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教師資格證試講流程表篇一
2.抽題:按考點安排,登陸“面試測評軟件系統”,計算機從題庫中抽取一組試題,考生任選一道試題,系統打印備課紙及試題清單。
3.備課:考生持備課紙、試題清單進入備課室,撰寫教案(或演示活動方案),時間20分鐘。
4.回答問題:考官從題庫中隨機抽取2個規定問題,考生回答,時間5分鐘。 5.試講演練:考生按照準備的教案(或活動方案)進行試講(或演示),時間10分鐘。 6.答辯:考官圍繞考生試講或演示的內容和測試項目進行提問,考生答辯,時間5分鐘。
二、如何備課
1.教案備課:
(1)確定教學目標。主要體現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等三個方面。
(2)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明確,難點恰當。
(3)設計教學過程。步驟要合理、有序、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和規律; 設計符合實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根據學生實際,合理選擇教法;整個教學過程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活動備課: (1)活動目標 (2)活動重難點 (3)活動準備 (4)活動過程
回答問題前必須進行自我介紹,即使面試流程里沒有這一項,自己也要主動爭取。這樣可以讓考官對你的優點和性格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自我介紹就緊扣八個字:突出自我,張揚個性。要充滿自信并充分表現對自己所教授科目的熱愛之情。
1.進入試講地點:
(1)如果沒有人領您進入試講地點,那么您進去要先敲門。等專家說請進時,再輕輕推門進入。 注意:從門口到講臺這一段路也是專家在觀察您的時候。所以你走路一定要挺拔,給人精神抖擻的感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2)如果有人領您進入試講地點,也要有禮貌。進門先打招呼。如:各位專家好等。
2.試講
(1)內容
開門見山表明自己教授的科目、內容,針對的是幾年級,第幾次課。例如:新課程標
準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第一課時。
(2)語言
一定要用教師職業語言:普通話。如果您一開口就是鄉土話,那么您在這時已經被pass了。普通話一定要標準,咬字清晰。 (3)音量
音量要大。不要認為自己對著的是幾名專家。要把他們想象成一個班級的孩子。聲音聽不清,一切都是枉然。
(4)音調
語調要抑揚頓挫。要有重音,輕音,拖音,有節奏性。一定不要有口頭禪。例如:是吧、對哇、嗯、這個等。
(5)語速
語速適中,不能太快。有人可能太緊張,一上臺就開始滔滔不絕,像趕任務。結果10分鐘下來,自己都不知道在講什么,專家們也沒聽明白什么。所以語速要盡量慢一點,也可以緩和一下緊張的心情。
(6)儀態
抬頭挺胸,目視前方。雙手可隨意放在身體的兩側。也可放在講臺上。腿不要亂抖動。
目光要時而環視講臺之下,與專家有眼神的交流。
(7)板書
粉筆字也是教師的基本功,字要公整,板書的布局也要掌握好。不要全擠在一邊,要顧及到左右的學生。
考官圍繞考生試講(或演示)內容和測試項目進行提問,考生答辯,這主要是考查考生應變能力及綜合素質。答辯要語言流利,要真誠,千萬不說謊?;卮饐栴}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更不要打斷專家的提問,進行狡辯。
(1)化淡妝,而不能濃妝艷抹。做到清清爽爽,干凈整潔。
(2)服飾要符合教師身份。您就要穿正裝。服飾禁忌:臟、破、亂穿、雜(色彩、面料、款式不搭配)、過露、過透、過緊、過小。體育您要穿運動服。
(3)妝容。男士要勤刮胡子,女士要適度使用化妝品。 男士前發不覆額,側發不掩耳,后發不及領;
女士前發不遮眼,側發不掩眼,不染彩色發;指甲要常修剪,保持清潔,不染彩色指甲,不留長指甲。
(1)進考場后,與評委交流要彬彬有禮?;卮饐栴}時表情豐富,答完后以“回答完畢”,再說“謝謝”作為結尾。出門時要輕手輕腳。
(2)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千萬不要打斷評委的語言。如有不同意見,在別人說完后你再表達。
(1)教師的基本姿勢:站姿——挺拔、輕松、自然良好的站姿能襯托出美好的氣度和瀟灑的風度。
正確站姿的基本要求是:抬頭、雙目向前平視,面帶微笑。 胸腹距離拉長,雙臂自然下垂,或相搭放置腹前。
軀干挺直,身體重心在兩腿中間,不偏左也不偏右,兩腿直立。男士自然開列,女士雙膝靠攏,做到挺胸、收腹、立腰。
不良的站姿:站立時縮脖、塌腰、聳肩,雙手放在兜里或插在腰間。
(2)步態——從容、平穩、輕盈、充滿自信正確的步態給人一種自信穩重的'印象。正確的步態要求是:
雙目平視,面帶微笑,跨步均勻,上身挺直,步伐穩健有節奏感。 雙膝靠近,兩腿的內側落地時軌跡近于一條直線。
不正確的步態:用腳蹭地面;手插褲兜走路;左顧右盼;大搖大擺或左右搖晃。
(3)在交談中不要涉及對方的、隱私區、和、敏感區、,以免引起不快。 在長輩、師長面前不可以指手劃腳。
在交流中既不要過分謙卑,也不應趾高氣揚,目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