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一
重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難點:理解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數化為最簡分數。(課件出示題目)
4/86/3012/1814/56
點名學生回答,并說一說什么是最簡分數。
2、六二班共有學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數為46,總人數與出勤人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點名學生回答)
3、師: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4、引出新課。
師:為了使數量間的關系更明確,我們經常要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最簡單的整數比。
師:誰知道什么樣的比可以稱作最簡單的整數比?
引導學生聯系最簡分數的概念,討論什么叫做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最簡單的整數比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二是比的前項和后項的公因數只有1。
指名學生舉出幾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倒數的意義,分數乘除法的關系,掌握分數乘、除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乘除法的計算。
2.掌握比的意義,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比的基本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3.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思路,能熟練地分析數量關系,正確地解決分數除法問題。
教學重點: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分步復習活動準備
將學生課前就本節復習內容提出的知識性問題和難點問題分類整理,制成問題卡,交由3位學生主持復習。
師:同學們,經歷了將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為了幫大家更好地復習整理本節知識,我們請3位同學分別主持復習。現在請第一位主持人出場。
二、復習分數乘除法的知識
1.主持人持知識問題卡提出問題,分別指名回答。
分數乘法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乘法相同嗎?
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除法相同嗎?
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的?
什么叫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2.主持人持難點問題卡提出問題,指名回答。
分數乘、除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分數除法的計算具體要注意幾點?
0有倒數嗎?為什么?1呢?
3.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計算。
21÷7/9= 3/10÷2/5= 5/9÷2/3= 6/11÷5/12=
4.復習比的知識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知識性問題: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稱是怎樣的?舉例說明?
怎樣求比值?
比與分數、除法有什么聯系?
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怎樣化簡比?
難點問題:
為什么比的后項不能為0?
求比值與化簡比有什么區別?
練習:
3÷4=/()=()/12=():32=12:()
說出下面每個比的前項、后項,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整數比. 8:12 0.25:0.45 1/4:1/8
(5)復習解決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場。
怎樣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呢?
主持人點4名同學板演教材第118頁第3、4、5題。
對4名學生做的情況進行評議。
對比觀察第3題第(1)(2)小題。
數量關系式是:原價×1/5=現價
第(1)小題已知原價求現價,用乘法計算。第(2)小題已知現價求原價,用除法計算或用方程解。
學生歸納分數乘除法問題的規律。
單位“1”的量已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單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
驗證第4、5題。
第4題,把地球總面積看作單位“1”,求單位“1”的量用除法計算。
第5題,先出示學生畫的線段圖。觀察線段圖結合理解:火車的速度已知,第1個單位“1”的量是火車的速度,求小汽車的速度用乘法計算,第二個單位“1”的量是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計算。
主持人歸納:區分分數乘、除法問題,判斷把誰看作單位“1”以及是已知還是未知,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此外還應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真正掌握知識。
師:歸納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場上還有很多精彩表現,請同學們評一評。
三、應用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七第5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七第10、11題。
(3)完成練習二十七第7、8題,學生做后匯報思路和方法。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活動,你的學習有什么新的收獲?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三
1.知識目標:在具體情景中,能正確描述數量關系,畫線段圖,并根據數量關系和線段圖列出算式并正確解答乘加、乘減分數應用題,在不斷探索中領悟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律。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四
1、根據題意先寫出數量關系式,再列出方程。(課件出示題目)
(1)一袋面粉的3/4重15千克。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千米,是火車速度的1/4。火車的速度是多少?
點名學生回答,集體訂正。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9:頁,練習二十的第1—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以及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比較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
教學過程 :
一、四則運算的意義
1.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教師:“整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各是什么?”指名說一說,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按照教科書第90頁表的形式進行整理。在學生回答時,可以舉例說明各種運算的意義。如:
“為什么說整數的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為什么說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各種運算之間的關系。如:
“加法與減法有什么聯系?”(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加法與乘法有什么聯系?”(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乘法與除法有什么聯系?”(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把四種運算的聯系整理成下圖。
加法 乘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 運算
逆運算 逆運算
減法 除法
2.小數和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指名分別說出小數和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教科書第90頁的表補充完整。
讓學生仿照前面整數四則運算的討論,分別說一說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聯系。然后與整數四則運算進行比較。
“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減法和除法的意義都是相同的;小數和分數的乘法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比有所擴展。)
二、四則運算的法則
l,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師:“仔細觀察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你能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如果學生說得不清楚.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
“整數加、減法數值對齊后。是什么樣的數進行加、減?”(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
“小數加、減法小數點對齊后,是什么樣的數進行加、減?”(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
“分數加、減法先通分后,是什么樣的數進行加、減:”(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也就是相同分數單位的分數相加、減。)
“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都是把相同單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
2,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1)整數、小數乘法和除法。
指名分別說一說整數、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各是怎樣的:
教師:“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與整數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它們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只是在計算小數乘、除時,需要根據參加運算的數的小數位數來確定計算結果中小數點的位置。)
(2)分數乘法和除法。
教師:“分數乘法有幾種情況?請分別說出它們的計算法則。”學生回答后可以繼續提問:
“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為什么適用于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因為整數可以看作分母是l的假分數。)
"什么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3.課堂練習。
做教科書第91頁的中間試算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讓有錯誤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錯的。
4.口算的復習。
教師:“整數、小數的加減口算與筆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滿十向前一位進l。從前一位退1當十。不同點:筆算一敏從低拉算起3口算既可以從高位算起,也可以從低位算起。)
做教科書第91頁下面的口算題。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三、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l,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教師:“在四則運算中關于0和1的運算,有一些特殊的規定。誰能說一說是怎樣規定的?”指名回答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做教科書第92頁上面的三組題,再讓學生說一說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
2.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頰:。四則運算中,每種運算最基本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根據加法與減法的關系。還可以得出什么關系?”
“根據乘法與除法的關系。還可以得出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后.教師按照教科書上的形式進行板書。
然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進行分別整理。如: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
把這些關系整理成下表。
教師:“應用這些關系可以對四則運算進行驗算。請分別說—說對四則運算應該怎樣驗算。”
3.課堂練習。
做教科書第92頁“做一做”的第1、2題。
第l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權.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用什么方法進行驗算的。使學生明確一道計算題可以用不同方法進行驗算,自己認為哪一種簡便就用哪一種。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個算式的意義,然后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二十的第2、4、6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讓他們思考練習二十的第13-、14-題。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六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1和第5頁例2,完成第5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及練習二的習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成數的意義,知道它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會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成數常常用來說明農業的收成,比如說今年的小麥比去上增產二成,蘋果比去上減產一成,這“二成”和“一成”是用來說明收成情況的。
說明并板書;“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寫成百分數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寫成百分數就是20%。
小麥比去年增產二成,也就是小麥比去年增產十分之二,即百分之二十。下面讓學生回答:
“蘋果比去年減產一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蘋果比去年減產十分之一,即百分之十。)
“油菜去年比前年增產三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油菜去年比前年增產十分之三,即百分之三十。)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讓學生讀題。提問:
“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多收了二成五,表示多收了25%。)
“怎樣計算?根據什么?”學生口述。
教師板書算式:41.6十41.6×25%或者41.6×(1十25%)
2、教學例2。
教師:你們在商店有沒有看到過某某商品打幾折出售?比如“運動服打八折出售”,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按原價的80%出售。提問:
“襯衫打六折出售是什么意思?”(襯衫按原價的60%出售。)?“書包打七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書包按原價的75%出售。)
出示例2,讓學生讀題,然后每個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讓學生說算式并說明根據。
教師板書算式:430—430×90%或者430×(1—90%)
三、課堂練習
1、做第5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先讓學生自己做,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
“是怎樣做的?根據是什么?”“還有別的做法嗎?”
教師:根據題意可以看出,一個水壺的85%是25.5元,所以這道題可以用方程
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做。
用方程解,設:這個水壺的原價是2元。
85%×x=25.5
x=30
直接用除法做,25.5÷85%=30(元)。
2、做練習二的第1、2、5題。
指定學生每人口答一小題,其它學生核對。
3、做練習二的第4題。
讓學生獨立做,做完后一起訂正。訂正時可以提問:“減產三成是什么意思?”
“去年收的蘿卜是前年的百分之幾?”(1—30%=70%。)
“怎樣列式解答?”學生口述。
教師板書算式:15×(1—30%)或者15—15×30%。
4、做完上面的練習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做練習二的第7題。
讓學生獨立做,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因為張大伯的120千克青菜是分兩部分賣出的,其中是按每千克2.40元賣出的,剩下的是打八折賣出的。所以可以先求120千克的賣了多少錢,再求剩下的賣了多少錢,最后再把兩次賣的錢加起來,就是這些青菜一共賣了多少錢。
算式是:2.40×120×十2.40×120×(1一)×80%
四、作業
練習二的第3題和第6-題。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七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3、通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培養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八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數統計表的結構及能夠準確熟練地進行數據計算與表格填寫。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
3、通過制統計表,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1、講述練習內容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這節課我們進行鞏固練習。
2、復習
讓學生觀察教材52頁例1統計表提問:制一張合格的統計表的步驟是什么?(要求邊看書邊討論,然后回答)
制復式統計表的步驟:
(1)設計“表頭”
(2)定縱橫欄目各需幾格
(3)畫表
(4)填寫數據(包括總計、合計)
(5)寫上名稱、制表日期
3、鞏固練習
在學生掌握復式統計表制作方法的基礎上,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方法:指導做題,讓學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問:“各年級”和“全年級”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讓學生結合題目說一說制表的步驟。
4、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5題。
方法:獨立完成。然后讓學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計數填寫的位置,全班齊練。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4題。
方法:要求學生認真審題,抓住關鍵詞語,弄清數量關系,正確列出算式,準確計算。在做題時一定要注意差后,發現普通的問題要統一糾正。
5、深化練習
練習十一第6題,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教師提示引導,學生試做。
教師引導,表中各班占總數的百分幾中的總數指的是誰平均每人植樹的棵數又是什么意思?學生試做后講評。
6、全課總結
有關統計部分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因此這部分知識很重要,同學們一定要牢牢記住。
7、作業(補充)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九
重難點: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了解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并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員和游客的人數比是1∶7。
(3)交流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上教案篇十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2、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形結合的思想。
4、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學法,創設找圖書管理員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感知確定位置的方法。
【學法】
積極參與法,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理解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并積極參與動手操作活動,提高看圖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談話。
這位同學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的方法。
板書課題:用數對確定位置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1教學圖。
讓學生觀察圖,說說張亮同學坐在第幾列?第幾行。
(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
(2)張亮同學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數對來表示(2,3)。
(3)讓學生用數對表示王艷和趙強的位置。
王艷(3,4)趙強(4,3)
(4)小結。
確定一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要考慮兩個要素:第幾列和第幾行。
2、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課件出示電影院和電影票的圖片。出示題目:舉出生活中確定位置的例子,并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電影院用電影票來確定位置,電影票一般都寫著“幾排幾號”,“排”表示行,“號”表示列。比如“3排7號”用數對表示是(7,3)。
3、教學例2。
(1)認識方格圖。
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指導學生觀察圖。
這幅動物園示意圖與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以下幾點不同:一是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二是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三是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注了0,1,2,…,6;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數對表示圖中各場館的位置。
提問1:我用了數對(3,0)來表示大門的位置,你們知道我是怎樣想的嗎?
【大門在示意圖中處于“豎線3,橫線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數對(3,0)來表示】
你們能用數對表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熊貓館(3,5)大象館(1,4)猴山(2,2)海洋館(6,4)】
(3)根據數對標位置
在圖上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三、鞏固運用
1、小游戲:看誰反應最快。
老師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要在3秒內起立。
2、做一做。(課件出示)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如何用數對來確定位置,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數對中的前一個數表示第幾列,后一個數是表示第幾行。
五、板書設計
用數對確定位置
豎排叫做列從左往右
橫排叫做行從前到后
張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