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重塑了浙江農村環境,造就萬千美麗鄉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基層農村的成功實踐。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學習千萬工程心得體會 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學習千萬工程心得體會1
近日,中央有關部門赴浙江開展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面對面交談切身感受等方式,與浙江的同志一起總結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的經驗啟示。“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全面實施20年來深刻改變了浙江農村的面貌。如今,全黨上下正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廣大黨員干部要從“千萬工程”中深刻領悟“調查研究”之道,推動調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實。
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據、有的放矢,調查研究要“帶著問題去”。識大勢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實。21世紀初,浙江經濟社會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農村建設和社會發展明顯滯后,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村莊布局缺乏規劃指導和約束,環境“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鄉村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缺失。面對這樣的發展困境,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廣泛聽取干群意見、充分研判風險形勢的基礎上,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啟動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踐證明,這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調查研究之作,對浙江省加強鄉村治理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要有行動,更要見成效。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最重要一點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做好調查研究之前的準備工作,對所調查的區域要有系統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提前梳理總結出要看的重點、要問的情況、要聽的匯報,帶著問題去調研,有效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做無用功,讓調研更有目的性、更有針對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腳下有力量,明察秋毫、動真碰硬,調查研究要“緊盯問題究”。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時間跑遍11個地市,一個村一個村地仔細考察,充分掌握省情農情作出的重大決策。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習近平同志緊盯農村環境“臟亂差”、農村經濟“來源少、基礎弱、發展低迷”等突出問題,決定將村莊整治與綠色生態家園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同步推進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走生態立村、生態致富的路子,并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生態賬與發展賬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業,關停“小散亂”企業,大力創建生態品牌,積極培育“美麗鄉村+”新業態,把“生態優勢”變成“民生福利”。習近平同志“嚴謹踏實、明察秋毫”的調研態度在新時代的今天更值得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我們要強化問題導向,以“問題導向”引領“調研方向”,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緊盯突出問題不放手,深究細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矛盾,勇于動真碰硬,著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
眼前有目標,對癥下藥、精準施策,調查研究要“拿著辦法走”。方向明則思路清,目標明則步履堅。在脫貧攻堅戰推進過程中,要求“把不清不楚變成一清二楚”“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彈炸跳蚤,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這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國推進“精準扶貧”明確了目標、確定了方向。20年來,“千萬工程”的精準實施、有效落實、持續向縱深邁進,得益于在調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針對性強、適配度高、行之有效的舉措做法。廣大黨員干部在調查研究過程中,要撲下身子、投身基層,把“解決問題”作為推進這項工作的根本目標和開展好這項工作的根本檢驗標準,沉下心來、腳踏實地,解剖麻雀、體悟實情,在真聽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們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項和死角盲區。要善于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向基層干部“取經”,向農民群眾“求學”,自覺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群眾,從人民群眾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為科學決策提供堅實依據和有力支撐,以調查研究實現“工作糾偏”,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學習千萬工程心得體會2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浦江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倡導并帶頭下訪接訪群眾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鮮明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個重要批示精神,是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常學常新、常悟常進的過程。要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堅持深學細悟,準確把握蘊含其中的理論精髓、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更好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深刻領會“千萬工程”和“浦江經驗”的精神實質。要站在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深入學習領會“千萬工程”經驗和“浦江經驗”中蘊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不斷地學習消化、思考領悟,將“千萬工程”和“浦江經驗”好經驗靈活運用到工作實踐中,既跳出來“謀大勢”,又鉆進去“謀要事”,學會在多目標平衡中找到“最優解”,不斷增強抓工作的系統性、協調性和長效性。深入學習領會“千萬工程”經驗和“浦江經驗”中蘊含的新發展理念,“千萬工程”實施前后農村面貌的鮮明反差、推進落實帶來生產生活的巨大變化,根本上反映的是發展理念的變革、發展方式的轉變,觀念一變天地寬,只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發展才能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找準著力點。深入學習領會“千萬工程”經驗和“浦江經驗”中蘊含的大抓基層導向,常態化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持續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帶頭作用,不斷完善黨領導下的基層治理體系。深入學習領會“千萬工程”經驗和“浦江經驗”中蘊含的務實作風,聚焦市委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領導干部帶頭,堅持“提品質、出精品、創經典”,堅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張藍圖繪到底,以跑馬拉松的心態,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把見成效作為抓落實的檢驗,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切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循跡溯源“千萬工程”和“浦江經驗”的為民情懷。千萬工程”“浦江經驗”歷久彌新,我們要從中深刻感悟人民領袖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循著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足跡,切身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擘畫的印記和牽掛的心跡,加大研究、闡釋、提煉力度,把好的經驗做法提煉出來,好的成果展示出來,為全國全省提供更多方案案例。我們要更加自覺站穩人民立場,強化宗旨意識,多去基層一線、矛盾集中的地方傾聽聲音,多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拿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真正把為民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深入踐行“千萬工程”和“浦江經驗”的實踐要求。要謀深謀細,全面對標落實,樹牢“全市一盤棋”理念,在現代化實踐中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千萬工程”“浦江經驗”的所蘊含的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為民情懷、問題導向和務實作風,加快完善統籌協調、督查考核、閉環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以更實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學習實踐好“千萬工程”經驗方面,要把農村和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系統考慮、統籌協調的工作經驗,強化系統觀念,加快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短板,推動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要深入實施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鄉村產業興旺、基礎配套提標改造、強村富民集成改革、鄉村治理提能增效“五大行動”,加快打造一批標志性成果,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的新畫卷。學習好實踐好“浦江經驗”方面,要健全完善領導干部下訪接訪等工作制度機制,深化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強化信訪源頭治理,扎扎實實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
學習千萬工程心得體會3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之江大地的生動實踐。20年來,“千萬工程”先后經歷了示范引領、整體推進、深化提升、轉型升級等四個階段,經歷了從溫飽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發展和共富型發展需求的演變,實現了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向“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向“千村未來、萬村共富”的迭代升級。“千萬工程”貢獻巨大,意義深遠,不僅造就了浙江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也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通過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案例,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深刻感悟“千萬工程”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更加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的生動體現,背后蘊含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農業農村統計工作實際,談三點體會:
體會一:感悟“千萬工程”中的為民情懷,堅持人民至上,把為民統計作為統計工作的最大政績。
“千萬工程”的核心是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建設過程中,注重征詢群眾意見,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引領人人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千萬工程”不是用磚瓦建設出來的,他是黨心和民心的鑄就,是歷史的選擇。“千萬工程”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由環境變革觸發生態變革,激發文化、社會變革,從而形成一場鄉土重整、鄉村重塑、城鄉重構的社會變革,堪稱中國式現代化的“三農”先聲,其蘊含的人民立場,既是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落腳點,更是正確政績觀的出發點。
總書記指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總書記還強調,“我們要建設的農業強國、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既有國外一般現代化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農業是國之大者,對標對表黨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們要時刻堅守人民立場,強化統計為民意識。
要圍繞國家農業農村戰略部署,提升統計監測能力;要科學設置指標,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建設;
要加強對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監測研究,特別是要加強城鄉融合發展、產業融合發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等重點領域監測分析;
要探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調查方法,完善設施農業調查制度,不斷拓展農業農村統計調查領域;
要全面反映農業農村新發展新進程,全面推動農村統計現代化改革,用實實在在的統計數據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體會二:感悟“千萬工程”中的求實作風,堅持實事求是,把調查研究作為統計工作的根本方法。
2002年底,履新浙江、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深入展開調查研究,尋求破解統籌城鄉發展的路徑。200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因地制宜,針對浙江省城鄉發展實際,做出了實施“千萬工程”的重大決策,從全省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應運而生,走出了一條建設美麗鄉村的特色之路。“千萬工程”是一攬子解決問題的典范,不僅為農村帶來生態革命,更帶來發展方式與生活方式的革命。
當下,我們樹立正確政績觀,就是要學習“千萬工程”的求實作風,堅持實事求是,辦實事、做實功、出實招、求實效。一方面,要帶著問題找答案,另一方面,要撲下身子解難題。就是要用好調查研究這一“傳家寶”,突出“深、實、細、準、效”,要“鉆進去”調查研究、總結規律,“走出去”溝通交流、學習經驗,“貼上去”剖析問題、破解困難,把調查與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推動調研成果加速轉化應用。
對統計部門來說,實事求是是立身之本,是工作的生命線,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要求。 當前,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計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千方百計防范統計數據造假,不斷提高農業農村統計數據質量,為加快推動江西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提供堅強統計保障。就是要涵養優良作風,更多地走進田間地頭,褲腿沾著泥土,真正把工作做到實處。就是要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省委關于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國家統計局有關農業統計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我省統計改革發展大局,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就是要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戰略目標,深入開展糧油安全、鄉村振興、農業高質量發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等重點選題調研,加強對農業農村發展中重大問題的研究,客觀反映“三農”總體形勢和最新情況,為“三農”發展添活力、強動力、增后勁奉獻統計之力。
體會三:感悟“千萬工程”中的方法論,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統計工作的責任擔當。
“千萬工程”20年的實踐發展,每一個階段都隨著群眾需求升級而發展。“千萬工程”是基礎工程、龍頭工程、生態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偉大的鄉村“探月”工程、民族筑夢工程、時代共富工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系統理論和方法,那就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認準目標,一任接著一任干、一錘接著一錘敲,久久為功,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一點點累積起來,充分體現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農業農村統計工作者距離“三農”最近,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細微變化要先知先覺,要有“一葉落知天下秋”的敏感性。
要緊緊圍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工作的要求,積極適應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強對“三農”發展形勢和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把問題找準、把情況說透。
要著力夯實統計基層基礎這個“根本”,進一步完善農村基層統計臺賬建設,健全村、鄉鎮基礎統計臺賬,規范村、鄉鎮統計臺賬信息采集記錄,做到農村統計數據數出有源,有據可查,從源頭上管控好農村基礎統計數據。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固本之舉,建規范、強管理、穩隊伍、提能力,讓統計之基“堅如磐石”,真正出統計“功成”之力,而不求統計“功成”之譽,切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強統計保障。
【學習千萬工程心得體會 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推薦文章:
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心得體會精選6篇
2022學習雷鋒精神心得體會 學習雷鋒精神心得體會及感悟
學習工會法總結-學習工會法心得體會
學習新憲法的心得體會2022 學習新憲法的心得體會優秀四篇
學習安全生產心得體會 學習安全生產心得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