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申論 對策題 申論對策題答題思路篇一
許多考生,特別是應屆畢業生,常常會錯誤地將申論論述題與原來在學校學的語文作文題畫上等號,但事實上,語文考試主要側重于文章的文采,而申論論述題則更看重文章的觀點和論述深度。申論論述題是有嚴格的行文標準的,但不是死板的,它對觀點、措辭、分析方法和考生對社會事件的認識程度都有較高的要求。但這些要求都不是顯而易見的,而是要通過不斷地素材積累來逐步豐富,不像語文作文一個題材一個模板,每個模板練上一兩篇就自信十足了。因此,在練習完一篇申論論述題以后,需要用2倍于答題的時間去對比答案的角度和思考層次,綜合起來,并且學會擴展思路、豐富答題的角度和觀點類型,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申論答題方法和思維能力。
(2)申論大綱就是申論題目
申論到底考什么?申論考試的意義何在?相信對于很多考生來說,即便已經做了很多題目練習,也難以回答出這兩個問題。
國考大綱是這樣表述申論的:“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然而,大部分考生看了也不懂其意,甚至根本就沒有關心過大綱的表述,只是依據自己做題的經驗,模糊地將申論考試理解為和語文考試差不多的考試。這種簡單地從申論題目入手、個人經驗中類比找申論復習的方法和方向,是極其危險的,不得要領,意味著一開始的方向錯誤,后面再努力復習,也是徒勞。
其實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的話,申論實際上屬于一種特殊的入職考試,即考生是在公職人員的立場,通過材料給定的社會現象的描述和分析,解決不同類型問題、給出切實可行建議的能力的測驗。這里突出兩個要點:一是立場。是要在公務員的立場上解決問題同一個問題不同立場上的說辭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很多考試從公考申論復習一開始就沒有弄清楚、忽略的重要認知,導致整個申論答題方向錯誤。二是一定是在給定的材料設定的情景中答題。偏離給定材料核心,也是一部分考生常見的問題,自認時政盡在掌握,看到相似的熱點描述,就如脫韁的野馬般,全然不顧材料本身的描述,自顧自答題,最后只能是低分,事倍功半。
(3)試題答案就是滿分答案
大多數考生在申論復習做題過程中,對于題目答案的盲目相信,在練習完一道題目后,僅依據和答案的契合程度來判斷自己的成績,對于自己答案中和“標準答案”不一樣的部分,就直接忽略掉。
要知道,真正的申論考試中,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閱卷組只會就題目給出幾個得分點,踩點得分,多于幾個得分點給滿分。所以,申論答題角度和思維最重要。在申論復習的練習過程中,要自己學會拆分得分點,綜合給定的答案和自己的答案,尋找和完善被忽略的答題思維和角度,本著盡己所能完善答題內容而非是否契合答案的目標,來練習申論真題、習題,才能真正意義上鍛煉和提高申論答題技巧和經驗積累。
申論 對策題 申論對策題答題思路篇二
(1)歸納概括題
歸納概括題是申論考試的一大基礎題型,在近幾年的四川省公務員考試中,歸納概括題都作為第一道題出現。一般來講,根據給定材料不同,要求概括的問題主要有兩種。一是材料概述內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問題包括幾個方面、幾個層次;二是概述觀點,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內容包含幾方面意見、爭議。
(2)提出對策題
提出對策題考查考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提出對策型題在申論考試中作為第二道答題出現,字數在500字左右,所占分數在30分左右。 提出對策題可以分為兩大題型:一是需要概括問題的對策題,二是直接提出方案的對策題。
(3)綜合分析題
綜合分析題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憑借自己的知識儲備、實踐經驗以及對給定資料的理解,就材料中提到的問題、現象等進行綜合分析,并合理引申,為最終解決生活、工作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根據設問方式的不同,綜合分析題又可以細分為觀點、現象分析題、原因分析題和詞句、概念解釋題等多種小題型。
(4)公文寫作題
公論寫作題主要考查考生的貫徹執行能力,它要求考生能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具體來說,就是要求考生按照公文寫作的要求,能寫出符合規定的公務性文章。公文寫作常考的公文類型有調查報告、倡議書、公開信等。
(5)文章論述題
文章論述題是申論考試中所占分值最多的題型,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且要求考生在熟練運用文字的基礎上,有鮮明準確的觀點、獨到的見解、充分詳實的論證等,同時一篇好的論述文章還要做到結構完整、卷面整潔等要求。文章論述題根據命題方式由主要分為命題寫作、半命題寫作、話題寫作和根據對某一部分的理解寫作幾種形式。
申論 對策題 申論對策題答題思路篇三
一、得分關鍵:
基礎標準:1.要點全面;2.作答準確;3.語言簡潔;4.條理清晰
特殊標準:1.針對性;2.可行性;3.操作性
二、作答重點:
1.直接對策:標志詞(應、需、良方……);權威表述;政策文件
2.間接來源:問題、原因推導;案例提取
3.自創對策:思想類、管理類、監督類、制度法律類、投入類
三、常見積累:
1.宣傳類:
教育——黨員干部: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四史學習教育
傳統類:標語、橫幅、宣傳手冊、報紙、廣播
新型:三微一端(微信公眾號、微博、客戶端、微視頻)
活動類:積分兌換、征文、演講、講座、知識競賽、舞臺劇
2.管理類:
加大執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聯合執法、專項整頓、突出檢查(“雙隨機一公開”、飛行檢查)、創新執法(智慧化)、人性化執法(地攤經濟)、加大考核、加大問責(責任追究)
3.監督類:
體制內監督(紀委監委、組織人事部門、上級政府、主要領導)
體制外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媒體;個人監督舉報—渠道:熱線電話、官網等)
4.法律制度類:
建立健全、細化規定;建立監督機制、考核機制、獎懲機制、長效機制、信息公開機制、紅黑榜制度、容錯糾錯機制(黨員干部)、首問負責制
5.投入類:
人:適當增加編制、志愿者、技術(替代)
錢:節流;開源:財政資金投入;政企合作;政社合作(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