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防止給藥錯誤的措施 預防用藥錯誤防范措施篇一
湖北省咸寧市婦幼保健院護理部
紀榮芝(437100)
「摘要」目的 回顧性分析護理給藥性缺陷發生原因及特征,探索歸避護理給藥缺陷的管理對策與方法,方法以護齡、年資、職稱、學歷為質管層級主結,以護理給藥流程中易致缺陷的:“查對不嚴,不遵守操作規程,溝通不夠,知識缺乏,外因干擾”等主、被動因素為根源,回顧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10年7月間,63起護理給藥型缺陷的發生原因及特征,探索管理對策與歸避方法。結果(1)低年資護齡、低職稱、低學歷客觀凸現護理給藥缺陷突變。(2)查對不嚴、不遵守操作規程、溝通不夠易致護理給藥性缺陷的根源所在。討論 護理管理人員針對易致護理給藥型缺陷主客觀因素,制定相應的與控制措施。在具體管理對策上,采取主觀可控的“三查七對和規范操作流程”歸避給藥性缺陷的客觀發生,強化護士法律觀念,增強護士執業安全意識,確保護士執業安全和安全護理。
「關鍵詞」護理給藥缺陷
護理安全∕管理
護理給藥(正確患者、正確藥物、正確劑量、正確時間、正確途徑,即5r【1】)。型缺陷,是指護理在執行醫生藥物性治療醫囑時,患者實際接的與醫囑之間存在差異。在臨床工作中,如何確保正確給藥,減少給藥過程中差錯的發生,是護理管理中護理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將我院2007年7月—2010年7月上報的63例護理給藥型缺陷進行回顧性分析,在搜集其發生特征與主要因素的基礎上,旨在針對性提出可控措施和預防對策,繼而提高護理質量安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7月---2010年7月我院各科上報護理給藥缺陷事件
【2】63起,(依據給藥對患者結局影響的7級分類法,本資料所載缺陷事件均無ⅲ級以上傷害)護理缺陷報告、登記、評定標準是按我院護理缺陷管理規定進行,每月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組織召開護理安全管理會議對其進行評定。涉及護理人員的一般資料情況是以下列表中得1、2、3.1.2、方法
對63起護理給藥型缺陷回顧性分析,主要側重于護齡、職稱、學歷不同層級,與事發單因素如查對不嚴,不遵守操作規程、溝通缺乏、外因干擾、知識缺乏等統計不同層級護理缺陷的分布情況。詳見下述1、2、3表例.2、結果:
2.1、不同護齡的護理人員發生給藥錯誤分布情況
表1不同護齡的護理人員發生給藥錯誤分布情況
年限
缺陷例數
護士人數
百分率 <3
3—5
5-10
10年以上2.2、不同職稱護理給藥缺陷分布情況,見表2
表2 不同職稱護理給藥缺陷分布
職稱
列數
護士人數 護士
護師主管護師及以上 1
2.3、不同學歷護理給藥型缺陷因素分布情況,見表3
表3不同學歷的護理給藥型缺陷因素分布情況
中專
大專
本科 因素
例數
例數
例數
查對不嚴
不遵守操作規程
0 溝通缺乏
0
外因干擾
0 知識缺陷
0
3、分析
3.1、低年資、低學歷、低職稱護理人員等發生給藥型缺陷的原因探討
本資料63起護理給藥型缺陷,從上述列表1、2、3所具表象型顯示低年資、低學歷、低職稱護理給藥型缺陷的群體特征,這與文獻【3】報道相一致。由此說明,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的擁有與實踐技術和熟練的技能之間尚存銜接與磨合間隙。因而,本人認同張繼春等【4】:“護理人員的成長有實踐性、晚熟性、群體性、終身性特點”的觀點,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熟練、應對能力和嫻熟的業務技能,需要將理論與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做長時效的響應和經驗積累,其成熟性可等同于臨床醫。
3.2、護理工作職責落實不到位易致給藥缺陷的主要因素 3.2.1、“三查七對”執行不嚴致給藥缺陷占首位
絕大數臨床實際工作中,護士執行藥物性治療醫囑時,其配備和配制過程中“三查七對”是規范的。而差錯的出現往往是在后期分布到 具體病室、床位、患者、和治療進行時,由于習慣性認為前期流程正確,但忽視了在人雜事多的環境下,再行慎查慎對巡視環節,從而致給藥缺陷。此現象不表現年資、職稱、學歷的統計關聯性與相【5】關文獻報導相似。
3.2.2、不遵守操作規程致給藥缺陷處次位
護理管理制度的約束,臨床各類護理均有規范的操作規程,但在實際工作中,護士執行醫囑時時遇人手缺乏,工作量大,雜事纏繞,注意力分散,精神與體力倦怠,加之主觀警覺性松懈,安全護理意識便淡漠,易致放棄再巡查與校對,故致給藥型缺陷。
綜上所述,護理給藥型缺陷的發生,就是根源性因素分析,諸多如年資低、學歷低、職稱低、環境干擾等主觀不可控因素不是主導因素。相反,護理人員主觀可控的執行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和工作流
【6】 程中的高度責任性的松懈與淡漠是致給藥型缺陷的根源性因素。
4、管理與對策
4.1、健全護理質量安全管理
針對“5r”錯誤,除了健全“三查七對”,規范操作規程外,同時要特別加強護士執業法律觀和職責意識的教育與培訓,提高安全執業與執業安全,確保護患雙方權益。4.2、加強護士藥學專業知識和基礎理論培訓
在實際工作中,針對藥物使用品種多,更換過快現象,首先要
求護士加強新藥藥理知識學習,掌握藥物適應癥、禁忌癥、劑量,劑型,常規用量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等,并向醫院藥師委員會建議,盡量規范用藥品種,延長更換周期,提高藥物治療安全。4.3、注重護理專業知識和操作流程規范培訓
根據不同學歷、年資、職稱制定相應的目標與要求的長效性培訓計劃,逐步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應對能力,保障護理給藥安全。
4.4、培養良好的護理心態
臨床上,護理人員的良好心態,如以殷切的心情、慈祥的面容、溫馨的語言與患者溝通,即可使自己處于亂而不亂的環境中處事。又對患者施與一劑安慰良藥。因而,易于得到患者積極理解、配合,協助與支持,同時又給護患雙方及時發現和糾正護理缺陷提供極大方便。因此,本人認為培養良好的護理心態與培養良好的護理責任心具有同等重要性。參考文獻:
1、【1】【5】蔣銀芬,楊如美,修偉軍等,229起護士給藥錯誤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62--64
2、【2】楊萍,王祥,邵文利等,335起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30-132
3、【3】戴艷萍,臨床給藥差錯歸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7﹙24﹚1312-1313。
4、張繼春,陳永紅,吳曉勤,79例護理缺陷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j】。
臨床護理雜志,2010.9(4):69-71
6、鄧莜娟,新形勢下改善護理服務減少護患矛盾的探討【j】.中國護理雜志2004.20(1):72 作者簡介:
作者單位:湖北省咸寧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紀榮芝,女,漢族,1974年出生,本科,主管護師
聯系電話:*** 郵編:437100
防止給藥錯誤的措施 預防用藥錯誤防范措施篇二
用藥錯誤的防范制度
1.導致用藥錯誤常見原因(1)重復給藥或遺漏。
(2)未注意給藥、配伍禁忌、給藥時間與順序問題。(3)未經授權改變給藥。(4)給藥劑量、濃度不準確。(5)藥物調配差錯。(6)藥品質量問題。
(7)評估監測結果不準確導致用藥失誤。
(8)給藥用法錯誤,包括不恰當的給藥途徑、部位、深度及速度。
2.防范措施防范措施防范措施防范措施
(1)提高護理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2)所有用藥必須有醫生開具的書面醫囑,執行過程中要加強與醫藥人員溝通。
(3)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確保藥物質量、用藥劑量、濃度準確無誤。
(4)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療目的,熟悉各種常用藥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進行藥物知識的介紹。(5)給藥前要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需要時做過敏試驗)并向患者解釋以取得合作。用藥后有不良反應要及時報告醫師。(6)保證藥物的正確使用
①選擇正確的用藥途徑。
②輸注速度應根據病人的年齡、病情、身體狀況及藥物性質調節。對年老體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應控制滴速,重點關注高危藥品的輸入速度。
③正確的用藥時間及順序:一般情況下,依據病人病情的緩急或病情變化、治療上存在前后因果關系及藥物的藥理性質安排輸液順序。根據藥物半衰期決定給藥時間,按照規定時間給藥。
(7)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特別是對轉院、轉科的病人所帶來的藥物一定要認真交接,以防用藥遺漏、用藥重復等現象發生。
(8)重點人群的管理 實習生、新護士工作經驗少、情緒不穩定、責任心不強,要特別關注,排班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
(9)用藥時要檢查藥物有效期及有無變質。靜脈輸液時要檢查瓶蓋有無松動、瓶體有無裂縫、液體有無沉淀及絮狀物等。多種藥物聯合應用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內分泌二科 2016年7月6日制定
防止給藥錯誤的措施 預防用藥錯誤防范措施篇三
篇一:發藥差錯整改方案 藥品調配差錯分析及處理方案
確保患者用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是醫院藥劑科的主要職責,藥劑科經過多年的運行和改進,可以說制度完善,在院領導的支持下,人員配備基本充足,然而,發錯藥這樣的事故還是發生了,作為藥劑科的負責人我倍感慚愧,深入思考,從各方面的因素抓起,起草以下方案,希望能夠有效地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一、提高科室人員的思想認識,強化醫療安全意識,增進責任心,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
二、從處方源頭抓起,提高處方質量,保證處方的清晰度。
三、從優化布局,科學合理擺放藥品入手。
四、狠抓“雙人核對制”的落實,細化管理每一個環節。
五、“注意提示患者核對藥品”,調動患者的主觀意識,為患者的用藥安全加上一道防線。
六、加強日常監管、考核。做到有制定,有監督,有考核,有懲罰
七、關心每位員工的生活,幫助梳理好她們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專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具體措施如下:
1、定期對科室人員進行安全法規和醫德醫風的教育,增強科室人員的職業責任感,提高工作的標準程度和認真程度。
2、處方是藥品差錯的起始點,提高醫師對處方質量的重要性認識,在處方書寫上面,應該注意兩方面的內容。第一、保證處方的清晰度,字跡不潦草,不采用縮寫,杜絕出現字跡模糊的現象,第二、保證內容的完整性。
3、接到處方后,需要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處方的可行性做一個大概的評估,對于有疑問的處方,應慎重處理,應交給醫師重新審核,以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4、在藥品擺放時,應該仔細核對藥品的擺放位置,尤其一些品名相似,成分廠家不同,規格不同的聽似藥品,和包裝相似的看似藥品,在藥品柜中要分開放置,并留置醒目標識。調配和發藥時更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以免取藥過程中造成的差錯。
5、嚴格按照“劃價—調配—審核—發藥”的流程進行,除審核和發藥能夠藥劑師及以上資質的人員同時完成外,其余環節必須由劃價員,調劑員分別完成,期間要做到“四查十對”,調劑員調配拆零藥品時,應將原包裝與拆零袋放在一起,經過發藥人員再次審核,確認無誤發藥完成后方可收回上架。調劑員對拆零藥品注明藥品名稱、劑型,規格,使用方法等信息,字跡規范、整齊。
6、本次差錯事故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發藥人員憑印象發藥,查對不仔細。二是調劑員對調劑的處方和藥品擺放不規范,今后調劑員務必要將同一患者的處方和調配好的藥品擺放在同一藥筐內。
7、發藥時務必與患者做好“一交代”,認真交代其購買藥品的名稱數量和用量用法。同時,提醒患者注意“核對藥品”。
9、做為藥劑科的負責人今后要和職工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困難和思想波動,幫助他們排解愁苦和煩惱,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
10、每天至少巡視藥房兩次,監督工作制度的執行情況,發現違規操作者一律嚴懲不貸,扣除質量分5分,嚴禁工作期間玩手機,維持良好的工作秩序,避免分散注意力引起的疏忽大意。
12、在取藥高峰期,工作量大的情況下,要保持好心態,做到忙而不亂。以上方案以監督落實為根本,以零差錯為目標,今后我科室一定嚴加管理,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對當事人李珊珊扣月獎30% 藥劑科
2015年3月23日篇二:嚴重用藥錯誤報告分析與整改措施記錄
嚴重用藥錯誤報告分析與整改措施記錄 民樂縣人民醫院
嚴重用藥錯誤報告分析與整改措施記錄
篇三:嚴重用藥錯誤報告分析與整改措施記錄 嚴重用藥錯誤報告分析與整改措施記錄
防止給藥錯誤的措施 預防用藥錯誤防范措施篇四
54例靜脈給藥環節用藥錯誤原因分析及對策
【摘 要】 目的:分析靜脈給藥環節用藥錯誤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方法:對54例靜脈給藥環節用藥錯誤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輸錯對象、輸錯藥物、輸錯劑量、漏和多治療共占85.19%,其中59.29%與查對制度未落實有關。結論:加強給藥環節管理,重視查對制度落實,規范醫囑處理流程,多途徑多形式提升護士工作能力,確保用藥安全。
【關鍵詞】 靜脈給藥環節 安全管理
給藥環節錯誤是指在假定醫囑或處方無用藥錯誤的情況下,患者實際接收的藥物與醫囑或處方內容之間存在差異[1]。用藥錯誤是可預防事件,大多是由于違反治療原則和規定所致[2]。護理人員作為藥物治療的直接執行者和觀察者,擔負著特別重大的責任。對54例靜脈給藥環節用藥錯誤進行回顧性分析,提出針對性的措施,提高護理安全。資料與方法
我院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規定: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后,由科室在規定時間內組織討論、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于規定時間向護理部遞交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單,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進行論證。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上報至護理部的54例靜脈給藥環節用藥錯誤進行分類和原因分析。結果及原因分析
2.1 結果
54例靜脈給藥環節用藥錯誤分類見表1。
2.2 原因分析
54例靜脈給藥環節用藥錯誤原因分析見表2。對策
3.1 加強給藥環節管理
3.1.1 科室加強相關法律、規章制度的培訓,增強護士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護士的自覺性和風險防御能力,牢固樹立安全用藥的意識。
3.1.2 分享給藥環節用藥錯誤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用藥錯誤后,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應對科室的討論分析進行論證,找出錯誤發生的真因,制定相關對策,并及時通報,讓全院護士引以為戒。
3.1.3 強化病區藥品管理,對各種藥品實行嚴格的分區存放制度,設置醒目標識,避免包裝、藥名比較相似的藥品相鄰放置。
3.2 重視查對制度落實
3.2.1 給藥環節涉及多項工作流程,部分護士認為他人已經查對或還有下一個查對環節而本人疏于查對。護理管理者應加強查對制度的培訓,強化護士查對意識,形成“在我這里從零做起”的查對理念,使每名護士在每個環節切實查對。
3.2.2 指導護士實用的查對方法。如單人查對時使用“眼看手指口念”法,如雙人查對時使用“一唱一答”法,如床旁識別患者身份時使用“反向查對”法讓患者說出自己的姓名。
3.2.3 護理管理者以跟班形式督查工作中查對制度落實情況,對不符合規定行為及時督促改進,對屢次違反并導致輸錯人、輸錯藥的行為零容忍,加強懲罰力度,使其充分認識到正確用藥的重要性。
3.2.4 應查對藥物全名、劑量和劑型,尤其是對看似、聽似的藥物,不能只核對藥名的一部分。
3.3 規范醫囑處理流程
3.3.1 在本組7例中,有4例為晚夜間新開醫囑處理不正確,2例為午間未及時撤銷出院患者用藥所致。因此,應有明確的醫囑處理流程,每一名護士尤其是低年資護士均應熟悉。
3.3.2 簡化醫囑處理流程。不要多處留有信息,以免增加出錯的機會;采用打印醫囑,盡量避免手工轉抄,減少人為因素的錯誤。
3.3.3 落實醫囑查對制度。醫囑班班查對,單線班醫囑由下一班核對;單線班執行新開醫囑前,自我復核新開醫囑的治療單據。
3.3.4 所有停止使用的藥物應立刻撤下并去除瓶身患者信息。本組中有1例因護士未及時除去瓶身信息而誤將已出院患者的藥用至新入院患者。
3.4 多形式提升護士工作能力
3.4.1 科室建立藥物說明書收集本,及時組織培訓,讓護士掌握藥物不良反應、副作用的觀察和處理,可將需護士掌握的關鍵內容以紅色標識,便于護士抓住關鍵點。
3.4.2 采用“愚巧法”彌補低年資護士工作能力不足。列出特殊藥物劑量、流速和其他數據計算方法貼于固定地方,方便查閱;開具特殊藥物時,使用醫囑囑托,注明特殊交代;有多瓶液體待接時在瓶身標注使用次序。
靜脈途徑給藥是護士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任何一個環節疏忽,都會發生用藥錯誤。護理管理者應加強靜脈途徑給藥環節的管理,指導護士查對方法,督查查對制度的落實,規范醫囑處理流程,提升護士工作能力,從技術和意識層面雙管齊下,確保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 蔣銀芬,楊如美,佟偉軍,等。229起給藥錯誤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62-64
[2] 蔣利君 張志梅,用藥錯誤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管理對策,[j]求醫問藥,2013,11(11):206-207
防止給藥錯誤的措施 預防用藥錯誤防范措施篇五
護理給藥錯誤的原因分析與防范
藥物治療是臨床醫療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士是藥物治療最直接的實施者和管理者,及時準確使用藥物,并對藥物治療進行全程的安全管理,是護士重要職責之一,也是確保護理安全的重要環節。臨床給藥過程中如發生下列情況即被認為是給藥錯誤:患者錯誤、給藥途徑錯誤、藥物劑量錯誤、藥物錯誤和給藥時間有明顯的偏差、漏服等。
護理給藥錯誤原因分析
一、給藥錯誤的根本原因是不遵守給藥規章制度
1.護士未按“患者安全十大目標”要求,即至少用2種以上識別患者的方法來確認患者身份,僅以患者姓名或床號甚至憑個人印象來認定,導致用藥錯誤的發生;患者使用的腕帶形同虛設,部分患者不明白為何使用腕帶,擅自去除腕帶現象時有發生。
2.核對流程不規范。護士在給藥過程中沒有按“三查八對”要求認真地、逐項地完成核對工作,僅僅核對床號、姓名,而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特別是對有效期沒有認真核對;有的護士取藥時憑經驗、印象從固定的位臵取藥,不認真核對藥名或只核對藥名不對劑量等,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按要求許多環節需雙人核對,如擺放藥品、發放口服藥及配臵靜脈輸液等,但在護士人員緊張時,一些特殊時間段(如每天上午是大批治療最集中的時間段),或有些班次(如后夜班),未經雙人核對的藥物直接使用到患者身上的現象屢見不鮮。
3.不重視患者的疑問。有的患者在給藥錯誤發生前,已向護士提出疑問,但未引起護士警覺,失去很好的糾錯機會,以致錯誤無法挽回。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護理服務理念有待進一步提高。
4.工作流程或醫囑不規范。如在核對口服藥時聽到鈴聲被迫中斷對藥,或更換液體時先簽名再給藥,從而導致錯誤發生。另外,藥房發錯藥、醫生開醫囑不規范或醫護之間溝通不夠等也是導致護士給藥錯誤的原因。
二、給藥錯誤的內在原因是護士隊伍業務素質建設亟待加強 1.年輕護士經驗不足。隨著醫院不斷擴大,大批新護士加入到護理隊伍中,年齡過于年輕化的現象凸顯出來。工作1年內護士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方能開展一些基礎護理和最基本的護理操作,因此,發生給藥錯誤的概率小。而1-2年護士剛取得執業資格證書,離開帶教老師獨立開展工作,在工作能力、知識水平、應急及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能力還不夠強,這是導致1~2年護士發生給藥錯誤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這一年限段的護士應加強監管。
2.護士工作生活壓力過重,工作年限在5~10年的護士發生給藥錯誤比例也較高,此工作年限段的護士盡管年富力強,但更多地承受來自個人感情、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應激事件,還要面臨學歷教育、職稱晉升等壓力。因此,5~10年以內的護士發生給藥錯誤的概率也較高,需要關注。
3.護士原有的藥物知識欠缺。現代社會,新藥層出不窮,再加之護士原本藥物知識不足,不能完全理解用藥過程中的要求,影響了對患者用藥的安全。如:中效胰島素,常規每日2次皮下注射;中性胰島素為短效胰島素,一般每日3次皮下注射,而有的護士常將兩者混淆,發生張冠李戴。易善復(多烯磷脂酰膽堿)說明書上明確表示:“嚴禁用電解質溶液(生理氯化鈉溶液,林格液等)稀釋”,但護士如果缺少這方面的知識,就容易發生類似的給藥錯誤。
4.藥品通用名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的困惑。藥品通用名的實施對多少年來習慣于使用商品名的護士,是一個新課題。藥品通用名過于繁雜,難以書寫、記憶;一品兩規,容易混淆;通用名長,與醫院信息系統的字段不相匹配,一些信息由于詞條字段不夠長而導致沒有充分顯示,如奧扎雷格氯化鈉針,有80mg/100ml和80mg/250ml兩種規格,由于受詞條長度的限制,規格后半部分即100ml和250ml無法顯示,給護士工作帶來不便,且容易出錯。又如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和門冬胰島素r注射液、胰激肽原酶腸溶片與胰酶腸溶膠囊。藥品名稱相似,常容易發生錯誤。
三、給藥錯誤的外在原因是現有的護理排班模式欠完善。據了解白班給藥錯誤發生明顯高于其他班次,這與白班治療多、護理時段各項操作經手人員多、干擾大、工作量大、工作緊張等因素有關;而夜班治療相對較少、操作經手人員少,環境相對安靜,故差錯較低。
由于工作負荷過重,護士在對一些時間要求較高的藥物,過多依賴患者及其家屬的提醒,如餐前胰島素注射,在非內分泌病區,尤其是自備餐的糖尿病患者,常因患者餐前忘記呼叫護士而超時或遺漏注射。
護理給藥錯誤防范
一、加強護理隊伍的自律監管,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一要注重護士服務理念的轉變,對在職護士的教育應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不斷提升護士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實施護士分層次管理,加強護士的分層次培訓,打造一支服務意識強、專業水平高的護理隊伍。二要認真加強護理規章制度的落實,并加大護理質量檢查力度。三要鼓勵護士主動上報所有的給藥錯誤,以便管理者對給藥錯誤的資料進行分析,對組織系統進行改進,并讓經驗教訓及有效的防范措施讓臨床護士分享。
二、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保證患者安全護士必須做好各項核對工作,做到仔細謹慎,準確及時,在各種給藥查對過程中都沒有任何理由減少查對項目,尤其是藥品有效期不能忘記核對。盡量保證護士站安靜,以保證執行醫囑者不受環境的干擾。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重視各種告知,增加護患之間的配合與信任,鼓勵患者主動參與醫療,提高查對的有效性,減少護理給藥錯誤的發生。
三、積極探討高效科學管理模式,減少潛在護理風險。根據衛生部《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的通知要求,采用扁平化排班模式,在已有人力基礎上,改變人力結構,可以采用彈性排班、加強特殊時間段和薄弱時間段的護理力量;按照患者的要求安排護理人力資源等措施,以降低護理風險、減少給藥錯誤的發生。
四、充分利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規范各環節流程護士不盲目執行,更不可擅自更改醫囑。護士與醫生及時溝通非常重要,如發現電腦醫囑不規范或一些重要信息不能完全顯示或容易發生給藥錯誤的電腦醫囑,應及時向計算機中心和藥劑部門聯系,以完善電腦醫囑。此外,實行條形碼掃描系統、建立靜脈藥物配臵中心等,也能從源頭上減少護理給藥錯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