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學會合作教案篇一
只要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不是孤立的。如果你是一名學生,你就要和同學一起完成功課;如果你是一名工人,就是和工友們一起完成一項工程;如果你是醫生,就要和醫護人員共同救死扶傷。總之,我們的身邊無時無刻不需要合作。
合作,顧名思義就是互相配合。我們要完成的許多事情都需要合作,沒有合作就難以完成任務。有一句話這么說:“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沒有成就。”這句話一點兒也不錯。
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作。不信你往演奏廳的舞臺上瞧。那上百名音樂師共同演奏一支曲子,這便是人與人合作的典范了。指揮家手中的指揮棒輕輕一搖,悠揚的樂曲便回蕩在整個房間里,美妙動人。是什么力量使這上百名音樂師手中的樂器配合得天衣無縫。我想這就是高度統一的合作,團體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必須有的協作精神。
記得還有這么一個故事,也能說明合作的重要性。一位外國的教育家邀請了幾位中國小朋友做了一個實驗。游戲規則是小朋友各拉著一根放在瓶中小彩球的連接線。“瓶子相當房子,彩球就相當于你們。現在房子里起火,只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拉出自己的彩球才能獲救。”實驗即將開始,只聽“嘟”一響,七個孩子便依次拉出自己的彩球,總共才用了三秒鐘!在場的人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教育家說:“太棒了,太棒了,我在很多地方做了相同的實驗,從來沒有成功過,幾乎都是幾個球爭先恐后拉出來,卡在瓶口,也只有一兩個球出來了。我在你們身上看到了可貴的合作精神。”
成功的合作不僅需要統一的目標,做好分內的事,也要有一種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的品質。
同學們,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但同樣樣也是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我們要學會合作,善于合作。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學會合作教案篇二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周末的時候喜歡把作業堆在周五做,然后星期六星期天就可以去玩。我一直以為自己這個叫先苦后甜,是一個很不錯的享受假期的方式。
當然,與我這種方式極端一點的就是把作業堆到周日晚上,然后再慢慢的做,一直做到半夜,然后星期一,沒有什么精神去上學。我一直認為兩者之間,其實我是比較正確的一種做法。直到后來我才覺得,我發現這兩種方式,都像是一種極端的做法。
因為假期其實是比較短的,所以問題并不大,但是一到了暑假,就有很明顯的差距。就好比我會在一周之內把所有的暑假作業都做完,而有的人會在暑假最后的幾天,才想起暑假作業還沒有做。其實我們的心理都是一樣的,我們想把作業和娛樂分開來想,我們習慣性把作業拋之腦后,又或者先解決先處理,都是為了我們有足夠的娛樂時間。
而最好的做法,其實應該就是勞逸結合。
像我這樣一周就把所有的暑假作業寫完的,其實到了暑假最后,然后臨近開學的時候,我的手都僵硬到,不知道怎么寫字了,拿起筆的時候,都覺得很陌生。而且作業量一下很大的原因,我的作業其實都是敷衍了事的,并不完美,并沒有認真的去思考,這也是比較可怕的一件事情。
當然,利用假期的最后幾天,其實心里壓力會更大,因為馬上就要開學了然后就不得不促使自己馬上動起筆來,心里的情緒會更多一些,作業的質量也不能得到一定的保證。
然而,勞逸結合,為什么重要呢。在我認為,大概是因為我們把一些作業看做是一種煎熬的,很多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真正的去愛上,讓自己比較痛苦的事情。有時候學習就是痛苦的,因為我們不懂不理解,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又不得不懂。所以我們產生一些極端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勞逸結合這個詞不是說說而已,很多時候我們讓自己每天都稍微“痛苦”一點,也不是一件壞事,養成習慣之后,你可能就會覺得,其實這件事情,沒有那么可怕了。和作業不一樣的是,人生真的是沒有辦法預支所有的痛苦,先去承受痛苦,然后后面的日子都是比較輕松快樂的,也沒有辦法,一直輕松快樂,然后留到最后一個時段,再讓你一直痛苦。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每一天都會有各種情緒,我們每一天都要去面對這些東西,盡管這些,是讓人難過的。從這點上,早明白這個道理,比晚一些生活逼迫我們學會這個道理,要輕松一些。
有時候要正視那些負面的情緒,和我們因為某些事情帶來的焦慮,我們要學會把那些東西看成一種生活常態去面對,就像今天很快樂,今天也會寫作業,但不會因為寫作業,而今天就變得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