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一
“咚鏘,咚鏘,咚咚鏘”鑼鼓聲漸漸逼近,一個木牌高高立起,看見了上面四個字,“歷口澎龍”。
很快龍開始扭動,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一邊舞著,一邊向前方“飛著”。鑼鼓喧天,好不熱鬧!今天是元宵節,讓我最為感到喜慶的,也就是舞龍了!
舞龍人舉著那條金光閃閃的龍,穿過人山人海的東街里,在大街上“飛”著,他們繞了一圈,停留在了十字路口,他們在觀眾的包圍之下,圍著邊緣轉了一圈,一邊轉著,還一邊抖動著龍的身軀,是那樣的活靈活現,一邊“飛”著,一邊舞著,舞龍人也臉上洋溢著笑容,在觀眾的歡呼下,舞著是那樣起勁,突然舞龍人將龍的身子傾斜了一點,又迅速朝天上舞去,龍頭迅速地轉了個彎,嘴巴一張一合的,通紅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前方的龍珠,身軀圍著龍頭盤繞著,那情形真可以說是“飛龍在天”來形容,也好似龍圖騰上的形狀。
盤繞了一會兒,龍的整個身軀都在抖動,一邊抖動著,一邊向著相反方向繼續“飛馳”。突然,我看著龍頭向我“飛來”,都說“摸摸龍頭,萬事不愁”,嘿嘿,來的早不如來的巧,正好讓我摸摸,讓今后萬事不愁吧!
看完了舞龍,我和媽媽回到家中,媽媽從冰箱里拿出一碟元宵走進廚房。端起那一碗白白的、胖胖的元宵,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
其實元宵節的習俗遠遠不止這些,比如:猜燈謎、觀花燈,等等。總而言之,我覺得家鄉的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期望大家能屈能伸,萬事不愁,步步高升!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二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看家家戶戶都洋溢著紅彤彤蓾笑臉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
有的人家不僅只掛著大紅西瓜燈籠,而且還有孔明燈、絹燈、橘燈··…。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個上煙村照得如同白天一樣。看禮堂這邊更熱鬧,花燈更漂亮。這兒琳瑯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看都看不過來。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涂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看那金豬燈,制作好框架后,用閃閃發亮的金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金豬就立刻展現在了眼前,再看那扇燈,那么青春年華那么有風度、有氣魄。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啊!呵!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而炸,仿佛是天空炸開一個洞,滿天的星星從天空撒了下來。快看啊!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上煙村。這時,在場的人都驚呆啦,這情景多么壯觀,多么美麗啊!還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味道。漸漸的,火花“飛”走了,天空又一下子變暗了,剛才那一番情景,就如同夢般在我的腦海里回蕩。聽,一陣陣鑼鼓聲不斷地吸引著我,使我不得不來轉一轉這“迷魂陣九曲黃河”,我來到陣口一瞧,一邊寫著“人口”,一邊大大地寫著“出口”,我便從人口走進了陣中,陣陣鑼鼓聲敲打著我幼小的心靈,我抵不住誘惑,不由自主地雙腳生風超越了前面的人,蹦跳著走完了這“迷魂陣九曲黃河”。
我在這濃濃的喜慶之中,度過了一個歡歡喜喜的元宵節。我看到的元宵節真美啊!不過我相信在這個發達的祖國里,今后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燦爛、更輝煌!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三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這不,校園里樹上、走廊里掛滿了大紅燈籠,好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為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學校特意安排了猜燈謎的活動,這不,一下課,同學們就一窩蜂地擁向走廊,只見一排排紅燈籠被高高的掛在空中,燈籠下掛著一張張彩色的彩紙,上面寫著各類謎題,同學很快做好了選擇,開始熱火朝天地猜起來了。我選擇了一張藍色的彩紙,一看,“池中有個小姑娘,從小生在水中央。粉紅笑面迎風擺,只坐綠船不劃槳。——打一花”。這個容易!我信心滿滿!“池上”說明是在水上。“粉紅笑面迎風擺”說明它是粉紅色,分析到這,我的心中多少有了些答案,再往下看,“只坐綠船不劃槳”,沒錯,這不就是荷花嗎,這兒的“綠船”不就是荷葉嗎?我恍然大悟!再看看其他同學,有的笑容滿面,勝券在握,有的`卻愁眉苦臉,四處“拜師”。這時,思雨向我走了過來,拿著謎語向我請教,我接過一看,“山西省一日游,打一字”。我想了想,啊,對了!山西省的別稱是晉,一日游就是把“亞”上面的一橫和晉字下面的“日”去掉,最后只剩下“業”,我把想法告訴了她,她一聽,立刻茅塞頓開!
不知不覺中午飯的時間到了,我們排著隊來到食堂。一進食堂,大家立馬發現除了平時的飯菜之外,還有一碗學校特意為我們準備的元宵,胖乎乎的元宵配上白白的湯汁,變得越發誘人。到分元宵時,雖然每人只分到了幾顆,但大家依然吃得很開心!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間,元宵節的活動就結束了,但今天的一幕幕卻會在我的心頭永駐!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四
元宵到,真熱鬧,大街小巷好熱鬧。賞花燈,吃元宵團團圓圓真美好。許個愿,求平安,全家幸福甜蜜蜜。元宵節,真熱鬧,同窗游玩齊歡笑,手拉手,圍個圏,我們的友誼長久久。元宵節,真喜慶,我們的生活真幸福。
泉州被評為首個亞文化之都,于是我們校領導決定為了弘揚民族文化特定舉行了一次主題為"歡歡喜喜鬧元宵"的元宵游園活動。
校門前,拱門立;走廊上,彩燈掛;小吃店,人流滿;喜氣洋洋滿學校。
歡快的樂曲似信號彈劃過天空,示意著踩街活動開始。一個個干凈的額頭,甜美的笑容,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低年級的同學提著精心挑選的各色各狀造型的花燈,合著音樂的節拍,邁著相同的步履。那一盞盞花燈猶如在漆黑夜晚的浩瀚大海上的指明燈,帶領著我們這群有著對未來美好憧憬的學生在人生的旅途上暢通無阻的前行。
古老的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漢族民間舞蹈之一,是古閩越族舞蹈之遺存,民間文化的活化石。看,三年三班的同學,穿著統一整潔的校服,在草操場上精心的表演。拍拍手,拍拍胸,拍拍腿,擊掌轉圈,簡明的舞步是民族文化的見證。
走廊上高高地著我們絞盡腦汁、艱辛、精心制作的燈籠。譬如有乖巧可愛的小白兔;有活靈活現的生肖燈;有奔騰的駿馬;甚至有能唱能轉的走馬燈。
空氣中飄著濃濃的香氣,不用想當然是我們班的元宵圓的香味啦!"我擠——我擠,嘿,竟然擠不進!"你肯定覺得奇怪,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是因為在我班的攤點周圍有著"人山人海",里三層,外三層的包圍著,差點連桌椅都被掀翻了。維持秩序的保安被前來的買家擠到了"十萬八千里",喊聲則像一塊小石片跌進了奔騰喧囂的大河。收錢的同學,被搞得暈頭轉向。老師呢?直喘粗氣,汗流浹背。來買東西的同學,手拽著dollar,大喊大叫:給我,給我……買到湯圓的同學,臉上溢知足、快樂,邊吃著絲滑順口的元宵圓一邊退出重重包圍。當聽到元宵圓買完了,個個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心情一下子從天空跌落谷底,有的甚至淚珠在眼眶里打滾,賴著不做了。"沒想到,一顆小小的元宵圓竟有如此的名氣!唉。"
每一件成功的事,都是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的。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五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之一,是繼春節之后的第一個節日。你看,我們社區這幾天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慶元宵活動,豐富多彩,快過來看看!
首先進行的是“慶元宵,猜燈謎”活動。我趕到社區長廊上,映入眼簾的是許多燈謎。我一眼看到了九號燈謎,謎面是:九寸加一寸(打一
成語
)。我左思右想:寸,九寸加一寸等于一尺。這時,只聽右邊有人說:“九號是不是得寸進尺?”“對,答對了!”那人高高興興地向領獎臺走去,我也只好換一道題目了。只見這一題是:事事俱全思漢蜀(打一三國人物)。我仔細一想,事事俱全,備?誰的名字里有“備”字?對了,劉備!我懷著緊張的心情來到回答區:“四十九號,劉備。”“恭喜,答對了!”我做了一個“耶”的手勢,慶祝自己的勝利,旁邊那位答對的阿姨,也高興地蹦了起來。接下來是“包湯圓,送溫暖”活動。我洗干凈了手,到了面團旁,取下一小塊用力的揉,再壓扁,放上芝麻餡,再揉成圓球狀。旁邊的奶奶見我一下子就包好一個,夸道:“這小姑娘真聰明!”我心里樂開了花,繼續包上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口氣包了十多個,大家動作也很快,有些大人還教小孩子包著。不一會兒,面團被搶光了,任務也完成了。下面是給孤寡老人和環衛工人送上溫暖。因為名額有限,我沒能參加。熱騰騰的湯圓端上桌了,我拿了一碗開始吃了。這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吃在嘴里,暖在心里,也讓我記住了這個歡慶美好的節日——元宵節。
在這之后,還有很多節目一一登場,許多居民紛紛亮相展示,有:少年舞刀揮劍展示中國功夫、居民亮出歌喉表演集體合唱、七旬老人揮毫灑墨寫出軟筆書法……節目豐富多彩,美妙絕倫,得到了許多居民開心興奮的掌聲。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六
春節剛剛過去,中國傳統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又來到了。在這一天,人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慶祝這一傳統佳節,如吃元宵、猜燈謎、看花燈、舞龍舞獅和放煙花等。我們班也舉行了一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做元宵。
在元宵節的前一天,姚老師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同學們,并在家長群里邀請了幾位叔叔阿姨來幫忙。活動在元宵節的下午開始,時間還沒到,家長們就陸陸續續地來到了教室,而此時,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把桌布鋪在課桌上,把手洗得干干凈凈,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會兒我們可是要露一手的。
家長將水和米粉混在一個盆子里,揉成一個大面團,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給我們。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面團,把它分成更小塊的,然后把面團一個一個地放在掌心里搓。我搓得最快了,但是仔細一看,有的是橢圓形,有的是條狀形,還有的是橄欖球形狀的呢,同學們都哈哈大笑。慢工出細活,說得一點都不錯,重新搓一搓,圓乎乎的元宵精神多了。我們邊做邊笑,各個興高采烈,不一會兒,滿滿的一盆元宵像小山一樣堆起來了,看著自己親手搓的元宵,真有成就感。
這時阿姨們開始煮元宵了,先把水燒開,等水沸騰之后再把元宵放進去。過了一會兒,白白胖胖的元宵寶寶們像在水底鬧夠了,它們浮出了水面,看來它們已經煮熟了。同學們狼吞虎咽地把元宵一掃而空,軟軟糯糯,真是太好吃了。
多么快樂的一天,和同學、老師、家長們一起歡歡喜喜鬧元宵。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七
人家都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團團圓圓吃湯圓。”我們這個元宵節過得真有意思!吃過晚飯,我們就去看舞龍、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來來往往的人川流不息。雖然有些寒冷,但還是擋不住人們觀燈的熱情。市政府前的整個街道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著糖葫蘆邊吃邊看。
哇!好漂亮啊!這條龍全長約200米,一個龍頭就有一個小孩那么重,可想而之,舉龍頭的人是多么的辛苦!哇塞!龍頭還會“噴火”呢!開始舞龍了,師傅們還在凳子上舞龍的,厲害吧!這龍的身子舞起來一圈一圈的,哇,真好看。我們還看到了最精彩的盤龍,舞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龍,才放煙花。
八點多鐘,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后,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著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后是雙層的,接著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整個市區都沸騰了……五彩的鞭炮被高高的送在了半空中,閃著耀眼的光芒。美麗的鞭炮給這里增加了秀麗的色彩。這些造鞭炮的人手還真巧,什么羊形、龍形,拖拉機耕田形的……都能造出來,真了不起。
當我們往回走時,看到一群人在猜燈謎,其中有一個字謎是:天下人間會七星,我和爸爸媽媽猜了許多次也沒猜中……時間不知不覺已過去了三個多小時,但我們一點也沒覺得累。
圓月漸漸西落,在家人的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地走上汽車。唉!時間怎么過得這么快,我還沒看夠呢!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八
每次元宵節都是在城里過的',今年,我就去離市區不遠的青林村,在那痛痛快快地鬧一次元宵。青林村今天有重大的活動,就是靈山寺的十四娘娘要巡街,他可是我們麗水本地的神圣哦!
吃過晚飯,我和錢江濤就去了操場,一聽說十四娘娘的隊伍已經從靈山寺上下來了,我們立即跑到村口。沒一會兒,就聽到隱隱約約有嗩吶聲和鑼鼓聲,接著就看到有許多人向這邊走來,,他們有的手舉錦旗,有的手持兵器,還有的抬著鑼鼓,不時地敲起來。我和錢江濤就跟著這“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向村里走去。
進了村子,大家都放起了鞭炮,可以這樣說,十四娘娘走到哪里,鞭炮就放到哪里。引用宋丹丹的話,就是“那家伙,那場面那是相當的大,那陣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那把我擠桌子底下,一會兒人都倒了。”
村子里有許多紅門,上面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諸如此類的吉祥詞語。十四娘娘的隊伍就要走過紅門。門前都有一張精致的木桌,上面都有非常豐盛的貢品,有雞、鴨、豬頭、水果等東西。有許多村民在道路的兩旁,拿著香,在禮拜,以祈求來年平平安安。
這時,我仰天觀望,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得圓,這是不是十四娘娘的杰作呢?
歡歡喜喜鬧元宵手抄報篇九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會舉行一些慶祝活動——放鞭炮,觀花燈……元宵節也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又是一年元宵節如約而至,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紅火而美麗,像是有什么喜事。最為壯觀的便是廣場處舉辦的燈會,一路順著五顏六色的花燈,徑直來到廣場。廣場上掛著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清一色全是紗燈,有的是玻璃制的,閃著瑩瑩光輝的琉璃燈。整個廣場一片燈海,美麗極了。粉色燈光的蓮花燈可愛極了,像一個粉雕玉琢的胖娃娃坐在水中央,還有高大宏偉的龍鳳燈,足有一人多高,龍鳳交纏,美妙之至,叫人移不開眼。成百上千的彩燈匯聚一處,整個廣場成了燈的海洋。
廣場的燈會不僅燈多,人更多。在各式美麗的燈光中,人們陶醉不已,絡繹不絕的人群一起涌入這個算不上多大的小廣場,人們互相擠攘著,誰也不讓誰,人群左右搖擺,漸漸出現了罵聲。忽然,遠處響起的禮炮聲吸引人們的目光,一簇簇五彩繽紛的“鮮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綻放,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花”像在爭奪滿園春色一般競相開放,一旁的月亮也像在慶祝這美好的.日子。
元宵節雖然算是春節的“離別儀式”,但也過得分外熱鬧。
我喜歡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