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年級操場上教學反思篇一
《操場上》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這是學生學完拼音后第一個識字單元的第4課。本課有一幅表現操場上熱鬧的圖,6個表示體育運動的詞語和一首兒歌。圖上畫了小學生在操場上所玩的大部分體育活動,兒歌概括了操場上活動的情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在這節課上,我安排的學習任務是認讀課文中的9個生字,學會寫“八、入”兩個字,還有一個新的偏旁“足字旁”。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對事物具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好動、好玩是他們的天性。特別是我們班,后進生較多,上課的效率很低。所以我就要想盡辦法,變著法兒的把他們引到課堂中來,引導他們主動一些的參與到我們的學習中。
另外,學生們都愛聽贊美的話,特別是低段的孩子,老師對他們的肯定非常重要。所以,我在教師語言的運用上非常注意,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話語,好的要肯定,不好的則希望他下次能有進步。比如學生舉了手要回答問題,可是站起來卻回答不出了,有些可能真的是忘記了,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則是來搗亂的,我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說“你是不是還沒想好啊?下次等你想好了再舉手好嗎?老師相信你能做到的。”這樣,我給學生一個臺階下,不僅沒有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反而也使學生認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老師相信我也能回答問題的。
這堂課涉及的是學生在操場上玩的大部分體育活動,而我們學校就在前段時間開展了運動會,而且有好多的學生都觀看了運動會,我就抓住這個契機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看到了哪些項目,這樣使得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并相應的把名稱出示在黑板上。完了之后我出示的圖片都是活生生的照片,學生就更感興趣了。在學生思維活躍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時,我就抓住時機,再次出現今天要學的項目名稱。
新課程提倡多認少寫,在這堂課上一共要認的字是14個,寫的只有4個。我第一課時安排了9個認讀字,要寫的是2個字。這么多認讀字怎么來得以鞏固,而且這些字的認讀,不能拆字、不能分析字型,因為一年級學生這些還都沒有學過,這也給我們老師帶來了難度。那怎么來把這些字在一堂課上認識呢?我就用復現的方法,第一次出現是在說話的時候,讓學生初步感知。第二次則是在看照片的時候出示,第三次是在讓學生看著不帶拼音的卡片做動作。第四次是讓學生把名稱卡片根據用手和用腳的不同來分一分再次出現第五次是大屏幕上以帶拼音的形式出現。第六次是去掉了拼音讓學生認讀。第七次是單個的字出現,第八次是把這些認讀字藏在了詞語里面,其他的幾個字,學生以前都已經學過了,然后讓學生認讀。最后一次是在玩拼字的游戲中,讓學生拼一拼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這樣這幾個字前后一共是出現了八次。
我還根據學生愛動的特點,在課上安排了讓學生動一動的環節。讓學生看著老師給出的卡片,不出聲做動作。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愛動的特性,而且也鞏固了知識。同時,這為后面讓學生區分這些詞,起了鋪墊的作用,學生可以更簡單的分出哪些是用手做的,哪些是用腳做的。
在我的這堂課上,還有很多地方不成熟,希望大家多提意見,大家的意見就是我下一次的進步。
一年級操場上教學反思篇二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讓課堂充滿情趣,能吸引學生上課,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我在平時的備課中能注意到這個問題。在《操場上》一課我就是這樣設計和教學的。
課始,我用談話導入:“你喜歡參加體育話動嗎?參加過哪些體育活動?”勾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回憶。“今天咱們來看看圖上的小朋友正在參加哪些體育活動?”這時我給足時間,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讓學生說說自已想說的話。并隨機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圖畫,如:遠處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近處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左邊的小朋友們呢?右邊的小朋友們呢?學生能無拘無束地大膽說話,同時相機出示本課需要學習的生字和詞語。這樣的課堂教學既注意了對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還滲透了觀察圖畫的方法。也滿足了低年級學生愛說話的愿望。
當學生看圖學說之后,我安排學生分小小組自學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讓學生能借助拼音去認字,讓學生能互相幫助完成認讀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學習,并熟悉了解課文大致內容。讓每位學生都有認讀的機會。都有當老師去聽別人認讀的正確與否的機會。組員們學習積極性較高,極大地促進了學生互學、自學的作用。這樣,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精神,團結互助精神。
在復習認讀生字時,我采用登山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登山”游戲一開場,學生已迫不及待。個個學生瞪著眼睛,堅起耳朵,都想躍躍欲試欲。當一個小隊有個別學生卡住時,別的學生紛紛舉手,都想幫助同學。當有個小隊登上山頂時,其他小隊都羨慕不已。當四個小隊都登上山頂時,個個學生洋洋自得。這樣的復習認讀字詞,擺脫了以往刻板單調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性地機械性地認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識字效率。
當分小小組試做動名詞搭配的加深題練習時,學生遇到了困難,有的小組不會連時,我讓做好的小組在投影儀上一放,討論時,學生發現了并懂得了有的是可以搭配的,有的是不能搭配的,還能說出不能搭配的原因。使學生體會到了這一課的學習不光是為了認幾個字,還要學會一些學習的方法。
最后在第二課時教學時,我讓學生做了“合作分類的”練習,學生的表現很令人振奮,他們各抒已見,打破了教材單一的排列,出現了多種分類的方法,教師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讓各種思想在課堂中碰撞,讓思維閃爍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年級操場上教學反思篇三
一是語言、語氣方面。語言還是有些口語化,需要繼續修煉自己的語言。盡量不要用“咱們”,因為當我在說“咱們”的時候,里面摻雜著鄉音,以后要改用“我們”。還有講課時,在說完一句話后不要加口頭禪“哈”,比如,“來,同學們看這里”,不要說“來,同學們看這里哈”,顯得隨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以后要多學習播音主持的發音,盡量使自己的語言完善,注意語言的藝術。在語氣方面,還是缺少抑揚頓挫的感覺,該重音的地方沒有重音,以后要把握住說話的節奏,該重音時就重音。有起伏的語言韻律才能抓住孩子們的心,用語調指引著孩子們的思維,使他們向我預設的方向行走。
二是重難點處理方面。整堂課思路不是特別清晰,總體來講環節多、內容多,每個環節均衡用力,顯得重點不突出,難點無體現。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識字,但課堂教學中,我的識字方法較為單一,以后要注意運用熟字加偏旁、謎語、漢字演變、類似字辨析和自己編順口溜等方式使無趣識字變為有趣識字。比如學習“真”,可以編順口溜—有腳“真”方便,沒腳“真”犯愁來記憶它。
三是評價語方面。我的課堂教學中,評價語還是比較單一,我的教學設計中多處采用“棒、棒,你真棒”的夸獎方式,讓其他孩子用整齊的動作手勢夸贊表現好的學生。邵老師說,這種方式是幼兒園常用的,若用,也要少用。我們的評價語應該是有針對性的,可以針對性地說:“聲音真響亮”、“你說的很清楚”等等,以使孩子們明確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應該改進。
四是兒歌朗誦方面。讀兒歌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可以采用比賽讀、分組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把握住節奏、找準感情色彩。像邵老師說的那樣,兒歌甚至是可以打節拍讀的。而且兒歌教學中,一定要有老師范讀的環節。
五是生字處理方面。在“生字去掉拼音你還會讀嗎”的環節,可以直接拿著字卡走到孩子中間讓孩子們你讀讀、我讀讀。在教學提手旁的環節,可以用生字卡片出示“提手旁”三個字,讓孩子說說提手旁的字還有哪些,以拓展孩子的詞匯量。兒歌里的生字和詞語里的生字可以采取集中識字的方式進行,在詩歌里面再統一進行鞏固。
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多注意以上方面,爭取能有較大的提升。
一年級操場上教學反思篇四
一、在操作中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通過學生擺,親自感知數之間的關系,清晰地用語言表述比較結果,并把形象的事物比較轉化成抽象的數據表達。這一過程符合兒童的認知結構,他們自然地內化自己的學習經驗,以至于最后能直接尋找現實中的數學信息,進行合理比較。
二、挖掘學生身邊生動的素材。在數學學習的活動中運用眼前所有的素材,如“擺圓片和三角片、小組同學比一比”等都可以用來比較。這樣素材拿來即用,而且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在玩中學。教學的最后環節是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比較并列式,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語言表達并不是很完整,我們要有一個等待的心態,鼓勵、期待他們的成功表述,不能簡單地打斷或者代言,給他們機會,相信他們能行。我還要更加細致地關注每一個孩子,給他們表達的機會。
一年級操場上教學反思篇五
記得那天上完課回到教室,我就被學生包圍了。
費天(我們班的小不點)問我:“何老師,您什么時候再帶我們到那兒上課?”這是充滿了期待的聲音,從這聲音中我聽懂了她對學習的熱愛。
袁恒(經常由于不聽講挨我批評的孩子)對我說:“何老師,謝謝您獎給我的笑臉娃娃,我以后也要表現好,您還會獎我笑臉娃娃嗎?”看來他嘗到被贊賞的甜頭。
薛佳妮(一個總喜歡在下面玩而忘記發言的小女孩)拉著我的手說:“何老師,我今天舉手了,您還點了我發言兩次呢!”她知道了被老師關注是一種幸福。
……
當時,學生圍著我唧唧喳喳地說個不停,面對學生一張張稚嫩而可愛的臉,我陷如了沉思:到底是什么讓我上的這節課有了如此大的魅力,學生一下子對我這個語文老師也似乎親近了很多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換了一間大教室上課,還有很多的老師在聽課的緣故嗎?肯定不是。
一、教師的激情
我所面對的學生,年齡都只有六七歲,有的甚至更小,在課堂上,他們的情緒極容易受老師的影響。當我用激情演繹我的課堂時,我的激情無疑感染了學生,他們也以十分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來,為較好學習效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礎。
二、豐富多彩的形式
本節課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讓“找朋友”的游戲走進了課堂,學生在游戲中很好地鞏固了詞語的朗讀與記憶。為了讓學生能放松放松,我把“運動課間操”插進了課堂,這樣,能讓學得疲倦的孩子們得到應有的放松。
三、生動有趣的語言
為了時刻吸引學生,我將各種各樣故事化的語言請進了課堂。比如為了指導學生將詞語按“手”和“腳”的動作把詞語分成兩類,我這樣說:“詞語寶寶剛才和你們玩得可開心了,可現在太陽就要落山了,天就要黑了,他們排好隊準備回家去,你們愿意把他們送回家嗎?”又如,為了激發學生認生字的欲望,我這樣說:“詞語寶寶跟我說悄悄話了,他們說呀:‘小朋友們,你們光認識我們有什么了不起呀,如果能認識藏在我們里面的字寶寶,那才叫棒呢!’同學們,你們敢接受詞語寶寶的挑戰嗎?”……這樣有趣的語言,深受學生喜愛,他們樂于聽,聽得懂,當然就愿意按老師的要求去學習了。
三、各種教具
教學初,為了順利導入課題,我給學生帶來了一根繩子,請他們說說,用這根繩子可以開展哪些體育活動。為了配合學生認識詞語和生字,我用不同顏色的卡紙,做成了各種不同形狀的卡片,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特別是在指導學生將詞語分類時,我給學生展示的是兩間漂亮的蘑菇房子。這些教具的使用,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老師教,課堂教學效果卻不一樣。這一切,都得益于教學組織的過程發生了變化,而這變化又緣于我深知:要想讓學生樂學,想學,我得努力地變無趣為有趣。我是這樣想的,也這樣做的,所以才有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