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尋根 作文篇一
兩個小時漫長旅程終于結束了,我終于踏上老家的土地,聞著熟悉而清新的空氣。不過,剛剛踏上老家的土地時,我差點認不出來這里是我老家,因為這里的變化太大了!比如家旁邊的一塊地上,原先荒涼一片,現在建造了許多建筑;
原先有一片湖,對面全是垃圾,現在那些垃圾不見了,還開墾出了農田;以前我爺爺住的一條胡同路很窄,人必須側著身子才能經過,現在拆去了幾間舊房子,路變寬了,人走路也輕松了……
家鄉的變化說完了,再來說說我在家鄉的趣事。
快過年了,親朋好友們都熱火朝天地忙活著。2月3日早上,亮亮哥哥和大姐姐去吳某家貼春聯和掛燈籠,我跟著去幫忙。我們先把舊的春聯和燈籠取下來,再把墻壁一一擦干凈,貼上新的春聯和“福”字,掛上新燈籠。我幫好了我該幫的事,亮亮哥哥和大姐姐讓我和燁燁去后院去看看有沒有柚子、橘子等果子。我和燁燁走的后院,只見一大堆柚子在地上,樹上的柚子已經寥寥無幾。我和燁燁用眼睛在樹上好不容易找到五個柚子,用了千百種方法,終于搞下來了兩個柚子。接著,我們去買新年禮物。我是個低調的人,就買了一只1塊錢的筆,嘻嘻。晚上我和大舅舅等人在門前拜灶神。
大年三十晚上,媽媽和爸爸燒了一頓年夜飯,有奧爾良烤翅、紅燜羊肉、鴨舌頭、宮保雞丁、油炸倉鳊魚等等等等,當然了,還有年三十必不可少的一樣主食,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年三十必不可少的——餃子。我一看到餃子,馬上夾了一個,一口咬下去,吃到了一枚硬幣,“耶,我吃到了‘恭喜發財’了。”后來,我吃到了五個“恭喜發財”(肉中有硬幣),六個“紅紅火火”(肉中有辣椒),一個“甜甜蜜蜜”(肉中有紅棗),十個“空空如也”(全是肉)。然后,長輩們給小輩發紅包,我拿了許多紅包。
這是我的春節,即使普通、短暫的,又是快樂、漫長的,既讓我依依不舍,又讓我回味無窮。
尋根 作文篇二
當我們離開杭州,路過寧紹平原,沿著山路途經平水,爸爸的家鄉王壇鎮就要到了。
“澗流沐浴峻山溪,隱嶺最憶千年陶”,當我遠遠望到這幅矗立在路兩旁的對聯,爸爸就急不可待的讓我們下車,打算帶著我們一起翻越古道,美其名曰讓我減肥,其實就是想讓我重溫他從小走慣的山路。
爸爸帶我們翻越的是陶隱里古道,它建于明清時期,全長約四公里,是古時紹興通往嵊州、新昌等地的交通要道。東漢道家祖師葛玄曾在此養生;元初詩人林景熙也曾贊嘆此地“笑拂青蘿為隱君,千巖秋色此平分”;陸游祖父陸佃晚年也曾在此嶺上筑樓著書。
山路綠樹成蔭,溪水涓涓,到達山頂之際,霧氣繚繞,我不禁吟出了“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山頂有一眼泉水,傳說是某位仙人,途經此地飲水而鑿,爸爸說喝了這里的泉水,可以清眼明目,想到自己的近視眼,我趕緊喝了三大碗,還嚷著讓他們給我洗眼睛,把爸媽惹得哈哈大笑。
當我們順著古道到達小溪的下游,爸爸的家鄉—新聯古村已經展現在我面前,村莊山清水秀,恍如世外桃源。爸爸興致勃勃的給我們介紹著:這里是傳聞埋有寶藏的尖囪洞,他從小就跟伙伴們翻遍了這里的每處山,希望能找到寶藏;那里是唐時禁錮軍犯的軍山底……看到爸爸那手舞足蹈的樣子,我感受到了老家悠久的歷史,也讓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豪。
新聯村以陶姓居多,春節的時候,爸爸帶我去看了我們陶氏的宗譜。原來,越地的陶氏系出江西古潯陽,陶淵明公的第三十一世孫,也就是我們陶隱里的始祖幸三公,于元代至和年間遷徙至此,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我翻了族譜,發現太爺爺跟爺爺的宗譜排行字都是對的,那么爸爸是和字輩,我就是厚字輩。原來我就是陶淵明的第五十二代孫!恍惚間,我仿佛在與五柳先生把酒話桑麻,我對老家的感情越發深厚了。
春節很快就結束了,我們告別了爺爺奶奶回杭。爸爸語重心長的跟我說:這次帶你尋根,是為了讓你能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祖先以及如今所處的年月,不負先人,不負時代!春節的尋根之旅讓我收獲滿滿!
尋根 作文篇三
春節的一天,我正在房間里寫作業,聽見爺爺奶奶在外面吵,聲音還挺大,聲如洪鐘!
奶奶嚷道:“俺們漢中,自古就有‘小江南’的別稱咧。你看看,鬧災荒的時候,你們只能啃地瓜、吃雜糧,我們都還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魚就更不用說了。”我仿佛能想象出奶奶臉上自豪的神情。
爺爺幽幽地接話兒:“你那米,那時候,糠的,又硬、不香、不油,不好吃,還塞牙。這東西,我們山東人都不吃,面是細糧,米是粗糧。”
在一旁,來自正宗江南水鄉、“人間天堂”的媽媽說話了:“我們小時候的米,好像分兩季稻和三季稻,有的硬有的軟。現在的米一般都是雜交改良版,口味軟、糯。不過,江南特色的米還有粳米,也就是糯米,忒好吃!過年包粽子,做八寶飯,都很香。”
我在一旁瞎湊合,探出頭去大喊一聲:“耶,我最愛吃大肉粽了!還有糯米八寶鴨!”
“叮咚!”一聲響亮的門鈴聲傳來,是大伯。“喏,你的饅頭運來啦---”大伯在門口沖我嚷道。我趕緊跑去,掂掂那大饅頭,好家伙,一個就有兩斤重!跟小臉盆那么大。單手一托,沉甸甸的,我成了“托饅頭天王”。
爺爺在后面樂了:“呵呵,饅頭啊,還是咱山東的地道。這可是王哥莊的饅頭,用最土的柴火,最好的鐵鍋做的,可不像那些蒸汽鍋,批量生產。”
吃飯了。我坐在座位上,大嚷著:“我要我的饅頭!饅頭!饅頭!”奶奶很快端上來了熱騰騰的大饅頭。這時,它已被切成幾大塊。我抓上一塊就要往嘴里送,奶奶趕緊攔住,說:“哎哎哎,怎么一大塊往嘴里送?你不怕把下巴吃脫臼啊?要掰開一塊一塊吃。”
這饅頭的皮兒十分的白凈,特別有韌性;它的底是被烤過的焦黃色的面包的顏色,看起來就很香;饅頭非常之密實,撕下一塊,看得出一層一層的,往嘴里送,哇!這味道!麥面之香,頃刻之間充滿了我的口腔。我不禁贊嘆道:“真香!”爺爺又在一旁發話了:“我就說嘛,還是我們山東的面地道。”“哎呦呦,這又夸上了。還能光吃饅頭?”奶奶說,“夾菜,夾菜。”他們又爭開了,春節的飯桌上變得更熱鬧了。
說起南方的“饅頭”還有一個笑話。以前南方包子和饅頭不分,一概都是饅頭,就叫成“肉饅頭”,“菜饅頭”,“香菇饅頭”,“細沙饅頭”“,“實心饅頭”。北方人到南方來,一見菜牌上這么多“饅頭”,一頭霧水。
我可管不了這么多了,米也好面也好,只要是美食,一概接受,來者不拒!那濃濃的故鄉情結,深深的團圓年味,聚成全家人臉上盈盈的笑容。這個年,很溫暖!
尋根 作文篇四
我的家在美麗杭州的一個鄉下。這里春天萬物復蘇,百花齊放。夏天,我和奶奶一起在河里洗東西。秋天和奶奶一起嘗她的勞動成果。冬天我和同學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可我們這的冬天不一定每年都下雪。但我們這兒的春夏秋冬都十分的有趣。我還是十分喜歡我的家鄉。
這些年。我們村里面變化了很多。比如說我們家鄉的,圍墻和違章的小房子都拆了。這樣也好,因為拆了之后有些窄窄的道路變得寬敞了。以前有些道路只能進一輛車,而且那輛車進去之后,出來也是很難的。但爺爺奶奶好像有點不太喜歡。一個變化就是國家把他們的田地都給鏟平了因為這個天地是爺爺奶奶勞苦一輩子的田地。不過這樣也好因為。爺爺奶奶勞苦了一輩子,是該休息休息了。該享享福了。
就像我的奶奶每當他吃完中午飯,她就會出去溜達溜達走街串巷。我們的家鄉十分的和睦。街坊鄰居從來沒有吵過架我們。被國家鏟平的地現在變得可好了,種滿了油菜花一塊一塊的可整齊了。我真希望春天的到來,因為這樣就能看見油菜花黃黃的面容感覺看了就惹人喜愛。
這些年國家花了可大的心血把河道給清理干凈了,路邊種上了花花草草的綠化路過的游客看的可歡喜了呢。我身為杭州人,我感到自豪,嬌傲。
去往街上的路上有彎道有直道也不影響他的面容,因為特別的平整。
走到了街上吵吵鬧鬧的,可也并不是吵架,因為都是一些爺爺奶奶家庭主婦們在叫我要這個菜,我要那個菜。我們這的菜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地里面自己種的。在街上賣著吃的可放心。
我所在的地方有一個特別有名的地方,那就是錢塘江。錢塘江中的魚十分的美味,肯定是過年的一副美味的佳肴。上了餐桌就惹人喜愛。可這魚蝦可不便宜了呢。因為都特別的美味。每當過年,我們總會去買,但我們都要討價還價。因為錢不是大風刮來的。買任何東西,也會相當的去砍價。還有一個有名的事情就是錢塘江的潮水。遠見聞名每當,夏天快過秋天來臨的時候,就會引來潮水,有可多人觀潮了呢。早潮只有勤快的人能趕上。因為時間是早上的五點到六點之間。上晚朝就有很多人會趕到,有些人還會沖浪。看得叫人聲聲贊道就算看了很多遍的人也會感到好看,有些人還會騎著摩托車,開著車子趕潮有次我和媽媽騎著電瓶車去趕潮,結果沒趕上,但是我們也十分的開心。我相信你們過來看看也會贊嘆道的。我家離錢塘江不遠。不過現在錢塘江的水變少了。潮水也變小了。觀潮的人還是不會在乎這些的。
尋根 作文篇五
春節到了,四處都是一片歡天喜地的氛圍。備年貨、買禮物、訂車票,一家人忙得好不熱鬧。我高興得都要飛到天上去了,因為爸爸媽媽說今年要回溫州老家過年。
等呀盼呀,終于迎來了回老家的日子。一路上,車水馬龍,我一直想著什么時候才到溫州,可汽車卻似乎故意與我做對,爬得比蝸牛還慢!好不容易到了車站,只見拉箱的、扛包、牽著小孩的,到處都是回家過年的人群。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就問爸爸:“大家為什么要大老遠的趕回家過年啊?”爸爸笑著說:“因為每個人的根在老家啊!”我不能理解,爸爸對我說,乘這次回家好好體會一下。
啊,終于到了!好美呀!白白的云朵在空中飄過,不斷變化著自己的形狀;楠溪江的江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歡快地嬉戲著,偶爾望見一兩條漁船,也不敢破壞湖面的寧靜;岸邊栽滿了花草樹木,生氣勃勃地向你招手點頭……
我一邊走一邊欣賞這秀美的湖光山色,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楓林鎮。爸爸喊了句:“到了!”把我從沉醉中拉了回來。
奶奶快步走出來迎接我們,還把我們請進一間寬敞舒適的房間,自己出去了。沒過多久,她又回來了,手中還端著一杯茶,放在桌上,對我說:“嘗嘗吧,你一定渴了。”
我小心翼翼地啜飲了一口,一股芬芳甘甜的味道從心底流過,“好好喝啊!”我情不自禁地說道。奶奶自豪地說,這水這茶都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當然味道不一樣。爸爸贊同地點點頭,對我說,從前,家門口有一口井,那水更加清澈甘甜呢。哪怕是三伏酷暑天氣,井水依然清涼爽口,干活的農人們,往身上澆上一捧,再喝上一口,比吃冰棍還舒服,多大的暑熱都會消退不見了!只可惜后來攔田搞養殖,田水倒灌,井水變得渾濁不堪,不久就消失了。爺爺說好的井水與動物一樣是有靈性的,所以這口泉水就自己搬走了。
轉眼間,晚飯時間到了,奶奶準備了滿滿一桌的飯菜:有切得細細的嫩筍片,有燉得酥爛酥爛的蹄膀肉,有烤得焦黃里嫩的小黃魚,有炒得香噴噴的紅糖年糕。尤其讓我高興的是,奶奶還擺上了我最愛吃的“米豆腐”和“芋餃”。“米豆腐”也叫“九層糕”,是老家的一種特產,過年吃“米豆腐”,寓意生活年年高。“芋餃”是奶奶家過年必做的一道菜,用煮熟的芋頭摻上淀粉搗爛做成餃子皮,再包上滿滿的餡兒,蒸熟后,外面是一層金黃透明的皮兒,咬上一口,滿嘴是香香糯糯的味道。還沒開始吃呢,我已經是“口水直流三千丈”了。
不一會兒,大家都到齊了,有說有笑地吃起一年一度的年夜飯。爸爸邊吃邊回憶起小時候與姑姑一起搗芋餃皮的事情;爺爺說起了村里的新變化,鎮里建了自來水廠,水源從村后的山上引來;奶奶不停地催我多吃點。我們幾個小孩們擠在一起,邊吃邊說著學校里的趣事,嘻嘻哈哈地笑個沒完。
突然間,我仿佛明白了,為什么家鄉是每個人的根了:因為只有在這里,才能重溫記憶深處的這山,這水,這親情!
尋根 作文篇六
車窗上凝結著細細的窗花,仿佛在告訴我們新年要到了。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來到了外婆家的網紅村——東梓關。飛快地吃好晚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的手來到了這條有名的“網紅街”。
春節的.農村是最美的,這里也不例外。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歡聲笑語,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顏六色的禮花綻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態,有的像銀蛇狂舞,有的像孔雀開屏,還有的像綻放的花朵,他們把街道裝點得絢麗奪目,整個村莊真的可以說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走在這熱鬧非凡的街上,看著這川流不息的人,媽媽嘀咕道:“唉,真沒想到現在的家鄉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什么變化?”我追問道。“比如以前洗衣洗菜都要走到富春江邊去,現在不想去就可以在家里洗。”媽媽邊擺弄著地攤上的小首飾邊說“又比如說以前這里的人都是地道的莊稼人,以種田為生,靠天吃飯,而現在很多人都開始做起了小本生意……唉,現在的生活是我們那時候根本想象不到的,這些都要感謝為我們國家做貢獻的人,他們讓科學技術得到快速發展。”聽了媽媽的話,我若有所思,祖國的科技建設到底快到什么程度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第二天早上我帶上紙筆來到田間。根據外婆的描述以前這里都是金黃的麥田,現在為了對外開放旅游的需要,使一部分田地開發成了旅游區。嗯,這也是個證據,我想著。
回到了外婆家,我又開始追問正在做麻球的外婆。而外婆對于家鄉的變化似乎知道的更多。她說,這些年,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大大提升,村里的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好多村里人從老房子搬出來后,也如愿以償地住進了讓人羨慕的杭派民居,以前要去買菜、趕集的話天不亮就要出發了,現在可就方便了,不僅村里人自己開起了菜攤,想到鎮上去趕集,也隨時有公交車可搭乘。聽完了外婆的一番話,我似乎明白了科技建設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怎樣的作用。
吃完午飯我也沒閑著,來到了公交站這邊,我聽到了兩位老人的談話。一位爺爺說:“村里的變化還真是大,以前也沒什么人,日子過得也清閑,現在看看這街頭巷尾,燈紅柳綠,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還有位奶奶也說道:“可不是,現在的發展那叫一個快呀!像我們這一代的都不敢想象,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沒事到處逛逛,出門買東西,帶上手機就行,坐公交車老年卡一刷……”不知不覺站在那里聽了好久好久。
晚上的網紅街更是燈火璀璨,枝頭掛滿了花色的霓彩,人們欣賞著夜景,品嘗著各種美食,我不禁對祖國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也對自己的未來多了一份憧憬,一份向往。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時時牢記我們的使命,發憤圖強、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將來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今年的新年,好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