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一
元宵節是鬧新春的壓軸大戲,在這一天,人們看花燈、猜燈謎、搓元宵、許心愿……最重要的是,人們一定要和親人團團圓圓過完這個節,才會奔赴天南海北,開始新的一年的忙碌。
今年的正月十五有點與眾不同,我有幸參加了常州晚報組織的“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度過了一個熱鬧、歡樂、特別的元宵節。
這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就來到了人民公園,廣場中央已經搭起了紅紅的舞臺,主持人和演員還在緊張的排練。舞臺周圍設置了很多區域,有展品區,有體驗區,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個席卡,標注著“留青竹刻、常州梳篦、金壇刻紙、蒲河風箏、亂針繡”等很多活動項目。我參加的是面塑,因為我最喜歡做手工。時間還早,我們就趕緊到展品區轉了轉,買到了我心儀已久的傳說中的兔子燈。這只小兔子穿著淺黃色的紙衣裳,豎著漂亮的長耳朵,睜著紅紅的大眼睛,很是可愛。我望著它,喜歡極了,小心翼翼捧著,生怕擠來擠去的人群碰壞它。
忽然,人群開始分流,在一陣喧鬧聲中,我聽到在點名了。我趕緊跑到標著面塑的桌前搶了張凳子坐下。常州面塑大師“面塑呂”身穿一件大紅對襟褂子,提著兩個木箱出現在我們面前。只見他先從木箱中取出幾套精品面塑,陳列在桌上,有西游記、八仙過海、牛郎織女,做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細節處——那搭成鵲橋的每一只喜鵲都做得形神兼備,振翅欲飛。就在我暗暗稱奇之時,老師又拿出了一些做面塑用的材料,有各色面團、剪刀、竹簽等。在手上抹些蛤蜊油,我們一群學員就跟著老師開始揉、折、剪、捏,學做一只小白兔,我很認真地亦步亦趨,結果還是做了個“一聲嘆息”。接著,老師又用黑、白、綠、黃等顏色的面團捏出了一只啃竹子的大熊貓。這次,我吸取教訓,先認真地看,默默地記在心里,等老師做完了,再開始照葫蘆畫瓢。我先用白色的面細細地捏出一個鵝蛋型的身體,再把較小的一端小心地向下壓一壓,形成了一個憨憨的小腦袋。然后用大大小小黑色的點做成了熊貓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再用一條黑色的面從中間一壓,繞過熊貓的身體,變成了它粗粗短短的胳膊和腳。最后用黃色和綠色的面做成細條,并排在桌上,輕輕一搓,一根色彩斑斕的竹子就捧在大熊貓的手里了。我看了看,心中有幾分小得意:這還有點像!
接著,我就進入了自由創作階段,一會兒,我把幾種鮮亮的顏色揉成一條,卷成了色彩誘人的棒棒糖。一會兒,我照著老師的小鳥,開始用層層疊加的方式捏出了我心愛的虎皮鸚鵡。這時,廣場上也鼓樂喧天,開始了常州地方文藝的表演。你看!金龍、彩龍上下翻飛,蕩龍船、蚌殼精、烏龜精粉墨登場,常州灘簧也用我聽不懂的話繪聲繪色地述說著過去的故事。那金黃、火紅、亮藍、翠綠……在大俗大雅間渲染著節日的氣氛和美好的祝福,臺下更是人山人海、掌聲不斷,熱鬧非凡!
攜著滿心的歡愉,我帶著戰利品——一只小兔燈、五個小面塑、一盒大麻糕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入夜,我品嘗了熱騰騰的元宵,那些雪白的小精靈裹著我的快樂化為心中溫溫軟軟的記憶。晚飯后,我們一家牽著“小兔”出門散步,渾圓釉黃的月色下,三三兩兩的老人、孩子提著喜羊羊花燈,一群群青年放飛著許愿的孔明燈……我抬頭望著越飛越高的燈火,默默許下心中的愿望:愿我們的生活永遠像十五的月亮一樣圓滿,愿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像柔和的燭光一樣永遠溫暖我們的心田!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二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數不勝數: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但要說我最愛的節日,非元宵節莫屬。它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傳統的習俗文化中,每到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不僅會猜燈謎、賞花燈,還會煮湯圓、放煙火。
湯圓,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都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歷史十分悠久。因為這種糯米湯圓半沉半浮的,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因為湯圓是圓溜溜、甜滋滋的,所以也意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元宵節的夜晚可真熱鬧啊!和我同齡的正樂呵呵地向長輩討壓歲錢;爸爸媽媽們拿著煙花和爆竹,正準備放;而此時,奶奶和我正在廚房做湯圓。
首先,奶奶把糯米粉倒在一個碗里;然后,奶奶在碗里加上適量的水并把它捏成一團,再把它捏成圓形并用手指壓一壓,一個小窩出現了,奶奶就把餡料放進小窩并封口,一個圓圓的湯圓就做好了。當然,創意無限,你完全可以把它做成奇形怪狀的,那就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手輕輕地捏成你想要的形狀。我也照著奶奶的方法包了幾個湯圓:圓形、三角形、小人人,很可愛的。
做完湯圓,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啦!我和表哥去放煙花。我先玩了一種和鋼筆蓋差不多高的炮,點燃后它會放出像陀螺一樣旋轉的炮。我們把它放在重在一起的兩塊水泥磚的邊沿上,剛一點燃,只見它在兩塊水泥磚的交界處噴出了耀眼的火焰,然后它就隆隆的一聲,爆炸了。只聽一聲巨響,我的耳朵因為沒有及時捂住,“嗡嗡”作響。到了吃晚飯時,我們就給各個長輩拜年,送上祝福的話語,而長輩們也遞給我們小朋友一個個小紅包。
第二天,吃完形狀各異的湯圓,就迎接著這美好的新年。
元宵節給我帶來快樂,我愛元宵節,更愛中華傳統文化。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三
“咚鏘,咚鏘,咚咚鏘”鑼鼓聲漸漸逼近,一個木牌高高立起,看見了上面四個字,“歷口澎龍”。
很快龍開始扭動,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一邊舞著,一邊向前方“飛著”。鑼鼓喧天,好不熱鬧!今天是元宵節,讓我最為感到喜慶的,也就是舞龍了!
舞龍人舉著那條金光閃閃的龍,穿過人山人海的東街里,在大街上“飛”著,他們繞了一圈,停留在了十字路口,他們在觀眾的包圍之下,圍著邊緣轉了一圈,一邊轉著,還一邊抖動著龍的身軀,是那樣的活靈活現,一邊“飛”著,一邊舞著,舞龍人也臉上洋溢著笑容,在觀眾的歡呼下,舞著是那樣起勁,突然舞龍人將龍的身子傾斜了一點,又迅速朝天上舞去,龍頭迅速地轉了個彎,嘴巴一張一合的,通紅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前方的龍珠,身軀圍著龍頭盤繞著,那情形真可以說是“飛龍在天”來形容,也好似龍圖騰上的形狀。
盤繞了一會兒,龍的整個身軀都在抖動,一邊抖動著,一邊向著相反方向繼續“飛馳”。突然,我看著龍頭向我“飛來”,都說“摸摸龍頭,萬事不愁”,嘿嘿,來的早不如來的巧,正好讓我摸摸,讓今后萬事不愁吧!
看完了舞龍,我和媽媽回到家中,媽媽從冰箱里拿出一碟元宵走進廚房。端起那一碗白白的、胖胖的元宵,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
其實元宵節的習俗遠遠不止這些,比如:猜燈謎、觀花燈,等等。總而言之,我覺得家鄉的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期望大家能屈能伸,萬事不愁,步步高升!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四
【篇一】到了12月29日,除夕來臨,家家趕做年菜,到處都是美味佳肴的味道,味道傳進每個人的鼻子,飄進每個人的心中。我家的菜可豐盛啦,有雞啊,鴨啊……各種各樣的菜出現在我家的餐桌上,使人忍不住想偷吃幾口這樣的美味佳肴。
忍忍忍,終于忍到了夜晚,這就是有名的除夕夜啦,在這一天,除了在外面有要緊事的人,都回到了家鄉,與親人們吃團圓飯,來到我家的客人也很多,像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很多很多,大家坐在凳子上,邊吃年菜,邊看春晚,味道可好啦,這一夜幾乎沒有人睡覺,除了我的弟弟、妹妹,都要守歲,快到12點啦,我們一起倒計時:5、4、3、2、1!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鞭炮聲也響起來了,我終于忍不住,倒頭便睡,過了除夕,接下去就是正月初一了,我就要到親戚家拜年啦,我買了禮品來到外婆家,外婆好像知道我要來似的,早就準備好了一個大大的紅包,笑瞇瞇的遞給我,我也說了一聲謝謝,收下了紅包。接下去我又去奶奶家、大姑家……拜年,大家都很開心,我呢,紅包也拿了不少。
接下去的幾天一般都是吃吃分歲酒等等,吃得估計又胖了……
正月十五,元宵到了,這一天在萬松山那里舉辦了燈會,那里有各色各樣的燈,可美啦,這一天,還要吃湯圓,我媽媽煮的湯圓很好吃呢!
在春節的這幾天里,大家都很開心,吃吃喝喝,十分悠閑,到了正月十六,大家也漸漸忙起來了,春節,就是盼著盼著,盼來了,又很快就走了的節日。
【篇二】在寒假里,我們一家全回了老家。我們在老家過了一個很快樂的春節。
春節早上一醒來,我就看見枕頭旁邊有一塊糕。我想起媽媽昨天說的話:“明天早上要把枕頭旁邊的糕吃掉,而且吃完了才能講話。這叫“開口糕”是老家的習俗,意思是希望第二年能步步登高,因為“糕”和“高”是同音字。”于是我就津津有味地吃掉了這塊糕,我想家鄉的習俗真好玩。
到了中午,每戶人家的屋頂上都有一縷縷煙從煙囪里冒出來,到處都能聞到飯菜的香味。我來到廚房幫我姑姑一起燒飯。我抓了把草折起來放進灶肚里面,再用火柴把稻草點著,然后不斷的加草,不一會兒,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飯菜就上桌了。
晚上,我們大家一起圍在火鍋旁吃晚飯,我們聊聊天,談談話,非常熱鬧。這時,遠處的天空中綻開了一朵朵美麗的煙花。
這個春節真快樂!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五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他是新年里的第二個節日。
每次元宵節都是在城里過的',今年,我就去離市區不遠的青林村,在那痛痛快快地鬧一次元宵。青林村今天有重大的活動,就是靈山寺的十四娘娘要巡街,他可是我們麗水本地的神圣哦!
吃過晚飯,我和錢江濤就去了操場,一聽說十四娘娘的隊伍已經從靈山寺上下來了,我們立即跑到村口。沒一會兒,就聽到隱隱約約有嗩吶聲和鑼鼓聲,接著就看到有許多人向這邊走來,,他們有的手舉錦旗,有的手持兵器,還有的抬著鑼鼓,不時地敲起來。我和錢江濤就跟著這“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向村里走去。
進了村子,大家都放起了鞭炮,可以這樣說,十四娘娘走到哪里,鞭炮就放到哪里。引用宋丹丹的話,就是“那家伙,那場面那是相當的大,那陣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那把我擠桌子底下,一會兒人都倒了。”
村子里有許多紅門,上面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諸如此類的吉祥詞語。十四娘娘的隊伍就要走過紅門。門前都有一張精致的木桌,上面都有非常豐盛的貢品,有雞、鴨、豬頭、水果等東西。有許多村民在道路的兩旁,拿著香,在禮拜,以祈求來年平平安安。
這時,我仰天觀望,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得圓,這是不是十四娘娘的杰作呢?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六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歡喜喜鬧元宵優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元宵又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元宵的來歷是這樣的。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關于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七
過年,除大年三十和初一,最熱鬧的就是十五的元宵節。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大街上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到處都是人的海洋,燈的世界。賣花燈的攤位都被擠得水泄不通。今年的花燈品種還真多,有蜻蜓燈,貓燈……我和媽媽來到夫子廟看花燈,突然來一匹假馬,上面坐著人,我們跟著他,來到白鷺洲公園,門口是人山人海,有熊貓,有猴子,我都跟她們合個影。門口還有一個男扮女裝的天使,看得我哈哈大笑。晚上還有花燈和猜謎語活動,我只猜對一個,呵呵,我是第一次看花燈,河面上飄著人們點的花燈,我也點一個,我還和媽媽做船呢。晚上八點到,一個個煙花騰空而上,夜空中瞬間綻放出許多美麗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撒花,有的像流星飛滾,有的像一個個小傘兵從天而降。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把整個天空映照得絢麗多姿。看著看著我被這五彩繽紛的世界所陶醉!
在這熱鬧的氣氛里,我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煙火拿出來展現。我把“沖天炮”點燃之后,后面還拖著長長的尾巴,直竄天空,剎間發出強烈的火花,美麗極。
晚上九點我和媽媽回家,誰知道爸爸已經回來,桌上還擺著熱乎乎的湯圓,太好,剛才站在那邊凍死,我手里捧著一碗湯圓,嘴里高興地叫著。我們全家人坐在陽臺旁,一邊品嘗可口的元宵,一邊欣賞著十五的月亮,真是全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啊!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八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月亮圓又圓,家家戶戶都在吃湯圓,臉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吃完湯圓,好多人都去看花燈。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泉州看花燈,呀!好美的泉州夜景,到處張燈結彩,大放光彩,樹上掛著彩燈。無數的倪紅燈,一閃一閃的,禮花在空中綻放出絢麗多彩的圖案。讓人目不暇接。看花燈的人真多呀!到處人山人海,圍得水泄不通,個個都喜氣洋洋。我們走在人流中,放眼望去,各種各樣的花燈展現在我的眼前,這些花燈千奇百怪,有動物燈、人物燈、球燈……把廣場裝飾得亮晶晶的。最吸引人的是一個“三羊開泰”大型組合燈,因為今年是雞年,它是吉祥的象征,是人們的希望。
廣場中間正在表演著豐富多彩的節目,有武術、南音、舞獅……你看,熱鬧的腰鼓敲起來,五彩的金龍舞起來,歡樂的歌聲回蕩在月色之中,人們沉浸在這歡樂的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