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一
觀察平板晶體中的高壓輝光放電現象。
:大型閃電盤演示儀
閃電盤是在兩層玻璃盤中密封了涂有熒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控制器中有一塊振蕩電路板,通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通電后,振蕩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于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二產生紫外輻射,玻璃珠上的熒光材料受到紫外輻射激發出可見光,其顏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熒光材料決定。由于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1. 將閃電盤后控制器上的電位器調節到最??;
2. 插上220v電源,打開開關;
3. 調高電位器,觀察閃電盤上圖像變化,當電壓超過一定域值后,盤上出現閃光;
4. 用手觸摸玻璃表面,觀察閃光隨手指移動變化;
5. 緩慢調低電位器到閃光恰好消失,對閃電盤拍手或說話,觀察輝光歲聲音的變化。
1. 閃電盤為玻璃質地,注意輕拿輕放;
2. 移動閃電盤時請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與盤面連接斷裂;
3. 閃電盤不可懸空吊掛。
輝光球
觀察輝光放電現象,了解電場、電離、擊穿及發光等概念。
1.將輝光球底座上的電位器調節到最??;
2.插上220v電源,并打開開關;
4.用手觸摸玻璃球殼,觀察到輝光隨手指移動變化;
5.緩慢調低電位器到輝光恰好消失,對輝光球拍手或說話,觀察輝光隨聲音的變化。
1.輝光球要輕拿輕放;
2.輝光球長時間工作可能會產生臭氧。
變得更為明亮,產生的弧線順著手的觸摸移動而游動扭曲,隨手指移動起舞。對輝光球拍手或說話時,也會影響電場的分布。
輝光球又稱為電離子魔幻球。它的外觀為直徑約15cm的高強度玻璃球殼,球內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玻璃球中央有一個黑色球狀電極。球的底部有一塊震蕩電路板,通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通電后,震蕩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于球內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而光芒四射,產生神秘色彩。由于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壓氣體中顯示輝光的放電現象,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在低壓氣體放電管中,在兩極間加上足夠高的電壓時,或在其周圍加上高頻電場,就使管內的稀薄氣體呈現出輝光放電現象,其特征是需要高電壓而電流密度較小。輝光的部位和管內所充氣體的壓強有關,輝光的顏色隨氣體的種類而異。熒光燈、霓虹燈的發光都屬于這種輝光放電。
在各種各樣的輝光中,最神奇的還要算人體輝光了。1911年倫敦有一位叫華爾德?基爾納的醫生運用雙花青染料刷過的玻璃屏透視人體,發現在人體表面有一個厚達15毫米的彩色光層。醫學家們對此研究表明,人體在疾病發生前,體表的輝光會發生變化,出現一種干擾的“日冕”現象;癌癥患者體內會產生一種云狀輝光;當人喝酒時輝光開始有清晰、發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轉為蒼白色,最后光圈內收。吸煙的人其輝光則有不諧和的現象。
過奇妙的物理現象感受了偉大的自然科學的奧妙。我們懷著好奇心仔細的觀看了每個演示實驗,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同學們的認真講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現象都能用科學的自然知識來解釋了!
我覺得我們做的雖然是演示實驗,但也很有收獲,這是我們對課上所學知識的一個更直觀的了解,通過此次光學演示實驗使我對光有了一種感性的認識,加深了對光學現象及原理的認識,為今后光學的學習打下深厚的基礎,此次演示實驗把理論與現實相結合,讓大家在現實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質,這給我們每天的理論學習增添了一點趣味。
特別是輝光球和輝光盤,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看不到,這是我第一次看。一絲一絲的五光十色的光線通過輝光球迸射出來如同禮花綻放般浪漫,讓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絕倫的煙火。雖然說演示實驗的過程是簡單的,但它的意義絕非如此。我們學習的知識重在應用,對大學生來說,演示實驗不僅開動了我們思考的馬達,也讓我們更好地把物理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現象的分析中去,使我們不但對大自然產生了以前沒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對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這是一個人做學問最最重要的一點。因此我想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要帶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和責任感,認認真真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學會一門課,學好一門課。此外,我覺得我們不能將眼光僅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鏡所欺騙,要認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僅在物理,生活中更應如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大綱上要安排這樣一個演示實驗的目的所在。我很慶幸能和老師一起參與本次試驗,老師的細致指導是我能夠順利完成、理解本次試驗的前提。
感謝老師的指導!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二
專業班級:
姓 名:
學 號:
輝光盤
觀察平板晶體中的高壓輝光放電現象。
:大型閃電盤演示儀
閃電盤是在兩層玻璃盤中密封了涂有熒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控制器中有一塊振蕩電路板,通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通電后,振蕩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于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二產生紫外輻射,玻璃珠上的熒光材料受到紫外輻射激發出可見光,其顏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熒光材料決定。由于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1. 將閃電盤后控制器上的電位器調節到最小;
2. 插上220v電源,打開開關;
3. 調高電位器,觀察閃電盤上圖像變化,當電壓超過一定域值后,盤上出現閃光;
4. 用手觸摸玻璃表面,觀察閃光隨手指移動變化;
5. 緩慢調低電位器到閃光恰好消失,對閃電盤拍手或說話,觀察輝光歲聲音的變化。
1. 閃電盤為玻璃質地,注意輕拿輕放;
2. 移動閃電盤時請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與盤面連接斷裂;
3. 閃電盤不可懸空吊掛。
輝光球
觀察輝光放電現象,了解電場、電離、擊穿及發光等概念。
1.將輝光球底座上的電位器調節到最?。?/p>
2.插上220v電源,并打開開關;
4.用手觸摸玻璃球殼,觀察到輝光隨手指移動變化;
5.緩慢調低電位器到輝光恰好消失,對輝光球拍手或說話,觀察輝光隨聲音的變化。
1.輝光球要輕拿輕放;
2.輝光球長時間工作可能會產生臭氧。
變得更為明亮,產生的弧線順著手的觸摸移動而游動扭曲,隨手指移動起舞。對輝光球拍手或說話時,也會影響電場的分布。
輝光球又稱為電離子魔幻球。它的外觀為直徑約15cm的高強度玻璃球殼,球內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玻璃球中央有一個黑色球狀電極。球的底部有一塊震蕩電路板,通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通電后,震蕩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于球內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而光芒四射,產生神秘色彩。由于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壓氣體中顯示輝光的放電現象,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在低壓氣體放電管中,在兩極間加上足夠高的電壓時,或在其周圍加上高頻電場,就使管內的稀薄氣體呈現出輝光放電現象,其特征是需要高電壓而電流密度較小。輝光的部位和管內所充氣體的壓強有關,輝光的顏色隨氣體的種類而異。熒光燈、霓虹燈的發光都屬于這種輝光放電。
在各種各樣的輝光中,最神奇的還要算人體輝光了。1911年倫敦有一位叫華爾德?基爾納的醫生運用雙花青染料刷過的玻璃屏透視人體,發現在人體表面有一個厚達15毫米的彩色光層。醫學家們對此研究表明,人體在疾病發生前,體表的輝光會發生變化,出現一種干擾的“日冕”現象;癌癥患者體內會產生一種云狀輝光;當人喝酒時輝光開始有清晰、發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轉為蒼白色,最后光圈內收。吸煙的人其輝光則有不諧和的現象。
12月的一次周末,我們利用這短短的2個小時去西區參觀的物理實驗室,并觀看了物理演示實驗。在這次的演示實驗課中,我學到了很多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學不到的東西。在實驗課上,老師讓我們自己學習實驗原理,自己動手學習操作,然后給同學們演示并講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一些很新奇的儀器和實驗,通過奇妙的物理現象感受了偉大的自然科學的奧妙。我們懷著好奇心仔細的觀看了每個演示實驗,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同學們的認真講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現象都能用科學的自然知識來解釋了!
我覺得我們做的雖然是演示實驗,但也很有收獲,這是我們對課上所學知識的一個更直觀的了解,通過此次光學演示實驗使我對光有了一種感性的認識,加深了對光學現象及原理的認識,為今后光學的學習打下深厚的基礎,此次演示實驗把理論與現實相結合,讓大家在現實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質,這給我們每天的理論學習增添了一點趣味。
特別是輝光球和輝光盤,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看不到,這是我第一次看。一絲一絲的五光十色的光線通過輝光球迸射出來如同禮花綻放般浪漫,讓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絕倫的煙火。雖然說演示實驗的過程是簡單的,但它的意義絕非如此。我們學習的知識重在應用,對大學生來說,演示實驗不僅開動了我們思考的馬達,也讓我們更好地把物理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現象的分析中去,使我們不但對大自然產生了以前沒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對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這是一個人做學問最最重要的一點。因此我想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要帶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和責任感,認認真真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學會一門課,學好一門課。此外,我覺得我們不能將眼光僅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鏡所欺騙,要認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僅在物理,生活中更應如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大綱上要安排這樣一個演示實驗的目的所在。我很慶幸能和老師一起參與本次試驗,老師的細致指導是我能夠順利完成、理解本次試驗的前提。
感謝老師的指導!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三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一:
實驗目的:通過演示來了解弧光放電的原理
實驗原理:給存在一定距離的兩電極之間加上高壓,若兩電極間的電場達到空氣的擊穿電場時,兩電極間的空氣將被擊穿,并產生大規模的放電,形成氣體的弧光放電。
雅格布天梯的兩極構成一梯形,下端間距小,因而場強大(因)。其下端的空氣最先被擊穿而放電。由于電弧加熱(空氣的溫度升高,空氣就越易被電離, 擊穿場強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氣也被擊穿,形成不斷放電。結果弧光區逐漸上移,猶如爬梯子一般的壯觀。當升至一定的高度時,由于兩電極間距過大,使極間場強太小不足以擊穿空氣,弧光因而熄滅。
簡單操作:打開電源,觀察弧光產生。并觀察現象。(注意弧光的產生、移動、消失)。
實驗現象:
兩根電極之間的高電壓使極間最狹窄處的電場極度強。巨大的電場力使空氣電離而形成氣體離子導電,同時產生光和熱。熱空氣帶著電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經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夢中見到的天梯。
實驗拓展:舉例說明電弧放電的應用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二:
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避雷針
一、演示目的
氣體放電存在多種形式,如電暈放電、電弧放電和火花放電等,通過此演示實驗觀察火花放電的發生過程及條件。
二、原理
首先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這是由于電荷在導體上的分布與導體的曲率半徑有關。導體上曲率半徑越小的地方電荷積聚越多(尖端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強,空氣層被擊穿。反之越少(球型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弱,空氣層未被擊穿。當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時,其間的電場較弱,不能擊穿空氣層。而此時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最近,放電只能在此處發生。
三、裝置
一個尖端電極和一個球型電極及平板電極。
四、現象演示
五、討論與思考
雷電暴風雨時,不要在空曠平坦的田野上行走。為什么?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四
自然界中,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叫共振。俄羅斯橫跨伏爾加河伏爾加格勒市的大橋全長154米,2010年5月22日,大橋路面突然開始蠕動,類似于波浪形,并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正在大橋上行駛的車輛在滾動中跳動。這個有趣而又有點危險的現象就是由于共振引起的。
共振是指一個物理系統在特定頻率下,以最大振幅做振動的情形。共振在聲學中亦稱“共鳴”。
我們在實驗室中,可以通過“耦合擺球”的實驗來演示這個現象及研究影響它的因素。
操作步驟:選中右側第一個單擺,使其擺動起來,經過幾個周期后,看到與其擺長相等的一單擺在它的影響下振幅達到最大,而其他單擺幾乎不擺動;讓擺動停止,在選中右側第二個單擺,使其擺動起來,經過幾個周期后,也看到與其擺長相等的另一單擺在它的影響下振幅達到最大,而其它單擺幾乎不動。
這個結果表明:單擺的共振與其擺長有關。通過查詢資料得知,是否共振與單擺的頻率有關,當頻率相同時,會產生共振現象;因為其它條件一定時,單擺的頻率與其擺長有關,所以擺長相同的單擺會產生共振。
在上述實驗過程中,還可觀察到當產生共振時,剛開始振動的單擺振幅逐漸減小,共振的單擺振幅逐漸增大。這表明:在產生共振時,會有能量的吸收與轉移。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共振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如常用的微波爐。共振在醫學上也有應用。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共振有時還會給人類造成巨大危害。這其中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便是橋梁垮塌。近幾十年來,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還發生了許多起高樓因大風造成的共振而劇烈搖擺的事件。
在這次物理實驗中,我了解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收獲很大。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五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4.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六
20xx年xx月xx日
1、不一樣,質量大的水時間長
2、不相同,物質種類不同
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不同。培養實驗能力。
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的熱量相同嗎
不同
1、相同質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
2、設計表格,多次實驗,記錄數據。
3、整理器材,進行數據分析。
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燒杯、溫度計、水、食用油
分析和論證: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
1、水的比熱容較大,降低相同的溫度,放出較多的熱量,白天把水放出去,土地吸收相同熱量,比熱容小升高溫度較快。
2、新疆地區沙石比較多,比熱容小,吸收(放出)相同熱量,升高(降低)的溫度較多,溫差比較大。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七
1.簡要原理
2.注意事項
把實驗的目的、方法、過程、結果等記錄下來,經過整理,寫成的書面匯報,就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的種類因科學實驗的對象而異。如化學實驗的報告叫化學實驗報告,物理實驗的報告就叫物理實驗報告。隨著科學事業的日益發展,實驗的種類、項目等日見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異,比較固定。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幫助實驗者不斷地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實驗報告的書寫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它不僅是對每次實驗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邏輯歸納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科學論文寫作的基礎。因此,參加實驗的每位學生,均應及時認真地書寫實驗報告。要求內容實事求是,分析全面具體,文字簡練通順,謄寫清楚整潔。
實驗報告內容與格式
(一)實驗名稱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寫成“驗證×××”;分析×××。
(二)所屬課程名稱
(三)學生姓名、學號、及合作者
(四)實驗日期和地點(年、月、日)
(五)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六)實驗內容
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七)實驗環境和器材
實驗用的軟硬件環境(配置和器材)。
(八)實驗步驟
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實驗結果
實驗現象的描述,實驗數據的處理等。原始資料應附在本次實驗主要操作者的實驗報告上,同組的合作者要復制原始資料。
對于實驗結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種方法:
1.文字敘述:根據實驗目的將原始資料系統化、條理化,用準確的專業術語客觀地描述實驗現象和結果,要有時間順序以及各項指標在時間上的關系。
2.圖表:用表格或坐標圖的方式使實驗結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較,尤其適合于分組較多,且各組觀察指標一致的實驗,使組間異同一目了然。每一圖表應有表目和計量單位,應說明一定的中心問題。
3.曲線圖應用記錄儀器描記出的曲線圖,這些指標的變化趨勢形象生動、直觀明了。
在實驗報告中,可任選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并用,以獲得最佳效果。
(十)討論
根據相關的理論知識對所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和預期的結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驗證什么理論?實驗結果有什么意義?說明了什么問題?這些是實驗報告應該討論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論或生活經驗硬套在實驗結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果或理論不符而隨意取舍甚至修改實驗結果,這時應該分析其異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實驗失敗了,應找出失敗的原因及以后實驗應注意的事項。不要簡單地復述課本上的理論而缺乏自己主動思考的內容。
另外,也可以寫一些本次實驗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問題或建議等。
(十一)結論
結論不是具體實驗結果的再次羅列,也不是對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針對這一實驗所能驗證的概念、原則或理論的簡明總結,是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斷,要簡練、準確、嚴謹、客觀。
(十二)鳴謝(可略)
在實驗中受到他人的幫助,在報告中以簡單語言感謝。
(十三)參考資料
【實驗名稱】靜電跳球
【實驗目的】觀察靜電力
【實驗器材】韋氏起電機,靜電跳球裝置(如圖)
【實驗原理、操作及現象】
將兩極板分別與靜電起電機相連接,順時針搖動起電機,使兩極板分別帶正、負電荷,這時小金屬球也帶有與下板同號的電荷。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小球受下極板的排斥和上極板的吸引,躍向上極板,與之接觸后,小球所帶的電荷被中和反而帶上與上極板相同的電荷,于是又被排向下極板。如此周而復始,于是可觀察到球在容器內上下跳動。當兩極板電荷被中和時,小球隨之停止跳動。
【注意事項】
1.搖動起電機時應由慢到快,并且不宜過快;搖轉停止時亦需慢慢進行,可松開手柄靠摩擦力使其自然減慢。
2.在搖動起電機時,起電機手柄均帶電且高速搖動時電壓高達數萬伏,切不可用手機或身體其他位置接觸,不然會有火花放電,引起觸電。
靜電跳球中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儀器模型設備實驗目的:
1、探究靜電作用力的現象及原理。
2、研究能量間的轉化過程。實驗器材:圓鋁板2個、圓形有機玻璃筒、靜電導體球(由鋁膜做成)若干。
提出問題:在以前的實驗中,我們對電場以及靜電的作用力已經有所了解。那么,在兩塊極板間,由鋁箔做成的小球真能克服重力上蹦下跳嗎?猜想與假設:在強電場的作用下,由鋁箔做成的小球能夠克服重力而上下跳動。實驗過程:
1、在兩圓鋁板間放一有機玻璃環,里面放了一些靜電導體球,當接通高壓直流電源后觀察靜電導體球的運動情況。
2、增大兩極板間的電壓,觀察現象。
3、實驗完畢要及時關閉電源,必須用接地線分別接觸兩極板進行放電。
探究問題:
1、儀器內的小球為什么會跳起來?
注意事項:
1、接好電路后,再調整兩根輸出導線之間的距離至少離開10厘米。太近時會擊穿空氣而打火。
2、接通高壓電源后就不能再觸摸高壓端和電極板,否則會觸電而麻木。實驗做完后,先關閉電源開關,再用接地線分別接觸兩個電極進行放電。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八
實驗原理:給存在一定距離的兩電極之間加上高壓,若兩電極間的電場達到空氣的擊穿電場時,兩電極間的空氣將被擊穿,并產生大規模的放電,形成氣體的弧光放電。
雅格布天梯的兩極構成一梯形,下端間距小,因而場強大(因)。其下端的空氣最先被擊穿而放電。由于電弧加熱(空氣的溫度升高,空氣就越易被電離,擊穿場強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氣也被擊穿,形成不斷放電。結果弧光區逐漸上移,猶如爬梯子一般的壯觀。當升至一定的高度時,由于兩電極間距過大,使極間場強太小不足以擊穿空氣,弧光因而熄滅。
簡單操作:打開電源,觀察弧光產生。并觀察現象。(注意弧光的產生、移動、消失)。
實驗現象:
兩根電極之間的高電壓使極間最狹窄處的電場極度強。巨大的電場力使空氣電離而形成氣體離子導電,同時產生光和熱。熱空氣帶著電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經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夢中見到的天梯。
實驗拓展:舉例說明電弧放電的應用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九
實驗報告
一.預習報告
1.簡要原理
2.注意事項
二.實驗目的
三.實驗器材
四.實驗原理
五.實驗內容、步驟
六.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七.實驗結果分析以及實驗心得
八.原始數據記錄欄(最后一頁)
把實驗的目的、方法、過程、結果等記錄下來,經過整理,寫成的書面匯報,就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的種類因科學實驗的對象而異。如化學實驗的報告叫化學實驗報告,物理實驗的報告就叫物理實驗報告。隨著科學事業的日益發展,實驗的種類、項目等日見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異,比較固定。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幫助實驗者不斷地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實驗報告的書寫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它不僅是對每次實驗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邏輯歸納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科學論文寫作的基礎。因此,參加實驗的每位學生,均應及時認真地書寫實驗報告。要求內容實事求是,分析全面具體,文字簡練通順,謄寫清楚整潔。
實驗報告內容與格式
(一) 實驗名稱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寫成“驗證”;分析。
(二) 所屬課程名稱
(三) 學生姓名、學號、及合作者
(四) 實驗日期和地點(年、月、日)
(五) 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六) 實驗內容
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七) 實驗環境和器材
實驗用的軟硬件環境(配置和器材)。
(八) 實驗步驟
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實驗結果
實驗現象的描述,實驗數據的處理等。原始資料應附在本次實驗主要操作者的實驗報告上,同組的合作者要復制原始資料。
對于實驗結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種方法:
1. 文字敘述: 根據實驗目的將原始資料系統化、條理化,用準確的專業術語客觀地描述實驗現象和結果,要有時間順序以及各項指標在時間上的關系。
2. 圖表: 用表格或坐標圖的方式使實驗結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較,尤其適合于分組較多,且各組觀察指標一致的實驗,使組間異同一目了然。每一圖表應有表目和計量單位,應說明一定的中心問題。
3. 曲線圖 應用記錄儀器描記出的曲線圖,這些指標的變化趨勢形象生動、直觀明了。
在實驗報告中,可任選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并用,以獲得最佳效果。
(十) 討論
根據相關的理論知識對所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和預期的結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驗證什么理論?實驗結果有什么意義?說明了什么問題?這些是實驗報告應該討論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論或生活經驗硬套在實驗結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果或理論不符而隨意取舍甚至修改實驗結果,這時應該分析其異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實驗失敗了,應找出失敗的原因及以后實驗應注意的事項。不要簡單地復述課本上的理論而缺乏自己主動思考的內容。
另外,也可以寫一些本次實驗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問題或建議等。(十一) 結論
結論不是具體實驗結果的再次羅列,也不是對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針對這一實驗所能驗證的概念、原則或理論的簡明總結,是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斷,要簡練、準確、嚴謹、客觀。
(十二) 鳴謝(可略)
在實驗中受到他人的幫助,在報告中以簡單語言感謝.
(十三) 參考資料
【實驗名稱】靜電跳球
【實驗目的】觀察靜電力
【實驗器材】韋氏起電機,靜電跳球裝置(如圖)
【實驗原理、操作及現象】
將兩極板分別與靜電起電機相連接,順時針搖動起電機,使兩極板分別帶正、負電荷,這時小金屬球也帶有與下板同號的電荷。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小球受下極板的排斥和上極板的吸引,躍向上極板,與之接觸后,小球所帶的電荷被中和反而帶上與上極板相同的電荷,于是又被排向下極板。如此周而復始,于是可觀察到球在容器內上下跳動。當兩極板電荷被中和時,小球隨之停止跳動。
【注意事項】
1.搖動起電機時應由慢到快,并且不宜過快;搖轉停止時亦需慢慢進行,可松開手柄靠摩擦力使其自然減慢。
2.在搖動起電機時,起電機手柄均帶電且高速搖動時電壓高達數萬伏,切不可用手機或身體其他位置接觸,不然會有火花放電,引起觸電。
靜電跳球中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儀器模型設備實驗目的:
1、探究靜電作用力的現象及原理。
2、研究能量間的轉化過程。實驗器材:圓鋁板2個、圓形有機玻璃筒、靜電導體球(由鋁膜做成)若干。
提出問題:在以前的實驗中,我們對電場以及靜電的作用力已經有所了解。那么,在兩塊極板間,由鋁箔做成的小球真能克服重力上蹦下跳嗎?猜想與假設:在強電場的作用下,由鋁箔做成的小球能夠克服重力而上下跳動。? ? ? ? ? ?實驗過程:
1、在兩圓鋁板間放一有機玻璃環,里面放了一些靜電導體球,當接通高壓直流電源后觀察靜電導體球的運動情況。
2、增大兩極板間的電壓,觀察現象。
探究問題:
1、儀器內的小球為什么會跳起來?
注意事項:
1、接好電路后,再調整兩根輸出導線之間的距離至少離開10厘米。太近時會擊穿空氣而打火。
2、接通高壓電源后就不能再觸摸高壓端和電極板,否則會觸電而麻木。實驗做完后,先關閉電源開關,再用接地線分別接觸兩個電極進行放電。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十
一、實驗報告知識述要
實驗報告是以實驗本身為研究對象,或者以實驗作為主要研究手段而得出科研成果后所寫出的科研文書。實驗報告具有一般科研文書的科學性、實踐性、規范性等特點。
(一)實驗報告的概念和用途
實驗報告是實驗者在某項科研活動或專業學習中,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完整真實地記錄、描述某項實驗過程和結果的書面材料,是對實驗工作的總結和概括,是整個實驗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實驗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
在科研活動中,實驗是形成、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或假設的重要方法,而實驗報告是實驗環節的理吐升華,是實驗工作的重要環節。實驗報告具有情報交流和資料保存的作用,有利于不斷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提高實驗者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專業學習中,實驗報告是學生對實驗過程中的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原始數據、測試結果等匯總的文字記錄,是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總結的一種方式,也是特定專業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報告的寫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科研態度、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科學研究工作中撰寫科研成果報告或科學論文的模擬訓練,有益于學生今后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
(二)實驗報告的特點
1.科學性
實驗報告的科學性是指報告的材料真實、準確。內容正確、客觀,論證嚴密、充分,經得起重復和實踐的檢驗,結論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沒有嚴格的科學性,實驗報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2.實踐性
實驗報告的實踐性是指實驗報告來自于科學實驗活動,是必須認真撰寫的實驗記錄和總結,是特定專業實驗實踐課程的基本環節和要求,具有鮮明的針對勝、可操作性、可重復性。
3.規范性
實驗報告的規范性主要是指形式和規格上必須按照統一編排的標準來表達,這是科研活動自身的科學要求和信息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實驗報告高效統一的記錄、整理、檢索、評價以及傳播、交流等。
二、寫作格式及要求
(一)寫作格式
實驗報告在實際運用中并沒有固定不變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標題
實驗報告的標題即實驗名稱,是實驗內容的高度概括,標題有單一式和復合式兩種。前者如《驗證歐姆定律》《“大學生德育教育途徑與方法”課題研究實驗報告》等,后者如《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作文教學新思路d“以學為主”作文教學改革實驗報告》《大豆化學品質檢驗d蛋白質測定》等。
教學中運用的自然科學方面的實驗報告往往以“實驗報告”或“xx課程實驗報告”等作標題,而將“實驗名稱”作為內容中的一項。
2.署名和日期
教學中運用的實驗報告往往要注明實驗者的姓名、學號、實驗組號及組內編號、合作者、日期、地點、實驗條件等信息。
實際工作中使用的實驗報告往往要寫明研究者的工作單位,或寫明某某課題實驗者或負責人、組長、撰稿人,并注明所在學校,其他人員可寫在報告的結尾處,以示對實驗報告負責,并便于讀者與之聯系。
3.前言
前言一般分條列項說明實驗的研究對象、實驗的意義和作用、實驗目的、實驗準備等,語言應高度凝練概括。
前言在某些實驗報告中也可稱為“導言”,簡明扼要地說明實驗課題的來源、背景,實驗進展情況,實驗對象和規模等,表明解決該課題的實際意義。有時以“問題的提出”的形式介紹研究的目的`、選題的依據、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研究的現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研究趨勢,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以及研究框架等。
4.正文
(i)實驗原理。簡要說明進行實驗的理論依據,包括實驗涉及的重要概念,實驗依據的主要定律、公理、公式、相應的電路圖或光路圖等。
(2)實驗設備。寫明所用儀器設備的原理、名稱、型號和主要規格,用具、耗材的名稱,實驗裝置等。
(3)實驗方法。闡明實驗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讓別人了解研究結果是在什么條件和情況下,通過什么方法,根據什么事實得來的,以評價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同時,也便于他人用同樣的方法進行重復實驗。
(4)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根據具體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或操作流程圖或操作工作表,展現實驗的過程及意義,并正確、全面、詳盡地說明實驗的注意事項。
(5)實驗結果。實驗結果是實驗活動價值的反映和體現,要求如實地記錄實驗的所有結果,包括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各項數據,并通過代入公式計算等方式進行必要的處理。實驗結果必須真實、準確、可靠。
(6)分析和討論。寫明影響實驗的各種因素,實驗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的分析和解釋,實驗結果與預測或已知推論的結果的比較,實驗中發現的規律性的東西等。這一部分是實驗由感比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反映,表達的是實驗者的見解。
5.結論
根據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和測得的數據,作出結論。
6.備注和說明
說明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實驗后的心得體會等。有些類型的實驗報告以“附錄”標明實驗研究過程中收集積累的重要的原始資料和實驗研究中所采用的工具、手段、設備等。
7.參考文獻
報告的末尾應注明實驗報告中所直接提到的或引用的資料的來源。參考文獻的排列可參閱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期刊應包括作者、論文題目、頁數、期刊刊名和期號等,著作應包括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名、出版時間及頁數等。
上述幾個項目在實驗報告的實際運用中并非缺一不可,應根據學科特點、專業性質、實驗類型等實際需要來確定和組織實驗報告的結構形式和內容。
(二)寫作要求
1.認真觀察,如實記錄
實驗者要認真仔細地觀察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分析各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并實事求是地記錄和描述各種現象和測得的數據,不可夸大、縮小或杜撰,也不能照搬教材或抄襲他人的實驗結果,切忌弄虛作假。
2.說明準確,層次清晰
寫作時要準確地介紹實驗的目的、設備、原理、方法、步驟、結論等,結合實驗結果展開分析、推導結論、升華認識,數據確鑿可靠,說明恰如其分,分析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圖表準確合理,書寫工整規范,養成良好的行文習質,這也是對科學思維和科學意識的訓練。
3.格式規范,表述科學
實驗報告的各項內容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作用,寫作時應嚴格按照統一的形式和規格進行撰寫,不得隨意增減項目。實驗報告一般應多用精練的短句,文字表述要簡潔明白、恰當準確,避免模棱兩可和易產生歧義的表述,盡量采用專業術語,不用自造的不規范的簡化字或代號。
文檔為doc格式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答案實驗數據篇十一
摘要:本文介紹了大氣邊界層風洞的發展過程和模擬方法。大氣邊界層的模擬方法主要有主動模擬方法和被動模擬方法,前者包括多風扇風洞技術與振動尖塔技術,后者采用尖劈、粗糙元、擋板、格柵等裝置進行模擬。被動模擬技術較為經濟、簡便,所以得到了廣泛采用。
關鍵詞:風洞;大氣邊界層;主動模擬;被動模擬。
tunnels
xude
technology.theequipmentsofthepassivesimulationmainincludespire,roughnesselement,apronandgridiron.thepassivesimulationtechnologyissimpleandeconomical,soithasbeenwidelyused.
keywords:windtunnel;atmosphericboundarylayer;activesimulation;passivesimulation.
一、引言
1940年,美國塔科馬懸索橋由于風致振動而破壞的風毀事故,首次使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認識到了風的動力作用的巨大威力[1]。在此之前,1879年發生了蘇格蘭泰橋的風毀事故已經使工程師們認識到風的靜力作用。塔科馬橋的風毀開始了土木工程界考慮橋梁風致振動的新時期,并以此為起點,發展成為了現代結構風工程學。
結構風工程研究方法可分為現場測試、風洞試驗和理論計算三種。
現場測試方法是一種有效的驗證理論計算和風洞試驗方法和結構的手段;然而,現場測試需要花費巨大,試驗環境條件很難人為控制和改變。與現場測試方法相比,風洞試驗兼具直觀性和節約的優點,同時可以上人為地控制、調節和重復一些試驗條件,是一種很好的研究結構風工程現象的變參數影響和機理的手段。近些年來隨著流體力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流體動力學逐漸成為風工程研究中越來越重要的工具。然而,由于風工程問題的復雜性,要深入了解由于空氣流動所引起的許多復雜作用,風洞試驗仍然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整個50年代和60年代初,建筑物和橋梁風洞試驗都是在為研究飛行器空氣動力學性能而建的“航空風洞”的均勻流場中進行,而試驗結果往往被發現與實地觀測結果不一致,原因顯然在于風洞中的均勻氣流與實際自然風的紊流之間所存在明顯差別。1950年代末,丹麥的杰森對風洞模擬相似率問題作了重要的闡述,認為必須模擬大氣邊界層氣流的特性。
1965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大氣邊界層風洞,即具有較長試驗段、能夠模擬大氣邊界層內自然風的一些重要紊流特性的風洞。緊接著,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舍馬克教授也負責建造了一個大氣邊界層風洞,并首次用被動模擬方法對大氣邊界層的風特性進行了模擬,使結構抗風試驗進入了精細化的新階段,世界各地也隨之陸續建成了許多不同尺寸的邊界層風洞,從而大大促進了結構風工程的研究。
在早期的風洞中,大氣邊界層主要研究大氣剪切流場的模擬。而在近期,除注意剪切流場的模擬外,已認識到流場湍流結構特性模擬的重要性,特別對大跨橋梁、高層建筑和高聳結構的風載和風振試驗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大氣邊界層風洞簡介
2.1風洞試驗的概念
風洞是指一個按一定要求設計的、具有動力裝置的、用于各種氣動力試驗的可控氣流管道系統[2]。雖然實際風洞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以適應不同的研究要求,但是從流動方式來看,總體上可劃分為兩個基本類型:即閉口回流式風洞和開口直流式風洞。而從風洞試驗段的構造來看又有封閉式和敞開式之分。
圖1.閉口回流式風洞
風洞試驗目前是結構抗風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借鑒航空領域的技術和方法,風洞試驗在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風研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相比而言,土木工程結構的模型試驗和航天航空器的模型試驗有很多不同之處。前者外形非常復雜,而后者則相對簡單;前者處在高湍流的近地風場中且風場變化類型多,而和后者相關的流動則是低紊流流動;此外,前者尺度大,因而模型縮尺比例小,導致雷諾數模擬的難度比后者更加突出;前者處在低速流動中,不需要考慮流體的壓縮性,而后者則需考慮流動的壓縮效應,等等。
相對于航空風洞來說,用于土木工程結構的風洞一般都是風速較低的低速風洞,并且通常采用封閉式試驗段。為了能在風洞中對建筑結構所處的大氣邊界層風場進行合理的模擬,其試驗段長度一般較大,因此,也被稱為邊界層風洞。
早在1894年丹麥人j.o.v.irminger在風洞中測量建筑物模型的表面風壓,然而直到1931年為了確定帝國大廈的設計風荷載,研究人員利用航空風洞進行了專門的模型風試驗,風洞試驗才成為研究結構風荷載的重要手段。
許多學者把研究機翼顫振的風洞試驗方法引用到了橋梁的
顫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50年代末,丹麥的杰森提出了建筑結構風洞試驗必須模擬大氣邊界層氣流的特性。1965年,在達文波特負責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大氣邊界層風洞,即具有較長試驗段、能夠模擬大氣邊界層內自然風的一些重要紊流特性的風洞。隨后,在美國建成了第一個用被動模擬方法對大氣邊界層風特性進行了模擬的結構風洞,使結構抗風試驗進入了精細化的新階段,世界各地也隨之陸續建成了許多不同尺寸的邊界層風洞,從而大大促進了結構風工程的研究。
2.2大氣邊界層的概念
按照大氣運動的動力學性質可以將對流層中的大氣沿垂直方向粗略地分為上部自由大氣層和下部的大氣行星邊界層。受粗糙地表的摩擦而引起的阻滯作用的影響,大氣邊界層中的氣流在近地表處的速度明顯減慢,并在地表處降為零。而由于相鄰氣層之間的紊流摻混使得這種地表阻滯或摩擦的影響可擴展到整個大氣邊界層,并在沿高度方向各氣層之間產生剪切應力。嚴格地講,大氣邊界層的高度可達1~1.5km,在此范圍內,風速是隨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再往上就是自由大氣層,地表摩擦力對大氣運動的影響可以忽略,氣層之間的剪切應力基本等于零。在自由大氣層中,無加速的空氣相對于地表的水平運動可以通過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離心力之間的平衡來確定,風向與等壓線保持一致,風速與高度無關。
圖3.對流層結構示意圖圖4.大氣邊界層中的風速螺旋線
等壓線的半徑
很大,曲率很小,可近似為直線,此時可忽略作用在空氣微團的離心力,與高度無關的定常風速由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平衡條件確定,成為地轉風速。
在大氣邊界層中,由于粗糙地表產生的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定的夾角。隨著高度的增加,地面摩擦效應的影響逐漸降低,這種夾角也越來越小,在梯度風高度處,夾角降為零,風向與等壓線一致。大氣邊界層內風速風向隨高度的這種變化規律可用如圖5.3所示的螺線來描繪,從地面至邊界層高度頂,風向角的變化約為20°。由于土木工程結構均建在大氣邊界層中,因此大氣邊界層內的風特性是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者最為關心的。
三、大氣邊界層的風特性
風特性研究是風工程的基礎工作。過去,關于風的資料主要來源于各氣象站約10米高風標上所安裝的旋轉杯式風速儀。這種于1846年發明的風速儀至今還在使用,但由于儀器的慣性大,它所測量的是有一定時距的平均風。近50年來,測風儀器有了巨大的進步,從較靈敏的螺旋槳式風速儀發展到激光、超聲以及微波風速儀,可用來測量空氣的微小瞬時運動。
經過長期的現場實測,近地風可處理為平均風速和脈動風速的疊加;平均風速沿高度可用對數律或冪函數來描述,而脈動風的主要特征是紊流度、脈動風速自功率譜和互功率譜、紊流尺度等。其他風特性參數,例如陣風因子、摩阻速度以及空間相關函數等可以認為是這些關鍵特性的延拓和補充。在初步掌握這些重要特性的基礎上,給出了這些特征量的推薦值和推薦公式。
盡管人們在強風分布及結構響應的實測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由于強風分布特性現場實測的費用大、周期長、難度大,人們對近地風特性的認識還遠不清楚。目前國際上常用的幾種脈動風速功率譜值(davenport譜,kaimal譜和karman譜等)在某些重要頻段內相差很大,甚至以倍計。脈動風速相干函數指數的推薦范圍上下限的不同取值可能造成結構響應計算值的成倍差別。臺風的平均風剖面和紊流結構及登陸后的衰減特性如何?此外,人們對特殊地形(包括我國西部地區復雜地形)的強風分布特性的理解也還甚淺。風參數的不確定性是影響結構抗風設計精度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