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經歷一段特殊的時刻,或者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時,我們會通過反思和總結來獲取心得體會。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紅樓夢閱讀心得體會篇一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巨作,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之作”。我在閱讀這部小說時,受到了非常深刻的啟示和感受。通過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解讀,我得出了一些思考與結論,接下來我就要論述一下我在閱讀《紅樓夢》時的一些體會。
第二段:文學藝術的創新
《紅樓夢》的文學藝術在其時期是極其創新的。曹雪芹巧妙的將小說的情節和主題融入到詩詞歌賦之中,不但表現了作者的才華,還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特點。小說以女性為主角,甚至用“情”和“色”喻代一個具體的女性,并在小說中展現出女性世界獨有的小語種和特殊的婚姻制度。這種文學觀點在當時是非常前衛的,為后人創作獨特的文學形式和發展中國小說奠定了基礎。
第三段:社會歷史的反映
《紅樓夢》所反映的社會歷史是豐富多彩而深刻的。通過描述寧府,曹雪芹現實再現了滿族王后的權利、社會等級的分化以及官僚制度中的腐敗問題。另一方面,他還揭示了女性在古代中國的特殊地位和婚姻制度中的不平等性。通過揭示這些現象,小說不僅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和文化文本,也為消除社會不公和推進社會進步提供了啟示。
第四段: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分析
《紅樓夢》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描寫是小說的另一個突出之處。書中的人物一下子就能被人們所感到,他們的形象栩栩如生,他們的性格鮮明而又活生生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這些形象和性格是曹雪芹對自己的親身經歷,尤其是對女性的深刻思考的體現。讀者通過對人物的理解,不僅理解了人物的故事和情節,還能從中學習到關于身懷大才而不能發揮的痛苦和走過荒蕪路的政治倫理道德思考。
第五段:結論
總體而言,對于一本古代文學的巨著,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的思考和思想。我認為,《紅樓夢》不僅是一部有深度的人文小說,并且是一部生動的社會歷史,是一部描繪人性和情感的作品和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學獨特的文藝創新。看似本是小年少的調皮版畫大師,曹雪芹在他的中年時期完成了這部文學巨著。他在這部小說中把自己的興趣和對世界的深刻觀察融入其中,創作了一個與現代人道德思考有關的典型的藝術形式。我個人認為,這部小說所傳達的價值和意義并沒有因時間而消逝,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深刻和有價值。
紅樓夢閱讀心得體會篇二
《紅樓夢》,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以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上層貴族社會為背景,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榮為主線,從寶黛的愛情發展和賈家的興衰出發,批判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面,也對吃人的封建社會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讀完這本書,我對書中描寫的眾多人物性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正是由于人生百態,不同的人物性格,才造就了一個經典的紅樓之夢。
作者在此書中,透徹的分析了四種人:一、為功名奮斗之人,代表人物有賈政、賈赦等;二、為金錢奮斗之人,代表人物有王熙鳳;三、為愛情迷茫之人,代表人物有寶玉、黛玉、尤三姐等;四、為兒孫拼搏之人,代表人物有賈政等人。下面我對王熙鳳和薛寶釵進行了人物分析。
一、王熙鳳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這是金陵十二釵中王熙鳳的判詞,描述了她的一生:一個精明能干的女強人深得家族領導者的喜愛,卻生不逢時;最親的丈夫也從順從到最終休棄,在自己命運悲慘的時候,她強大的娘家靠山也倒塌了。真是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王熙鳳,人稱鳳姐,賈母謔稱鳳辣子,王夫人之內侄女,賈璉之妻,云南郡王之女,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府。
作者對王熙鳳這個人物的刻畫十分鮮明,辨識度很高。王熙鳳是一個十分能夠周旋的圓滑之人,深得賈母喜愛,最有權勢的時候掌管著賈府的財政大權,深的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黛玉眼中,鳳姐的第一次出場,從說話、外貌的描寫上,就可以看出王熙鳳的地位、性格。在整本書中讀者可以從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王熙鳳的精明能干。黛玉初進賈府,王熙鳳一句“倒像個嫡親的孫女“哄得賈母高興;當王夫人說拿料子做衣裳,王熙鳳”我已預備下了“更是令大家對她玲瓏剔透、隨機應變刮目相看。王熙鳳深知寶玉在賈母心目中的地位,當寶玉等人開辦詩社缺少銀兩時,是鳳姐解決了這個困難。除了心機很深,鳳姐更是一個毒辣、弄權作勢、兩面三刀之人。她用陰謀逼死尤二姐,害死了賈瑞,中飽私囊,放高利貸。
王熙鳳做的最對的一件事情就是救濟了劉姥姥。當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借錢的時候,王熙鳳在內心中是不屑于她,甚至取消她,但是出于面子和禮數,劉姥姥走的時候,王熙鳳給了二十兩銀子,而且言辭也很很謙懇:“這些日子府里也不寬裕,這二十兩銀子是老太太賞給我做衣裳的,我且閑著,你權權拿去使著,先過了為難日子不說。以后再有困處,盡管過來找我就是。”言真意切,即用二十兩銀子打發了劉姥姥,還讓劉姥姥感激涕零,。然而正是這二十兩碎銀子交下的劉姥姥,卻在王熙鳳之女巧姐被賣到青樓的時候出手相救,這是王熙鳳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
二、薛寶釵
可嘆停機德,金簪雪里埋
這句薛寶釵的判詞,描述了薛寶釵符合封建社會對女子的道德標準,但是也暗示了她不得其所, 冷落孤寒的境遇。
薛寶釵,薛姨媽之女,賈寶玉的姨表姐,被譽為“群芳之冠”。她容貌美麗,舉止嫻雅,氣度不凡,恪守封建婦德,處事圓滑,做事得體,言行舉子顧全大局,得到賈府上下的夸贊,更是封建社會中男性的擇偶標準。
薛寶釵和王熙鳳的性格有一些相似之處——圓滑世故,很會做人和處世。同樣的世故,同樣的圓滑,但是薛寶釵和王熙鳳還是有著很多的不同。薛寶釵的人際關系處理的非常得當,而王熙鳳除了獲得賈府統治者的喜愛以外,人人咬牙恨之,也在落難的時候,遭到落井下石。薛寶釵自知寄人籬下,凡事講究明哲保身,不出頭,低調做人;而王熙鳳是賈府的風云人物,事事出頭,討得賈母歡心。
雖然大家對王熙鳳和薛寶釵的褒貶不一,各有看法,但是我們在分析和評價兩人的時候,應該辯證的來對待。在紅樓夢那個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和道德收到禁錮和壓迫,在那個復雜的賈府體系中,王熙鳳的愛財、潑辣,薛寶釵的圓滑,無情都是有前情原因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封建社會,才造就了各種性格的人物。
夢隨云散,花飛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
閱畢,竟無言以對,沒了想法。欲哭無泣,實感空虛,好似被人將靈掏了去。
曹雪芹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寫出此千古絕唱?
“還淚”之說,引出此風流孽帳。不知多少癡男怨女,夢斷紅樓,淚灑黃泉。
曲盡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誰逃出這宿命的安排?《紅樓夢》實是夢一場,噩夢一場。
紅樓夢閱讀心得體會篇三
紅樓夢前回是《紅樓夢》的第一回,也是《紅樓夢》的前一部分。這部分敘述了賈雨村和賈雨蘅的父親賈政的友情故事。通讀紅樓夢前回,我深受感動,對傳統文化和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賈雨村和賈雨蘅的友情讓我感到溫暖,賈政的性格鮮明,使我對書中的其他人物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整體來說,紅樓夢前回令人陶醉,引人深思。
首先,我被賈雨村和賈雨蘅的友情所打動。他們兩人在書中被描繪為無所不能的閨蜜。在村里,他們相互扶持,互相幫助。盡管他們擁有不同的出身和性格,但彼此之間的友情從未變淡。不管是在賈雨蘅追求才子夢想的時候,還是在賈雨村住進秦可卿家,他們都始終是彼此最大的支持和親密的朋友。這種純潔、真摯的友誼感動了我,并讓我深思,友情應該是一份真誠的支持和關注,不是單純的共享歡樂。
其次,賈政的性格和作為也使我對《紅樓夢》的其他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賈政是賈雨村和賈雨蘅的父親,他在整個故事中都扮演著一個領導者的角色。他的堅定和果斷使我佩服。他不僅聰明過人,還富有同情心。在接受總襲人的禮物后,他不僅能明辨是非,還能體恤弱者。那種癡迷和欣賞給予了我極大的鼓舞,啟發了我對人性的思考。
第三,紅樓夢前回讓我對傳統文化和道德規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書中,我們看到了傳統家庭的道德觀念。盡管賈雨村傾向于好色和墮落,但他對于家庭的責任感卻從未喪失。他盡管常常受到外界的誘惑,但在面對自己親人的時候,他總是能夠展現出真正的情感和親切。這種對家庭責任的堅持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四,紅樓夢前回也對我形成了一些讀書的指導意義。我發現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所有這些人物在書中都有自己的際遇和遭遇,并在此過程中得到成長。這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成長,更是對人性和人際關系的深思。在讀完這本書后,我深刻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并且更加努力成為一個有愛心、負責任的人。
最后,紅樓夢前回讓我陶醉其中。我對書中的情節、人物和思想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個人物都如此生動和獨特,每一個情節都讓我沉浸其中。這種魅力讓我無法自拔,也讓我期待著繼續閱讀《紅樓夢》的后續章節。
總結起來,紅樓夢前回是一本令人陶醉并引人深思的作品。通過賈雨村和賈雨蘅的友情,我感受到了真摯友誼的溫暖。賈政的性格和作為也使我對其他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傳統文化和道德規范也在書中得到了體現。通過這本書,我也得到了一些關于讀書的指導意義。最重要的是,紅樓夢前回使我陶醉其中,對后續章節充滿期待。閱讀紅樓夢前回讓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也讓我對自己和我們當代社會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紅樓夢閱讀心得體會篇四
劃幾許流光,落幾許蒼涼,一世繁花似錦,奈何離散使人傷。情太真,意太濃,紅樓一夢,惹人怎敢忘。
《紅樓夢》既是女子的歌頌,卻又是女子的悲劇,它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朽的巨著,在以往的中國你,古典文學中盡管有許多美麗的女子形象被塑造,但最高也不過像《牡丹亭》這類,敢于為自己的愛和幸福而斗爭的“女子覺醒”形象,而紅樓夢中卻帶來的是全新的也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對女子的尊重,就像曹雪芹本人所說:“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須眉,誠不若比裙釵,我實愧則有馀,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他依他所想而寫,也因此寫出了不朽。
《紅樓夢》是對女子的頌歌,贊美黛玉“世外仙妹寂寞林”寶釵“山中高土晶瑩雪”,湘云“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寄月光風耀玉堂”,妙玉“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孤僻世罕見。”……但又是女子的悲劇,含恨結郁而死的是林黛玉,青春守寡的是史湘云,李執,出嫁一年就被丈夫折磨而死的是賈迎春,遠嫁他方的是賈探春,對人生悲觀絕望而出家的是賈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釧,含冤而亡的事秦可卿和鴛鴦,被強盜強搶去的是妙玉……她們都是“紅顏薄命”是注定沒有好結局的人物。
《紅樓夢》中的悲劇震撼人心,使人蕩氣回腸,不僅僅寫了一群青年女子的毀滅,也寫了整個賈府的衰落。許多人曾說這就是整個封建社會衰落的象征。但從精神上、思想上,卻是因賈寶玉,這種新思想人的出現,宣訴這個社會的不合理性,這才是封建社會衰落的真正預兆。
云卷云舒,踏遍世間繁華,風氣風停,蕩滌紅塵煙波,昔日縱使榮華再過,到頭來,不過一夢而已,終究曲了人皆散,究竟誰奏的'挽歌?又該為誰悲傷?紅樓一夢,閱盡世間滄桑!
紅樓夢閱讀心得體會篇五
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瑰寶之一的《紅樓夢》,是一部極其復雜的小說。在它的千萬字篇幅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藝術和文化內涵。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這部作品的宏大氣魄、深刻思想和創新風格。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從五個方面分享一下我的閱讀心得。
第一段:人物境界與人性探索
《紅樓夢》塑造了一批極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通過互動透徹展示了當時封建家族結構中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和權力斗爭。在這些人物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最為著名,而這些人物都展現了極其精深的境界和多維度的人性。在閱讀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汲取了長達幾個世紀的古代文學崢嶸巨資,蘊含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作品中每個人物都顯得獨特且具象化,他們的性格、情感和追求在閱讀過程中,打動人的同時,也使我更加了解了人類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第二段:藝術手法的創新和運用
《紅樓夢》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我在閱讀過程中十分欣賞的。這部小說整體擁有敘事流暢、生動形象的特點,而這正是它運用眾多的修辭、視覺表現和音樂描繪等手法所致。作者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將小說的情節推動的十分自然和有腔調。比如,小說中歌曲和詩歌的插入使整個作品富有活力和靈氣。音樂和繪畫與小說的內容有機的融合,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造詣和創新意識。它將文字和視覺的藝術元素完美的融入到文本之中,更讓人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之美。
第三段:文化傳承和反映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精華,它不僅僅體現了文學的藝術魅力,更是在傳承和反映自古以來扎根于中華文化之中的道德及家族觀念。在小說中,描寫了素質上乘、具有高度教養和修養的賈氏家族。而賈氏家族中處于上層品級的人物,他們極具文化素養的生活、禮節、服飾、風俗等也一一展示在我們眼前。這樣的描寫不僅僅是面向歷史,更是對當代社會中日常價值的思考和傳承。從而讓讀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高尚和深遠。
第四段:人性豐富性和社會現實
《紅樓夢》描繪的基本是封建社會中夫妻、家族、親情、友情等關系,其最為核心的是男女人性的互動,并在這些人性互動中描寫了當時的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等問題,深入敵暴露這個社會的現實和與之相生培的各種思想、情感,刻畫出不少對當前還存的封建社會問題、人性問題等的深刻探討。這樣的描寫在現代社會反人性演變、人情淡薄的環境中也有著很大的參考和呼應意義。
除了前面我們提到的閱讀值的多個維度之外,我認為最為難得的是《紅樓夢》所帶來的閱讀體驗。在閱讀過程中,我有時被人物的言語笑談打動,有時被描寫的美景所驚嘆,有時被情感的反轉所震撼,有時又被思考和深度的意義所感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感到屬于自己的世界,同時也感受到了文化的歷時性和意義性,這讓我在內心深處受到了極其深刻的震撼和感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增強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更感受到了自己對于與歷史和文化相交融的行程之中的自由和追求。作為一部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即使時間的沉淀和淘洗,它仍然能夠為我們帶來思想上的震撼,讓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受到鼓舞和啟發。
總之,《紅樓夢》是一部多層次、多角度的作品。它既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體現了作者創新和超越的精神。在不斷沉淀的時間和歷史中,它不僅代表著一個時代和文化,也成為了彌足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我們閱讀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要認真去體會它的藝術之美和人文內涵,將其傳承下去,讓它在新的時代里展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紅樓夢閱讀心得體會篇六
“一曲紅樓夢幾回?幾回夢縈淚斷腸。愁腸漸衰斷殘夢,唯留夢影人依依。”紅樓、情緣、彌散。轉眼,人去樓空,只留傷感淚花。
——題記
曹雪芹的紅樓中,大家庭的情緣情節、紛爭。最終,黛玉含淚而死;寶玉棄塵出家;寶釵零落苦活……三個人的世界,終究不是什么美妙的結局,留下了什么,或許只有世人的無盡感慨,那種心酸,夾雜著偶爾的甜蜜,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有惆悵的思緒。盡管它只是小說。
曾經的游山賞水,對面的人,笑語紛紛,眉飛色舞。亭臺樓閣,柳絮風飛,映湖佳境。微妙的心思,細微的惦念,頻頻的回頭。只是,轉眼即逝,人去樓空,只剩下裹挾著他的氣味的暖風。柳絮的催淚,滴答滴答,愁緒穿透了千絲萬縷。
一曲紅樓終斷腸,夢中尋你千百度,
轉身依舊余殘夢,緣于仍為紅樓人。
紅樓,夢中人……
紅樓夢閱讀心得體會篇七
紅樓夢前回是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的一個前傳,與紅樓夢相輔相成,以講述賈珍和王熙鳳的婚姻起源為主線,展現出明清社會的婚姻制度和女性地位的變遷。通過閱讀紅樓夢前回,我深刻感受到了曹雪芹對人性、婚姻和家族的深刻思考,同時也看到了他對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批判。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紅樓夢前回的閱讀心得和體會。
首先,在紅樓夢前回中,我感受到了曹雪芹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故事中的賈珍是個典型的權貴之子,他以自己的身份、財富和權力為榮,生活過于紈绔和放蕩。然而,在與王熙鳳的婚姻中,賈珍逐漸看到了她精明才智的一面,也逐漸被她深深地吸引。曹雪芹通過賈珍的情感變化,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和多變。人們不僅受外在條件的制約,更受到內在心理的影響。賈珍的轉變,讓人深思,也讓我更加意識到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其次,紅樓夢前回反映了明清社會婚姻制度的壓抑和婦女地位的低下。故事中,賈珍和王熙鳳的婚姻起初是由兩個家族的權謀所促成的,并未考慮到他們的真實感情。女性的地位被迫困在了家族和權力之間,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被壓抑和剝奪。曹雪芹通過描寫王熙鳳聰明才智但又必須服從封建禮教,為父母充當工具的命運,進行了對封建社會制度和舊觀念的批判。在這一點上,我深深感到婦女地位的低下限制了他們發展潛力,使他們成為社會的犧牲品。
值得一提的是,紅樓夢前回中展現了家族和傳統觀念對個體命運的影響。賈珍和王熙鳳的婚姻是在兩個家族的交易之下達成的,他們的婚姻并不是出于真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彼此的了解和感情發展得越來越深。通過對賈珍和王熙鳳婚姻的描寫,曹雪芹顯露出家族命運的重要性,表達出傳統觀念束縛個體命運的無力感。這使我思考到,家族是一個個體心靈成長和個人選擇的框架,然而,家族的影響也常常剝奪了個體的自由選擇和個性的發展。
另外,紅樓夢前回也展現了曹雪芹對于封建禮教的批判。故事中,王熙鳳是才女,她透過賈珍和賈母的思維方式,了解到男性對于女性的身份局限和社會地位的決定。她不僅聽從父母的安排去嫁給賈珍,也屈從于封建社會的規矩,但她并沒有真正接受這樣的命運。紅樓夢前回通過描寫王熙鳳對封建禮教的抗爭和個人追求的奮斗,表達了作者對于封建社會的不滿和批判,并對女性反抗封建倫理束縛形成了高度認同。
最后,通過閱讀紅樓夢前回,我深刻理解了曹雪芹對于人性、婚姻、家族和封建禮教的思考。他對人性的細膩觸摸和婚姻的復雜描寫,使我意識到人性的多變和婚姻的復雜性。同時,他對于明清社會婚姻制度和女性地位的批判,給了我重要的啟示,讓我開始思考婚姻的本質以及社會對于婚姻的干預。紅樓夢前回深深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某些脆弱點,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對于封建禮教的不滿和不理解。
總之,紅樓夢前回是一部批判封建禮教、探究人性、婚姻和家族關系的作品。讀完之后,我感受到了曹雪芹對人性的洞察,明白了社會制度和觀念對個體命運的影響,也認識到了封建制度和舊觀念給女性帶來的束縛和不公。希望透過閱讀這樣的作品,我們可以對個人的自由選擇和社會制度有更深入的思考,推動社會的進步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