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好的演講稿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講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500字篇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強調可持續發展,重視加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以無節制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比如,能源資源約束強化,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億畝紅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況嚴重;一些地區由于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速快;等等。這種狀況不改變,能源資源將難以支撐、生態環境將不堪重負,反過來必然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我國發展的空間和后勁將越來越小。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環顧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都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過程,在發展中把生態環境破壞了,搞了一堆沒有價值甚至是破壞性的東西。再補回去,成本比當初創造的財富還要多。特別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屬污染區,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至今沒有恢復。英國是最早開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倫敦在很長一段時期是著名的“霧都”。一九三〇年,比利時爆發了世人矚目的馬斯河谷煙霧事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使美國洛杉磯“聞名世界”。殷鑒不遠,西方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教訓極為深刻。
中國是一個有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不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三十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復合型特點,老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接踵而至。走老路,去無節制消耗資源,去不計代價污染環境,難以為繼!中國要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我們只有更加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保護和利用好生態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產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要克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
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切實把能源資源保障好,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生態紅線,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采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不僅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且我們設想的其他生態環境發展目標也難以實現。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精心研究和論證,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態紅線,如何從制度上保障生態紅線,把良好生態系統盡可能保護起來。對于生態紅線全黨全國要一體遵行,決不能逾越。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堅持陸海統籌,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扎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大部分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原因是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澤而漁,最后必然是什么魚也沒有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把節約資源作為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水源地保護,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十八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顆粒物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根本性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大都與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備有關。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猶如“指揮棒”,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
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資源環境是公共產品,對其造成損害和破壞必須追究責任。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導致嚴重后果的領導干部,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不能把一個地方環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還照當,不負任何責任。要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節約集約使用制度,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制度約束作用。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500字篇二
世界自然遺產不僅是一項榮譽和桂冠,還是一個“保護名錄”,對南川而言,對她的保護,一刻未曾停歇。五年來,金佛山因生態而美,因對綠水青山的堅守而美。南川正在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將優厚的自然資源轉變成群眾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保護者
倡導設立“中國自然遺產日”
自20xx年金佛山成功申遺以來,南川區始終致力于自然遺產的保護與管理,在積極倡導設立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過程中,努力發動全民關注和參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20xx年6月23日,在金佛山申遺成功一周年座談會上,除了就金佛山申遺成功后的保護、管理作討論,一個議題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注意——我國只有文化遺產日,針對自然遺產的專屬節日卻是空白,這對我國自然遺產的關注和長遠保護造成了極大局限。
對此,住建部等參會領導、金佛山管委會、與會學者及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負責人一致認為:設立“中國自然遺產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時機成熟,隨即共同討論了設立中國“自然遺產日”事宜。
為更有力地推動“中國自然遺產日”設立的進程,該區政府先后多次與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負責人、相關部門、相關學者對接,發起了《設立“中國自然遺產日”倡議書》,得到中科院袁道先等五位院士的簽名支持。
20xx年9月17日,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自20xx年起,將“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至此,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正式成為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這強化了廣大民眾對世界自然遺產的認知體驗,營造了全社會‘珍惜美麗家園、呵護自然遺產’的良好氛圍。”袁道先院士說,“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設立,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對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歷史擔當,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壯美自然景觀和悠久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高度重視。
讓資源保護更加立體
科技手段助力保護管理
金佛山有多大?1300平方千米,占據了南川區一半的面積,相當于70萬個籃球場,境內動植物達8000多種,其中銀杉、銀杏、古樹茶、金佛山方竹、杜鵑被譽為“金佛山五絕”;動物有20xx多種,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林麝、黑葉猴等。
銀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后殘留下來的稀世珍寶,被植物學家稱為“植物熊貓”。在金佛山廣袤的密林中,僅有400多株野生銀杉樹。而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居民就從靠山吃山、亂砍濫伐,到放下伐木斧,成為生態護林員。
金山鎮老龍洞村民梁正福的父親梁隆全就是其中之一,梁正福父子倆護林35年,就守護著門前大山里大小不等的野生銀杉70余株,管護面積上百畝,其中最大的銀杉王也在此山中。他們負責掛牌、記錄生長數據、每年采收銀杉果實和防火防盜等工作。為了守好這片青山,從白天走到了黑夜,從春天走到了冬天,從少年走到了鬢白……幾十年如一日,父子倆沿著崎嶇的小路去林中巡護,由于父親年歲的增長,梁正福從父親手里接過這個“守護青山”的光榮任務,沒有指南針等專業工具,全憑記憶和經驗,堅持每日巡山護林,走錯路也是很常見的事。
“其實我也說不清楚是什么支撐著我們堅持,但是心里總記掛著金佛山的銀杉,人戶遠了都不去走,心里不踏實。”梁正福有些哽咽,他說這些銀杉就是他們梁家一輩子最大的重任。
除了梁正福父子,還有守護大山39載的李氏兄弟、護林員何世華等,每年,金佛山聘請常規巡護工作人員45人、出動車次達700余次。
從20xx年起,為更加全面做好野生動植物保護與監測工作,充分發揮野外監測工作的先進技術手段與科技含量,最大程度了解區域內野生動物動態信息,金佛山管委會累計投入資金約200萬元,安裝200臺紅外相機、32個高清攝像頭,共取得有效畫面約4333個,視頻2360段,成功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和黑葉猴、7種二級保護動物活動的清晰畫面,銀杉種群分布地專門安裝攝像頭用于保護管理。對遺產地及外圍地帶形成有效的監控網絡,對生態變化分析等相關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和支撐依據。并先后與西南大學、重慶師范學院、西華師范大學等院校聯合開展了黑葉猴、林麝、銀杉等國家保護動植物的調查和科研工作。
讓世界遺產“活”起來
走深走實“兩化路”
人工繁育的3187株銀杉幼苗移栽野外,存活率超過85%;黑葉猴從過去的71只增加到了151只,約占全世界數量的8%;首次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野外存在的清晰畫面……一個個喜人的消息兌現了南川對世界自然遺產的承諾——始終將金佛山保護放在首位,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金佛山管委會主任梁正忠坦言,世界自然遺產地盡管對保護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但如果不在發展中對研究成果進行運用,那么保護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遺產地并非“孤島”,而是真真實實可以觸摸的瑰寶。
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雄麝所產的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消腫止痛、活血通經等功效,常用于治療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心腹暴痛等癥狀,我國只有九個廠家的十一個中成藥品種允許使用天然麝香。
但在過去,要取麝香必須殺麝,對林麝的保護極為不利。位于三泉鎮的市藥物種植研究所是全國最早開展林麝人工養殖研究的單位之一,該所發明的活麝取香技術,使一只雄麝的利用次數多達10余次,效率提高了10多倍,從生產意義上極大提高了麝香的產量,從生態意義上改變了林麝的命運,對野生林麝種群的保護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保護金佛山良好生態,南川也獲得了許多真實回報。”梁正忠說,遺產地在為人類提供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的同時,也為地方發展帶來機遇,使生態紅利得以共享。
45歲的楊明亮是金佛山的一名護林員,也是當地的竹筍種植大戶,去年他為了搶抓進度,請人幫工,每人每天支付130元的工錢。同時,他還直接辦起筍子加工廠,通過工藝創新和技術改進,已開發出5種方竹筍產品,借助電商平臺,方竹筍走到了全國各地,并遠銷國外。
作為方竹筍的主要出產地,南川區正在摸索一條發揮方竹產業價值和生態效益的有效途徑。邀請國家林業局竹研中心和南京林業大學的筍竹專家為方竹筍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確定了“謀發展、調結構、促增收”的思路,圍繞林業產業重點項目,把筍竹種植與脫貧增收有機結合起來,發展“短、平、快”山地生態特色經濟產業帶,目前已發展方竹面積22.4萬畝,越來越多的荒山披上了綠裝,變得既有顏值又有價值。
與此同時,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以藥用動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為目標,已實現200余種重慶野生中藥材、50余種藥用動物的人工撫育;完成黃精、靈芝等5種中藥材大健康產品研發與試生產。遺產地中藥材從研究到發展至產業化,前進速度非常喜人。現在,我區已建立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20xx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5萬畝,僅玄參就占了全國產量的60%。預計到20xx年,年產值將達300億元,建成重慶市中醫藥產業集聚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真誠的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堅守生態紅線,優厚的自然資源必將轉變成群眾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500字篇三
黨的xx大以來,在國內國際許多場合,闡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建立了生態文明理論基礎和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治國理念。“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中,“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闡明了經濟與生態的辯證統一關系,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二者不可分割,構成有機整體。“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闡釋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發生沖突矛盾時,必須毫不猶豫地把保護生態放在首位,決不可再走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的老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如果能夠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20xx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進中央文件,成為推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關系,揭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彰顯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重要理念,為我國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與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環境與發展密不可分。環境問題究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發展道路問題,離開經濟談環境保護必然是“緣木求魚”,離開環境保護談經濟發展勢必是“竭澤而漁”。經濟發展決定社會發展的水平,環境保護決定社會發展的條件。我國是當今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解決中國的一切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經濟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質量的改善,都要依靠經濟發展來提供物質保障。同時,環境是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存的基礎條件,經濟發展需要在一定限度內依賴或消耗環境和資源。經濟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以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環境保護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保障、促進和優化作用。
(一)擴大公民環境權利,建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新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環境保護,要承認和支持人民群眾的環境信息知情權、環境決策參與權和環境政策監督權,確保公眾有效行使環境權力,建立政府監督、市場調節和公眾參與相結合的新型環境保護綜合機制,從而形成環境保護的最大合力。
(二)建立完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機制,維護污染受害者合法權益。環境損害賠償不僅體現了維護受害人的權益、維護公平與正義的需要,也是保護環境、恢復環境的需要。進一步完善環境污染糾紛處理和污染損害賠償的法律制度,使污染受害者得到合理的賠償,使污染者得到應有的代價。
(三)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體現社會公平。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促進地區間協調和社會公平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態保護和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穩定的資金渠道。要大膽創新、勇于實踐,不斷積累經驗,不斷豐富和完善,國家和地方應通力合作,各負其責,共同推動。
(四)加強環境宣傳教育,使環境保護觀念深入人心。對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進行環境保護培訓并使之制度化,提高黨政干部環保責任第一人的意識。將環境教育納入法制化軌道,在國民教育綱要中應包括環境教育的內容,使環境保護觀念在全社會得到普及。廣大公眾要從自身做起,自覺選擇綠色生產和消費方式,主動參與環境保護,努力成為環境保護的宣傳者、參與者和監督者。
總之,綠樹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執政理念,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從傳統的“征服自然”向“人與自然協調發展”轉變;從傳統經濟發展動力-----利潤最大化向生態經濟全新要求--------福利最大化轉變,既要“補上工業文明的課”,又要“走好生態文明的路”,決定了我們建設生態文明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