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公務員申論對策題技巧 申論對策題具體對策篇一
申論的考試大綱告訴我們申論試卷有三個部分:注意事項、給定材料、作答要求,那么我們在考試中正確的考試流程應該是什么樣子呢?當考官把試卷發給我們以后,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檢查一下試卷的情況,避免漏缺頁;其次就是快速閱讀一下注意事項,看有沒有特殊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沒有那么就到了核心的做題部分了。這個部分我們要優先去看題目的題干部分,也就是作答要求部分,當我們通過審題明確了答題的任務和要求之后再回到相應的指定或者相關材料尋找題干讓我們尋找的答題要點信息,然后再把尋找到的答案書寫到答題卡之上。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記“先檢查再答題、先審題再材料”的基本流程以避免做題漫無目的的情況。
二、“好鋼用在刀刃上”,科學合理分配時間把握答題進程。
任何考試其實都是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作答的,所以任何考試都應該是做題速度和做題質量的平衡,申論作為一種高度競爭性的考試科目亦如此。如果不能合理的分配好答題時間,那么難免會導致整體時間不夠用,或者題目作答顧此失彼等現象,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能夠科學合理的分配考試時間。眾所周知,國考申論考試的分值和考試時間是十分穩定的,通過今年的考試大綱來看,國考申論無論是副省還是市地都會延續過去5道題、總分10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的情況。那么怎么合理分配呢,首先對于申論作文來說立意與寫作一般需要我們分配80分鐘時間,剩余100分鐘要做大4道非作文題目,平均下來每道題25分鐘,但是考慮到每道題的分值、做大字數都不同,所以也不能完全“撒胡椒面、平均分配”,我們在分配的時候還是要根據字數分值進行調整,基本原則是字數越多,分值越高的題目我們應該分配更多的作答時間,保證得分率最高;
三、“答題勿按部就班”,靈活安排題目作答順序才是上策。
申論考試無論是副省級還是地市級,基本上都是5道題目的設置,從往年的情況來看申論題目的設置從難度來看屬于遞進邏輯,大致呈現出難度越來越大,分值字數越來越高的趨勢特征。從題目的相關性來看,作文題目一般與前面的小題題目都有一定的關聯性,都對作文題目的理解和寫作有著重要的提示作用。因此我們在做題的時候如果按部就班的去做,那么到了作文題目的時候又得重新再去看前面的材料,這樣的話其實會導致時間的浪費,而且也不利于我們對作文題目的深刻理解。所以我們在做申論題目的時候可以先快速的把作文題目的題干先快速的瀏覽一遍,大致搞清楚作文寫作的基本話題和關鍵詞提示,這樣一來,在稍后非作文題目的作答和材料閱讀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同時去理解作文的出題意圖和寫作思路。然后對于非作文題目來說,在作答的過程中要根據自己對題目難易程度的判斷、自己不同題目的擅長程度選擇答題順序,基本原則是先易后難,避免與一道題死磕現象的發生。
公務員申論對策題技巧 申論對策題具體對策篇二
一、歸納概括題
歸納概括題是申論考試中的基礎題型,題目難度系數在提升,歸納概括的對象多元化、抽象化。因此,需注意以下小技巧:
1、多答不同核心關鍵詞。針對題目限制作答字數緊張的考查趨勢,作答時答案要精簡,在盡量多體現關鍵詞的基礎之上再保證語句通順即可。
2、綜合概括。即答案呈現盡量是“核心關鍵詞+具體解釋內容”形式。核心關鍵詞盡量概括,若不會概括可將具體解釋內容中的高頻詞、關鍵主語等詞匯前置即可。
二、提出對策題
提出對策題的對策來源為直接對策和間接對策,直接對策于材料中歸納概括得來,間接對策是針對材料中問題、原因、經驗、教訓推導得來。因此,需注意以下小技巧:
1、對策題最大的特點是看結果—問題解決與否。提出的對策應該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切忌對策假大空;
2、關注問數。提出對策題目有時會要求概括問題或原因等,再針對性提出對策,因此,需要認真審題關注問數,避免出現遺漏要點作答。
三、綜合分析題
綜合分析題目作答看似沒有“抓手”,其實不然,掌握作答小技巧依然能抓住綜合分析題目“命脈”。因此,需注意以下小技巧:
1、確定題目作答任務,根據具體題目作答任務要求進行作答,由此明確作答邏輯順序及作答思路。
2、回歸材料尋找與作答對象相關的要點,把與之相關詞、句等表述,全部整理到答案之中。按照總分總的邏輯順序書寫答案要點。
四、貫徹執行題
貫徹執行題目與其他題型最大區別就在于格式。貫徹執行題考查趨勢為重內容輕格式。因此,需注意以下小技巧:
1、格式。雖然重內容輕格式,但有些具體題目仍需要書寫格式,所以,格式一定正確,除了題干中出現“不拘泥于格式、不要求格式、書寫主要內容即可”等不需要格式,其他一律書寫格式。
2、邏輯。貫徹執行邏輯書寫一般情況下,第一需要按照該文種邏輯,第二按照材料邏輯。
3、內容。圍繞作答對象及作答任務,回歸材料梳理出與作答對象相關內容,按照一定邏輯書寫即可。
五、申發論述
申發論述題關鍵一點是對文章立意的把握要正確、準確。申發論述題文章立意來源于材料,具體論證分析還需要考生具有個人素材積累。因此,需注意以下小技巧:
1、把握核心立意。第一,認真審題。審題干中的關鍵詞和邏輯關系,關鍵詞一定有而邏輯關系不一定有。第二,回歸材料印證關鍵詞,并通過材料的梳理尋找分論點角度。
2、分論點角度選取要有區分度。分論點常選取意義角度或對策角度。分論點尋找時,選取角度即可為并列關系也可為遞進關系。盡量避免對策角度和意義角度分論點交叉使用。
3、文章結構建議選擇五段式。可采用五段三分式,即三個分論點的文章。當文章主旨更傾向于書寫兩個分論點時,也可采用五段二分式,即兩個分論點,多加一段過渡段最終形成五段式。
公務員申論對策題技巧 申論對策題具體對策篇三
一、 對策的總體形式:
1、 對策的基本結構;
a. 對策的鋪墊(總還是要有的);
b. 對策的主體(最重要);
c. 對策的總結(可有可無,根據字數靈活處理)。
2、 鋪墊的寫法(三要素:問題、角色、原則)。
a.針對電動車的大量出現而引發的爭議,作為市政府工作人員,本著以人為本,方便百姓的原則,提出以下幾個方案:
b. 針對的問題必不可少,其他可長可短,可有可無,靈活應對。
c. 一定要靈活應對,不能死套句式,陷入僵化。
二、 對策的針對性:
是對對策最重要的本質理解之一。
1、 針對性的本質含義:針對材料中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 強調不能主觀空發對策。
a. 問題——原因分析(材料已經給定前兩項)——對策;
b. 問題(材料只給定了第一項)——原因分析——對策。
對策的針對性示例一(電動自行車):
(1)沒有正規培訓:加強電動車駕駛培訓;
(2)電池污染、質量問題多:出臺規定,對電池的廢棄和電動自行車的質量加強監管;
(3)標準滯后:制定新的標準;
(4)法律沖突:健全完善法律法規;
(5)安全問題:借鑒汽車行業經驗,引入強制保險等機制。
對策的針對性示例二(社會救助):
(1)加大投入;
(2)進一步做好低保制度建設來解決弱勢群體的溫飽問題和五保供養問題;
(3)建立健全法規和秩序;
(4)對救助資金的審批和使用加強監管,確保資金落到實處;
(5)建立健全救助體系,包括司法、教育、醫療、流浪人員等方面;
(6)建立互助基金,解決特殊主體的救助問題。
備注:要求不少于5個對策,一般寫6個就可以了。
三、 對策的邏輯性:按照什么樣的順序來排列,來解決問題。
邏輯順序:
1、緊急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2、宏觀——微觀;
3、直接——間接——根本;
4、眼前的——長遠的。
最常采用的思路:法律法規——制度(標準)——執行層面——監管層面——觀念層面。
練習:對上述的對策進行重新排序(略)。
舉例:重慶家樂福的踩踏事件:
第一、 成立領導小組;
第二、 積極施救;
第三、 處理善后事宜;
第四、 調查事故原因,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對違法事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五、 總結經驗教訓,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
以上措施的特點:按照緊急重要程度排序。
四、 對策的操作性(切實可行)(如何完善對策)
1、每條具體對策的基本形式;
a.順承式:三個要素。
對策制定或者執行主體(相關部門) + 具體操作 + 作用、效果和意義
b.總分式:總概對策+順承式(這種方式比較易被閱卷人接受,獲得),例如:
第二、加強培訓。相關交通的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對機動車駕駛員駕駛技能和安全意識培訓,使其具備守規上路行駛的條件,保障電動車行使的安全。
2、如何完善?
a.結合背景材料(提供的細節信息);
b.結合自己的主觀背景知識。
例如:電動自行車的例子。
第一、 完善法律法規。相關地方立法機構應修改或調整地方性的法規,使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形成上下統一的法律體系。使電動自行車產業的發展與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第二、 制定新的標準。相關行業組織應制定符合形勢發展的新的行業標準。尤其是在速度、重量、寬度等方面適合消費者需求,推動電動自行車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第三、 加強培訓。相關交通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電動車駕駛員的駕駛技能和安全意識的培訓。使其樹立守法上路的觀念,保障電動車的行駛安全。
第四、 加強監管。環保部門應出臺規范性文件對電池的流轉和回收加強監管;相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出臺一系列的規范性文件,對電動自行車的三包服務方面,尤其是質保時間、退貨時間、保修時間做明確而具體的規定,保證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權益。
五、 可以借鑒的對策。
1、 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法規;
2、 加強制度建設。(宏觀:體制、體系;微觀:制度、機制)
問責制度、政績考核機制、專家咨詢制度、聽證制度、綜合調處機制
3、 加強領導重視(成立領導機構)。
4、 強化責任,強化落實。
5、 加大投入。
6、 執行、執法(執法不嚴——加大執法力度;暴力執法——倡導文明執法;執法方式——聯合執法、綜合執法、捆綁式執法;違法要懲處;對于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等。)
7、 加強監管:
△監督:
政府(廣義: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狹義:行政機關。)
監督包括內部監督<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紀委監督>和外部監督(群眾、新聞<輿論>)。
△監管:
事前(審批監管)、事中(過程監管)、事后監督(效果、結果監管)
8、 加強宣傳教育、轉變觀念(加強培訓)。
途徑:網絡、平面(報紙)、廣播、電視;
形式:專訪、報道、新聞、動漫畫;
概念:全方位、立體式宣傳教育。
9、 加強利益協調與協作。
10、引入競爭機制;
11、進行科技創新。
六、注意的問題。
1、對策的數量,4-6條,不要超過六條,不要少于4條;
2、多于6條-合并;少于4條,拆分、擴充;
3、對策要有平衡性(字數大體相當);
4、對策的分條與分段(300以下分條不分段,300字以上分條分段)。
5、對策的重點是操作性。一般不寫原因。
6、如果寫原因,也是屬于操作性的,簡短表述。(例如:第二、制定新的標準。由于舊的標準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所以相關行業協會應制定……。)
7、如題目明確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對策”,則必須分析原因。
a.分析一條原因提出一條對策;
b.總體分析原因,總體提出對策。
8、角色對對策沒有影響,一律從政府角度出發提出對策。
9、對策、建議、方案無本質區別,核心就是切實可行地解決問題。
案例:經濟發展與環境、文化保護
概括主要問題的三種思路:現象、原因、本質分析;羅列法;圍繞主要問題展開。
這則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部分地方忽略了環境與文化保護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解決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要求三個以上對策,一般只寫4點就可以了,寫多了就太簡單,沒有可行性。對于問題,應該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而非僅僅是找資料中的微觀對策。
例如,可以對策如下:
第一、 地方政府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科學發展觀,走保護自然環境、弘揚特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第二、 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政績考核機制,杜絕地方政府犧牲地方資源,片面追求經濟快速發展。
第三、 結合當地情況,借鑒成功經驗,發揮地方政府的創新精神,創立既保護環境和文化,又能發展經濟的發展方式。
第四、 加強宣傳教育,強化民眾保護環境和文化的意識。
七、概括、對策的有效性分析
1、會倒扣分。
選出羅列出來的對策中的不正確對策,并說明原因。如將對的對策說成不對,一般要倒扣2-4分。因此,拿不準的不要去選并評價。中央的一般是2個,最多3個不正確;地方一般是4個。
2、形式上分三部分:
a. 判斷。哪項不對。a不對。
b. 指出。該項什么地方不對。(實體的或者抽象的,抽象性的比較難,例如挪用資金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投入,而是權力的監管。)
c. 為什么?
3、 錯誤的可能性:
a. 主體錯誤;
b. 絕對化;
c. 針對性、可行性、有效性有問題。
八、對策的評價(所謂“答復”題型):
概括的本質要求:客觀性;
對策的本質要求:針對性、可行性;
文章的本質要求:結合材料有目的有意圖的論述。
怒江水電站建設爭議一例:
a. 答復意見沒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
b. 總體上不具體,太原則,沒有實際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