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家長觀察記錄都寫點啥篇一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知道節日與月亮的關系,引起幼兒對天文現象的興趣。
3、通過各種各樣的月餅,培養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認知及對圖形的分類、比較。
4、通過搜集資料、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5、創編“月亮和月餅”的兒歌,欣賞和表演相關的歌曲。
6、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
活動1:會變的月亮
1、從陰歷的八月初一開始,要求孩子在家和家長一起觀察記錄月亮,孩子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講述自己的發現,家長用文字記錄下來。第二天早上來園后,互相講述自己的觀察發現。
2、十五過后,將自己的記錄帶到幼兒園,掛到指定的地方,互相看,尋找月亮變化的規律。
3、從十六開始,晚上觀察后,早上來園后將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互相講述。
4、堅持記錄一個月后,引導幼兒總結、表述月亮的變化規律,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家長的配合意識有待提高,只有金純、鄭楊等幾個孩子記錄的很完整,很仔細,其他孩子的記錄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講述,參與的感官太少;還有一部分家長可能覺得這件事對孩子的發展無關緊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動配合,沒有和孩子一起觀察月亮,所以當老師讓他講述發現的時候,孩子無可奈何。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帶改變。
家長觀察記錄都寫點啥篇二
觀察時間:
觀察地點:
觀察對象: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最近在不經意中發現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占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老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但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
分析: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贊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后,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說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觀察他的表現,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后,我經常與他聊天,說說家里,說說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里的資料。
家長觀察記錄都寫點啥篇三
(一)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提高認識,加強自我保護,應定期組織學習機關法律,法規知識,樹立法律意識,使護士認識到護理記錄單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符號都會成為證據,都代表一份法律責任,從而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記錄單重要性的認識,學會運用法律保護醫院和醫護人員自己。
( 二)提高護士的觀察能力,護士長應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指導護士如何觀察記錄督促護士勤巡視,不斷深入病房,通過觀察,詢問收集資料,加強護理記錄的內涵。
(三)以護理觀察和具體的護理活動為記錄重點,護理工作是否盡職盡責,除病人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效果外,在記錄上反映出的就是護理觀察是否及時準確,護理措施具體落實的程度。因此,以護理觀察和具體的護理活動作為護理的重點不僅符合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而且記錄也更為簡潔、完整、重點突出。
(四)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專科技術水平,根據專科特點規范護理記錄單。患者不同,護理重點、觀察重點以及重點不同,避免千篇一律,要體現因人施護、因需施護。要密切觀察、勤于思考、詳實記錄。
(五)醫護溝通,避免記錄不符,醫護記錄不符主要是因醫護雙方在收集患者資料過程中信息來源和誤差而產生。護士在發現醫生的記錄與自己不一致時,應主動找醫生核實,避免醫護記錄沖突。
總之,護理記錄單的書寫是我們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在醫患矛盾日益增長的形勢下,醫療糾紛發生后,患者或家屬隨時會搶奪病歷,當場封存病歷現象,護理記錄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今天我們通過規范護理記錄書寫內容,幫助護理人員明確書寫護理記錄的思路和線索,尋找完善護理記錄的方法,確保護理記錄符合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和完整的標準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百度文庫 | 問心蝴蝶 | 護理記錄單書寫范例文章說明:
護理記錄單書寫范例內容來自于百度文庫 | 問心蝴蝶 | 護理記錄單書寫范例,該內容僅做知識分享,如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賬號刪除。家長觀察記錄都寫點啥篇四
一、轉入護理記錄
1、樣例1: 1-11 13:15 于十二時由急診科轉入,平車推入病房,診斷為右踝開放性骨折(骨折)于 右手輸液中,林格組500ml 60gtt/min,余200 ml,自訴車禍致右踝部疼痛出血三小時,觀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貌 ,舌淡,苔薄白,脈玄細,查體溫脈搏98次/分呼吸23次/分血壓96/56mmhg 入院后積極術前各項準備,向患者及家屬交待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并給予術前麻醉藥物應用,于十二時三十分送入手術室,入科宣教已做,安慰不要緊張,患者及家屬表示 了解。
2、樣例 2: 1-11 14:00 病人于14:00由內四科轉入我科,擔架抬入病房,由內四科帶入留臵尿管、留臵胃管、套管針,患者神志恍惚、顏面浮腫,雙球結膜水腫,測血糖, ℃ p92次/分 r20次/分 bp140/80mmhg
二、轉出護理記錄
內容包括患者轉出時的一般情況(生命體征、意識、活動、皮膚、陽性體征),病人主訴不適癥狀(頭迷、頭痛、惡心),患者正在進行治療的護理措施(心電監護、血氧監護、吸氧、冬眠治療),將轉入的科室名稱。
1、樣例 1 9-20 14:10 t36 ℃,p8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言語流利,四肢肌力ⅴ 級,周身皮膚完好。心電監護示:心率86次/分,律不齊,房顫。自訴:“心慌、胸悶。”長囑輸液已結束,于3l/min吸氧中。遵醫囑轉往心內科,攜帶氧氣袋,護送前往。
2、樣例 2 1-11 13:30 t36 ℃,p8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遵醫囑轉至內分泌,患者昏睡,留臵尿管通暢,留臵胃管通暢,患者日內排尿370ml。滴流已結束。
三、輸血護理記錄
記錄輸血前體溫,時間,陽性體征,血型,量,核對護士,滴數,有無異常反應,輸血完時間應予記錄。
1、樣例: 患者血常規回報:rbc hb 85,醫囑給予輸“o”型紅細胞200ml,輸血前測體溫℃,由護士xx與xx核對無誤后于三時二十分輸入,15滴/分,30分鐘后患者自訴無不適,調滴數為50滴/分,于五時輸血完畢,患者無特殊不適。
四、出院護理記錄
出院護理記錄書寫應注明:出院時間,對于出院指導的重要內容應記錄;特殊用藥、需出院后連續進行的治療及護理措施的指導應予記錄。
1、樣例 患者xxx,男,xx歲,以膽結石于x年x月x日入院,于x月x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鏡膽囊摘除術,術后各項護理措施到位,患者今日要求出院,囑其出院后注意休息,進清淡飲食,禁食肥甘厚膩之品,保持心情舒暢以利肝氣通調達,氣血調和。患者及家屬表示了解。
五、需要明確的問題
(一)患者自述的記錄。 患者自述的記錄屬于醫療記錄中的客觀資料,是必須要記錄的。在書寫時,原則上要記患者的原話,并且加雙引號。如果已經整理了,就不要加雙引號。因為病人有很多的方言,口頭語或者俗話,很多時候是不可能把患者的原話全文寫到你記錄當中的,所以護理記錄患者自述時大多不加雙引號。但是如果記錄的確為患者自述語言,則應加上引號。
(二)病情的觀察和記錄 護士每天都要反復進行同一項護理操作,要對患者病情進行監測和觀察,那么常規觀察和護理項目應該如何記錄呢?如果首次記錄中,患者病情穩定,無不適癥狀,而且在以后的觀察中,病情也比較平穩,那么記錄的間隔時間可以適當延長,可以不記錄觀察的內容,但要記錄按時進行了觀察與護理。如果首次記錄中,患者有某些異常情況,后邊的記錄應隨著病情變化隨時記錄。
例如,什么時間病人出現皮膚紅腫、靜脈炎、敷料有滲出等,采取了什么樣的相應措施,效果如何,這些都是必須記錄的。護士在對病人病情進行觀察時,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第一,患者和家屬的主訴和患者的不適感覺; 第二,觀察到或檢查到的患者病情的變化; 第三,各種疾病的初期癥狀和合并癥;第四,各器官、各系統功能障礙表現的癥狀。
(三)連續的護理記錄 護理記錄應記錄患者病情的動態變化,例如患者入院時存在的癥狀,如心悸、心前區疼痛等,在住院期間緩解了或者加重了都應該做記錄。體溫升高給予物理降溫以后要記錄體溫的變化情況。有引流管的患者,要描述引流量、顏色、性質及異常的氣味。留臵導尿的患者,如果拔除尿管以后,要記錄患者排尿的情況。
(四)護理措施記錄
1、護士獨立操作的:給予的臥位、皮膚護理、口腔護理、會陰護理等
2、執行醫囑的:根據醫囑所執行的護理、治療措施
3、合作的措施:氣管切開、心肺復蘇、換藥等
(五) 護理措施: 指已實施的護理措施。從病情觀察,健康教育,護理治療措施3方面考慮幫助患者機能恢復的措施:如促進腸蠕動幫助病人翻身3次,床邊坐起4次,每次15分鐘,教會病人做深呼吸。
(六)效果記錄 效果是指患者接受治療或護理后的反應結果,主要針對患者的健康問題采取措施后的效果觀察,記錄應是客觀評價,忌用主觀判斷語言描述治療、護理效果。應用患者的自我感覺的變化、生命體征的數據、觀察到的癥狀、體征的實際狀態。
(七)健康教育記錄 對常規的宣教,可以不記錄具體內容,只寫宣教的項目;對有不安全因素的患者進行的教育指導應記錄;對特殊檢查、手術、特殊治療、護理措施、用藥記錄 “進行告知”;特殊宣教項目需記錄宣教對象及患者或家屬對所宣教的項目掌握情況;特殊告知項目需讓患者或家屬復述、演示,了解患者和家屬已掌握的情況并記錄,如不能掌握要及時與相關人員反映并記錄;
(八)轉床的記錄 因為許多的醫療護理文書,都需要寫病人的床號,所以應該要求醫生要下轉床的醫囑,然后護士應將病人轉床的情況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轉床的病人應該將護理記錄單楣欄的原床號用括號括上,然后在后面寫上新的床號,而不是將其勾掉。而且,護理記錄中應該注明轉床時間。若再更換護理記錄單時,括號部分就不用再填寫,直接寫新床號即可。
(九)請假的記錄 病人請假外出的目的、批準人、返回病房的時間及當時的病情,患者擅自離院,特別是未在病房住宿和拒絕接受檢查、治療、護理等情況應記錄,并注明報告醫生的時間。例如:護理記錄為“病人非要外出,已勸告病人外邊天冷,但病人堅持,已囑病人外出要多穿衣服”。此記錄會誤認為護士已同意病人外出。這種記錄不嚴謹,說明護士的法律意識淡薄。應記錄為“病人要求外出,值班護士不同意,于xx時查房發現病人離開病房,于xx時返回。
(十)轉護單的記錄 一般患者出現病危要轉記特護記錄單,病危終止后要轉記一般護理記錄單,并在特護單或一般護理記錄單上書寫。
如: 1、患者病情危重,醫囑已下病危通知,護理記錄單轉至特護記錄單。(書寫在一般護理記錄單上)。
2、患者病情逐漸穩定,醫囑已停止病危通知,特護記錄單轉至一般護理記錄單。
3、入院后即為危重患者,直接記錄在特護單上,病情平穩后再轉記。
(十一)醫囑的記錄 長期醫囑中寫有護理級別、護理常規以及注意觀察的情況,醫生不可能把所有的常規內容都寫在醫囑上,但護理記錄單上應記錄護理常規中的重要內容。
如 1、醫生開出的級別護理:一級護理,要求每15—30分鐘巡視患者一次,應建立巡視卡及時記錄巡回情況、巡回時間并簽名。
2、氣管切開的患者:醫囑開出按氣管切開術后護理常規,而我們就要為患者每30分鐘或2小時吸痰一次,按時氣管內滴藥,每日做口腔護理兩次,防止呼吸道感染及口腔并發癥的發生等內容如實記錄下來。
3、醫生開出觀察疼痛的情況、陰道出血情況以及注意傷口滲血情況等等必須記錄觀察結果。
4、特殊用藥應記錄藥物的名稱、時間、劑量、用法和注意事項。如應用硝酸甘油、硝普鈉、甘露醇和化療藥物時,應詳細記錄用藥情況。
5、特殊檢查前的準備、注意事項應詳細記錄。 6、患者有癥狀時醫生未給予處理意見,囑 “觀察”,“觀察”同樣也是醫囑,護士要記錄醫生的全名、醫囑觀察的內容。也就是說,護士在每天書寫護理記錄單時要查看醫囑及上一班護理記錄單,以便于繼續觀察病情和及時處理。
(十二)突發事件的發生及處理經過 如患者的失蹤、墜床、自殺、拒絕治療或檢查等意外情況,應詳細記錄,必要時患者或家屬簽字。
(十三)異常的輔助檢查陽性結果及藥物過敏試驗陽性者告知患者或家屬,并記錄。
六、書寫護理記錄單存在的共性問題
(一)記錄缺乏真實性:目前護理工作任務繁重,有的護士責任心不強,加上記錄的意識也不強,搜集病歷不認真,不深入病房詢問病史,坐在護士站照抄醫生病歷或憑想象書寫。還有的護士為了應付檢查等,迫于完成任務,只得馬虎從事,而出現編造、添加記錄、主觀臆斷。
(二)主觀臆斷:護士對主觀與客觀的判斷混淆。對病人主訴資料描述不確切,如果是患者的主觀感受,必須注明“患者自訴等”,例如:病人出現辱罵護士、隨便傾倒東西等現象,護士書寫為“患者精神異常”,這是護士的主觀判斷,為錯誤的記錄,護士應把患者異常表現真實記錄,如“患者體溫偏高”為主觀記錄,應描述體溫測量的數值,“患者夜間睡眠尚可”是主觀判斷,護士應巡視病房詢問患者夜間睡眠情況再做記錄,并以“患者自述等”形式書寫。但在記錄時應盡量
避免使用無法衡量,摸棱兩可的語言,沒有參考價值。如:正常、病情相對穩定、高、低、尚可、
(三) 囑托性語言較多。如囑其每2小時翻身1次,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床單整潔干燥、加強患肢功能鍛煉等。仿佛沒有護士在護理,讓人覺得護士在給家屬下護囑。記錄簡單,千篇一律。沒有體現因人施護和因病施護,對不同病人不同疾病反映不出具體病情變化和個體差異,模式化套話多,反映不出具體問題,失去記錄意義。
(四)護士如何為病人解決問題、病人主要病情的心理感知、病人知情權均未體現。如心梗病人和腦梗病人入院時護理記錄相雷同。
(五)連續性差,無動態觀察記錄。如生命體征平穩,血壓平穩,詞語含糊。前一班次出現的
病情變化、存在的護理問題、采取的護理措施在下一個班次無記錄和反映。如患者拔除尿管小便
(六)護理記錄與醫療記錄不一致,甚至相脫節。尤其在臨床表現、病情變化方面,搶救時間、病情描述,記錄不嚴謹致使記錄不一致,患者出現病情變化,醫生未能及時處理,護士無法記錄。醫生習慣將醫囑時間寫為8am、4pm等而護士又未認真核對,及時糾正,導致開具醫囑的時間和執行醫囑的時間不一致,這與護士和醫生的溝通不夠,導致患者病情變化時間、用藥時間、處理時間不一致。
(七)護理記錄不能體現護理動態過程 護理記錄是住院病歷的一部分,但護理記錄為階段性護理記錄,總結性少。多數護士只記錄某一天、某一時的病情記錄及護理措施,這種護理記錄不能完全體現護理動態過程。
(八)護理記錄不能體現護理行為 護理記錄內容沒有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多數護士記錄的內容為患者的病情以及醫囑的內容,造成與醫療內容重復,而護士實施護理措施后出現的護理效果以及觀察到的病情在護理記錄中又未體現,護理記錄不能真正體現護理行為。如:對腹腔穿刺的患者,護理記錄中護士所描述的術中順利,病情平穩,就不應為護士記錄,因為護士并未參與手術,而護士對手術名稱、時間、麻醉方式、麻醉清醒時間、穿刺局部情況、生命體征及注意事項等記錄常出現不完整現象。
(九)護理記錄不全 部分護士隨時記錄的意識不強,臨時性護理記錄不全,護士只是機械地按照規定中頻次記錄,對于臨時性的病情觀察、采取的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記錄少或漏記,夜班護士出現此現象比較多。如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停止1周后的某天夜里出現惡心、心慌不適、煩躁,當班護士未做護理記錄,只口頭交待給下一班的護士,而在下一班患者突發嘔血,這種情況說明了護理記錄的疏忽、缺陷,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甚至次日補記,不能表現出實事記錄。
(十)護理記錄連續性差 我國大多數醫院都存在護士缺編的現象,護士忙于治療,顧不及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和病歷的書寫,所以護理記錄少記甚至沒記,致使護理記錄不完善。要體現出護理的連續性,特別是上一個班次患者采用治療和護理措施后而在下班次出現結果的,下一班要準確地記錄患者的反應過程和變化結果,有時需要連續幾個班次記錄。而部分護士只遵照規定的護理頻率記錄,沒有按照具體的情況連續記錄。
(十一) 護理記錄沒有體現因人施護和因病施護 相同專科的護理記錄內容大致相同,只體現出因病施護,而沒有體現出因人施護和因需施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護士的業務水平低,找不到護理的重點;二是護士過多地依賴陪護,沒有去親自觀察;三是只遵循疾病的護理常規,缺乏創新,造成一種疾病的護理記錄基本上一致,體現不出病種差異和個體差異。
(十二)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簡化字縮寫字,甚至涂改,刀刮現象,有的語法錯誤,邏輯 混亂,應用非醫學術語,口語化表達,隨意性大。如心三聯、雙克、繼觀、神清。
七、護理文件書寫的原則
總體上要求:客觀、準確、及時、完整、連續、合法。內容上要求:詳略得但當、條理清晰、 客觀性:要求做到:看到什么記什么,做什么記什么,有什么記什么,流水賬,客觀存在的事實,不要硬性找問題。不對病人情況進行主觀分析,記錄患者的客觀資料。 準確性:要求數據準確,藥物的量,引流液的色量,生命體征的數據均要準確無誤。
八、改進措施
(一)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提高認識,加強自我保護,應定期組織學習機關法律,法規知識,樹立法律意識,使護士認識到護理記錄單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符號都會成為證據,都代表一份法律責任,從而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記錄單重要性的認識,學會運用法律保護醫院和醫護人員自己。
( 二)提高護士的觀察能力,護士長應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指導護士如何觀察記錄督促護士勤巡視,不斷深入病房,通過觀察,詢問收集資料,加強護理記錄的內涵。
(三)以護理觀察和具體的護理活動為記錄重點,護理工作是否盡職盡責,除病人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效果外,在記錄上反映出的就是護理觀察是否及時準確,護理措施具體落實的程度。因此,以護理觀察和具體的護理活動作為護理的重點不僅符合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而且記錄也更為簡潔、完整、重點突出。
(四)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專科技術水平,根據專科特點規范護理記錄單。患者不同,護理重點、觀察重點以及重點不同,避免千篇一律,要體現因人施護、因需施護。要密切觀察、勤于思考、詳實記錄。
(五)醫護溝通,避免記錄不符,醫護記錄不符主要是因醫護雙方在收集患者資料過程中信息來源和誤差而產生。護士在發現醫生的記錄與自己不一致時,應主動找醫生核實,避免醫護記錄沖突。 總之,護理記錄單的書寫是我們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在醫患矛盾日益增長的形勢下,醫療糾紛發生后,患者或家屬隨時會搶奪病歷,當場封存病歷現象,護理記錄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今天我們通過規范護理記錄書寫內容,幫助護理人員明確書寫護理記錄的思路和線索,尋找完善護理記錄的方法,確保護理記錄符合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和完整的標準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護理質量。
【一級護理記錄單書寫模板 一級護理記錄單書寫范文精選】相關推薦文章:
家長觀察記錄都寫點啥篇五
科學概念:
植物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
植物變化表現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在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
植物變化是生命體特征之一。
能用測量方法比較葉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變化。
能夠關注周圍植物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觀察記錄描述植物變化。
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葉片,記錄表。
一些樹木四季變化圖片,帶花苞菊花,狗尾草。
一、怎樣觀察植物變化
我們知道,春暖花開季節,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芽、長大、開花結果。秋天里,從開學到現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園里植物發生了什么變化?(可結合第2課課外作業及學生精彩發現激發學生探究欲。)
討論:我們可以觀察植物哪些變化?我們怎樣觀察?
首先得測量樹干是否變粗了,我們得在樹干同一高度連續測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級孩子尚未接觸過平均值數學解法);過一個階段再同樣測量進行記錄。能不能看出樹干變化呢?
數數每天有多少落葉。菊花花苞長得怎么樣了?
狗尾草會枯死嗎?樟樹果實又是怎樣變化呢?
二、觀察葉生長變化
可以測量一條樹枝上最大葉子、最小葉子和中間大小葉子長度或寬度,并做好記錄,看一個階段后它們分別有什么變化?還可以觀察樹葉其他變化。
從一棵樹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從一片樹葉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又知道了什么?
三、實地觀察記錄植物莖、葉
1、活動:根據討論結果,我們分小組按計劃到校園內進行觀察,記錄下第一手資料。(活動時間約15分鐘)
2、交流:匯報我們觀察數據,思考這些數據能說明什么問題?
落葉數量說明什么問題?一條樹枝上有大小不同樹葉,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以后測量得到數據變化很大,說明什么?如果變化不大,又怎樣理解?
四、記錄一種植物變化情況
我們還可以同時觀察田野、路邊和家里植物發生了什么變化?
就這樣一直觀察你所選擇那棵樹或草,觀察它們在秋冬季變化,一個月觀察一次,把觀察結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
家長觀察記錄都寫點啥篇六
觀察記錄的分類和范疇 (一) 根據記錄的結構性(也對應著觀察的結構性)劃分: 1. 開放的日記式或軼事性記錄。
該記錄方式在局部觀察、隨機觀察中經常使用,類似于日記或記敘文。這種記錄常常是一種個案研究,或是對某一個特定問題的思考;它追求“質”,而不保證“量”;它常常沒有預先的結構,不對情境作人為的分解,而是盡可能地從某一個角度,保持情境、對象的真實和完整。
寫作要求:對于特定事件的記錄,無論以事后或現場的方式進行,都應當盡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記錄 特定事件的記錄并不完全排除觀察者的感受、評論和其它主觀的意見,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則必須要保留一個事件的原始記錄,而且該原始記錄應當盡可能是客觀的、具體的、直接引用的。
記錄者在原始事件中不應當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應當對行為者的動機、目的、感受妄加揣測,而只應當追求可以直觀的完整性,即知覺到的過程與事件。 (2)記錄者的觀點和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為目的,不以發現為滿足,而是為了實用,為了指導和教學;它不是在工作之外來研究工作,而是邊工作邊研究,將研究變成工作的一個流程、一個步驟,使研究附屬或內化到工作之中。
這樣,教師一切的觀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離開她的理解和判斷。 純研究的要求和純工作的要求之間的矛盾問題,需要有一個調諧的但又不是平庸化的處理。
我們的基本原則是,首先要保證每一方的獨立性,明確各自的要求和條件,然后要以研究的過程與結果服從于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說,我們的目的是主觀性和價值追求,但是我們將客觀性和規律性放在出發點的位置。
這是我們從事一切教育實踐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一個普遍的準則。因此我們具體的處理原則和措施是: 第一,只有完成了原始記錄之后,觀察者的判斷、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種形式“附加”在原始記錄之上,如加括號、旁注,或者結尾的點評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區分地“滲透”、混合在其中。
第二,一個已經完成的教育過程或現象的“質”的記錄文本,不能缺少記錄者的判斷、推論、反思、理解、印象、感受等主觀的成分,因為記錄者不是一個無關的研究者,而是對眼前的場景、現象負有責任的、對一些現象事件帶著實用的關心的內部成員。而上述主觀成分,是記錄者對此負責和關心的具體表現,也是完全合理的表現。
第三,大量的觀察記錄不僅反映教師出于觀察目的而進行的活動,更要突出教師自己的行為本身。而對于自身行為的記錄,記錄者完全可以如實地反映自己當時的感受、動機,當然有時候也要用旁注或括號的方式,但是在性質上就不再是對別人的心理過程的推論了。
一個人在情境中現場意識到的意念、情緒,理應同別人的行為一樣,都屬于可以觀察到的、留有痕跡的,因而是對于自身具有同等客觀性的因素。 (3)完整的過程和場景 這主要指經過整理的、或是事后回憶的記錄,對于現場記錄則不可能作此要求。
這不僅因為時間的緣故,主要是因為現場記錄要求最大的客觀性、直接性和豐富性,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沖突的。 事件的記錄有兩個側重點,一個重在現象,一個重在人的行為。
反映人的記錄,著重在揭示人的行為的背景、動機、目的、過程、結果、反饋以及其中的種種影響因素,如記錄一個幼兒的個案。反映現象及其規律的記錄,則著重在反映事情的來龍去脈,如記錄一件事情的討論和處理。
由此可見,不論何種記錄,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過程的,交代背景、影響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須有某種連續性。
所以,事件的記錄,常常不是孤立的某一次的行為及其記錄,而是或者在數量上有橫向比較的,或者在時間上有縱向積累的。因為單純按照一次時間來取樣,很難保證行為的完整性,不能反映個性,也不能反映規律。
2.表格記錄:該記錄方式在整體觀察、結構觀察和實驗觀察中經常使用,它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反應和判斷。表格記錄根據觀察的目的、時間的跨度和長度,可以區分為以下三種: (1)常規性、長期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該表格常用于分方面記錄個案幼兒的發展情況、園務制度和班級規范等成文條款的執行情況、各個環節活動的整體概況、幼兒園各部門的一般活動情況等等,也就是日常進行的、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這種記錄應當進入幼兒園的管理,形成習慣性的制度,并滲透到教師的日常工作中去。
(2)主題(問題)性、階段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教師為解決特定的問題,常常需要在采取具體的措施之前進行一定的調查和了解,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行動方案,檢驗計劃的效果并作出反饋。
如果問題比較復雜,涉及各方面的因素較多,難以在短期內獲得最終的決,那么根據有關的因素和方面設計表格,以進行階段性的、系統連續的記錄,就很有必要。 (3)研究性、定期的、間斷進行的記錄表格。
前兩種記錄在時間上都是被動的,即記錄的時刻取決于活動的內容,處于什么環節、發生怎樣的內容,就進行怎樣的記錄,因而也是隨意的。而這里的第三種記錄在時間上則是主動的,因為什么時候進行記錄、記錄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