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國演義呂布被戲讀后感篇一
暑假中,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非淺――世紀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設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了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后,其余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匹救主”的趙云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就像猴子一樣一躍而過。輪到我了,生怕摔著的我及得額頭直冒冷汗,膽卻的內心使我的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后落得個“嘴肯泥”的下常體育老師摸透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又耐心地給我講解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地鼓勵下,我大膽地又重試了一次,這次終于成功了!漂亮的動作還博得同學們地歡呼,齊聲叫好。唉沒有膽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云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四
三國演義呂布被戲讀后感篇二
董卓得知華雄被殺害,便親自去領兵迎戰。
董卓率領十五萬大軍到洛陽城的虎牢穴,把他們一網打盡,又命呂布去關前安營扎寨。袁紹得知此事,命眾諸侯去迎戰董卓。王匡先到虎牢關。他們剛進寨,呂布就追殺了過來,王匡趕緊出寨迎戰。
兩軍對戰,只見呂布騎著赤兔馬,手里揮舞著長劍,威風凜凜。見此景,王匡問眾將:“誰敢出戰?”河內名將方悅縱馬挺槍而出。兩人交戰不到五個回合,方悅便戰死了。盟軍各路兵馬到齊,眾諸侯在一起商議,都認為呂布勇猛,無計可施,無人可敵。就在這危急時刻,探子來報,說呂布前來挑戰。穆順、武安國、公孫瓚被呂布戰死、戰傷。
此時,張飛飛馬迎戰呂布。兩人斗了五十多個回合,依然不分勝負。關羽見張飛贏不了呂布,便揮舞著刀,來攻擊呂布,三人排成丁字形。關羽、張飛占了三十回合,仍然不能戰勝呂布,劉備就在這時也揮舞著雙股劍迎上前來。
劉、關、張三人圍著呂布,像走馬燈似的廝殺在一起,各路諸侯都看呆了。漸漸地,呂布招架不住了,便向劉備刺去,趁劉備躲閃時,逃出了三人的包圍圈。劉、關、張三人在呂布身后緊緊追趕。呂布逃回了城里。各路諸侯,得勝回營,喝酒慶祝。
通過讀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只要你有信心,就能戰勝困難,我們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勇敢地往前沖。
三國演義呂布被戲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讀到了三國演義的第三回“八方剿董卓,三英戰呂布”,這篇文章讓我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因為全部諸侯都不服董卓的管理,所以都聯合在一起,準備齊心協力攻打董卓。可是在董卓的手下有一位猛將,那叫呂布。一次,他們出兵迎戰呂布,可是一位將領被殺,呂布殺進軍隊里,好像進入無人之境一般,左廝右殺,如取探囊之物一般。
公孫瓚不服,親自出馬,可是被呂布殺了回來,正當方天畫戟要刺到公孫瓚的時候,張飛大喝一聲,和呂布大戰起來,關羽和劉備都一起圍著呂布廝殺,八方諸侯都看呆了。呂布招架不住,只好逃回陣去。
讀了這一篇文章我知道,做人不能十分膽小,劉關張就不是如此,他們明明知道呂布有萬夫不可敵之勇,卻偏偏不選擇退縮,而是選擇勇敢一戰。而其他的將領呢?一個個在軍營里對將士們又打又罵,在上戰場的時候就像縮頭烏龜一樣。
而我呢?和那些將領也差不多,在一次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提出的一個問題,我明明可以達得起的,可是因為自己心里害怕,就不站起來發言,連班上那么多個人,卻沒有一個人會像我這樣的。所以,我以后不應該那么膽小,應該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
這本書能交給我們許多的知識,我希望你們都一起來閱讀吧!
三國演義呂布被戲讀后感篇四
從小,總聽哥哥姐姐們提起中外名著《三國演義》,于是便纏著家人為我講《三國演義》。無奈當時年紀尚小,歪著個腦袋傻呆呆地聽家人費力地跟我解釋每 —句話的意思。當到了小學二年級時,終于把這本我思念已久的書勉勉強強讀完。可是—個剛步入學習的殿堂的小學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書中的含義呢?到了現在,我才漸漸讀懂魏國、蜀國、吳國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三國時代,戰火紛飛,英雄輩出,但——誰是英雄?
劉備是英雄嗎?有人會說,他當然是英雄!劉備知道沒有—個足智多謀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業的。于是他三顧茅廬,找諸葛老師來共謀大事,前兩次拜訪諸葛老師不在家,當劉備第三次找他時,諸葛老師卻在午睡。劉備當時雖不算很有名氣,卻也是—個將軍呀。而這位將軍,卻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等諸葛老師睡醒。這件小事,足以看出劉備的謙虛和明智。況且曹操曾對劉備說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看人達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這么說,劉備怎么會不是英雄?不過,我卻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說劉備沒有強大的軍隊;且不說劉備沒有穩固的地盤;且不說劉備沒有太大的名氣,劉備的人品也有點問題,呂布之死足以證明。
想當初,呂布曾在劉備危難之時救過他,使他避免了—場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敗仗。可當呂布被曹操捉住,曹操問劉備該不該留下呂布時,劉備卻忘恩負義地說了句:“別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呂布就這樣被自己恩惠過的人的—句話給斃命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是,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詐;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狹窄。如果用我的標準來評價《三國演義》中各具特點的人物,恐怕沒有—個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應該聰明透頂、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寬宏大量、與人為善。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如孔繁森、劉玉儒、任長霞,他們都是我們的時代楷模,民族英雄。因為有了這些英雄,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學習他們默默奉獻的精神,為家長、老師、同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為他人著想的精神,祖國的明天會變的更美好!
三國演義讀后感(四):1000字
三國演義呂布被戲讀后感篇五
小作者:楊殿翌
因為呂布的武力驚人,并且在三國24名將中名列第一,所以后人稱他為“飛將”。
呂布字奉先,他長相俊美,臉若浮粉,唇若抹朱。
他的兵器,是一桿方天畫戟。上有一左一右兩個彎得發直的月牙,從而形成了兩個方方正正的“井”字洞口。戟尖銀光閃閃,像一根明晃晃的針。
他不僅有像方天畫戟一樣的神兵利器,還有一匹號稱天下第一良駒的赤兔馬。這匹馬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渾身上下并無半根雜毛。但是因為后來白門樓一戰,呂布被曹操所殺,所以赤兔馬到了曹操手里,后來送與關羽。
他斬殺的大將更是不計其數,如方悅、穆順、武安國……甚至在一場戰役中,差一點就把號稱“萬人敵”之一的張飛腦袋“咔嚓”掉了。
為什么呂布的武藝會如此之驚人呢?其實,呂布在最開始只是一名小兵,但是,他勤于練武,日日練,夜夜練,終于練得高超武藝。有了武藝之后的呂布,雖然暫時還是一名小兵,但就像沙石里的金子,蓋都蓋不住。果然,不久之后,呂布就被層層提拔,成為了一名將軍。“飛將”呂布果然是名副其實。
--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學習參考
--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學習參考
三國演義呂布被戲讀后感篇六
在《三國演義》中,有忠義守信的魯肅,驍勇善戰的趙子龍,天下無雙的戰神呂布,但書中令我最為佩服的就是諸葛亮了。
諸葛亮才智過人、有膽有識,許多流芳百世的經典故事中都有他都身影如“草船借箭”、“智取漢中”、“空城計”等。
讀完這本書之后,對待許多事物我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就比如說諸葛亮錯用馬謖,丟了兩個軍事重鎮。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也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天下哪個人會不犯錯誤?我常常會犯了一點錯誤就灰心氣餒,還會想當時不那樣做該多好。但是生活中有許多事我們不知道是對還是錯,不能因為一件小事就耽誤了許多時間,更不能因為一件小事而逃避。我們要勇敢面對它,即使做錯了也沒關系,吸取教訓,爭取下次做得更好。
天下人人都會犯錯,所以我們不能為了一次錯誤就灰心氣餒,也不能因為別人的一點過錯就加以指責。
做人要心胸寬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
三國演義呂布被戲讀后感篇七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斗爭,故事非常精彩。媽媽說作家冰心七歲就讀完這本著作了,我今年已經八歲多了,我可不能落后,我決定在這個里好好地讀一讀這本名作。
萬事開頭難,剛翻開第一頁,我就被難倒了。“東漢末年,靈帝劉宏_無能,致使宦官專權,民不聊生……”書里有好些詞我夢也沒夢到過,更別說理解了。幸虧有媽媽做我的后盾,在她的下,我津津有味地讀完了這本經典巨作。
在這么多的人物當中,我最的就是諸葛亮了。他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有膽有識,他的“空城計”真讓人拍案叫絕。當我讀到“司馬懿來到城下,見孔明獨坐城樓,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謹慎,怕中計,便領兵自退”時,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我真佩服諸葛亮啊!
《三國演義》真好看!有空,我一定再看一遍!
三國演義呂布被戲讀后感篇八
隨著《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小說所傳達出的價值觀已深深地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之中。今天小編整理了三國演義呂布經典語錄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1、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閑。
2、布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
3、為之則生,不為就死。
4、且卻兵,但身決勝負。
5、比翼雙飛鳥化身布貂。
6、漢家城池,諸人有分,偏爾合得。
7、布不好斗唯好解斗,今與汝二家解之。
8、此天意也,若執意要廝殺,吾定于另一家合力擊之。
9、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10、轅門射戟欺后羿。
11、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12、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13、明公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1:陽人城中賊已走,當追尋之;不然失之矣
這句話記載在《孫破虜討逆傳》,歷史上董卓為平定關東諸侯,派遣了胡軫,呂布與華雄共擊孫堅。因為胡軫貪功口出狂言,于是呂布就想要讓孫堅軍隊打贏自己的軍隊以此打臉胡軫。呂布在本軍長途跋涉之后,要求繼續急行軍,借口就是敵人早就逃跑了,咱們得趕緊去搶功。以致完全拖垮了自己的軍隊。
2:城中賊出來
這句話記載在《孫破虜討逆傳》,呂布命令軍隊急行軍之后來到陽人城。但孫堅軍隊嚴陣以待,無法強攻,胡軫和呂布命令軍隊在陽人城下休息。在夜里,呂布為了讓自己軍隊戰敗,就故意傳遞敵人來截營的謠言,最終導致軍心混亂,胡軫軍大亂。
3:奈如父子何!
本句話出自王允孫瑞勸呂布殺董卓之時,呂布對擊殺董卓有些遲疑。
4:有詔
這句話就是呂布殺害董卓時說的話。
5:公可以去
這句話是王允和呂布被李傕郭汜突襲長安危難之時,呂布勸王允趕緊逃跑。
6:布,卿州里也。卿殺布,於卿弱。不如賣布,可極得汜、傕爵寵。
這句話是出自《呂布傳》中的裴注《英雄記》里面的,當時呂布用“替身”戰術逃脫了袁紹,但是在半路上投靠了張楊。在當時,張楊和其部下全都接受過李傕郭汜的好處,呂布對此很有疑心,于是就說出這句話來試探張楊。這句話最終非常有效,張楊并沒有加害呂布還盡力保護他。
7:曹操何在?
這句話記載在《武帝紀》中裴注的《獻帝春秋》中,曹操圍攻濮陽,在一次和呂布的交戰中戰敗。呂布當時不知道曹操長什么樣子,亂軍之中抓到了真曹操,就問曹操在哪,最終曹操回答“乘黃馬走者是也”這才逃過一命。
8:曹操多譎,勿入伏中
這句話記載在《武帝紀》中的裴注《魏書》。興平元年,呂布和陳宮等和曹操已經打得非常膠著,呂布在一次反攻鉅野的戰斗中,曹操使用了著名的“空營計”。第一次呂布沒有中計,但在第二天還是大意被曹操擊潰。
9: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耳。
這句話在《呂布傳》中裴注《英雄記》里面,指的是呂布投靠劉備,在飯局中呂布為討好劉備說的一番話。最終被劉備認定為“語言無常”。
10:為之則生,不為則死
這句話被記載在《袁渙傳》里面,原本劉備和呂布約定成為親家,但最后二人反目成仇。呂布就要求袁渙寫信罵劉備。呂布再三要求袁渙寫,但袁渙就是拒絕。呂布生氣后說了這句話。
11:河內兒聲
這句話記載在《呂布傳》中裴注的《英雄記》里面。建安元年六月某一天的夜里,呂布手下將領郝萌叛亂,高順趕緊來救援并問呂布有何細節。呂布表示:“帶頭的人有河內口音”。注:郝萌是河內人。
12:謀者悉誰?
這句話就是在郝萌叛亂平息之后,原本曹性是郝萌的部將,后來曹性迷途知返砍斷了郝萌的一臂。呂布事后咨詢曹性共同謀劃的人都有誰,于是就問了這句話。劇透一下,曹性的回答中表示,同謀的人還有陳宮。陳宮當時就在呂布身邊,臉色那叫一個難看。
13:卿健兒也!
呂布得知郝萌叛亂始末之后,看到受傷且迷途知返的曹性后,對曹性大加贊賞。
14:不然。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諸將,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
這句話出自《呂布傳》,是在一次袁術進攻劉備的時候,劉備向呂布告急求救。呂布的部下認為此時正是落井下石之機,勸呂布不要救劉備,讓袁術解決咱們的敵人。呂布拒絕了諸將的建議并有了這句話,同時也是轅門射戟的鋪墊。
15:玄德,布弟也。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
出自《呂布傳》,袁術手下紀靈進攻劉備路上,呂布找到紀靈說了上述的話。也成為呂布的名言之一。
16: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斗。
出自《呂布傳》,呂布在位“轅門射戟”講解規則。
出自《呂布傳》,呂布殺掉袁術使者送到許都之后,朝廷來使冊封呂布為左將軍。呂布很開心就讓陳登前去朝廷謝恩。結果陳登這一去被封為廣陵太守,他爸陳珪的“工資”加至秩中二千石,呂布懷疑陳登賣主求榮,固有此問。
18:“今致術軍,卿之由也,為之奈何?”
出自《三國志》,呂布拋棄了袁術同盟之后,袁術派遣大軍壓境。早些時候是陳珪勸阻呂布和袁術成婚的,面對眾多的袁軍,呂布問陳珪應如何退敵,故有此問。劇透:最終用的離間計。
19:不如待其來攻,蹙著泗水中
出自《獻帝春秋》,呂布突然向劉備發難,劉備逃到曹操手下。在高順擊破了夏侯惇的先頭部隊之后,曹操大軍壓境。面對曹軍,陳宮認為應該主動出擊,呂布卻認為應該嚴防死守。
20:卿曹無相困,我當自首明公
出自《獻帝春秋》,曹操攻勢很猛呂布就有了投降的想法。呂布曾走上白門樓,對著曹軍表示:“你如果撤兵,我就自首。”最終被陳宮阻止。
21:“布禁酒,卿釀酒,諸將共飲食作兄弟,共謀殺布邪?”
這句話出自《九州春秋》,早些時間,侯成讓人驅策十五匹馬孝敬呂布。但手下人居然要偷偷送給劉備。侯成及時追回。各位將領為慶祝此事,釀了五六斛酒,打了十頭豬來開party。但侯成沒有先飲食,而是對呂布念茲在茲。就帶上酒肉找到呂布,跪在呂布面前表示各位將領準備孝敬您的,自己不敢先用。呂布聽后,面對本應高興的事,呂布說出了上面這句話。
22:縛太急,小緩之
出自《三國志》,呂布主動開城投降后。感覺被生擒時綁的太嚴實了,請求松一些。
出自《三國志》,呂布投降后想要活命,就跟曹操表示您擔憂的就是我呂布,現如今我服了,天下也不足憂慮。您總領步兵,讓我統領騎兵,天下可定。
24:“是兒最叵信者。”
出自《三國志》,在劉備對曹操提醒了丁原董卓之事后,呂布大罵劉備。
25:“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耳。”
出自《英雄記》,呂布被抓后強調自己平時厚待各位將領,但諸將臨陣卻都背叛了自己。最后被曹操懟了回去。
26:“明公何瘦?”
出自《獻帝春秋》,呂布被抓到后問曹操怎么瘦了,以此套近乎。
27:“昔在洛,會溫氏園。”
出自《獻帝春秋》,呂布被抓后跟曹操套近乎,曹操問呂布認識自己嗎?然后呂布說出和曹操曾經見過的地點。
28:“齊桓舍射鉤,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為公前驅,可乎?”
出自《獻帝春秋》,在呂布和曹操套近乎之后,呂布表達自己求生的意愿,并用典故設法勸說草叢啊。
29:“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
出自《獻帝春秋》,呂布跟曹操費了半天吐沫星子之后,想要多渠道讓自己求生幾率增加,轉頭開始向劉備求好話。
1. 漢室傾危天數終,無謀何進作三公。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
2. 中軍校尉袁紹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幾,并無失德;汝欲廢嫡立庶,非反而何?”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袁紹亦拔劍曰:“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兩個在筵上對敵。正是:丁原仗義身先喪,袁紹爭鋒勢又危。
3. 一日,帝在后園與十常侍飲宴,諫議大夫劉陶,徑到帝前大慟。帝問其故。陶曰:“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帝曰:“國家承平,有何危急?”陶曰:“四方盜賊并起,侵掠州郡。其禍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禍在目前矣!”十常侍皆免冠跪伏于帝前曰:“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歸田里,盡將家產以助軍資。”言罷痛哭。帝怒謂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獨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斬之。
4. 李儒勸卓早定廢立之計。卓乃于省中設宴,會集公卿,令呂布將甲士千余,侍衛左右。是日,太傅袁隗與百官皆到。酒行數巡,卓按劍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廟;吾將依伊尹、霍光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群臣惶怖莫敢對。
5. 賊眾皆披發,以黃巾抹額。當下兩軍相對,玄德出馬,左有云長,右有翼德,揚鞭大罵:“反國逆賊,何不早降!”程遠志大怒,遣副將鄧茂出戰。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處,刺中鄧茂心窩,翻身落馬。程遠志見折了鄧茂,拍馬舞刀,直取張飛。云長舞動大刀,縱馬飛迎。程遠志見了,早吃一驚,措手不及,被云長刀起處,揮為兩段。后人有詩贊二人曰: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
6. 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
7. 何后連夜召何進入宮,告以前事。何進出,召三公共議。來早設朝,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宮中,合仍遷于河間安置,限日下即出國門。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點禁軍圍驃騎將軍董重府宅,追索印綬。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家人舉哀,軍士方散。張讓、段珪見董后一枝已廢,遂皆以金珠玩好結構何進弟何苗并其母舞陽君,令早晚入何太后處,善言遮蔽: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
8. 六月,何進暗使人鴆殺董后于河間驛庭,舉柩回京,葬于文陵。進托病不出。司隸校尉袁紹入見進曰:“張讓、段珪等流言于外,言公鴆殺董后,欲謀大事。乘此時不誅閹宦,后必為大禍。昔竇武欲誅內豎,機謀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不可失也。”進曰:“且容商議。”左右密報張讓,讓等轉告何苗,又多送賄賂。苗入奏何后云:“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今無端又欲殺十常侍,此取亂之道也。”后納其言。少頃,何進入白后,欲誅中涓。何后曰:“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進本是沒決斷之人,聽太后言,唯唯而出。袁紹迎問曰:“大事若何?”進曰:“太后不允,如之奈何?”紹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此時事急,不容太后不從。”進曰:“此計大妙!”便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
9. 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來日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一伙伴當,趕一群馬,投莊上來。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莊迎接。
10. 且說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官拜河東太守,自來驕傲。當日怠慢了玄德,張飛性發,便欲殺之。
11. 張純專一兇暴,士卒心變,帳下頭目刺殺張純,將頭納獻,率眾來降。張舉見勢敗,亦自縊死。漁陽盡平。劉虞表奏劉備大功,朝廷赦免鞭督郵之罪,除下密丞,遷高堂尉。公孫瓚又表陳玄德前功,薦為別部司馬,守平原縣令。玄德在平原,頗有錢糧軍馬,重整舊日氣象。劉虞平寇有功,封太尉。
13. 玄德可即星夜往助。”玄德領命,遂引兵復回。到得半路,只見一簇軍馬,護送一輛檻車,車中之囚,乃盧植也。玄德大驚,滾鞍下馬,問其緣故。植曰:“我圍張角,將次可破;因角用妖術,未能即勝。
14. 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
15. 城中斷糧,韓忠使人出城投降。儁不許。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蓋為能招降納順;公何拒韓忠耶?”儁曰:“彼一時,此一時也。昔秦項之際,天下大亂,民無定主,故招降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善。使賊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長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
16. 眾賊見程遠志被斬,皆倒戈而走。玄德揮軍追趕,投降者不計其數,大勝而回。劉焉親自迎接,賞勞軍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龔景牒文,言黃巾賊圍城將陷,乞賜救援。劉焉與玄德商議。玄德曰:“備愿往救之。”劉焉令鄒靖將兵五千,同玄德、關、張,投青州來。賊眾見救軍至,分兵混戰。玄德兵寡不勝,退三十里下寨。
19. 遙見段珪擁逼何后過來,植大呼曰:“段珪逆賊,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太后從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吳匡殺入內庭,見何苗亦提劍出。匡大呼曰:“何苗同謀害兄,當共殺之!”眾人俱曰:“愿斬謀兄之賊!”苗欲走,四面圍定。砍為齏粉。紹復令軍士分頭來殺十常侍家屬,不分大小,盡皆誅絕,多有無須者誤被殺死。曹操一面救滅宮中之火,請何太后權攝大事,遣兵追襲張讓等,尋覓少帝。
20. 六月朔,黑氣十余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現于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
21. 主薄陳琳曰:“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家大事乎?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發耳。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卻反外檄大臣,臨犯京闕,英雄聚會,各懷一心: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何進笑曰:“此懦夫之見也!”傍邊一人鼓掌大笑曰:“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議!”視之,乃曹操也。
22. 玄德將兵散回鄉里,止帶親隨二十余人,與關、張來安喜縣中到任。署縣事一月,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到任之后,與關、張食則同桌,寢則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廣坐,關、張侍立,終日不倦。
23. 玄德謂關、張曰:“賊眾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勝。”乃分關公引一千軍伏山左,張飛引一千軍伏山右,鳴金為號,齊出接應。次日,玄德與鄒靖引軍鼓噪而進。賊眾迎戰,玄德引軍便退。賊眾乘勢追趕,方過山嶺,玄德軍中一齊鳴金,左右兩軍齊出,玄德摩軍回身復殺。三路夾攻,賊眾大潰。直趕至青州城下,太守龔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戰。
24. 讓等既殺何進,袁紹久不見進出,乃于宮門外大叫曰:“請將軍上車!”讓等將何進首級從墻上擲出,宣諭曰:“何進謀反,已伏誅矣!其余脅從,盡皆赦宥。”袁紹厲聲大叫:“閹官謀殺大臣!誅惡黨者前來助戰!”何進部將吳匡,便于青瑣門外放起火來。袁術引兵突入宮庭,但見閹官,不論大小,盡皆殺之。袁紹、曹操斬關入內。趙忠、程曠、夏惲、郭勝四個被趕至翠花樓前,剁為肉泥。宮中火焰沖天。張讓、段珪、曹節、侯覽將太后及太子并陳留王劫去內省,從后道走北宮。時盧植棄官未去,見宮中事變,擐甲持戈,立于閣下。
25. 君臣皆哭。先使人將段珪首級往京師號令,另換好馬與帝及陳留王騎坐,簇帝還京。先是洛陽小兒謠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至此果應其讖。
26. 何太后見董太后專權,于宮中設一宴,請董太后赴席。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曰:“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后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愿垂聽焉。”董后大怒曰:“汝鴆死王美人,設心嫉妒。今倚汝子為君,與汝兄何進之勢,輒敢亂言!吾敕驃騎斷汝兄首,如反掌耳!”何后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董后曰:“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兩宮互相爭競,張讓等各勸歸宮。
27. 張寶見解了法,急欲退軍。左關公,右張飛,兩軍都出,背后玄德、朱儁一齊趕上,賊兵大敗。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玄德發箭,中其左臂。張寶帶箭逃脫,走入陽城,堅守不出。
28. 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于眾曰:“今漢運將終,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29.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卓視之,乃荊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丁原。
30. 卻說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董卓,先為破黃巾無功,朝議將治其罪,因賄賂十常侍幸免;后又結托朝貴,遂任顯官,統西州大軍二十萬,常有不臣之心。是時得詔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使其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陜西,自己卻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望洛陽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