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反思篇一
1.通過游戲和操作活動,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
2.能初步排除圖形大小、顏色的干擾,正確辨認并將圖形分類。
活動方法:
以游戲法為主,結合操作法和講解演示法。
活動重、難點:能初步排除圖形大小、顏色的干擾,正確辨認并將圖形分類。
活動準備:
1.用紙盒做一個“魔術盒”(里面有不同的關于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物體)。
2.不同顏色、形狀和大小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卡片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片段一:引入主題。(教師依次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圖形寶寶)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猜一猜他們是誰?(談話導入,不僅給幼兒創設了一個思考的空間,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依次出示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圖形,讓幼兒逐一說出是哪個圖形寶寶。看到這些圖形寶寶,哪位善于觀察的小朋友有自己的發現嗎?(幼兒暢所欲言,給幼兒足夠的發言空間。)師:哦!你們說的真棒!原來這些漂亮的圖形寶寶是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這些有趣的圖形組成的。
片段二:(1)觀察圖形特征,依次說出是哪個圖形寶寶。
師:有三條邊、三個角的是哪個圖形寶寶啊?(提問:開始一起回答,后請個別幼兒上來指一指。)師:有四條一樣長的邊、四個一樣大的角是哪個圖形寶寶啊?(提問:讓幼兒集體回答看對不對。)師:圓圓的、摸起來滑滑的,是哪個圖形寶寶啊?(幼兒交流——集體反饋信息。你們真能干,給自己鼓鼓掌吧!)片段三:(1)出示魔術盒。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魔術盒,非常的神奇;它能變出許多的東西來。我請你們來當魔術師“變魔術”。(變魔術時師要到幼兒面前,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游戲反復進行幾次。這些小魔術師真能干,變出了這么多東西。
(2)出示拼圖。
圖形寶寶啊也喜歡變魔術,他們聚在一起能變出許多圖案來。
師:出示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圖形。正方形和圓形組成的圖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圖形等等。這些都是圖形寶寶變出來的圖案。你們來看一看它像什么啊?由哪幾個圖形寶寶拼成的呢?(多媒體演示:用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拼成的各種圖案讓幼兒欣賞。)幼:樹,是由三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
幼:車子,是由一個正方形和兩個圓形組成的。
幼:房子,是由一個三角形和兩個正方形組成的。
片段四:(1)認一認。
師:剛才小朋友們學的真認真,老師想獎勵你們一下;想和你們做一個游戲。好不好?游戲的名字叫說圖形,拿圖形。老師發給你們圖形并放在桌面上我說名字,你們以最快的速度把新朋友從桌面中找出來,看誰找得快,找得準!(師依次說出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幼聽口令從桌面上拿圖形,對表現好的組或個人及時加以表揚。)(2)“圖形寶寶”找家。(播放多媒體課件,將組成好的圖形寶寶放給幼兒看。讓幼兒在音樂聲中觀察,再一次鞏固,以游戲方式結束。)師:剛剛游戲中你們表現得真棒!剛剛老師聽到了一個聲音,圖形寶寶不開心了,因為圖形寶寶累了,想回家了。想讓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送它回家。
師發給每個幼兒幾個不一樣的圖形寶寶。
師:你們看一看手里有幾個不一樣的圖形寶寶,我們一起把它送回家。(事先準備好的籃子,上面貼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圖片;讓幼兒按上面圖案分別放好。)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一開始,我出示圖形寶寶讓幼兒觀察認識,從而激發了他們觀察和探索的興趣,緊接著在活動中通過變魔術的方法讓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和說出這三種圖形的特征。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而且也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給幼兒創造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的理念。
(二)提供機會,搭建動手操作的舞臺引導幼兒在自主探索、交流中共同發現圖形寶寶是由哪幾個圖形組成的。主要是給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引導幼兒在認識圖形寶寶的同時,也訓練了幼兒的點數能力。游戲:老師說名稱,幼兒拿圖形;創設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幼兒的學習更為主動、生動。本課的課件演示與動手操作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共同促使幼兒對有趣的圖形的認識。
(三)利用游戲,提高興趣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以游戲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最后以游戲“認一認”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加強對圖形的認識,接著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一次提高幼兒興趣,以游戲“圖形寶寶找家”貫穿結尾鞏固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將圖形寶寶進行正確分類。
總之,在整節課中我力求把課堂變為活動的課堂,把各知識點的教學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串聯在一起,如:游戲“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使幼兒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讓幼兒在實際參與動手操作、合作實踐、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認識有趣的圖形。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反思篇二
1、感知物體的形狀、顏色。通過探究嘗試有規律的排序,體驗數學中的規律美。
2、訓練幼兒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初步學會相互合作。
1、印有各種小動物(大灰狼、小兔、小雞、小鴨)腳印的地墊若干。
2、音樂磁帶一盤。
3、大灰狼頭飾一個、小白兔頭飾一個。
4、圖形卡(圓形、方形、三角形)若干。
1、游戲導入,體驗感知排序規律。
引導語:“今天我們班的‘小小救援隊’成立了,我們要救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小動物。現在我們就到森林里去巡視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小動物。”
(背景音樂響起,幼兒跟隨節奏律動)。
①設定花園、和池塘情景,請幼兒與花兒、青蛙打招呼,體驗規律性排序。
a、以“紅花好、黃花好,紅花好、黃花好……”的規律與花園里的小花打招呼。
b、模仿池塘里青蛙的叫聲。指導幼兒按照“見大青蛙大聲叫、見小青蛙小聲叫,見大青蛙大聲叫、見小青蛙小聲叫……”的規律與青蛙打招呼。
2、巧設情景,感知顏色的規律性排序。
①設定情景:呤……電話鈴響,傳來兔媽媽的`聲音:“小小救援隊嗎?我是兔媽媽,一只右腳受傷流血的大灰狼破壞了好多小動物的房子,搶走了我的小兔乖乖,你們能幫幫我們嗎?”
②引導幼兒發現小動物腳印的規律性排序,通過推理判斷得出結論。
提問:哪個是受傷大灰狼的腳印?教師與幼兒一同討論、推理。
黑腳印→紅腳印→黑腳印→紅腳印……的是搶走小兔乖乖那只大灰狼的腳印。
③幼兒親身實踐推理的結論。引導幼兒沿著腳印,追蹤大灰狼救出小白兔。
3、情景探究,實踐操作體驗圖形的規律性排序。
①幫助“小兔乖乖找家”幼兒觀察尋找通往小兔家的路。(按路標指示牌:紅方形、藍圓形,紅方形、藍圓形的規律)。
提問:請找出通往小兔乖乖的家是哪一條路?
引導幼兒按規律找出去小兔家的路
②在實踐體驗中發現被破壞就的道路,進一步感知規律。(規律被破壞)
教師:通往“小兔乖乖家的路”已經被可惡的大灰狼破壞掉了,我們要幫助小兔乖乖先把回家的路修好,再送小兔乖乖回家。
幼兒共同討論:怎樣按照完整的路面找出缺失的圖形?
③相互合作,共建“彩色路”。
a、相互合作共同搭建。
b、教師巡回指導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引導幼兒觀察路標指示牌的規律,找出并完成缺失的路面。
④共同檢驗鋪好的路,送小兔乖乖回家
4、教師小結:我們身邊還有好多按規律排序的物品,請小朋友注意觀察,尋找更多的規律。
1、娃娃家:給娃娃家按照規律排列的方式鋪地板和墻紙,布置娃娃家。
2、美工區:畫“衣服、毛巾”按照規律排序涂色,利用彩泥制作彩條“棒棒糖”,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三種顏色進行排列。
3、操作區:
(1)給“娃娃家”的娃娃按照顏色或形狀、大小的規律排序穿項鏈。
(2)掛窗簾:利用形狀、圖案、顏色按規律進行。
4、建筑區:“給災區的小朋友建新房”按圖形、顏色的規律自由排序的方式進行。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反思篇三
1、嘗試將物體按一定的規律排序,初步體驗按規律排序的美感。
2、在教師的啟發下,愿意進行思考。
3、喜歡參加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一行的按規律排序的經驗;
物質準備:幼兒用書人手一份。小兔子家院子的場景。
一、小兔的新家。
(1)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布置好的小兔子家院子里。
(2)教師:小兔搬新家了,這兩天正忙著裝修呢!瞧,院子里的地磚才鋪了幾塊還沒鋪好,我來幫幫他吧!
二、按規律鋪地磚。
(1)師幼觀察按一一規律排列不完全的.地磚,說出地磚的排列規律:一塊紅一塊綠,一塊紅一塊綠……啟發幼兒思考接下去應該怎么鋪呢?
(2)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并嘗試接下去鋪地磚,分別詢問幼兒是如何鋪地磚的。
三、按一二規律砌圍墻。
(1)師生共同觀察砌墻的磚塊形狀(長方形、半圓形)并討論圍墻的排列形式。
(2)引導幼兒按一塊半圓形兩塊長方形來砌圍墻,請個別小朋友先試一試,引導幼兒觀察并檢查他所砌的圍墻是否正確。
(3)師幼再次嘗試按規律把小兔喜愛的圍墻砌好,師幼共同檢查自己所砌的圍墻是否按規律排列。
四、游戲《找朋友》。
(1)教師:小兔院里的地磚和圍墻都裝修好了,小兔可高興呢,它非常感謝我們,邀請我們和它一塊兒跳一個找朋友的舞蹈。
(2)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與同伴、教師共同玩游戲——找朋友。 在活動區中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讓步幼兒有規律的排序或裝飾花邊。
在環節設置上,我采用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法。整個活動我以小兔造了新房子為線索,層層展開,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注意力集中,精神也比較飽滿。活動內容選擇符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活動中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不過在活動中還是有點不足,就是我提供的范例圖形是一樣的,這讓許多幼兒缺少了思考的機會,多數在模仿老師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