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一
開始上課了,只見老師笑容可掬地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樹葉有什么作用嗎?”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散出氧氣。”
“可以化作肥料!”
“有的可以做藥材!”
“可以用來吹!”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回答。
鄒教授微笑著說:“樹葉不僅作用大,還是一種樂器,樹葉吹奏是一門難得的民間藝術呢!”嗯?樹葉能吹奏,還是一門民間藝術?它隨處可見,它能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只見鄒老師變戲法般“變”出了一片樹葉,挨到嘴唇上試音。“嘀——嘀——”一陣清脆悅耳的聲音從那片葉子上傳出。啊,一片普普通通的樹葉居然能吹出如此清脆悅耳的聲音!鄒教授忽然變更調子,吹起了《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詫異地望著鄒教授顫動的兩片嘴唇,五十二雙眼睛齊刷刷地瞪著那片樹葉,誰也不敢相信如此美妙的聲音是這片樹葉發出的。聽著聽著,我們如癡如醉,不禁跟著節奏哼了起來:“……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聽完了曲子,我們又驚又喜:一片普普通通的樹葉居然能當樂器,吹出如此美妙的樂曲,要是我們能學會這門藝術,那該多好啊!
欣賞完樹葉吹奏,老師要教我們學吹樹葉了,我們都興奮不已,各個躍躍欲試。老師指點完吹奏樹葉的要領,就給我們每人一片樹葉。我從教授手里接過樹葉,仔細端詳著它:這片樹葉碧綠厚實,散發出一種特有的清香,忽然我感覺它變得神奇起來。我按照老師教的方法,上唇和葉子微留空隙,輕輕一吹——“噗——”樹葉發出極其細微的聲音,哎,失敗了!我不氣餒,一次又一次往外吹氣……可是樹葉仿佛跟我作對似的,就是不發出美妙的聲音!“嘀——”啊,是誰吹出聲音了?我們不約而同地轉頭看,哈哈,原來是林航彬!雖然聲音并不是那么美妙,但能吹出聲音,他一臉的得意!其他同學見了,學得更起勁了!瞧,一個個同學嘴含碧綠的樹葉,“噗——噗——”拼勁地吹著……我回頭往后臺看,啊哈,就連老師們也在認真地學著呢!
下課了,我們都圍在鄒教授身邊,意猶未盡地欣賞著鄒老師的美妙吹奏,我們閉上眼睛,陶醉在這一首首蕩氣回腸的曲子中……
今天這堂課令我終生難忘,它不但讓我們認識了樹葉吹奏這門難得的民間藝術,還讓我們得到了藝術的熏陶……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二
你們有沒有幻想過未來的課堂會是什么樣的呢?我幻想過,如果你們想知道我幻想的是什么樣,那就來看看吧。
我幻想過老師,我幻想過未來的老師是機器人,這個老師溫柔無比,趣味活潑有耐心,上課認真,下課就和同學們一起玩耍,像朋友一樣。
教室是一個大玻璃房間,里面有一套學習工具,和一套會根據喜好換顏色的書桌,還有一個很大的黑板,打開黑板就可以看到一個門,打開門,打開門就能穿越到正在講的課里了,課上機器人老師、機器人同學講的課也很有趣,同學也非常熱情。
如果下課了,玻璃房間上就會出現一扇門,打開門就可以通過這扇門去到隔壁班,去和別的班的同學互動。
如果到中午,該吃午飯了,這個機器人老師就會給你合理科學的安排午餐,然后給你送過去。
時間到了,這個就是我幻想的未來課堂了,怎么樣?是不是很美好,很奇幻呢,每一次的上課都像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我相信這個幻想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三
疑?老師怎么還沒來!
吱吱吱———啊!我們的機器人篤篤老師來了。“老師好!”我們叫道。“同-學-們-好。”這時許多書本從門外飛來,落在我們的書桌上,然后自動放到了今天要講的一課,“好,開-始-復-習吧!”這是桌上出現了一個屏幕,說請問你還有哪里不懂?我們說出了自己的疑問,她便快速的幫我們講解。
這時屏幕忽然消失了,原來開始講今天的課程了,突然機器人老師走了出去,進來人類老師,下面的課程由我們的人類老師來講,機器人老師只是來監督我們復習的。
天上出現了一道道公式,老師開始講解,過了三個小時,我們已經很累了,老師說來吃個精神丸吧,桌上立刻出現了一個圓球,是甜的,吃了之后,我們精神滿滿,又有精神上課了。
該交作業了,老師先不收作業,只是先檢查作業,那時可不像現在一個一個的檢查,只是用一個紅點槍掃一遍就知道了。
這就是未來課堂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四
星期天下午,我參加了科技館組織的“杏花村科技實踐”活動。
劉老師首先帶我們觀察了美麗的天藍繡球花。天藍繡球,屬草本植物,通常是5片花瓣,也有4片、6片花瓣的。其瓣呈心形,葉呈針形,真是美極了!
接著,老師又帶我們觀察野豌豆。野豌豆屬草本植物,葉對生,不可食用。老師告訴我們,野豌豆生命力極其頑強,就像一個個生命斗士!看著眼前毫不起眼的野豌豆,我被它的頑強所折服,心里不由肅然起敬。
隨后,我們又觀察了蘭考泡桐。它是一種木本植物,一般是先開花后長葉,其花是白色的,花呈喇叭狀,尾部很粘手,每簇有10到20朵,遠看一簇簇花兒捆在一起,煞是好看!
最后,老師帶我們觀察映山紅。映山紅又名杜鵑花,適合生長在酸性或強酸性土壤中。其花可食用,味甜。花蕊有雌雄之分,葉子表面有小絨毛,摸起來軟軟的,先長葉,后開花,花美而不艷,很是漂亮!
這次的植物活動課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五
我幻想未來的教室,那里有一塊黑板,只要你點擊它,你可以把它放在任何大小,課桌可以隨時更換,課桌可以馬上更換。
最令人驚訝的是教室可以飛。只要一秒鐘就能想到任何地方。有時在海里上課,有時在天上,有時在公園里。沒什么意思。
空調的功能不能再多了,它可以有盡可能多的度數,但是老師說有優點也有缺點。如果把它調到19度,幾個小時后就會壞掉。
還有一個最好的。教書的老師是機器人老師。沒有人類老師。機器人教師的大腦中儲存了大量數據。他們從來不需要備課,他們可以用豐富多彩的方式談論每一個主題和課程。
從五樓到一樓的電梯只需十秒鐘,只有一兩百名學生保證能安裝。你也可以選擇乘飛機去教室。到那里只需要三秒鐘,而且一次只花十元錢。
這是我想象中的教室。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六
昨天中午,聽說蔣春萱的媽媽要來給我們上課,全班像一口沸騰的鍋,一個個都激動不已。
在我們的期待中,蔣媽媽來了,她和我們玩了“國王說”、“切水果”、“猜謎語”、“就不聽指揮”幾個游戲。我們認真地聽蔣媽媽講規則,一個個眼睛睜得無比大,臉上的笑容早已暗藏不住。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猜謎語”,蔣媽媽把謎題做在課件上,剛一出示題,我立刻舉起了手,雙腳似乎也按捺不住。
蔣媽媽看到了我舉得高高的手,讓我上去猜。這雙腳像安裝了飛火輪一般,迅速跑上了講臺。看了看謎題,我陷入了沉思,一只手托著下巴,眼珠子不停地轉來轉去。突然,一個答案浮現在我的腦海里。“告訴的‘告’!”耶,我答對了,全班同學為我鼓起了掌聲,我感到無比快樂!
最后,蔣媽媽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電風扇,我得到一個藍色的風扇,小巧玲瓏,很可愛,上面有一個小貓咪的圖案,我十分喜歡這個禮物,我也很感謝蔣媽媽。
這真是一節有趣的課堂啊!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七
清晨,朗朗的讀書聲從教室中傳出來,同學們坐在教室里聽老師傳授知識。但是,老師傳授的知識畢竟有限,所以,請大家走出課堂,看看外面的世界。
走出課堂,來到大自然中。一陣陣清香伴隨對大自然的親切感撲面而來。在這里,我看到了鳥類中的麻雀、燕子,魚類,昆蟲類中的蝴蝶、蜜蜂……我與麻雀、燕子玩耍,與魚兒嬉戲,與蝴蝶、蜜蜂跳舞。這是在課堂上體驗不到的快樂,這時只有親近大自然才有的快樂。所以,請走出課堂,看看外面的世界!
走出課堂,來到市場中。一陣陣吆喝聲伴著討價還價聲進入兩耳。一個小商販為了多掙些錢而騙一個老太太,把一斤說成八兩。這個人太可惡了。這是我們在課堂上看不到的。所以,請走出課堂,積累生活經驗,使自己懂得更多。
走出課堂,使自己更加快樂!
走出課堂,使自己懂得更多。
走出課堂,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八
我是三年級的學生,我聽了許多作文老師講的課,唯獨馬老師講的課讓我既輕松又快樂。
每次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問題的時候,我們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就盼著老師第一個提問自己。也怕別人把自己想說的答案說完了,不能得到獎卡,當不上“酷孩”。
馬老師講課的聲音像播音員。她講課時對課堂紀律要求很嚴格,那時候就又像部隊的教官。
馬老師授課時會把四、五、六年級的知識和初中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教給我們。每次講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她會先給我們講幾個關于這個知識點的故事,讓我們對這些知識點產生濃厚的興趣,初步了解它的用處,這種學習氣氛讓我學習起來既輕松又快樂。
平時積累的成語和老師讓背的成語、古詩、論語,在課堂游戲中,運用它們。在馬老師的課堂玩游戲有成語接龍、你來比劃我來猜、接古詩。游戲增加了課堂氣氛,更加帶動了同學們背誦的積極性,使我們回家都努力地去背誦,積累更多的知識。
這就是馬老師的快樂課堂!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九
同學們最期盼的家長課堂又開始了。
今天,給我們帶來有趣游戲的是一位美麗的幼兒園老師——蔣春萱媽媽。
“切水果”、“國王說”、猜謎語、“就是不聽指揮”四個小游戲,同學們玩得不亦樂乎,每個同學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都不想被其他同學比下去,整個課堂猶如歡樂的海洋。
這場有趣的游戲戰爭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猜謎語。共有20道題,同學們個個都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生怕蔣媽媽看不見自己。這一輪比賽,展示了我的超強實力,一共答對了5道謎底。蔣媽媽表揚我答得很好,我很開心,這個游戲也讓我感受到平時知識積累的重要性。
蔣媽媽很有童心,同學們不管答對或答錯,她都會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游戲結束后,蔣媽媽還給我們每個同學準備了小禮物——風扇。
哈哈,這個夏天我們不怕熱了,謝謝蔣媽媽。希望您以后還來和我們一起玩游戲。
我們的課堂日記 我們的課堂字篇十
今天數學課的最后十幾分鐘,吳老師讓大家“吃”周長。
周長怎么吃?我納悶極了。原來我們要領一塊餅干,然后吃餅干的周長,也吃餅干。哈哈,真好玩,咬幾口餅干也能學數學。
可事實并沒有我想的那么簡單,吳老師說的是:“大家先用舌頭舔一下餅干的周長,然后把餅干咬成一個長方形,再測量一下長方形的周長。接著再咬一個正方形,并測量周長。最后在正方形的一條邊上咬一口,再算周長。”過了一會兒,她又添上一句:“再想想這塊餅干的周長變化是怎樣的。”
教室里就響起了咬餅干的聲音:“咯吱、咯吱”每個人都咬的很認真。我也仔細得咬了起來,一點點,一點點地咬。過了一會兒,我的餅干就成了一個標準的長方形,我量了量周長,是16cm。我又繼續咬
看同學們都咬得差不多了,吳老師又說:“現在把餅干裝進肚子里吧!”教室里立刻響起了歡呼聲。
下課鈴聲早已敲響,而我的心卻還沉在有趣的課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