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袁隆平演講稿(實用13篇)

2023年袁隆平演講稿(實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27 20:49:03
2023年袁隆平演講稿(實用13篇)
時間:2023-09-27 20:49:03     小編:紫薇兒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袁隆平演講稿篇一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他是一位飽經風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陽親吻過他黝黑的`皮膚,歲月刻在他臉上一道道皺紋,時光將他的須發染成花白,他卻絲毫顧不上這些,只顧著大步邁向田野,望著收成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雙手,輕輕地撫摸著水稻,眼里充滿了喜悅。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谷減少了5%,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在這時有人就說:"人要是能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發展了。”面對無數的譏諷,袁隆平依然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終于將雜交水稻研究成功。

每當有記者采訪他時,他總會像個小孩子樂呵呵的,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80歲時是80后,我90歲時就是90后。”他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感染了我,對待事情總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事情都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喜歡他從不言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純樸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個真正能讓我的肚子和頭腦都吃飽飯的男神——袁隆平。

種子破殼而出,把頭伸出渾濁的泥水。它的目標從來就很明確——生長,結穗。水稻只能踏實,因為它生在水里,也必須長在水里,這樣沉默的生長著。終于,在黃葉遍地的季節,金燦燦的稻穗掛滿了水稻,又是成熟,又到收獲。然而,這時的它更深深地彎下了腰,在秋日中更顯沉穩,它的虔誠總是有增無減。

這個人就是袁隆平,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身上也帶著水稻的秉性:務實,淡泊,正直。

水稻想要長得筆直,根就得抓得穩。袁隆平懂得做事先做人,也就懂得立人先立本。正直無私的人總比欺世有術的人更接近理想,袁隆平的剛正不阿正是他攀向成功的根基。

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希冀做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袁隆平的水稻人生,就是奉獻人生。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讓清晰的腳印指向遙遠的未來,邁向我們美好的新時代!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潮流,“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里,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為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民。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么宏大的設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又是個什么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峰,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著中國專家迎戰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里高興,吃點苦沒關系。

袁隆平在講話時會有中英交雜的習慣,就像是吃多了雜交水稻,講中文后會自動翻譯,人們稱這是“袁氏幽默”,他還會講俄語,愛好體育,愛好音樂,考過空軍,像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寶藏男孩”怎能不讓人敬佩!

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于科學研究,或許他們沒有千億的身家,卻甘愿把技術無償的貢獻給全人類,造福全人類。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誰有功夫閑看云隱;他們精確地估量著生命的意義,誰有私心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是這些美妙的晶瑩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發芽,茁壯成長,成為綠蔭,去感恩那些為我們無言付出的科學家。因為,我堅信自己可以不斷地向未來邁進,致敬新的時代!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篇三

各位同學:

大家好!

奮斗熱情依舊高漲,這位“當代神農”,不僅讓更多人遠離了食不果腹之憂,還以自身經歷給了世人另一種精神財富:對科研的忘我投入與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不斷學習、不斷突破,對未來充滿希望,為理想傾盡畢生精力,讓自己活出閃閃發光的樣子。

心系天下蒼生的袁隆平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的夢想,發現水稻“雜交優勢”,攻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難關等,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綠色神話。在89歲高齡之時,袁隆平用發音清晰的英文致辭,且全程脫稿,盡顯大師風范。

值得世人致敬!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偉大的英雄主義精神。

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態,我們的每一天才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追夢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能讓青春在夢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當我們用辛勤的汗水鋪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過泥濘奮勇向前,高揚青春的旗幟,才能讓青春的顏色變得多姿多彩,讓青春的價值在進取中彰顯。

大師終會老去,手握歷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應責無旁貸地扛起使命,不負青春年華,追逐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斷劈波斬浪,用奮斗書寫輝煌的明天。我的發言完畢。謝謝!

袁隆平演講稿篇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天下富足,禾下乘涼》

噩耗傳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13時02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同志是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國際肝膽外科的著名專家,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

在這痛心疾首的消息之后,讓我不經想起了袁老生前說過的:我有兩個愿望,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老一生致力于國家糧食發展,鞠躬盡瘁。

他說,敬天惜糧、勤儉節約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年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20xx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但是,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他說我是研究雜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產糧食,保障糧食安全。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獲,每一粒糧食可以說吸天地日月之精華,附農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員想方設法鉆研怎樣提高水稻產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糧食增產是令人高興的事!但當看到提高產量的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廠食堂、酒店賓館、學校飯堂,白花花的米飯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現在,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超過10%,大型聚會的浪費更是接近40%。雖然他們是用錢買的,但是沒有糧食的時候,有錢又怎么樣呢?過去說:兩個金元寶挑不到一個窩窩頭;20世紀60年代,有人拿著當時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錢想要買一斤糧票,但是買不到。有錢也不能填飽肚子啊!

提倡節約不是強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飯,更不等于缺糧,而是提醒人們銘記豐年不忘饑苦,富歲當思節約之誡,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對饑餓會有深刻的印象,他曾親眼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那種感覺真是錐心般的刺痛。在那個困難年代,糧食非常珍貴。因為經歷過饑餓的痛苦,所以爺爺們這一代人對于糧食格外珍愛。

古有宋應星貴五谷而賤金玉,寫就《天工開物》;今有袁隆平心懷禾下乘涼夢,致力雜交水稻的研究。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比普通人更普通,卻比普通人更懂得奉獻。

袁老的夢

是我們這一代人砥礪前行的目標

是造福人民的共同夢想。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您,

世界更不會忘記您,

人生在世最后不過一黃土,

而您的功勞與奉獻,

將會永刻在歷史的豐碑。

袁老一路走好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篇五

尊敬袁隆平爺爺:

您好!雖然您已離開,但我相信您的.成就和為人民著想的偉大品格會永遠印在我們的心中。

袁爺爺,還記得您曾經做過的一個夢嗎?您夢見“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掃把那么粗,您和您的助手在稻穗下乘涼,開心地笑著。您為了讓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飽飯、稻種提高產量,辛苦操勞了一生啊!您的這種大愛,感天動地!

袁爺爺,您淡泊名利,從不申請專利,無私地為全人類奉獻著;您多才多藝,用英語全程授課,擅長拉小提琴,還博覽群書;您生活儉樸,據說您買過最貴的襯衫才一百多元。您用畢生的精力為全世界服務。我有理由相信,您的事跡和英名必定被人類銘記,孩子不會忘記您,祖國不會忘記您,浩浩歷史長河中必會留下屬于您的一朵絢麗的浪花!

袁爺爺,我雖然知道這是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信,但我覺得您一定能看到!袁爺爺,您英魂不泯,永遠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祝在遙遠的地方幸福、快樂!

袁隆平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x,x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xx。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說他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偶然!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于一次偶然:小學一年級時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里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后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其率真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袁隆平因為兒時的這個愿望,高中畢業后,袁隆平考上了x相輝學院(后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后,被分配到x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為這個偶然的選擇,袁隆平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篇七

同學們:

大家好!

2004

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為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為“

中國

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后,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

中國

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為國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而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

鑒定

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漫。自由散慢,我就這么一個人。至于學農,起緣于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么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后學農了。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單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篇八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20xx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公布。中國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毫無懸念地位居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之首。

主辦方給他的評詞是: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創造的物質財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無價。而他自己,依舊躬耕于田疇,淡泊于名利,真實于自我。他以一介農夫的姿態,行走在心靈的田野,收獲著泥土的芬芳。那里,有著一個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碼。

當得知自己名列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之首后,袁隆平依然帶著寬厚的笑容說:對我來講,上了太多的排名榜,也對各種排名失去了興趣,卻唯獨看重這個排名榜。

因為,主辦方給我的評詞,對我大輩子做了一個較為準確的總結。雖然財富可以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而要讓心靈真正富裕起來,就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了。所以,我對這個排名深感欣慰。

做一個富有愛心和勇于進取的人,讓我們的`心靈富裕起來。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篇九

大家好!

作為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著小朋友真摯的來信,袁隆平深受感動,立即鋪開紙,拿起筆,動情地題寫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完美的,而且會越來越完美。你雖然看不見,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圍的爺爺、伯伯、叔叔們都在關心你,幫忙你。你是一個有志氣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長大了,一定會有比別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聽過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沒有,這位大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卻從小發奮圖強,在鋼琴的鍵盤里創作了美妙的樂章,讓音樂伴隨著人類走向史詩般如癡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雖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來,袁隆平回這封信是充滿著真切的情感的,對于一個素昧平生而且來自遠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夠認真對待,并動之以情,情真意切地親筆回信,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這位科學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會職責感是何等的強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麗。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篇十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大家好!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說他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偶然!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于一次偶然:小學一年級時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里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后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其率真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袁隆平因為兒時的這個愿望,高中畢業后,袁隆平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后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為這個偶然的選擇,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了。

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大家好!

袁隆平演講稿篇十一

大家好!

讀袁隆平,讀“雜交水稻”之父,我可以從中讀出精神,讀出品質,讀出境界。

讀袁隆平,我知道人要有一個偉大的理想。

“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多么偉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是無數英雄為之努力的方向。凡成功者,必定有堅定而明確的理想。他們把理想作為自己人生的航標,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直達自己理想的彼岸。在理想的指引下,袁隆平宛如上緊弦的發條,拉滿弓的銳箭,展示出常人所難以想象的意志和力量,越過讓常人望而卻步的艱難險阻。終于,他實現了他的夙愿:用占全球8%的耕地養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他讓中國人遠離了饑餓。

讀袁隆平,我知道要想做事業,必須先學做人。

只有做一個老老實實的,才能踏踏實實做事;只有做一個淡泊名利的人,才能一心一意做事,只有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才能明明白白做事。如果袁隆平貪圖名利,他可能早已是億萬富翁;如果袁隆平貪圖享受,他也不用以七十六歲的高齡流連于稻田之間。他是真正想為人民做點實事,為農民增收,為國家分優。

讀袁隆平,我知道機遇寵愛有準備的人。

從查得威克發現中子,到中國科學家合成人工胰島素。他們遇到機遇,獲得成功,哪一個不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哪一個不是經歷了數千次的實驗呢?有位名人說得好:“當你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時,就可以考慮機遇了!”是啊,機遇永遠偏愛有準備的人。

讀袁隆平,我知道運動是很重要的,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試想,如果所有的科學家都健康長壽的話,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會增添多少新的發明創造啊!每次聽到有風華正茂的科學家去世,我都會為他們感到惋惜,為國家失去人才感到痛惜。經常運動,使自己身體健康,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為人類多作貢獻。

讀袁隆平,使我的精神得到升華;讀袁隆平,使我的心靈得到美化;讀袁隆平,使我的生命得到增值。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篇十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天下富足,禾下乘涼》。

噩耗傳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13時02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同志是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國際肝膽外科的著名專家,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

在這痛心疾首的消息之后,讓我不經想起了袁老生前說過的:我有兩個愿望,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老一生致力于國家糧食發展,鞠躬盡瘁。

他說,敬天惜糧、勤儉節約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年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20xx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但是,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他說我是研究雜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產糧食,保障糧食安全。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獲,每一粒糧食可以說吸天地日月之精華,附農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員想方設法鉆研怎樣提高水稻產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糧食增產是令人高興的事!但當看到提高產量的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廠食堂、酒店賓館、學校飯堂,白花花的米飯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現在,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超過10%,大型聚會的浪費更是接近40%。雖然他們是用錢買的,但是沒有糧食的時候,有錢又怎么樣呢?過去說:兩個金元寶挑不到一個窩窩頭;20世紀60年代,有人拿著當時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錢想要買一斤糧票,但是買不到。有錢也不能填飽肚子啊!

提倡節約不是強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飯,更不等于缺糧,而是提醒人們銘記豐年不忘饑苦,富歲當思節約之誡,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對饑餓會有深刻的印象,他曾親眼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那種感覺真是錐心般的刺痛。在那個困難年代,糧食非常珍貴。因為經歷過饑餓的痛苦,所以爺爺們這一代人對于糧食格外珍愛。

古有宋應星貴五谷而賤金玉,寫就《天工開物》;今有袁隆平心懷禾下乘涼夢,致力雜交水稻的研究。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比普通人更普通,卻比普通人更懂得奉獻。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篇十三

大家好!

20xx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為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為“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后,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為國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而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鑒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漫。自由散慢,我就這么一個人。至于學農,起緣于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么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后學農了。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單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謝謝大家!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