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一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由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寫的。塞爾瑪·拉格洛夫是一位瑞典人,她在一九零九年因為她的一部大作《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特有的高貴理想主義、豐饒的想象力、以及優美而愉悅的風格、令人陶醉的自然情懷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這一榮譽獎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這一文學獎的女性作家。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主要內容簡介:
從前有這么一個男孩,他十四歲左右,長著一頭像亞麻一樣的淡黃色頭發。他最喜歡睡覺和吃飯,其次是很愛調皮搗蛋。在一個星期天早晨,他在念訓言的時候,被一個小精靈變成了一個只有大拇指大的小人兒。正巧,大雄鵝莫頓要跟隨從大雪山來的阿卡的雁群一起到北方的拉普蘭,大拇指便騎在雄鵝莫頓身上,一起飛往拉普蘭。期間,他們經歷了許多奇妙的事情與各種奇遇……
在《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小灰雁鄧芬。因為在《騎鵝旅行記》,她是一只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可愛小鳥,長著一身金光燦爛的柔軟絨毛和光滑閃亮的漂亮翎羽。她生性善良、心思純潔,從不把人往壞處想。也因為小灰雁鄧芬即使她的姐姐三番兩次地想陷害她,她也沒有和兩個姐姐反目成仇。小灰雁鄧芬的這些良好品行,我們應該多多學習。
讀完《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后,我想:尼爾斯為什么能夠從一個調皮搗蛋的壞孩子,變成一個愛護小動物的好孩子呢?這都是因為這次旅行喚醒了他心底那顆愛的種子。以前的他經常扯公雞的雞冠、拉貓的尾巴、用腳踢母雞、甚至用木鞋打奶牛。但是小精靈把他變小了之后,他一直在幫助動物們。讀后感·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應該像尼爾斯一樣保護、關愛小動物,要不然,在動物滅絕的時候,人類也會跟著一起滅亡。還有,做人一定不能像小灰雁鄧芬的兩個姐姐——文珍妮和吉安娜一樣用心險惡。她們利用鄧芬的心思純潔,騙她說雄鵝莫頓是烏鴉變的,采來了一些有毒的草根,誘騙鄧芬使雄鵝莫頓吃下去,毒死他。后來,又讓雄鵝莫頓和蒼鷹搏斗,這分明就是想害死莫頓!而她們這么做的原因,只不過就是不想讓鄧芬有了這么一個英俊無比的追求者,以便她以后過上好日子。心中如此險惡之人,以后都不會有好下場。
讀完《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后,我多么希望我也能變成一個大拇指大小的小人,隨著雁群飛過陸地和海洋,邀游各地,經歷各種令人遐想連篇的奇遇。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二
這個星期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尼爾斯,14歲,是個聰明、活潑、淘氣、不愛學習、喜歡折磨小動物的孩子。他整天欺負小動物,常被媽媽打得屁股火辣辣的疼,還會被罰在家寫作業。因為作弄小精靈,他被小精靈變成了小人兒。后來他坐在鵝背上,被鵝帶上了天。
尼爾斯是個愛動腦的孩子。他能從奸猾的狐貍手里逃出來,憑借的不是蠻力,而是智慧。尼爾斯還很勇敢,他看見大雁被狐貍叼走了,不顧自己的安危,勇敢的打敗了狐貍,真了不起!
其實,尼爾斯原來也是別人眼里的壞孩子。后來,經歷了種種磨難的尼爾斯,變成了機智、勇敢、樂于助人的好孩子。著名兒童評論家安武林說過:“災難是人生的磨刀石”。這話在尼爾斯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驗證。正因為經歷了那么多的災難,尼爾斯領悟了朋友的可貴,從一個人見人煩的小討厭變成人見人愛的小可愛,不但人人喜歡,連小動物都喜歡和他親近。正如我們小學生在學校里,你只有幫助了別人,別人才會幫助你。因為,幫助是相互的;你只有和別人團結友愛,別人才會和你團結友愛。因為,愛也是相互的。發現自己錯了,要堅決改正,如果繼續下去,小錯誤也許會變成大錯誤的。由于他樂于助人,所以動物們都很喜歡他,尼爾斯也從原來一個不愛學習,不愛護小動物的人,變成了一個富有同情心和擁有善良品質的人。
讀完這本書后,我為尼爾斯能有這種勇于正視自己的缺點,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的良好品德感到開心。我也明白了尼爾斯為何能騎著鵝去旅行的原因。在書中還有一個情節講的是:尼爾斯如果要變回原形,就必須要好好保護雄鵝還有要讓尼爾斯的媽媽把它殺掉。尼爾斯不想失去他的好伙伴雄鵝,寧可自己不變回原形,最后由于他的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使他變回了人形。
通過這本書,使我學會了一個人要具有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還要有勤于改正自己缺點的品質,才能成為一個被人喜歡的人。我也知道了,在面對困難時,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去危害他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尼爾斯那樣,成為一個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對任何事情都抱定勝利的決心,成為堅毅、勇敢、善良、勤勞的好孩子。尼爾斯就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一定會以他為目標,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人。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三
這個假期你必須讀了不少好書吧?我在這個假期閱讀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瑞典的一個小村莊里,有一個叫尼爾斯的小男孩。他十分頑皮,不好好學習,還時常戲弄家里的白鵝。有一次他因為戲弄小妖精,變成了和小妖精一樣大小的人,開始了他的騎鵝旅行。在路上他和白鵝遇見了狡猾的狐貍斯密萊,勇敢的尼爾斯用自我的聰慧幫忙野鵝逃跑。旅途中,由于斯密萊的追蹤和破壞,險情不斷,但尼爾斯也一次次解決了困難,交了不少好朋友,變成了使大家喜歡的孩子。最后,奇跡發生了,尼爾斯變回了人類,從此,他好好學習,做回了一個好孩子。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到:是什么東西,讓這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徹底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好孩子呢?我想此刻,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愛,僅僅是愛。
愛,使他不顧一切想盡辦法幫忙野鵝逃脫;愛,使他學會樂于助人、廣交朋友;愛,使他明白了自我到底就應做什么;愛,讓他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你不好好的對待別人,別人也不會好好對待你,只有你好好對待別人,別人才會好好對待你、尊重你。只是這些,只是有愛,就足夠讓他明白怎樣對待朋友、生活,明白就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讀了這本書,不僅僅讓我明白了這些,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困難不要退縮,要勇敢的應對。是啊,在狐貍斯密萊面前,尼爾斯只是一個十分弱小的東西,但是,他卻毫不畏懼,用自我的聰明才智打敗了斯密萊,解救了野鵝。盡管旅途中危險不斷,困難不停,但他們不也一一克服了嗎?
回想一下,我還記得,軍訓的時候,有一個項目是滑翔,就是從9米高的亭子上滑到對面。當時,我嚇得腿都打哆嗦,可還是硬著頭皮跳了下去。在我滑的過程中,我卻發現,根本就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反而十分有意思。感受風在臉上吹過,其實也十分舒服。此刻想想,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只是身處其境,心有一點顫動罷了。當時我害怕,不敢,好像那就是一個困難,但是我勇敢的滑了過去,勇敢的應對,最終我做到了。
盡管在現實中,有很多看似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的東西,但只要你勇敢、正確的應對,也能實現。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只有看自我是否肯努力。
那么,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一齊加油努力,去創造更完美的明天!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四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看完了一本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書,屋外寒風呼嘯,雨點毫不客氣地砸著窗戶。人們都躲在家里不肯出門,因為外面實在是太冷了,好像一出門就會被凍成冰塊似的,但此刻我的心里流著一股暖流,好像就算穿短袖出門也不冷。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的人物都非常的團結友愛,每次遇到困難都能化解。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人們不團結友愛,那如果遇到困難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后果不堪設想。
這本書主要講了瑞典南部鄉村的一個14歲的男孩尼爾斯,他的父母都是非常善良勤勞的農民,但尼爾斯卻是一個調皮、愛搞惡作劇、欺負小動物的男孩。有一天,尼爾斯因為捉弄小精靈,被小精靈變成了一個拇指大小的小人,他走出房門向動物求助,動物們卻都幸災樂禍,尼爾斯也開始慢慢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一個調皮、愛搞惡作劇、欺負小動物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善良勇敢、喜愛小動物、惹人喜愛的孩子。這時雄鵝莫頓馬上就要隨著雁群飛走了,尼爾斯為了不讓父母傷心,意外被莫頓帶上天空與大雁們一起環游全國。他在這次旅行中幫助了許多動物:他在狐貍斯密爾叼走大雁時勇敢的去救大雁,在看到灰雁鄧芬受傷后小心翼翼的幫助她,在老馬淋雨時幫他尋找避雨休息的地方。尼爾斯歷經千辛萬苦,終于與爸爸媽媽團聚,變回一個正常的小男孩的故事。
這本書中最令我敬佩的人就是雁群的首領——阿卡了,她有著高強的領導才能、智慧的頭腦以及一顆善良的心,她用自己聰明的頭腦帶領雁群穿過重重障礙到達拉普蘭,在有危險時,她總是臨危不懼,總能冷靜的應對。更重要的是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雖然有一只老雕總是吃他們大雁,但在老雕遇難后,她卻毅然決然地撫養老雕的孩子高爾果,承擔起一個母親的責任,她的這種精神讓我自愧不如。
這本書中的雄鵝莫頓也是一只值得讓人稱贊的動物。他盡職盡責,把尼爾斯帶到拉普蘭后沒有不管他,相反他還在大雁啟程往南飛時去找他,把他送回了家。他知恩圖報,盡管尼爾斯以前經常欺負他,他還在尼爾斯變小幫助他后既往不咎的帶他飛往拉普蘭。他善良,在看到鄧芬的翅膀受傷后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她。
看完這本書我受益良多,讓我更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道理,也讓我明確了我目標——要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我將盡我最大的努力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五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瑞典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的代表作。整本書圍繞一個叫尼爾斯的十三四歲男孩,變成精靈以后騎家鵝隨大雁群旅行的故事展開情節,用尼爾斯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用生動有趣的文字詳細的給讀者介紹了瑞典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自然現象,是一本融趣味、科學、人格道德與一體的科普讀物。書中字里行間都滲透著滿滿的愛國主義情懷,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作者的筆下都是那么美,那么讓人喜歡!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不同于其他童話書,不是完全的虛幻,而是完美的把虛幻和現實結合起來,虛幻是尼爾斯變成小精靈,懂動物語言,其他都是用現實來注釋。這是其他童話書所不能比的,可以說,這是一本現實版的童話書。這本書的語言活潑有趣,敘述自然流暢,故事轉承起合注意細節聯系,把瑞典社科、人文、自然一一道來,不枯燥,不乏味,讀之引人入勝,是難得的佳作。
尼爾斯本來是一個調皮頑劣,愛撒謊,愛欺負小動物的男孩,自從他變成小精靈以后,成了一個到處受威脅,被欺負的對象,境地的轉變,讓尼爾斯的思想也開始了轉變。在旅行途中,通過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狀況,尼爾斯慢慢轉變了自己的思想,變得積極陽光起來,遇事不畏懼,不退縮,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我覺得,在生活中,什么事都怕換位思考,做事前,先設身處地的替對方著想,什么事解決的就輕松多了。
另外書中還提到鐵廠與野生動物共處的矛盾,荒火與持續種植樹木的可持續發展,在一百多年前,作者就有這種理念,在現在看來,十分難得。
我覺得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言之有物,要有充沛的真摯情感,其次才是文章寫作的技巧。《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就用平實的語言,構建出一個邏輯縝密,情感飽滿,內容豐實的故事框架,不討巧,不堆砌華麗辭藻,不引經據典,實在難得。這部作品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確實是名副其實。
我喜歡的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經說過一段話,很適合評價塞爾瑪·拉格洛芙的這本書,摘錄如下,作為本篇的結束語。
“我認為作家的責任是給讀者以喜悅,讓讀者感覺到活著是美的,有詩意的,生活是可欣賞的。這樣他就會覺得自己也應該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優美一些,更有詩意一些。
語言要和人物貼近,寫對話就應該普普通通,家長里短,有一點人物性格,神態,不能有多少深文大義。作者的態度、感情不能跳出故事去單獨表現,只能融化在敘述和描寫之中,流露于字里行間。”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六
我是個酷愛讀書的學生,因為書中會給我帶來無窮的知識和樂趣,讓我在其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其中,我最愛《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它令我百看不厭。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講述的是一個頑皮、冷漠、懶惰的孩子叫尼爾斯,他因為在家里捉弄了小精靈被變成了拇指大小的人。后跟著雄鵝去旅行,途中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經歷了無數的酸、甜、苦、辣,在長久的磨煉中,他變得樂于助人,變得熱心腸。他從狐貍中救出了大雁,又從動物園里救出了狐貍,還拯救了城堡。回到家后,又幫助瘸腿馬治好了傷。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給我感觸很深。尼爾斯雖然曾經頑皮、冷漠、懶惰,雖然被變成了拇指大小的人,但他改掉了身上的惡習,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最終成為了一個好孩子。這讓我想起了《禮物》這篇課文中的老奶奶,她那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深深地打動著我。細想之下,我現在作為一名學生,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坎坷,會受到各種外界的誘惑,我也應該像尼爾斯,像老奶奶一樣,戰勝挫折,樂觀向上。
每到周末,我心里都是欣喜與懊惱并存。喜的是又有兩天時間可以休息,打打游戲,看看電視;惱的是每個周末的作業都是那么多。想到這,我無力地癱在床上。可轉念一想:今天才星期六呢!還有一天,作業就明天寫吧!正想著,回頭看了看圓球形的書包,猛得一直身:不行!明天有明天的事,同學們肯定都在做作業,我不能偷懶!于是我拉開書包,把書拿出來,正準備做,又想:反正還有一天,今天就玩兒吧!心底的聲音推動著我,坐在電腦前,興致勃勃地玩起了電腦。
那泉水般的時間,叮叮咚咚地哼著歌兒溜走了。
正玩兒到高潮的時候,我像被什么打中,頭腦瞬間清醒了:不行不行,我要做作業!不能偷懶!我坐在書桌前,正寫了一個字,輕輕瞥了一下電腦,剛好碰撞上那花花綠綠的屏幕,一片花花綠綠的樹葉飄進了我的心里,蕩起一圈圈漣漪:要不?就一下下?一下下就好了!不過分吧!
我剛想起身,媽媽推門而入,看看坐在書桌前拿著筆的我,又看看那閃閃的電腦,笑了笑。我的臉瞬間就紅了,覺得非常慚愧。媽媽不動聲色地把《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放在我的手中,我頓時覺得那書有千斤重,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發誓,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戰勝困難,戰勝誘惑,戰勝懶惰。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七
“他走上堤岸以后,又回頭望著許多飛越大海的鳥群。所有的鳥都發出引誘的叫聲,只有一群大雁在他還能看見的時候一直默不作聲地向前飛著,直到消失在遠方。它們排列均勻,隊形整齊,速度輕快,振翅強勁有力。男孩子對飛走的鳥無限留戀,似乎盼望再次變成能夠跟隨一群大雁飛越陸地和海洋的大拇指。”
這就是《騎鵝旅行記》的結尾。尼爾斯與大雁告別了,我也應該和尼爾斯、大雁以及書中的一切動物“告別”了。但是樂意幫助他人的尼爾斯,善良、堅強的大雁,熱愛自由的金雕高爾果,熱心的渡巴塔基的形象,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這本書是瑞典著名女作家賽爾瑪·拉格洛夫寫的。這本書主要寫一個經常欺負動物的男孩尼爾斯被狐仙變得只有拇指那么大。他騎在雄鵝茅幀背上,跟隨大雁旅行,到了許多地方,經歷了許多危險。最后養成了主動幫助動物的習慣,最終成為一個熱愛動物、關心動物、樂意幫助他人的好孩子。
像從前的尼爾斯一樣,我也曾常欺負動物。我經常去嚇唬貓,害得貓老是一見我就躲在屋里不敢出來;我捉了許多蝴蝶,把它們折騰得筋疲力盡,半死不活,然后毫不在乎地把它們一腳踩死。
哎,我太不應該那樣做了。因為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比如貓頭鷹、蛇、狐貍能幫助人們捉田鼠;蜻蜓、青蛙、燕子等能幫助人們捉害蟲;牛、馬、驢等為人們勞動;狗是公安戰士偵破疑案,追捕壞人的好幫手……動物給人類的好處實在太多!
假如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動物,那將會是什么樣啊!如果鮮花怒放,卻沒有蝴蝶、蜜蜂幫它們傳授花粉,那將是多可悲的事情。那樣,夏天,我們再也看不到蝴蝶那優美的舞姿和螢火蟲的小燈籠,再也聽不見青蛙、知了、蟋蟀的歌聲了。我們也喝不到牛奶、吃不到蜂蜜了。小溪里再也看不見小魚、小蝦那美麗的身影了……啊,那將是個可怕、冷清、凄寂、毫無生機的世界!所以,我們不該驅趕、殘殺它們,應該把它們當作我們的朋友、伙伴,與它們和平相處。給動物一個良好的棲息之地,讓它們感受到人類帶給它們的那一份溫馨,那份關愛,
使地球呈現出一片安詳與和諧的景象。
人對動物是這樣,人與人之間也應該這樣。欺侮弱小、互相殘殺是野蠻的行徑,戰爭帶來的是破壞、災難和毀滅!只有和睦相處,互相幫助,才能感受到充滿愛的世界,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幸福!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八
每當我翻開《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的時候,目光就會被書中描寫的一個勇敢的小男孩--尼爾斯和一只勇于冒險的鵝--馬丁吸引住了。每翻開一頁,我就會沉浸在故事中,跟隨他們的腳步一起踏上精彩的冒險之旅。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世界文學史上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作者是瑞典的塞爾瑪.拉格洛夫。作者用她那淵博的知識,擁有洞察力的雙眼,豐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感情寫下了這部《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有意義的旅行故事。
故事講述一個不愛學習,喜歡惡作劇的頑皮孩子尼爾斯,因為捉弄小精靈而被變成了一個拇指大小的小人。他騎在一只家鵝馬丁的背上,跟著一群大雁出發進行長途旅行。在旅行過程中,尼爾斯增長了很多見識,結識了許多朋友,也碰到過很多兇惡的敵人。但是他在種種困難和危險中得到了鍛煉,逐漸變得善良、勇敢、聰明。最后回到家中,回復原形,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尼爾斯和馬丁這對好搭檔在旅行中詮釋了團結友愛,一起戰勝困難的精神。正義永遠戰勝邪惡。每每合上這本書,書中的情節便在我腦海中浮現,比如以前的尼爾斯總做壞事,不僅傷害鳥類,還傷害其他小動物,但是現在的尼爾斯在旅行中,看到狐貍咬著一只大雁時,他會奮不顧身地去與狐貍搏斗,并且成功地解救了大雁。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善良的一面,尼爾斯也不例外。當他遇到困難和危險時,他的同伴都會解救他,他學會了知恩圖報,也學會了去愛別人。這場特殊的旅行讓尼爾斯變得更加勇敢,更加懂得如何去愛身邊的人和動物。
還記得上幼兒園時的我,膽小,不愿意和別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后來在成長的歷程中,媽媽和老師給我的教導是要對別人友善,和同學團結友愛。當你真正關心別人,給予別人愛的同時,自己也會是幸福和快樂的。我逐漸明白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我漸漸學會了分享和愛。同學如果忘記帶畫筆和本子時,我會毫不吝嗇的借我的筆給同學用,同學的一句謝謝,讓我倍感欣喜和幸福。利用雛鷹假日活動的機會,我和小組成員一起去關愛孤寡老人,給他們帶去快樂的同時,也帶去我們對他們的關愛。當我看到爺爺奶奶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的心也頓時暖了起來。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讓我明白了:愛,可以創造奇跡;愛,何時都不會晚;愛,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雖然我沒有尼爾斯的經歷,但是我希望我能夠成為傳遞愛的人,成長為一個更加勇敢、善良、具有新時代精神的好少年。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九
這是一本充滿奇趣的名著,這是一本獨具冒險精神的小說,這是一本樸素又親切的童話。這本書就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它的主要內容是:有一個名叫尼爾斯的14歲男孩兒,他家住在瑞典南部,他的父母都是淳樸的農民,而他卻不愛讀書,喜歡調皮搗蛋。因為尼爾斯捉弄了小精靈,挑釁了小精靈的威嚴,所以被小精靈變成了一個拇指大的小人兒。然后,他又跟隨著家鵝莫頓與大雁群,與它們走南闖北,飽覽了瑞典各地的風景名勝。這一趟旅行讓他從一個調皮搗蛋的小惡魔變成了一個勇于奉獻、舍己為人的好孩子。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個新起點,是一個掀起童話界高潮的新起點,它融入了自然、地理、歷史、傳說……真正的知識,它是世界上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故事。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但是最令我過目不忘的是領頭雁阿卡說的這些話:“你們完全可以讓出幾個光禿禿的巖石島、幾個淺水湖和潮濕的沼澤地,還有幾座荒山和一些偏僻遙遠的森林,把它們讓給我們這些窮得無立錐之地的飛禽走獸,使得我們有地方安安生生地過日子。我這一生時時刻刻都遭受著人類的追逐和捕獵。倘若人類能有良知,明白像我這樣的一只鳥兒也需要有個安身立命之處就好了。”是啊,大地上的飛禽走獸和我們一樣都是生命,為什么人類這么自私而不給他們一片小小的生存之地呢?為什么我們大家就不能和平相處呢?所以我呼吁大家,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值得幫助的生命,不管他們是弱小的還是強大的,去幫助他們吧,你會感到幸福!
由于人類的破壞,地球上瀕臨滅絕生物的比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著。以前,鳥類平均每300年滅絕一種,獸類平均每8000年滅絕一種,但是自從工業社會以來,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超出自然滅絕率的1000倍了。保護動物不只是一句口號,它需要我們人類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有些人只是在嘴上說著空口號,而不去行動,這算得了什么?真正的保護是人類自身的一種信念,只有堅守它才會創造出奇跡。
這本書不僅是一個呼吁,它還教會了我們各種各樣做人的道理,就像書中的主人公尼爾斯一樣,對他來說這次旅行不僅僅是一趟單純的旅行,更是一趟心靈的歷練,不僅是尼爾斯,就連我這個書外的人也不禁對這本書的真實知識肅然起敬。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會對你笑;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我們要像尼爾斯一樣,有信心、有勇氣的面對一切,只有這樣,成功才會向你招手。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后感50字篇十
這個假期你必須讀了不少好書吧?我在這個假期閱讀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瑞典的一個小村莊里,有一個叫尼爾斯的小男孩。他十分頑皮,不好好學習,還時常戲弄家里的白鵝。有一次他因為戲弄小妖精,變成了和小妖精一樣大小的人,開始了他的騎鵝旅行。在路上他和白鵝遇見了狡猾的狐貍斯密萊,勇敢的尼爾斯用自我的聰慧幫忙野鵝逃跑。旅途中,由于斯密萊的追蹤和破壞,險情不斷,但尼爾斯也一次次解決了困難,交了不少好朋友,變成了使大家喜歡的孩子。最終,奇跡發生了,尼爾斯變回了人類,從此,他好好學習,做回了一個好孩子。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到:是什么東西,讓這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徹底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好孩子呢?我想此刻,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愛,僅僅是愛。
愛,使他不顧一切想盡辦法幫忙野鵝逃脫;愛,使他學會樂于助人、廣交朋友;愛,使他明白了自我到底應當做什么;愛,讓他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你不好好的對待別人,別人也不會好好對待你,僅有你好好對待別人,別人才會好好對待你、尊重你。只是這些,只是有愛,就足夠讓他明白怎樣對待朋友、生活,明白應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讀了這本書,不僅僅讓我明白了這些,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困難不要退縮,要勇敢的應對。是啊,在狐貍斯密萊面前,尼爾斯只是一個十分弱小的東西,可是,他卻毫不畏懼,用自我的聰明才智打敗了斯密萊,解救了野鵝。盡管旅途中危險不斷,困難不停,但他們不也一一克服了嗎?
回想一下,我還記得,軍訓的時候,有一個項目是滑翔,就是從9米高的亭子上滑到對面。當時,我嚇得腿都打哆嗦,可還是硬著頭皮跳了下去。在我滑的過程中,我卻發現,根本就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反而十分有意思。感受風在臉上吹過,其實也十分舒服。此刻想想,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只是身處其境,心有一點顫動罷了。當時我害怕,不敢,好像那就是一個困難,可是我勇敢的滑了過去,勇敢的應對,最終我做到了。
盡管在現實中,有很多看似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的東西,但只要你勇敢、正確的應對,也能實現。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僅有看自我是否肯努力。
那么,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一齊加油努力,去創造更完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