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匯總10篇)

最新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匯總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20 21:31:16
最新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匯總10篇)
時間:2024-03-20 21:31:16     小編:MJ筆神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一

游客朋友們: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這里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7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進行了建黨、建軍、建政等一系列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處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處,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處。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館藏文物近3000件,井岡山烈士陵園里有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這里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代革命史跡、追尋先烈光榮傳統,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復。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眾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瑰麗的日出,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潭風景區后,發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好了,現在車就來到了井岡山山腳下,讓我們一起投入它的懷抱中去吧.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導游詞

北巖峰,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占地面積400畝。陵園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開放參觀游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陵園整體建筑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字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后,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后山東側筑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松、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制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墻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游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后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占云、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后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干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征集到照片,這里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后為吊唁大廳。吊唁大廳四周墻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范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里為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吊唁大廳后側上樓為忠魂堂。忠魂堂是為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云中。每年的清明節,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里來吊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字,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字體作為一種漢字字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為江西省建筑設計院設計,采用江南園林建筑風格,分為碑廊、碑亭、碑墻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筑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幾家碑刻單位支援,并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為黨和國家領導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為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贊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教育于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筑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啟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于陵園東側山頭,于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群像為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巖為材料創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于“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于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為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巖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銹鋼制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7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著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為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為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為“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于1928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為“紅色割據”。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為“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斗和以茨評為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粉碎了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后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二

歡迎大家來到井岡山鎖龍潭!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龍潭瀑布群位于茨坪北面七公里處,有五潭十八瀑之稱。龍潭以瀑布數量多、落差大、形態美而著稱。

龍潭瀑布群第一潭名碧玉潭,瀑布落差達67米,水聲震耳,水霧如煙,它座落在大峽谷的始端,三面危崖如削,長滿綠苔。一面地勢稍緩,瀏覽便道就在這一邊,巨大的水霧從這里騰空而起,這一帶樹林和箸竹在大霧、疾風作用下都向一邊偃伏。

第二潭名鎖龍潭,瀑布掩映在杜鵑林中,水聲沉悶,好似被鎖的蛟龍急欲出洞。

第三潭名珍珠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聲清脆,潭面湛藍,瀑布在半空中碎成無數閃亮的水珠,直擊潭面,恰似珍珠落玉盤,故名珍珠潭。

第四潭名擊鼓潭,瀑布口有巨石阻遏,河水被切成數股奪路奔流落入深潭,聲若擊鼓,潭里娃娃魚來回穿梭,螃蟹時隱時現。

龍潭瀑布群中的第五潭叫仙女潭,是五潭中形態最美的,在瀑布落水口有一塊卷髻狀蒼石,水流分成兩股迂迥,在蒼石下又合成一股直沖而下,遠看第五潭瀑布,好像一位身著大袍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線條輪廓極其分明。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三

本文目錄

井岡山導游詞

江西井岡山導游詞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導游詞

游客朋友們: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中國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7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中國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7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代革命史跡、追尋先烈光榮傳統,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復。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眾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潭、黃洋界、五指峰、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有景點60余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云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潭風景區后,發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里盛產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

好了,現在車就來到了井岡山山腳下,讓我們一起投入它的懷抱吧!!!

井岡山導游詞(2) |

返回目錄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候和你在井岡山相遇,相知,相識,我感到很高興!今天這井岡山之旅就由我為大家做向導。我是##旅游行的##,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那么我就長話短說,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井岡山......

好了,現在車就來到了井岡山山腳下,讓我們一起投入它的懷抱吧!!!

井岡山導游詞(3) |

返回目錄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為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

北巖峰,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占地面積400畝。陵園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開放參觀游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陵園整體建筑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后,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后山東側筑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松、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制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墻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游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后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占云、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后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干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征集到照片,這里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后為吊唁大廳。吊唁大廳四周墻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范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里為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吊唁大廳后側上樓為忠魂堂。忠魂堂是為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云中。每年的清明節,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里來吊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體作為一種漢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為江西省建筑設計院設計,采用江南園林建筑風格,分為碑廊、碑亭、碑墻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筑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幾家碑刻單位支援,并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為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贊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教育于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筑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啟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于陵園東側山頭,于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群像為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巖為材料創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于“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于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為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巖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銹鋼制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7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著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為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為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為“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于1928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為“紅色割據”。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為“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斗和以茨評為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四

作為一名專門為游客提供幫助的導游,時常需要用到導游詞,導游詞是我們引導游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么應當如何寫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井岡山龍潭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井岡山龍潭位于井岡山北部,黃洋界南部,距茨坪7公里。這是一個以聚集瀑布為特征的景點,被稱為“五池十八瀑”之名。主要旅游景點有:龍潭、金獅面、小井紅軍醫院、小井紅軍殉難等。這是一個以瀑布聚集為特征的景點,被稱為“五臺十八瀑布”的名稱。

"五潭十八瀑”坦灘沒有共同的水,瀑布如仙女,隨景而行,寓意心中的一切。

拿云臺抱云,像蓬萊天臺。這里有終年云霧繚繞的懸崖云騰,人稱蘭云臺。往峽谷里望去,可以看到“思遠”二字,石墻亂石如抓,叫“龍爪”,古樹奇花充滿山谷,生出異樣的危險感。

龍潭瀑布群,位于慈屏以北七公里,號稱五潭十八瀑。龍潭以其眾多的瀑布、大瀑布和美麗的形狀而聞名。

龍潭瀑布群第一池叫碧玉池,瀑布落差67米,聲音震耳欲聾,煙霧迷蒙。它位于大峽谷的起點,三個危險的懸崖覆蓋著綠色的苔蘚。一邊地形有點慢,瀏覽便道在這邊。巨大的水霧從這里升起,這一帶的樹林和竹子在濃霧和疾風的作用下都向一邊蹲伏。

第二個池子叫鎖龍潭,瀑布藏在杜鵑林中。水聲沉悶,仿佛被鎖住的巨龍渴望走出洞穴。

第三個池子叫珍珠池。瀑布有30多米的.落差。水聲清脆,池面湛藍。瀑布在半空中碎成無數閃亮的水滴,直接打在池面上,宛如一顆珍珠落在玉盤上,故名珠池。

第四個池子叫打鼓池。瀑布口有一塊巨石。河水被分成幾股,沖進深潭。如果聲音是咚咚的,娃娃魚在池子里來回穿梭,偶爾會有螃蟹出現。

龍潭瀑布群的第五個池子叫仙池,是五個池子里最美的。瀑布入口處有一個髻形的蒼石,水流分成兩條迂回的小溪,然后在蒼石下匯成一條筆直的小溪。遠遠望去,第五潭瀑布,宛如一個穿著大袍大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線條和輪廓極其清晰。

井岡山的龍潭,位于茨坪西北7公里處。它由兩個景點組成,烏龍潭和金石殿。它是一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點。烏審河是龍潭“五臺十八瀑布”的來源。小溪沖擊小井峽后,突然跌落絕壁之下,然后不斷向四級絕壁飛下,形成了碧玉、鎖龍、珍珠、鼓點、玉女等五個壯麗的瀑布和深潭。細看五潭,碧水浩瀚,樹影最窄,崖如刀斧,崖腳下怪石,亭子美景,綠蔭遮四周。抬頭看五個瀑布,水池里沒有常見的水,瀑布就像女神一樣,對風景充滿想象力。

主要景點有:小井紅軍醫院、紅軍洞、長虹瀑布、水幕瀑布、金獅面、金龜擊鼓等。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五

井岡山地處湘東贛西邊界,南嶺北支,羅霄山脈中段,據傳在東漢年間就已經有人在井岡山居住了。秦朝設郡縣制時,井岡山為九江郡廬陵縣屬地。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井岡山

導游詞

講解,希望能夠幫到您!

各位團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革命老區井岡山旅游參觀,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了弘揚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現在已成為我國青少年及黨員干部的教育基地,井岡山不但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自然風光也是非常秀美壯觀,這就形成了井岡山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是革命搖籃、旅游勝地、療養佳境.陸定一曾題詞“井岡山有兩件寶,一是歷史紅、二是山林好”,朱德題詞“天下第一山”。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與江西的寧崗、遂川、永新和湖南酃縣四縣之交,東起井岡山的拿山,西到酃縣的水口,兩地相距90公里,北起寧崗的茅坪,南至井岡山的黃坳,兩地相距45公里,而四周從拿山起經過龍源口、新城、茅坪、大隴、十都、水口、下村、五斗江等等,再回到拿山,方圓共計550華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百里,井岡山”,井岡山地勢雄偉,齊峰峻嶺,古木參天,全市呈西南高,東北低走勢,地形復雜,境內平均海拔500米,市中心茨坪海拔1848米,全市面積670平方公里,整個土地資源現狀為:“九山半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市。

關于“井岡山”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有一個姓藍名子希的人為了避戰亂,背井離鄉來到了井岡山的主峰——五指峰山下的一塊平地安家立寨,房子門前有一條小溪流過,客家人稱為江,于是就把這個地方稱為“井江山村”在這里所說的“井”并不是指水井的意思,而是指家鄉的意思,后來又因為客家人“江”與“崗”諧音,又把這個地方稱為井崗山,過了不久又有一位姓黃的人也來到這里,他覺得村子不是建在山頭上而是建在山腳下,于是就把井崗山的崗字的山字頭去掉,成了岡字,這就是井岡山名字的由來。“井岡山”這個名字在很久以前曾有強盜的意思,辛亥革命到北伐戰爭期間,有不少散兵游勇,結成小股綠林,白天匿居山中,晚上竄到附近縣城官家富戶搶劫,聲稱自己為井岡山,隨后又有世居山上的王佐、袁文才集聚武裝,常以劫富濟貧為名,下山吊羊(也就是打劫綁架)也稱他們為井岡山,井岡山的名字就由此傳開了。

1927年10月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部隊上山,聯合團結改造袁文才、王佐的部隊,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成了革命的搖籃。于是,井岡山才有了自己的新含意。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毛澤東真會找地方,把紅軍帶到這里來,誰也不容易打進來”那是因為毛澤東已經調查過了。

進可攻退可守,便于開展游擊等等一些有利的條件,有利于軍事割劇。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帶領部隊進入了永新縣的三灣村,到了三灣村后,毛澤東對部隊進行了思考已久的整編,軍史上稱“三灣改編”。自從秋收起義以來,毛澤東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部隊屢戰屢敗,特別是蘆溪一戰,秋收起義的總指揮盧德銘犧牲后,一些投機分子紛紛扔下槍,不辭而別,造成槍多人少,軍心不振的現象。由于戰爭頻繁,以致傷員增多,一些軍隊打罵士兵的軍閥習氣,也在軍中時有發生,部隊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首先把只剩七、八百人的部隊干脆改成團的建制,軍旗上的字樣改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團”由黃浦軍校第一期畢業生陳浩擔任團長。第二項改革支部建在連上,黨以上設黨委,班設黨小組,并在連以上派黨代表,全軍歸黨統一領導,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毛澤東的《井岡山斗爭》中有一句道破天機的話,紅軍之所以堅難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第三項改革建立士兵委員會,規定了士兵委員會對軍隊長官的工作可以進行監督,人民軍隊官與兵的平等正是始于井岡山,井岡山根據地是“官最不像官”的時期。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在寧崗古城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也稱為古城會議,確定了對袁文才、王佐部隊實行“團結改造”的方針,并決定在茅坪建立紅軍醫院和留守處。

各位團友上井岡山旅游,想了解井岡山斗爭歷史的人,一定要知道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武裝部隊的情況。袁文才出生于是1898年,寧崗茅坪馬源村,客籍人。曾經念過很多書,學業時斷時續,后來又上了初中。由于歷史原因,寧崗土家人與客家人之間矛盾十分尖銳。袁文才一家深受土家人、地主的壓迫和剝削。在1923年的時候,寧崗茅坪一帶村民被土豪劣紳逼上梁山,組織起了“馬刀隊”公開以地主劣紳為敵,形成了一股綠林勢力。以胡亞春為首領,袁文才很早就與當地土豪謝冠南結下怨仇,勢不兩立。那是因為謝冠南玷污了袁文才的妻子,袁文才的父親就把謝冠南告上了法庭,結果袁家敗訴。袁文才的父親因此一病不起,不久就與世長辭。后來又因母親慘遭豪紳殺害,使袁文才橫下一條心,公開投奔“馬刀隊”。由于袁文才念過書,有文化會計謀,被任為參謀長之職,不久便當上了馬刀隊“首領”。成為群中之王,因為馬刀隊人多勢大,活動時間長,在寧崗周圍影響很大。

王左 :又名王云輝,1898年出生于井岡山下莊村下水坑一個農民家庭,也是客籍人,王佐早年喪父,家境貧困,兄弟姐妹多,王左隨母親改嫁別的村莊,那家人不同意把王佐的名字人祖譜,沒辦法又回到了井岡山,到了井岡山,為了維持生活,王佐便從小跟著叔叔學裁縫,沒有讀過書.1921年井岡山周圍的一些農民不忍土豪殘酷壓迫剝削,打出了劫富濟貧的旗號,成為了當地一支綠林組織.首領,朱孔陽王佐走投無路為貧困生活所逼,投奔了朱孔陽隊伍,上山為匪.開始,王在朱孔陽那知識做縫衣服的活,后來朱孔陽發現王左機靈,精明能干,就讓他擔任偵探,深得朱孔陽的賞識,.后來王左離開了朱孔陽,回到了家里,用平時的積蓄買了一枝九響槍,邀集了幾十人,自己拉起了一支隊伍,自立為王,成為山大王.

袁文才和王左都是客籍人,有著共同的社會地位和苦難的家庭,又是同年生,變結為老庾,彼此情同手足志同道合,而毛澤東早就知道井岡山有這么兩支綠林武裝隊伍,正在此時毛澤東在三灣會見了一位當時對他來說至關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毛澤東在廣州所講的學生,現在正是袁文才重要幕僚—陳幕平.見到陳幕平,毛澤東非常高興,因為毛澤東看來解救工農紅軍目前之困的出入就在此人身上,毛澤東與陳幕平長談一宿,知道了袁文才的底細,而從談話中又注意了一個細節,袁文才與王左還是拜把子老庾,袁文才帶著部隊在井岡山的茅坪,王左在井岡山的大小五井,他們相互襯托,同進同退,毛澤東不竟擊掌叫好.毛澤東連夜寫了一封長信,托陳幕平面交袁文才,既然同是農民兄弟的武裝何必客氣,毛澤東在信中向袁文才詳細敘述了工農革命軍目前的處境,并提出在他的地盤上安置上傷病員,建立留守處的要求.也許是毛澤東信中表示誠懇,也許是對陳幕平的信任,行使一貫謹慎的袁文才很快的派出代表請毛澤東到寧岡大倉相會,到了大倉毛澤東七人五騎,手無寸鐵,準時到大倉.見到袁文才派來的的代表,得到了袁文才肯定答復,毛澤東心上的石頭落了地,干脆把部隊帶進了寧岡古城.要說袁文才完全的相信毛澤東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名在綠林摸爬滾打的人物,在他親自看見毛澤東之前仍然保持因有的警惕,因此在毛澤東進村以前,袁文才還在祠堂里埋伏了一伙精壯的漢子,這是袁文才的天性,君子坦蕩蕩毛澤東心里無掛礙的走進袁文才指定的地方,一個叫林風和的農民家里.作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許多方面都有著過人之處,于袁文才一見面,毛澤東就從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些懷疑和殺機,毛澤東微微一笑,輕描淡寫,然而卻是鄭重地對袁文才說,工農革命軍決定送一批槍給你們.袁文才因為聽錯了,馬上補上一句多少支,毛澤東豎起一個手指說一百支.文才心中的大喜,吩咐部下殺豬宰雞,盛情款待毛澤東,袁文才覺得又不夠,又拿出七百塊大洋長給工農紅軍,并且當毛澤東將古城會議決定的幾件事向袁文才提出時,袁文才一概點頭.

三天后,袁文才又在寧岡壟市見到了毛澤東送給他的槍,而且還是一百零四支,并且每支槍配備了三發子彈.

利進行殲滅了尹道一,從而使王佐進一步信任了工農革命軍.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隊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改造,從思想和軍事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1928年2月中旬,袁,王部隊正式收編為工農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由袁文才任團長,王佐任副團長,何長工任黨代表。

蹜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也得到了王佐和袁文才以及當地百姓的大力幫助,1927年10月到1928年2月,工農革命軍在邊界艱苦奮斗5個月,在以毛澤東為首的前委的領導下,保存和發展了工農革命軍,恢復和重建了邊界黨組織,建立了茶陵、遂川、寧岡三縣紅色政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

各位團友,大家是不是想朱毛會師是在什么時候呢?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后來朱德領著八一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在1928年4月28日,朱德、毛澤東兩支隊伍在寧岡龍市勝利會師。根據湘南特委的意見,成立了工農革命第四軍,在寧岡龍江書院召開了紅四軍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紅四軍委,毛澤東任書記。5月4日,在寧岡龍市河灘上召開了慶祝朱毛兩軍會師大會,宣布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成立,后該為中國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陳毅任士兵委員會主任。紅四軍下轄三個師九個團,約1萬人。

1927年10月到1928年10月井岡山斗爭進入了全盛時期,國民黨曾三次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了會剿。

第三次反會剿失利后,湘贛邊界特委及各縣黨組織部遭到破壞。1929年4月8日,前委在于都召開了會議,決定紅五軍重返井岡山收復失地,重建邊界政權。4月底,彭德懷、滕代遠回到井岡山,再茨坪召開了群眾大會,彭德懷受前委委托慰問了井岡軍民,并發每人一塊銀元。紅五軍回井岡山后,幫助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在邊界繼續發展革命斗爭,7月中旬,紅五軍攻打安福縣城,由于情報有誤,陷入敵人有準備的包圍中,未能功下安福城,我軍損失重大,使參謀長劉之至和縱隊長賀國中不幸犧牲,12月底。紅五軍回到邊界,當時由于特委內部存在著嚴重的地方主義和無產階級思想,造成了領導成員內部意見分歧,加上土、客籍嚴重矛盾,紅五軍偏聽偏信,執行特委的錯誤決定,1930年2月下旬的一個凌晨,邊界特委書記朱昌凱帶領幾個彪形大漢,手持機槍,闖入永新縣城尹家巷袁文才的住處,開槍把袁文才打死在床上,王左聽到槍聲后慌忙出逃,往井岡山逃跑時跌倒淹絲在禾水河里,袁文才、王左被錯殺,釀成了湘贛邊界的一起悲劇事件。使邊界工作遭受到不應該的重大損失,井岡山斗爭告一段落,整個時間為兩年零四個月。

好了各位團友,井岡山大概的的介紹到此為止,現在我們去參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我在把井岡山給大家作個詳細的介紹。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六

龍潭瀑布群位于茨坪北面七公里處,有五潭十八瀑之稱。龍潭以瀑布數量多、落差大、形態美而著稱。

龍潭瀑布群第一潭名碧玉潭,瀑布落差達67米,水聲震耳,水霧如煙,它座落在大峽谷的始端,三面危崖如削,長滿綠苔。一面地勢稍緩,瀏覽便道就在這一邊,巨大的水霧從這里騰空而起,這一帶樹林和箸竹在大霧、疾風作用下都向一邊偃伏。

第二潭名鎖龍潭,瀑布掩映在杜鵑林中,水聲沉悶,好似被鎖的.蛟龍急欲出洞。

第三潭名珍珠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聲清脆,潭面湛藍,瀑布在半空中碎成無數閃亮的水珠,直擊潭面,恰似珍珠落玉盤,故名珍珠潭。

第四潭名擊鼓潭,瀑布口有巨石阻遏,河水被切成數股奪路奔流落入深潭,聲若擊鼓,潭里娃娃魚來回穿梭,螃蟹時隱時現。

龍潭瀑布群中的第五潭叫仙女潭,是五潭中形態最美的,在瀑布落水口有一塊卷髻狀蒼石,水流分成兩股迂迥,在蒼石下又合成一股直沖而下,遠看第五潭瀑布,好像一位身著大袍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線條輪廓極其分明。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七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峰。歡迎閱讀借鑒。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中國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0xx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0xx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0xx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中國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0xx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0xx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0xx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代革命史跡、追尋先烈光榮傳統,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復。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眾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潭、黃洋界、五指峰、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有景點60余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云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潭風景區后,發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里盛產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

好了,現在車就來到了井岡山山腳下,讓我們一起投入它的懷抱吧!!!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候和你在井岡山相遇,相知,相識,我感到很高興!今天這井岡山之旅就由我為大家做向導。我是##旅游行的##,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那么我就長話短說,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井岡山......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中國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0xx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0xx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0xx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中國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0xx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0xx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0xx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代革命史跡、追尋先烈光榮傳統,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復。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眾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潭、黃洋界、五指峰、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有景點60余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云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潭風景區后,發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里盛產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

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代革命史跡、追尋先烈光榮傳統,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復。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眾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潭、黃洋界、五指峰、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有景點60余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云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潭風景區后,發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里盛產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

好了,現在車就來到了井岡山山腳下,讓我們一起投入它的懷抱吧!!!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為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

北巖峰,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占地面積400畝。陵園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開放參觀游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陵園整體建筑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后,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后山東側筑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松、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制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墻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游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后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占云、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后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干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征集到照片,這里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后為吊唁大廳。吊唁大廳四周墻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范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里為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吊唁大廳后側上樓為忠魂堂。忠魂堂是為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云中。每年的清明節,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里來吊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體作為一種漢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為江西省建筑設計院設計,采用江南園林建筑風格,分為碑廊、碑亭、碑墻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筑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幾家碑刻單位支援,并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為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贊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教育于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筑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啟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于陵園東側山頭,于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群像為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巖為材料創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于“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于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為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巖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銹鋼制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0xx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著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為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為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為“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于1920xx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為“紅色割據”。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為“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斗和以茨評為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后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八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多年來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游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井岡山

導游詞

,歡迎參考!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東連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是江西省西南的門戶。解放前,井岡山沒有獨立的縣級行政建制。解放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于1950年在茨坪設立了井岡山特別區,1959年成立省轄井岡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設縣,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20xx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將原井岡山市與原寧岡縣合并組建新的井岡山市。全市現轄21個鄉鎮場和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4.97萬余人,總面積為1308.58平方公里。

井岡山山勢雄偉,境內平均海拔381.5米,市內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市。 井岡山,具有輝煌的歷史,綺麗的自然風光,革命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是一個集風光旅游、傳統教育于一身的理想旅游避暑勝地。經過幾十年開發建設,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國民經濟日漸壯大。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井岡山人民都豪情滿懷地向前走,讓世人清楚地看到這塊紅土地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為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

北巖峰,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占地面積400畝。陵園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開放參觀游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陵園整體建筑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是中國革命根據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紅色旅游景區、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毛澤東會師就是在這里,也就是井岡山會師。

該景區地處湘東贛西邊界,南嶺北支、羅霄山脈中段。泰井高速、吉井鐵路、江西321省道可直達。距吉安市吉州區約130公里,距井岡山市新城區(紅軍大道)35公里。是集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和高山田園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旅游區。

20xx年7月,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井岡山-北武夷山(武夷山拓展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

井岡山,屬江西省井岡山市,市設立在廈坪鎮。東連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井岡山最高峰海拔2120米,風景秀麗,林木繁茂,有高山幽壑,飛瀑深澗,巖洞云海之景,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東臨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 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是江西省西南的門戶。解放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于1950年在茨坪設立了井岡山特別區,1959年成立省轄井岡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設縣,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20xx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將原井岡山市與原寧岡縣合并組建新的井岡山市。全市現21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4.8萬余人,總面積約為1308平方公里,是革命的根據地。

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全市現轄21個鄉鎮場和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4.97萬余人,總面積為1308.58平方公里。井岡山山勢雄偉,境內平均海拔381.5米,市內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市。從山下往上望,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井岡山旅游最佳旅游時間為每年的4-10月份。而最精彩的莫過于每年的4、5月份,十里杜鵑傲然開放,正是游覽井岡山的絕佳時機。杜鵑是井岡山市的市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13.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黃洋界、龍潭、主峰、桐木嶺、湘洲、筆架山、仙口八大景區。

“井岡山”的名字來源于五指峰(即一百元人民幣票面圖案井岡山主峰)山腳下一個叫“井岡山村”的村莊。大約在300多年前,廣東省興寧縣有藍、黃姓氏的兩戶農民,為避戰亂,遷徙到五指峰下一塊較平坦的地方安家立籍。由于這里四面環山,地形好象一口井,旁邊又有一條小溪流過,客籍人稱溪為“江”,便把此溪叫作“井江”,旁邊的山便叫“井江山”,村子也就叫作“井江山村。”又因客籍口音“江”與“岡”諧音,天長日久,人們就稱為“井岡山村”了。于是便有了“井岡山”這個地名。井岡山在東漢年間已開始有人居住。秦朝設郡縣制時,為九江郡廬陵縣的屬地。公元280年西晉太康年間為廬陵郡西昌、遂興兩縣分治。唐朝顯慶年間(658年)改為江南西道吉州府屬地。明、清以來隸屬于江西行省吉安府永新、龍泉(現遂川)兩縣分治。

1920xx年10月--1939年2月間,湘贛邊界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的態勢,井岡山境內曾設“(永)新遂(川)邊陲特別區”,直屬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領導。1949年8月,井岡山獲得解放。1950年成立“井岡山特別區”。1959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井岡山管理局”,屬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十年動亂時期的“井岡山革命委員會”屬吉安地區管轄。1977年恢復省轄的“井岡山管理局”。1981年11月,改為“井岡山縣”,由吉安地區管轄。為加快老區經濟建設和旅游事業的發展,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改設為“井岡山市”。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九

龍潭又稱“五龍潭”,位于茨坪西北面7公里處,是龍潭景區中最值得一看的景點。這里群瀑聚集,有“五潭十八瀑”之稱,也是井岡山中值得一提的綠色景觀。

進入景區大門,前行到不遠的攬云臺,這里可見兩條山道,右邊通往龍潭著名的五折瀑布,左邊則通往金獅面。金獅面以奇石為主,有水簾瀑、海螺峰、人面崖、紅軍洞及紅軍造幣廠等景點可看,不過這邊去的人較少,有時因安全問題并不開放。游覽龍潭還是以瀑布為主。

游覽龍潭的五折瀑布,順著步道一路往下游覽即可順次由第一潭看到第五潭。攬云臺往右走到底就是第一潭碧玉潭。若不想走路,也可以在景區門口坐纜車過去(單程25元)。龍潭索道由景區門口直通到最下方的第五潭,往返60元,單程50元。不過只有走路才能近距離看到五個瀑布,因此通常不會乘索道往返。又由于進入景區游玩的步道是一路下坡,想要省力的話,可以考慮步行參觀瀑布之后坐纜車出來。

碧玉潭的瀑布是最壯觀的,落差近70米。站在觀景臺上,瀑布的聲音轟隆入耳,頭上是來往的索道,景色非常迷人。再往下是金鎖潭,瀑布藏在幽谷和杜鵑林中,顯得委婉動人。后面的珍珠潭和飛鳳潭則較為普通,最后的第五潭仙女潭是形態最美的,瀑布落水口有一塊石頭將水流分為兩股,又合成一股直沖而下,遠看像極了一位仙女在翩翩起舞。瀑布下方的深潭很開闊,右側凌空伸出一個跳水臺似的石板,游人往往要在此徘徊一番,拍照留念。

索道下站離第五潭不遠,步行游覽過后,乘上索道從空中俯瞰下面的山水,別有一番滋味。天氣好的時候拍出來的照片也很漂亮。

介紹井岡山的導游詞篇十

五指峰(井岡山主峰杜鵑山)

山峰并列如五指,因而得名,位距茨坪西南六公里,海拔1586米。是井岡山的象征。井岡山革0據地紀念章和一百元人民幣背面主景,就是以她的模樣繪制而成的,故有中國最值錢的山峰之稱,有人說到此一游必將帶來滾滾之財源。這里山高林密,地域寬闊。山洞遍野,回旋余地大,是歷來兵家藏龍伏虎之地。

曾有明朝寧王朱宸濠造反未成,帶親屬、兵丁逃遁于此,太平天國失敗后,又一部分捻-移到此堅持斗爭。后又有世居山上的綠林軍首領王佐等人集聚武裝,也曾扎營在五指峰的巖洞中, 五指峰上長滿了各種杜鵑。有紅的、黃的、白的、紫的,十多個品種,迷目五色,各領-。因而又被稱作為“杜鵑山”。

水口又名錦繡谷

在五指峰左側,距茨坪九公里。這里風光極美,尤以曲溪幽谷、碧潭峰巒和杜鵑林為勝。主要景點有水口河谷、金牛戲水、百疊泉、彩虹瀑、鎮龍潭、藏星巖、龍門、展旌群峰等。

沿著水口的洞門進去,只見兩邊石峰對峙,山壁似刀削斧砍,構成了一條長兩華里的深邃大峽谷。峽谷間古木參天,山巖垂懸,林木蔥蔥,山鶯飛翔,松鼠跳躍,百泉彈琴,原始古谷,天籟無塵。谷底一條清流,溪水清幽明澈,九腸曲回,水中有一景觀“金牛戲水”。溪旁兩岸杜鵑花樹集生成林,大部分都是名貴的“猴頭杜鵑”。沿著溪旁的游覽便道走到水口瀑布口,頓覺豁然開朗,眼前是一個袋形的大峽谷。峽谷四周,峽谷正前方有兩座石山陡壁峻立,是峽谷的兩扇龍門;峽谷右邊,山石裸露,峰巒肅立;左邊怪石嶙峋,蒼松挺拔,境幽景奇,有“小黃山”之稱。

彩虹瀑是一高96米、寬10余米的梯形大瀑布,

每當夏季上午八時至十一時,陽光照射瀑布上,便會出現七色彩虹,疊現在瀑布中,五彩斑斕,瑰麗鮮艷,并隨游人的上下移動而變換其位,當游人沿著石階往上走時,彩虹疊現在瀑布之上首,往下走時,彩虹又疊現在瀑布之下首。“赤橙黃綠青藍紫,宛若云霓天下嬌”,置身于這個五彩世界,天人合一,神思悠悠,令人嘆為觀止。

飛潭左側有一座小山,長滿著名貴的.猴頭杜鵑,多在6米之高,花大如盅,白里透紅,故名鵑島。

由環行道路口向左行,守在飛龍瀑前第一峰,名曰“太守峰”。太守峰儼然衣冠楚楚的太守高坐于臺上,故名。登太守峰可觀賞飛瀑全景。

從紅軍游擊洞沿著小徑向左至山頂,登上集錦峰頂,可遠眺黃洋界的雄姿,五指峰的秀奇及筆架山、八面山等群巒概貌。近可瞰視群巒湖的全貌。

井岡湖(群巒湖)

是一座攔江筑起的人工湖,塊石漿砌的雙曲拱壩,高92米,稱之為中國吉尼斯紀錄。湖面62萬平方米,蓄水1870萬立方。從南湖上船,經中湖,泛舟穿林,可駛向西湖和北湖,全長5.3公里。整個湖周圍,林木密密層層,盤根虬枝,濃蔭如蓋。湖北的峽谷,長2500米。形成一根巨大的扁擔,稱之為“扁擔崖”。崖頂端奇峰怪石,有幾株臺灣松點綴著,青云繞繞,婀娜多姿,活像一幅與天相銜的中國國畫。從主峰大壩碼頭上游輪,可游覽井岡湖,至水口石門碼頭上岸,又可游覽水口各景點。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