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bǔ)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 我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字篇一
在我們中國,過年是我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jié)日。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它非常兇猛,吃人、毀壞房屋、禍害莊稼,人們都害怕它。有一天,在外打獵的人要點(diǎn)火,不小心燃燒到了竹筒。"啪"的一聲把年嚇跑了,漸漸的人們發(fā)現(xiàn)"年"有三怕:怕響、怕火、怕紅色,所以每當(dāng)"年"來時,人們都點(diǎn)爆竹、貼對聯(lián)、穿紅衣服,又稱過年為"過年"。
現(xiàn)在,過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每當(dāng)過年時,街上分外熱鬧,有賣年貨的、賣年畫的、賣衣服的,各個五花八門。街上的人們個個精神飽滿、喜氣洋洋。這時候家里的婦女可要忙嘍!她們要趕做年夜飯、包餃子。各家都傳來酒菜的香氣,其余的人都在忙著貼對聯(lián)、貼"福"字、年畫,"福"字有正著貼的,倒著貼的,裝飾的家里別具一格,特有過年氣息。
除夕夜。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一家人快樂地吃著年夜飯,在外打工的人們除非萬不得已,都會趕到家里吃團(tuán)圓飯。
大年三十的早晨,大人們、孩子們都很早就起來,送走今年的最后一天,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們跑到爸爸、媽媽的房間,說一些吉祥的話,爸爸、媽媽就會拿出紅包給孩子們,這也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一天,孩子們就會拿著紅包去買最喜歡的玩具和零食。大人們在那天會至親戚家去拜年或是在家做飯迎接客人。到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看過年聯(lián)歡晚會等待新年鐘聲的敲響,迎接新年的到來。
過年過去,不久就要迎接元宵節(jié)。
這就是我身邊的民俗文化--過年。
我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 我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字篇二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說它是封建迷信,倒也不全是。今天就讓我給你講一講我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吧。
中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春節(jié),每到大年三十,家里的男孩們都要跟爸爸和爺爺去墳地請家神,家里的女孩都跟著媽媽和奶奶在家里打掃屋子,準(zhǔn)備貢品。大年初一,任何人都不能往地上丟臟東西,也不能掃地,這樣是怕臟了家神的身,房子里還要放兩把椅子,是讓最大的家神坐的。大年初二一早,又要把家神們送回他們該去的地方。
在大年初一,還要貢鬼神,鬼其實(shí)就是家神,神是天上的神仙們,有錢的人家要貢上整個豬頭,比較窮的人家也要貢上一塊豬肉,因?yàn)樵诠糯?,豬被人們認(rèn)為是富足的象征,貢品要在大年初三才能吃,在貢完鬼神之前人們不能先吃飯,要在鬼神吃完之后,人們才能吃。
大年三十還要貼對聯(lián),家和萬事興,招財進(jìn)寶,萬事如意,吉祥的祝語應(yīng)有盡有。大門上還都貼上福字,貼福字可是有講究的,要把福字倒著貼,表示福到了!
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一般都吃素餃子,代表一年幸福安康,包餃子的時候長輩總是包里邊一枚硬幣,誰吃到新的一年會好運(yùn)不斷,晚上吃面條,我們這兒統(tǒng)稱湯,表示日子過得杠杠地!
初一早晨人們都早早的起來,穿上新衣服。真是家家戶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傳統(tǒng)文化中,我們小孩最愛的就是收壓歲錢了。傳說,以前有一個叫歲的怪獸,在小孩睡覺之后把小孩變傻,以后,人們想出了鎮(zhèn)壓歲的方法:在小孩的枕頭下面放一個紅袋,里邊放上錢,后來就逐漸演化成了壓歲錢。
幾千年來,在傳統(tǒng)文化中,中國人最看重的是全家人團(tuán)聚在一起,這也是中國人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最講究的。無論相隔千山萬水還是近在遲尺春節(jié)都要相聚在一起。年,講究的就是圓滿、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