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一
近年來,我家鄉在扶貧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效。許多貧困戶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和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在參與家鄉扶貧工作的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扶貧的意義和價值。下面我將就這方面的心得體會進行闡述。
首先,扶貧工作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從小,我就聽長輩們講述家鄉過去的貧窮和艱苦,因此我對扶貧工作有著特殊的情感和認同。通過實地調研和與貧困戶面對面的接觸,我深刻認識到每一個貧困戶背后都有著一個飽受苦難的家庭。這些年,家鄉扶貧工作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取得了積極成效,讓貧困戶重新擁有了新的生活。
其次,扶貧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扶貧工作需要廣泛的關心和支持,不能依靠單一的力量。在我家鄉,許多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扶貧工作,通過捐款捐物、提供就業機會等方式,為家鄉的貧困戶提供了有效的幫助。此外,許多志愿者也投身到扶貧工作中,他們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給予他們關懷和幫助。全社會的廣泛關心和參與為扶貧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貧困戶帶來了更多的溫暖和希望。
再次,扶貧工作需要注重實效和可持續性。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不僅僅是發放物質上的幫助,更需要為他們提供獨立發展的機會和能力。在家鄉的扶貧工作中,我們看到一些貧困戶通過參與農業合作社、發展鄉村旅游等途徑,實現了自身的脫貧致富。這些做法不僅短時間內幫助貧困戶改善了生活水平,更提高了他們的自主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同時,扶貧工作也需要注重貧困戶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他們的參與和意見反饋。貧困戶不僅僅是扶貧工作的對象,更是我們共同社會的一員。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積極為他們搭建平臺,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使扶貧工作更加精準、有效。只有真正尊重貧困戶的主體地位,扶貧工作才能做到深入人心、潛移默化。
最后,我深信扶貧工作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并對扶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當前,我家鄉的扶貧工作正朝著脫貧攻堅的目標邁進,黨和政府一定會繼續加大對扶貧工作的支持力度,為貧困戶帶來更多實際利益。我相信在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下,貧困戶們定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幸福生活的向往。
總之,從我對家鄉扶貧工作的深入了解和體會中,我認為扶貧工作是一項偉大的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扶貧工作注重實效和可持續性,需要貧困戶的參與和意見反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家鄉將徹底告別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二
我愛我的家鄉,因為這里一年四季美不勝收。要說家鄉的故事,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喔!
以前,我的家鄉并沒有好像現在這樣好。走路時,道路上塵土飛揚。路邊都是垃圾,只要一刮風,垃圾便會熏死人,臭得連路人都埋怨。以前不要說水泥路,就連一條好像樣的土路都沒有。現在我的家鄉變得美極了,道路變得方便極了,不再坑坑洼洼的了。路邊不再垃圾成堆,而是一些花草樹木了。寬敞的道路上不再是灰塵滿天,取代而之的是路邊行道樹挺秀的身影。
以前,我的家鄉很多人喜歡賭博……甚至有人都把家里的錢賭光了,把家里的東西都拿去賣,賣的錢又拿去賭光了,最后家產都敗光了。現在,他們都金盆洗手,重新做人了!他們都做起了生意,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一年到頭的收入真可觀。他們賺到了錢,不再拿去賭博,而是拿去蓋樓房,還有的錢捐給村里的小學,為孩子們購買了電腦,添置了嶄新的桌椅,讓孩子們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家鄉人的面貌跟以往就更不一樣了,連隔壁那個六十多歲的老爺爺又娶了一個老奶奶呢!老爺爺往日缺吃愁穿的',現在居然穿起了筆挺的西裝。有一次,我跟著老爺爺來到河邊,只見河面上大大小小的鴨子在追逐嬉戲,河面上翻騰著鴨子的身影,如白色的浪花。爺爺的眼睛笑得瞇成一條線。我也好奇地望著。啊!真多,足有好幾百只。我問爺爺:“您養的這些鴨子,一年至少有好幾千元收入吧?”“什么?幾千元?我家還養了幾頭母豬,加上我種的菜,算起來,每年收入有好幾萬元!”爺爺興奮地說著,臉上充滿了喜悅的神色。
啊!家鄉,您徹底的變了樣。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來把您建設得更加美好!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三
家鄉的故事,這得從很久很久之前說起了。在時候,處在山坳里的家鄉還沒有住人,四周的山環繞著中央的小小平地,在一側的山腳還流淌著小溪流。
正是這兒清幽的環境,吸引了家鄉里的第一批人來這里安家。聽家鄉里的一些長輩們講,當時候來這里定居的人并不多,大家都是由于各種原因背井離鄉,然后在漫漫長途中尋找新的家鄉。
這其中的艱險可想而知,來到了這里的先人們開荒墾地,硬是用辛勤的雙手建造出了一個他們心目中完美的家鄉。來這里定居后的人們,對這里的氣候環境默默摸索,想在家鄉里種出一些東西來,也好讓定居在這里的人們自足自給。
家鄉的祖先們很聰明,并且也很勤勞。在不斷的開荒中,在四周的山上種了不少的果樹,桃子、李子、橘子等等這類水果的樹苗都是家鄉里的人們從各處中尋來的。
很多年過去了,家鄉里的人口發展得越來越快,山上種下來的那些果樹有的長得粗壯,也有不少是后來重新栽種上去的。一直到現在,每年的春天一到,家鄉的山頭就美麗的如同夢幻仙境一般。
家鄉里的人戶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呢,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我們的家鄉是在他們的雙手下變得美麗的。
現在的家鄉很好,家鄉里的人們平日里都走得近,關系也都很要好。每戶人家的生活都很不錯,圍繞在家鄉周邊的山是家鄉里人們的主要來源。每到收獲季節,整個家鄉都是熱鬧的,人們的歡聲笑語中含著的是對豐收的喜悅。
我愛我的家鄉,我美麗的家鄉是由世世代代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創建出來的。我也很感激我家鄉里的人們,他們在相互幫助之中,共同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四
最近,本人有幸參加了一次家鄉故事分享會。這個分享會吸引了城鄉不同背景的人群參加。我和其他參會者一起聆聽和分享了很多有關家鄉的有趣故事,這些故事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體會。
在分享會上,我聽到了很多關于家鄉的歷史和民俗文化的故事。其中,一個農村孩子總結了他的成長經歷,分享了在農村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他講述了在農村的危機意識的培養,多方面的生存技能的學習和傳統智慧的積累經驗。這些看似平凡的經驗和智慧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更加珍惜我的家鄉,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我們豐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另外,還有一位老師分享了她在家鄉的中學學習經歷,這個分享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在中國農村,很多學生沒有機會繼續他們的教育,也沒有被機會學習在城市的前沿科技。那個老師的故事展示了如何在一個缺乏教育資源的環境中勇敢地探索知識,展現了知識的力量。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在哪兒,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
此外,我還聽了別人分享的一些關于鄉村美食的故事,比如一群年輕人一起跑進田地,用新鮮的食材做菜,煮肉、紅燒雞蛋、酸菜魚,菜香襲人。這些簡單的做法卻讓周圍的人們感到了那個時代的味道,也讓我們青年人重新認識了鄉村生活,對家鄉也充滿了熱愛和歸屬感。
總之,在分享會上,聽到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參會者分享自己的故事,讓我更好地認識了家鄉的多樣性,加深了對家鄉的認同,也讓我意識到我們的民間文化、風土人情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消失,而是會一直傳承下去。我相信,在家鄉文化的傳承中,我們可以找到我們的文化立足點并獲得更多的自信和能量。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五
我的家鄉,在順義西北與懷柔昌平二區相接的趙全營。在京北燕山腳下,雖說不上是窮鄉僻壤,但絕比不上那些著名的人文薈萃之地,因此,也就少有登大雅之堂、足以流傳千古的故事產生。但是,多年來,我仍舊留心著,在那些家鄉故老口耳相傳的故事中,搜尋一些耐人尋味的傳說。
先說說村名吧。我們家鄉那一帶,有很豐厚濃重的明末移民的文化遺存味道。我們村叫趙全稷山營,旁邊的村,如洪洞營,絳州營,忻州營,夏縣營,河津營,稷山營……都可以在今天的山西省轄境內找到對應的地名。我的爺爺常說,咱們的根在洪洞縣的大槐樹底下,老祖宗是被鎖鏈鎖到這兒來的。關于這一節,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遷徙途中,移民們的雙手都被鎖著,要想方便,需要官長老爺解去手上的鎖鏈,所以我們那一帶管上廁所就叫解手。
我姥姥家在洪洞營,姥姥的娘家在北孫各莊,挨著潮白河的地方。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潮白河、永定河、海河泛濫。京津冀幾十座縣城,數百村鎮被洪水淹沒,死人無數,損失慘重。上世紀五十年代,清華大學設計密云水庫時所做的《密云水庫防洪能力復合洪水分析報告》中,也提及了那次大水:1939年潮白河洪水沖毀京、古鐵路,沖壞密云縣護城石壩。沖塌縣城西北角,東、南三關進水,南門外大街可行船……淹天津市,街道行舟。故事就發生在那場大水中。
姥姥生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發水那年已經十四歲了。由于姥姥家離潮白河河堤較遠,洪水的威力到她家時已經不那么猛烈了。但也是一點點地侵入了村莊,先淹沒了大田,柴垛被沖散,擦黑兒時,水就進了屋。全家人只得到炕上躲避,圍著八十歲的老祖母,烙小鍋餑餑,沒有把逐漸升高的洪水當回事。
當日夜晚,人們才突然發現,屋中的洪水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一尺來高了。這下,炕上的一家人坐不住了。有人提議上房,老祖母說:“不行,房塌了,咱們都得喂魚。上史山吧。”史山是村西的一座孤山,華北平原末端常見這種孤山,在茫茫平原中顯得很突兀。
在史山上,姥姥見證了一幕讓她終生難忘的場景,即使是七十年后講給我聽時,老人家的渾濁的雙眸中還隱約可見當時的驚心動魄。
潮白河的河道原本不寬,決堤之后就變成了一片澤國。寬闊的水面上凌亂地漂浮著炕桌、蘆席、牛羊的死尸,甚至死難者的遺體。
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姥姥看見,遠遠得從上游漂過來兩根檁條粗細的木頭,奇的是,這兩根木頭居然是立在中的!就像兩條被激怒的眼鏡蛇,立著身子向下游奔襲。
剎那間,這兩根木頭到了近前。姥姥發現,它們居然都是“雙心木”——長著兩圈年輪。
雙心木所到之處,房倒屋塌,專瓦木料都立即沉入水中。
但是若誰家在建房時用了雙心木做原料,其他的木料都會沉底,只有這根雙心木會立起身子,隨著那兩根木頭漂走。
鬧完雙心木過后,大水便退了。
聽老人講,凡是長著雙心的木頭都是龍宮里龍王用的木料,叫做龍木。這場大水,就是因為此地的百姓私用龍木,龍王才興起這場水,把龍木收了回去。
我喜歡聽家鄉的傳說。兒時的仲夏夜,坐在姥姥家小院的老棗樹下,搖著蒲扇,吃著井拔涼水鎮的西瓜,聽姥姥將這些家鄉的傳說,除了龍木的故事,還有龍種禿尾巴老李大戰水聘娘娘的故事也是姥姥最愛講的。時間過得真快,姥姥去世快十年了,回想起當年的種種,竟會覺得很浪漫。家鄉就是在這樣一段段傳說中變得具體,變得刻骨銘心。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六
每次回鄉下老家,您都在一張鐵網門后迎接我和姐姐,您慈祥的笑著,領我們到屋里,要給我們包餃子,屋子很干凈整齊,雖然不很豪華。
你用長滿了繭子的手包起餃子來,動作是那么熟練麻利。
吃完香噴噴的酸菜豬肉餃子,累了一中午的您我們去打棗,大棗又脆又甜,我們接住您打落的大棗,開心的吃起來。
您的牙差不多掉光了。您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們,我和姐姐開始玩耍。
您給了我們一些美味可口的綠豆糕,香甜無比。
我們睡了午覺,您早早的就起了床,推出了那輛有些破舊的小紅書那輪,我們兩個坐在后車廂,一路顛簸,看了一路美好的風景,聞了一路清新的空氣。到了田里,您流著汗水干起活來。卻不讓我們干活,我們去田后的山坡上玩,上面有個小樹林,小樹林里很幽靜,仿若仙境,里面有很多草,我們小心翼翼的拔起來,我一個不小心劃破了手指,哇哇大哭起來,您的耳朵雖不如以前靈敏,卻還是扔下手中的活,飛一樣的趕到我身邊,為我包扎傷口。我立刻停止住了哭聲。
回到家了,我們吃了晚飯就睡了,半夜,我突然醒了,聽到悄悄的下炕聲。睜開打盹的眼睛,看見您拿起縫了一半的小棉襖又縫了起來。我看見針扎進您的手指,您慌忙抽出,卻怕驚醒我們,只是按住傷口,不作聲,怨不得您的手上竟是傷痕,原來都是因為我們!
我又沉沉的睡下,早上我起來的時候,您坐在炕頭,好像您也睡了足足的一覺了!我的眼淚差點掉下來,您明明只睡了一會,就為我和姐姐做棉襖!還扎破了手!
臨走時,您把小棉襖給我們穿上,我小心翼翼地穿上,因為它對于我來說,很珍貴。
我真的不想離開,真的,我不愿意去城市聞那濃重的汽油味,看那高大的樓,我的眼淚掉下來,對您說:“姥姥,我一放假就回來看您!”
您笑了。
我坐上車后,忍不住回頭一看,那一刻,我看到您,老淚縱流。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七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終年環繞著我們的小村莊潺潺的流淌著,河的兩岸,種著幾棵梅樹,高昂挺立的枝干為小河點綴著幾分生機。偶爾有幾片花瓣落在水面上,隨波流去,好似畫中景物,真是讓人如癡如醉。
即使干旱,這條小河永遠都是流水潺潺、碧波盈盈,不會干涸的。我常常在河里游泳,抓點小魚小蝦。外公外婆總是吃完晚飯,拿個板凳坐在河邊,吹吹夜風。爸爸媽媽總喜歡在這條河里釣魚,釣到的小魚又肥又嫩,做成烤魚再合適不過了。
唯一可以過河的地方只有踩著那我們全村辛辛苦苦搭的石頭路,走在石頭路上肯定會搖搖晃晃的,如果你不小心腳底一滑,就會四腳朝天倒在河里了。
走過石頭路,你會碰到兩條岔路,右邊一條是出村的路,而左邊那一條你會來到一個“避暑勝地”,那里綠草茵茵,樹木非常茂盛,漫步在那條小路上,你會感到夏天的炎熱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至今一聽到“避暑勝地”這個詞,我的腦子里立刻呈現出當時的場景。
就在20xx年的3月9日,是我誕生的日子,我的老家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老家東西南北都有窗戶,就連廁所也有窗戶,十分透氣。冬天,房子里還 有火爐,暖和極了。早上,太陽升起來,公雞一打鳴,我就似“聞雞起舞”,起來鍛煉。
我愛我的家鄉,村里人互幫互助,同甘共苦,這些生活點滴,這些美好記憶,我一輩子也不會忘!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八
我愛我的家鄉,家鄉的物產豐富,有紅茶、小苦瓜、香菇和木耳等,還有迷人的美景。
我家前面一些是一條河,夏天,我們小朋友下河游泳,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你拔我濺,大家笑哈哈。這時,不知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里,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行銀牙,總讓我們笑個直不起腰。
往后走是一座茶山,春天時,山上處處歡聲笑語,原來是小朋友和大人在采花。再往上面是一個大操場,旁邊有一面墻,前幾年,一位畫畫技藝非常高超的人,在上面畫了整個溶口的景物,有山、有車,還有一座座大房子,非常壯觀。操場前面就是一片樹林,那兒樹木茂盛。冬天過去,春天到來,樹木戴上綠色的帽子,穿上了棕色的衣服。小花和小草不再偷懶,努力地向上鉆。花的顏色有很多,有的白如雪、有的粉如霞、有的紅勝花。樹林里還有一些水果,比如野葡萄、樹瓢、水瓢。以前,我和小朋友在玩的時候肚子餓了,就想方設法的吃到水果,上樹摘,用棒子打,其樂無窮。
我愛我的家鄉,愛它的物產豐富,愛它的景色迷人。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九
女1: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下午好!
男1: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毛主席提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第51個年頭。
女1:半個世紀以來,雷鋒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它已經深深的熔鑄在人們的心靈深處。
男2:歷經50載,神州大地上高揚的雷鋒精神始終熠熠生輝,雷鋒精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2:曾幾何時紅領巾們唱著嘹亮雄壯的雷鋒歌,懷著單純的夢想,用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勤勞的手博取別人的稱贊。
男1:那時的天空清新明朗,人們笑容燦爛,孩子們扶老人過馬路,大人們排隊候車?女1:雷鋒是大家心中的神話,一聲“雷鋒叔叔”蘊含著無限的敬仰與崇敬之情。
男2:在離開雷鋒的日子里,人們用心延續著雷鋒的生命,延續著刻苦鉆研的“釘子精神”,延續著勤儉節約的自強精神,成百上千的“活雷鋒”應時而生。
女2:黃河不能忘,長江不能忘,雷鋒精神如碧波蕩漾
男1:青山不能忘,大地不能忘,雷鋒精神與日月同光
女1:今生不能忘,永遠不能忘,雷鋒精神代代傳揚
男1:在這春暖花開的三月,為了緬懷心中英雄,弘揚雷鋒精神。今天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共同紀念這個不朽的靈魂。
女1:下面我宣布,二廟中學“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正式開始。
男2: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評委就坐,他們是李昌彬老師、劉莉老師、徐飛老師、老師、老師、老師、老師。
女2:比賽開始之前,有請李校長講話,大家歡迎
男1:感謝李校長的講話,下面請徐主任宣讀本次比賽評分細則
女1:雷鋒,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
我們要像雷鋒那樣做好事,讓身邊的人更加幸福。
男2: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剛才1號選手的精彩演講為我們的比賽成功的拉開了帷幕。相信我們后面的選手同樣會帶來精彩的表現。
(女2:請評委給一號選手亮分,一號評委分,二號評委分??)
男2:偉大出自平凡,崇高寓于平凡。我們青少年學習雷鋒,我們需要雷鋒精神,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
女1: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1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男1:雷鋒,活著,是一面旗幟,鮮紅奪目,催人奮進;逝去,是一座豐碑,昂然聳立,催人向上!接下來有請3號選手同學帶來《傳承雷鋒精神爭做文明好少年》。請4號選手劉錦淑準備。
男2:雷鋒是一支歌,從中國的幼兒園唱到美國的西點軍校,撞擊著每個人的心靈,響徹世界每一個角落。請聽4號選手詩歌朗誦《雷鋒在我們心中》。請5號選手準備。男1: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3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女1:自新中國成立至今,始終有一種精神被我們銘刻,那就是——雷鋒精神,它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一顆閃亮的明珠。請聽5號選手演講《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6號選手準備。
男2: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4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女2:雷鋒,是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滋生出一片片綠洲;雷鋒,是一棵漸漸變黃的小草,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大地;雷鋒,是一面光輝燦爛的旗幟,永遠飄揚在人們的心中!下面請聽6號選手演講《懷念雷鋒》。7號選手準備。
男1: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5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女1:“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精神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雷鋒精神無處不在,校園里到處可見活雷鋒。接下來有請7號選手同學演講,她演講的主題是《雷鋒精神永放光芒》。8號選手準備。
男2: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6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女2:多少偉大的人,偉大的事,哪個不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呢?請聽9號選手的演講,他演講的主題是《學雷鋒從小事做起》。9號選手準備。
女1: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7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讓雷鋒精神發揚光大》。10號選手準備。女2: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8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男2:回覓上世紀60年代,在中華大地上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學習雷鋒熱潮,雷鋒事跡在大江南北撥動著炎黃子孫的心弦。
女2:而在今天,榜樣的力量也絲毫沒有減弱。
男2:雷鋒精神就像一切屬于時代,屬于民族的東西,一直珍藏在人們心中。
女2:下面請聽10號選手帶來的《學習雷鋒好榜樣》。11號選手準備。
女1: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9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男1:1962年,一場意外帶走了雷鋒,將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2歲的青春年華里。
女1:但雷鋒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時刻鞭策著華夏兒女。
男1:接下來有請11號選手同學帶來《學雷鋒見行動》。12號選手準備。
男2: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10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女2: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
男2:而一個有英雄/卻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是一個可憐的民族。
女2:學習雷鋒,就讓我們從心開始吧!
男2:接下來有請12號選手演講,她演講的主題是《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男1: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11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女1:下面宣布12號選手最后得分分
男2:12位參賽選手都表現出了很高的水平,最后結果如何,請稍作等待。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徐校長就本次比賽做一個小結。
女2:各位老師、同學們。今天的演講比賽在同學們的精彩演繹,各位評委的共同努力
下,取得了圓滿成功。經各位評委的綜合打分,獲獎情況已經揭曉。
男1:獲得本次演講比賽三等獎的是:
請上臺
女1:獲得本次演講比賽二等獎的是:
請上臺
男2:獲得本次演講比賽一等獎的是:
請上臺
女2: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向獲得本次演講比賽獲獎的同學們表示祝賀!
男1:精彩的演講,有力的號召,為了共同的目標——弘揚雷鋒精神。
女1:我們由衷地希望能通過自身的努力,讓雷鋒精神經久不衰,將學習雷鋒進行到底。
男2:驛路梨花處處開,
女2:雷鋒精神代代傳。
男1:我們堅信,雷鋒精神這朵中華民族亮麗的道德奇葩,必將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結出精神文明的累累碩果。
女1:“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到此結束!
合:祝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祝同學們生活快樂,學習進步!
看過雷鋒故事演講比賽主持詞的人還看了: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十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離開我的家鄉很久了。但是我的家鄉卻一直在我的記憶中,每次想起我家鄉的故事,都令我十分的難忘。
我還記得那時,好不容易熬到了假期,很是盼望這一天,可算是又能重回老宅子了。漫長的路程是我困意萌起,沒辦法,無意間望向車窗,可謂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眼看近卻無”。仍舊是顛簸的道路,下了車,即便離家很遠,我仍執意徒步前進,放眼望去,幾片荒地,看來早已無人勞作,越走越近,真是“近鄉情更怯”,聞到了濃濃的煙味,這也確是兒時的味道,不知不覺中,回味著兒時的趣事,猛地一抬頭,那一片老村莊,映入眼簾,看來,什么都沒變。兒時的秋千,幾座廢墻,在一座座房子中,我仍舊能閉上眼睛找到自家的戶門,踩到地上,發出咯吱的聲音,摸到了什么東西,有老有舊,歲月的斑痕仍可摸到,幾條木紋,顯得如此的滄桑。環顧四周,幾棵兒時的“希望”,早已變成蒼天古樹。緩緩睜開眼,一棟古老的宅子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無比的糾結,我是進還是不進?,走到了那條河邊,順手拾起一塊石頭,扔到水里,這曾是一個多么熟悉的動作,“咕咚”一聲,墜入河底,泛起幾陣水浪,“算了,還是進去吧,好不容易有時間”走到了門口,一只手輕輕地推開門,“咯吱”,看來房門老了,很長時間不曾用了,踏出一步,邁進家,環顧一圈,仍可見當時繁華的景象,倚在了墻邊,慢慢沉思、沉思。
“哈哈,你個小笨蛋”!我不禁哭了出來,真是的!你們幾個壞哥哥,說實話,我的這幾個表哥對我很好,我們常常會在家鄉的河邊一起赤手捕魚,這幾天,又是捕魚的好日子自己想先抓,作作弊,沒想到,又被發現了。魚是很滑的,每次都要摔幾次。我們幾個卷起褲腳,跑到河邊,出乎尋常的順利,魚越來越多,當太陽親吻西山時,我們方才罷休。那幾個人不等我,眨眼間沒了影,孤獨的水面獨有一個孤獨的人影,河水似乎也傷心了,匆遽地游呀游,他在講述我家鄉的故事,后來還是我自己走回家的呢!
風起時它沉靜在大地暖暖的懷里酣睡著,酣睡著。天快亮了。千絲萬縷的愁緒,在這濃重的夜空里翻滾糾結;千瘡百孔的離思,在這墨綠的大地中盤旋散盡。夜,飄散在我的睡眠里,風,何處的風,攜走我的夢。告訴我,是我的心飄在夜空,還是夜空散入我的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故事,仔細回憶起來,還真是有不少的故事。而每一個故事都是我童年美好的回憶,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家鄉的每一個故事!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十一
晚上,我吵嚷著讓外婆講故事。可外婆的故事幾乎被我“掏空”了。她說:“外婆沒故事了,你給外婆講個故事好不好啊?”“我不講,就要外婆講,就要外婆講!”我嚷嚷著。經過幾番折騰,我“勝利”了。外婆吧我太奶奶的家鄉給“搬了出來”。
外婆開始講了:“你太奶奶生活在梧田,日子過得很滋潤,住的是四合院,前屋有八間房子,都是兩層的。第一層有大堂{太奶奶的公公開的是私人診所,很有聲望),廚房(柴房,餐廳)。第二層都是臥室。后屋有一個大院子。院子是正方形或長方形,四個邊角有四個正方形的小花圃,花圃五彩繽紛,一到花開季節,粉的,紅的,黃的,紫的。美極了!花圃周圍種著些桃樹和葡萄,桃樹上掛著鳥籠,每日清晨,鳥兒會在籠子里用動人的歌喉呼喚著。而一到夏日晚上,外婆她們也會像我一樣搬了張竹凳坐在葡萄藤下纏著太奶奶講故事。院子中心有一個大魚缸,魚缸里養著許多長著燈泡眼的金魚,她們調皮的吐著泡泡,悠然的搖著尾巴游來游去,好不愜意。”講到這兒,外婆頓了頓,又繼續說“很美吧”外婆問,可我已經昏昏入睡,朦朦朧朧中只聽見耳邊沙沙作響。外婆見我睡著了,便把我抱上床,輕輕的給我蓋上了被子。
“晚安!”外婆微笑著說。隨著這聲“晚安”,外婆故事里的家鄉也進入了我的夢里。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十二
下午我放學回家,急沖沖地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家鄉有什么變化?”爸爸說:“改革開放,最明顯的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你看你爸爸營養過盛,變成一個大胖子,現在天天辛苦減肥啊!”奶奶說:“改革開放,廈門人文明多了,講普通話的人多了。”媽媽說:“現在廈門人沒有再稱呼外地人為鄉巴佬或內地仔了。”爺爺說:“改革開放的變化,我最有發言權,咱們的家鄉內田村,那可真是日新月異呀!”
爺爺出生在同安縣蓮花鎮內田村,原先那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距離同安縣城二十公里,那里山連著山,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家家戶戶都住土坯房,沒有電,一到晚上,整個村子黑漆漆的,一片沉寂。偶爾幾聲狗叫,村里沒有像樣的學校,學生擠在一間破廟上課,沒有桌子,就用小板凳當桌子,人坐有地板上。1979年爺爺從哈爾濱調回廈門大學工作,全家翻山越嶺走了一天才到。全村男女老少都圍過來看熱鬧,見面只有一話:“你們回來了。”再無法交流,因為他們不會說普通話。
今年寒假,我們全家坐汽車回內田老家,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寬闊的水泥路直通到村口,一到村子,大紅布條寫著:“歡迎到內田村做客!金光湖旅游區歡迎你!”我看見一座嶄新的二層樓,上面插著一面五星紅旗。哦!那是學校!學校后面,一幢紅磚樓拔地而起,那是麗琴家,我走進去,吃了一驚!房間里窗明幾凈,東西應有盡有,彩電、冰箱、電腦等,東西真高級啊!真是令人眼花了亂!這時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原來是麗琴的爸爸,我的伯父,只見他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線。我問:“我爺爺說內田村很窮,怎么一點都不像?”我的話引來大家哈哈大笑。伯父說:“那是以前,現在改革開放了,黨的政策好,我們農民富裕了,現在只要你肯干,就能賺錢。咱們村的一些年輕人到外地打工,賺錢回家,所以新房多了。我自己當泥水工,一天工資兩佰元,半年就賺了一萬多元,我在山上種桔子,橙子,也賣了兩萬多,現在道路修好了,許多城里人到金光源旅游,我賣土雞土鴨給他們,農閑時我還上山砍竹子,也能賣錢,你算算,咱們農民是不是富了,如今咱們的生活真的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要是沒有改革開放,咱們肯定還過窮苦的日子。”
聽了伯父的話,我恍然大悟。爺爺說:“咱們家鄉富了,可我希望她更富有,你要好好讀書,學好本領,長大回家鄉,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開心地答應了。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十三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汪清人,家鄉雖然沒有杭州的風光秀麗,沒有北京的`繁華街道,但是我覺得我的家鄉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地方。
在我的家鄉,有美麗的長白山天池,那里池水清澈見底,水平如鏡,水天相接,讓人浮想聯翩,心曠神怡。天池的水從一個小缺口上溢出來,從懸崖上往下瀉,就形成了著名的長白山大瀑布。十分壯觀,離瀑布很遠就可以聽到它的轟鳴聲。天池很美麗,吸引無數中外的游人前來觀賞。
我們家鄉不僅有美麗的長白山天池,還有獨具特色的滿天星風景區。景區內標志性的建筑——龍龜島上的白衣女雕像,只要你站在她的身邊,滿天星的山水便盡收眼底。景區在群山環抱之中,山巒疊嶂,林木蒼翠,景色宜人。關于滿天星還有一個傳說呢!在很久以前,星國里的天王星想讓自己的家庭永遠星光閃閃,于是就派十八個文武雙全的兒子和十八個才貌出眾的女兒去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但他們卻一去不復返,后來,天王星的三十六個子女把年老體弱的父親接到天星湖,一日三餐用山珍海味、靈丹妙藥來孝敬父親。天王星逐漸返老還童,重放光芒。從此,天星湖畔出現了和睦相處、欣欣向榮,恰似繁星閃爍的三十六個兄弟姐妹星和三十六個風格各異的景點。后人因此稱之為滿天星。每到夏季,乘舟蕩漾在滿天星人工湖上,湖面水平如鏡,周圍綠樹紅花,山間鳥叫蟲鳴,就如同置身在畫卷中一樣。
我們家鄉的歌舞也是很有名的,有長鼓舞、扇子舞、象帽舞和東北秧歌等,其中以朝鮮族的象帽舞最具代表性,曾多次獲得舞蹈界的最高榮譽獎,還申請了“千人象帽舞吉尼斯紀錄”,所以家鄉還享有“象帽舞之鄉”的美譽。
我們家鄉物產豐富,有人參、鹿茸、貂皮,還有黑木耳和中草藥,家鄉的蘋果梨爽口甜美,還有“北方梨中之秀”的美稱。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多姿多彩的地方,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的!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十四
向大地炫耀著自己的威風,也許……
綠,實在是無處不在。
土壤下面是秋,秋的上面是綠,綠的上面是濃濃的雪白。秋作了綠的滋補品,使綠更加充滿活力;雪也作了綠的'滋補品,使綠更加艷麗多姿。
我想著,想著……
雪,在飛舞著……
綠,在沉思著……
我,在等待著……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十五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廈門人。廈門就是我的家鄉,是我生存的地方,當然,我對這里也是了如指掌了。
家鄉的環境很好。馬路上的車輛雖然很多,可是翠綠的樹木更多,它們像一個個吸塵器,把汽車尾氣吸走,擺放出健康的二氧化碳供人們呼吸。就是因為這樣,鳥兒們才愿意在這里安居樂業,瞧,這棵樹上就有一個鳥窩,里面有好幾只小鳥正歡快地唱著歌,好像在說“這里的環境可真是好呀!”。蔚藍的天空中漂浮著多多潔白的云,在風娃娃的撫摸下,變得更加凈潔了,好像一個個棉花糖,惹人好像咬一口。再往下看,那棵蒼天大樹的底部,多少綠油油的小草在風中頻頻點頭,還有隱藏在草中的野花,她們穿著五花八門的彩衣裳,隨著風的節奏,跟著小草的舞步,左右搖擺著;再加上蝴蝶姑娘和蜜蜂姐姐的伴舞、鳥兒們天生金嗓子的合奏,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合唱隊。大街上的果皮紙屑大量減少了,路邊安上了垃圾桶。垃圾桶也是有分類的,人們會根據垃圾的種類把它們放進自己的“家”。
登上海拔200米的日光巖。站在日光巖的觀光處,當微風吹拂著你的臉蛋,會使你感到心曠神怡。放眼望去,廈門海濱高樓林立,環島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鷺江海面上貨船來回穿梭,汽笛長鳴,好一派繁華的景象!在往右邊望去,亞洲最長的跨海大橋——海滄大橋,像一條巨龍臥在海上……站在日光巖上,你才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鼓浪嶼的絢麗,才可以感受到廈門的絢麗多彩!
這就是我的家鄉,我的美麗家鄉,你喜歡嗎?
文檔為doc格式
家鄉的故事電影篇十六
江南,九江,都有如畫的風景,令人神往,令人贊嘆。但每個人向往的'地方不同,我熱愛的,是我那不為人知,豪不起眼的家鄉——江西省東鄉縣。
雖然它在祖國版圖上只有螞蟻般大小,是微不足道的,但卻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歡樂。而且,改革開放三十年,本來落后的東鄉縣也煥然一新,披上了繁華的新衣。
瞧,本來有些混亂的街道不見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井然有序的車列、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前總是有小販在街旁吆喝,受苦受累,如今他們在黨的幫助下,也有了自己的商店,疲憊的臉上也綻放出了幸福的笑容;以往破舊的樓房消失了,現在的建筑是一棟棟嶄新、漂亮的高樓大廈。家鄉真的變了,無窮無盡的幸福也隨著變化來了!
在我們家門前,原本有一些雜石,當我們過年回去時發現,那堆雜石不見了,我們家對面建起了一幢房子,一永人家正在貼春聯,見到我們還友好地跟我們打招呼呢。原來建筑工人充分利用那一堆石頭,蓋了一棟漂亮結實的住房。還有我們常去玩的“落葉林”,那里的蝴蝶更多更漂亮了,還種上了很多花草樹木,時而還會有小鳥啼叫著,早上在這里散散步,什么煩心事都會忘記的,因為這里的一切都那么生動活潑,顯示出勃勃生機。
“東方樂園”里的設備也更齊全啦!蹺蹺板、滑滑梯、單杠,舒展器……應有盡有,一應俱全,免費對我們這些孩子開放,很多小朋友都愛在這里玩。
“改革開放三十年,多好啊。一切都變的這么美好!”我常聽到大人們這樣感嘆。是啊,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也變了,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