個筆筒里面。每個同學只能投一支鉛筆,看看哪個筆筒中筆多,請小作者說一說自己的制作心得,讓學生能盡最大限度的體現成功被大家認可的樂趣,達到本課的最高潮。
如有多余時間,可進行欣賞拓展
(1)了解筆筒的文化。
(2)請學生想一想用廢舊材料還能做成什么,來美化、裝飾我們的生活?
本節課有3大亮點:亮點一:首先我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很快融入了課堂,為后面的進行打下基礎。
亮點二:制作實用的筆筒是本節課的重點,在講解筆筒的制作方法時,教師沒有一味言堂,而是采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老師在很多瓶子中選出一個自己認為滿意的瓶子;教師準備要裝飾的圖案的“零件”;教師先粘2處,接下來讓學生到講臺前來粘,這時學生學習興
趣高漲,然后利用一些裝飾方法,把筆筒打扮的更個性、更漂亮,這樣一來,重、難迎刃而解,也節省了時間。
亮點三:本節課結尾時,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筆筒中插支筆,哪個筆筒中的筆多,這就是大家最喜歡的。讓學生能盡最大限度的體現成功被大家認可的樂趣。
我這節課的設計,讓學生能自由的接受教師所帶來的知識,不管用什么方法,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歡聲笑語中掌握知識,體會課堂中的綠意,本課不足之處是在作業展評中,很多同學都嘗試了點線面的裝飾方法,但很少注意了“線的粗細排列”和“點的疏密排列”,所以我可以從這方面點評,以增加作品的美感。學生作品以象形裝飾的筆筒居多,主要原因是老師親自示范了這個環節,學生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師應該告知學生:“老師只是示范了一個過程,請小朋友設計制作一個與眾不同的筆筒。”引導學生設計創意獨特的筆筒造型。
以上是我對《做筆筒》一課的教學構思與設想,。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