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物諸葛亮作文 三國演義諸葛亮作文字左右篇一
他在赤壁之戰前,“草船借箭”,目前已經是一段千古佳話,可是我卻不那樣覺得。假如曹軍放火箭么?他,必死無疑。可是,郭嘉早亡,不然,他必死。
赤壁之戰后,他明知曹操對關羽有大恩,還叫關羽去把守華容道以致曹操逃脫,其他人都說他那是挫關羽的囂張氣焰。其實不是,他以為關羽假如捉住曹操,那樣一來,關羽的知恩圖報就是虛偽的了,關羽的知名度就會優惠扣。假如沒,他有可以不殺關羽,借機巴結關羽,他早就料到劉備和張飛回說情的,說以叫關羽去華容道守。他假如叫五百弓箭手和一百刀斧手去捉曹操,那樣一來,天下大勢一清二楚。就不是三分天下了,應該是和東吳平分天下。
其他人都說他料定魏延謀反,讓馬岱殺了魏延是對的,其他人也都以為魏延真的謀反,其實不是,在《九州春秋》中紀錄諸葛亮說的一句話,諸葛亮說:“若延不歸,軍便自發。”這樣來看,他早就料到魏延會不走,他還不事先叫人帶魏延走,致使來了一個馬岱斬魏延。可憐的魏延死了連名節也沒。
他明知關羽驕傲,還叫關羽守荊州那樣要緊的地方,以致呂子了解衣渡江、奇奪烽火臺、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著是他借孫權之手殺關羽。
他六出岐山,自不量力的以為憑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打敗魏國,以致窮兵黷武,加快了蜀國滅亡的時間。他應該借助蜀國易守難攻的優勢進步經濟。可他沒,最后累死了。
在有些人眼里,諸葛亮是智者,是一個神。可是,他的一生有太多的沽名釣譽,是一代智者,也是一代愚者。
人物諸葛亮作文 三國演義諸葛亮作文字左右篇二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一位難得的奇才。他頭戴丞相帽,手拿羽扇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能人。那么大家對諸葛亮又了解多少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諸葛亮父母早死,為避東漢末戰亂,隨叔父到荊州。后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從此青史留名。
但我覺得諸葛亮不完全是一個成功者,他有能也有弱的一面。
他的成功毋庸置疑,比如火燒新野,舌戰江東,三氣周瑜……大家絕對會贊不絕口。但又會疑問,火燒赤壁呢?那么精彩,怎么不算呢?其實火燒赤壁不是諸葛孔明的功勞,而是當時江東大都督的周瑜。這里,我給大家念一首宋代大詞人蘇東坡寫的一首詞,名叫《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可大家沒有想到諸葛亮還有陰暗的一面。
那是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大將軍魏延贊同直穿子午谷攻取長安。但諸葛亮卻認為,子午谷山高路窄,要是魏軍派10000精兵即可大獲全勝。有些學者會說:“諸葛亮擔心得對,他一生就是憑著謹慎而百戰百勝的。但我卻不這么認為,因為魏延只需5000精兵即可。要是敗了,則損失5000精兵;勝了即可乘勝追擊,一鼓作氣端掉魏軍老窩,則平定天下。再說了,諸葛亮還可以兵分兩路,佯攻隴右,此乃孫子兵法中說的奇。
但諸葛亮卻以丞相之位來命令魏延,魏延無奈,只好照丞相的意思去辦。最后蜀兵大敗,這也使得北伐的最佳時機白白浪費。可憑我的直覺認為,諸葛亮他是故意敗給魏軍。因為全軍隊的勝利不代表他的勝利;而魏延的勝利,則代表蜀軍的勝利。所以諸葛亮不能讓魏延得逞,其實他早就知道這條路的。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多么的心胸狹窄。其實這個都還不算,大家想一下,當初劉備身邊是多么的人才濟濟,而如今卻連一個接班人都沒有,這是為什么?是因為諸葛亮嫉妒自己身邊所有比自己強的人,例如,龐統,關羽,張飛,子龍……他們都被諸葛亮設計死了,所以,諸葛亮是多么的心小啊!
三國中還有許多的這樣的暗歷史,我希望各路學者能將歷史里的暗歷史找出來,讓我們的下一代都真正懂得歷史真相。謝謝!
人物諸葛亮作文 三國演義諸葛亮作文字左右篇三
呼,呼我氣喘吁吁地扶著腿,望了望早已高懸的皎潔明月,心中有些失望,唉,都這么晚了,諸葛先生睡了吧,看來今天的采訪是不成了?抱著必定失敗的心態敲了敲門,1,2,3諸葛先生一定睡了,正當我打算離開時咔吱門開了,我驚訝地回頭。
他身穿著白袍,手中還拿著羽扇,朝他身后望去,三尺燭臺,夜深仍未吹。君夜深找亮,有何貴干?我連忙答道:吾想找君問曰一二。孔明讓開身,請我進去請!請!走進小屋后看到了在那三尺燭臺批閱的方案,心中暗暗自佩。
汝有何疑?當您打算為劉備出謀劃策時,您的內心有何想法?孔明答曰:誓此生,必鞠躬盡瘁;為劉備,不畏血與淚!說著,從他的眼中看到了一種常人沒有的堅定與執著。
我又問:后人為您的死作詩‘星落秋風五丈原’,您對這有何看法?他嘴角微微上揚,答曰:不必夸為‘星落’呵!
您印象最深的一次火攻是什么時候?火燒滕甲兵啊!至今難忘,整整三萬人,三萬人啊!他們是無辜的,就在我眼前,看著他們在慘叫,在痛苦于火海之中此時,看到了諸葛先生眼中晶瑩閃動。
最后一個問題,在先主(劉備)去世時,您的內心?心已碎!還惜幼主待我扶推,最后的年歲,我知天命難違背啊!
好的,謝謝您的回答,早點休息哦,拜拜!我說著邊退出了屋子,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人物諸葛亮作文 三國演義諸葛亮作文字左右篇四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幼起,我就從《百家講壇》里聽著名家津津樂道《三國演義》,最出神入化的莫過于大先生——孔明,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他的才華橫溢,非同一般。
相傳孔明是一位身高七尺、才高八斗的大學問家,他能一眼識破魏將司馬懿的心思,巧用一回“空城計”。他輕輕一搖孔明扇,便有妙計橫生;他默默焚香撫琴一曲,便能勝過百萬精兵;他靜靜賞魚半晌,便會閃現絕佳戰略圖,劉備三顧茅廬,不禁使劉備心悅“如魚得水”。嘖嘖稱贊聲不絕于耳……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豪杰并起。一把鵝毛扇,一盞孔明燈是諸葛亮的代名詞,他只身在茅廬中,卻能明察千里之外,他的神機妙算無不令人稱奇!他一生謹慎,長于巧思,從不打無備之戰——當馬謖違令,城內失守時,魏將司馬懿引十五萬魏兵逼近西,士兵紛紛無心應戰,但孔明根據對方的實力,思量片刻之后果斷下令:諸軍各守城上巡哨的崗棚,如有高言大語者,斬首,孔明攜兩小童焚香彈琴,司馬懿固然上當了。而現今物質生活優越的學子們,一到關鍵時刻,總或多或少的有臨時走馬觀花,草草復習搪塞老師、父母,更缺乏一種責任心,我應時刻提高警惕,不打無備之戰。孔明更能知已知彼,以不同的視角概括對方心理及天氣、季節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戰術策略,如“巧借東風”。
諸葛亮不僅是一個政治家,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事家,他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天下大計,竟然一夜白頭。蜀漢興建五年,他率師北上伐魏。在出師前還不忘將國家大事——對后主囑咐,激勵子孫后背,我們都知道他不放心,但這是他的責任,是他的使命,是他的忠誠。他豪情萬丈,大筆一揮,蘸著自己的心血,慷慨激昂的寫下了千古表文:《出師表》,對于蜀漢而言,歷史所書寫的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留給后人的是欲語先流淚,連現實主義詩人、“詩圣”杜甫也曾泣不成聲地喊叫:“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孔明,大丈夫獨有的情懷——心系天下,怎叫世人所忘懷?
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嘔心瀝血的二十幾年中,他報先帝之恩。本可以借“扶不起的阿斗”為名,自己完成霸業,但他為了使國家興旺發達,他北上伐魏,諄諄教誨“阿斗”成為明君。
啊,諸葛亮,你才華飛揚,令人稱奇!
啊,諸葛亮,你心系國家,堅守使命!
啊,諸葛亮,你執著追求,忠心耿耿,怎不叫我感動,對您所敬仰!
人物諸葛亮作文 三國演義諸葛亮作文字左右篇五
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后,我特別崇拜諸葛亮,這位先生他智慧過人,他忠心耿耿,空城計退敵、草船借箭、借東風這些事跡都被人們津津樂道。但是他最后含恨逝世于五丈原,令人痛惜!
我很佩服他,總希望能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一天早晨,我突然感覺有點不對勁,去鏡子前一照,咦,我的頭上什么時候冒出來一個帽子?往床上一看,啊!還有一把鵝毛扇,難道我成了21世紀的諸葛亮?沒有“難道”,只有“一定”!哈哈,我終于夢想成真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下了樓,我突然發現有一所小學在招老師。既然我是諸葛亮,我一定要把智慧傳播給更多的人!于是我搖著我的鵝毛扇,胸有成竹地走了過去。
我迎面碰到了校長,校長聽了我的介紹,激動萬分地把我帶到了一間教室里,對我說:“趕快把你的智慧傳播給學生吧!”我拿著語文課本走進了教室,先自我介紹:“我叫諸葛亮,那個‘諸’字不是一頭‘豬’的‘豬’,你們以后可以叫我諸葛老師。”話音剛落,教室里哄堂大笑,學生們說:“老師可真幽默。”
我是第一次上課,所以有點緊張,但有了他們這一笑,我反倒輕松了一些,等他們笑完后,我又說道:“請同學們翻到第二頁《草船借箭》,先請第三排那位男生讀一遍。”我的耳邊馬上就響起了那位學生的聲音:在聯吳抗曹的戰爭中……”那位學生讀得很生硬,我擺擺手讓他坐下,自己拿著書聲如洪鐘地念了起來……
我讀完后,教室里安靜極了,同學們還陶醉在我的朗讀當中呢,簡直是身臨其境!
等我醒來后,我才發現我還躺在床上,唉,要是我真能成為諸葛亮,那該多好啊!
人物諸葛亮作文 三國演義諸葛亮作文字左右篇六
我對四大名著中《西游記》和《三國演義》這兩本書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塑造了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與崇拜的那就要數諸葛亮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吧!
想必《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這一章大家并不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殺了曹軍水軍將領蔡瑁、張允,心中十分得意。但他又擔心這件事情騙的了別人,騙不了諸葛亮,于是派魯肅前去試探。誰知諸葛亮不僅知道蔣干中計、曹操上當的事,還對魯肅的來意也一清二楚。魯肅回去如實向周瑜匯報。周瑜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實料事如神,一定要想法殺掉他!
第二天,周瑜召集眾將領商議軍情,請諸葛亮也來參加。周瑜在會議上請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之箭,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就夠了。周瑜心中暗暗高興,心想諸葛亮這下死定了。
諸葛亮對魯肅說:“周瑜讓我三天之內造十萬之箭,分明是想讓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諸葛亮讓魯肅幫他準備二十條船,每只船配三十個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蓋嚴密,船兩邊各扎五六百個稻草人。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去取箭,魯肅很疑惑。諸葛亮傳令讓軍士把船全力向北岸進發。這時,江上大霧彌漫,仿佛籠罩著一層輕紗。船隊悄悄駛進曹軍水寨。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開,就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得臉都綠了,忙說:“快停!快停!曹軍要是一出來,我們都沒命了!”
諸葛亮笑著說:“放心!曹操雖有謀略,但疑心太重。他見如此大霧,擔心有伏兵,絕不會輕易出擊。”
在說曹軍突然聽到擂鼓和吶喊聲,嚇得亂作一團。曹操到江邊一看,只見大霧彌漫,什么也看不見,江中長長地一只船隊,似有千軍萬馬。曹操說:“不許出擊,只用亂箭射擊。”于是曹軍一萬多將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萬箭齊發,好像一場大雨從天而降。曹軍越射越起勁,不一會,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滿了密密麻麻得箭。
東方漸漸發亮,濃霧散去,諸葛亮下令開船返回。又讓船上士兵齊聲吶喊:“謝謝丞相送箭!”曹操這才明白上了當,氣得要死。
回去后,魯肅向周瑜報告此事,周瑜嘆息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呀!”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非常敬佩諸葛亮呢?
人物諸葛亮作文 三國演義諸葛亮作文字左右篇七
話說諸葛亮在劉備那當了軍師后,閑著無聊便偷偷溜出去找找樂子。當走進一片小樹林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一位打扮十分古怪的人。他不知道那人是誰,就搖著鵝毛羽扇問“爾乃何許人也?為何打扮得如此古怪?“那人一看是諸葛亮,就立刻回答道:”我是未來人,來這溜達溜達。“這時又發現了諸葛亮手中的鵝毛羽扇,笑道:“諸葛先生還是在用鵝毛羽扇呀!走,我帶你到未來世界去買個高科技電風扇。放心,錢有我出。”說完,沒等他同意,那人就一把把他拉到了現代。
換上現代衣服,那人把對現代科技一無所知的諸葛亮拉到了電風扇專賣店。他立刻被琳瑯滿目的電風扇晃花了眼睛。他走瞧瞧,右看看,上摸摸,下摸摸,一臉好奇。結果人家售貨員直嘀咕,笑他是“鄉下大老爺進城-頭一回“,其實也差不多嘛。
現代人指著一臺大電風扇對諸葛亮介紹說這種風扇看起來很笨重,其實是最新的輕便材料做的,十分輕巧,你來拎拎看。”諸葛亮趕緊提了提,說:“的確不錯,很輕,但用不著這么大的,再看看吧!”于是那人便指著另一臺電風扇介紹道:“這種電風扇不僅小巧,美觀,而且用的是最堅固的的材料,保證用上30年也不會壞!”諸葛亮又仔細地瞧了瞧,滿意的點了點頭。那人馬上付錢買走了這臺電風扇,打包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寫過那人,結果電風扇剛走。那人立馬攔住了他:“喂,等等,諸葛先生我給您買了這么貴重的東西,您就沒有什么來感謝我的嗎?”“呃,這”諸葛亮立馬在身上找了起來。他想:“有了電風扇就不需要扇子了吧!”于是便把扇子給了那人。“哇,這可是文物耶!”那人十分高興地接過扇子,然后把諸葛亮又送回了三國時代。
哇,這寶貝得讓主公大開眼界!諸葛亮興沖沖的往回趕。他哪知道,自己那個時代還沒有電,根本用不著電風扇,你才最后怎么著?可憐的諸葛兩只得讓人再做一把鵝毛扇,把那臺電風扇封了起來。
這就叫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
人物諸葛亮作文 三國演義諸葛亮作文字左右篇八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個聰明的人。但是,也正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現諸葛亮并不聰明。
首先,作為執掌蜀國軍政大權的諸葛亮,每日陷于具體事務,事情不分大小,皆決于己,這是領導者的大忌。一個聰明的領導者是決不會這么做的,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見一o三回)。諸葛亮53歲病死與他事必躬親、操勞過度有關。這能說他聰明嗎?
其次,諸葛亮不僅不會用人,而且往往在關鍵時刻或重要地方用錯人,并導致嚴重后果。戰爭無情意可言,倘若在赤壁大戰中,在華容道上把關、張或關、趙兩人位置對換一下,這樣不是既讓關羽還了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的不殺之恩,又可以捉住曹操。豈不兩全其美?但是,諸葛亮沒有這樣做。他錯用關羽,結果放虎歸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后來在荊州駐守人選上,他又選擇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爾后劉備又被東吳火燒連營。從此蜀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這—連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錯用關羽。至于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也差點成為司馬懿的階下囚,則是婦儒皆知的事。宋歐陽修說:“用兵之要,先擇于將臣”而諸葛亮不會用人和錯用人,卻用“天意”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
第三,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才。蜀國君臣平庸,后期更無大將。“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明證;劉備死后,在諸葛亮執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但也未能保住蜀國江山,足見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說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聰明人。蜀國和魏國,力量對比懸殊,況且劉備死后,蜀國元氣大傷,但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吳蜀這時已重歸于好,諸葛亮口上說聯合東吳,行動上卻一意孤行,六出祁山。當時陸遜還在,倘若吳蜀聯手,東西夾擊,司馬懿也要在漫長的戰線上疲于奔命,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做,結果屢戰屢敗。如果一兩次失敗還情有可原,那么三四五六次的失敗只能說明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無德無才,諸葛亮不取而代之,實無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氣和決斷。司馬懿則相反,他敢詐病賺曹爽,使魏主政歸司馬氏。劉備死前,曾對諸葛亮說,若阿斗無才,可取而代之。這是群臣都聽見的,還怕什么?扶不起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為訓。
總之,諸葛亮雖在具體某—仗中能取勝,但往往在統籌全局或關鍵性的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誤,這能說明諸葛亮是聰明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