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賣湯圓幼兒教案篇一
(一)傾聽故事,感知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點,體會故事的趣味性。
(二)在做湯團的`過程中,自然學說故事中的對話,體驗湯圓一家的快樂。
(一)師幼圍裙、面粉團、抹布。
(二)ppt。
(三)背景音樂。
(一)做游戲“變湯圓”,引起幼兒興趣。談話進入活動。
1、教師:我們今天要來做什么呢?你想做什么樣的湯圓?大大的、圓圓的……我們來試一試!
2、做游戲“變湯圓”。
3、師幼用身體自由變化湯圓,體驗變化不同湯圓帶來的樂趣。
4、教師:我們剛剛變了哪些不同的湯圓?原來我們是湯圓一家!
(二)閱讀故事《湯圓一家》,感知故事不同角色的特點。
1、幼兒將家庭成員與湯圓一一對應。
2、教師介紹涵涵的一家,引導幼兒發現故事角色的特點:爺爺高高的、奶奶矮矮的、爸爸瘦瘦的、媽媽胖胖的、涵涵小小的。
3、觀察不同的湯圓,根據形狀引導幼兒猜測并說明一一對應的理由。
4、幼兒傾聽并理解故事,自然學說簡單重復的對話。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教師:故事哪兒有趣?(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詼諧。)
5、師幼嘗試講述故事,幼兒自然學說簡單重復的對話。
(三)制作湯圓,體驗“湯圓一家”的快樂。
1、幼兒制作各種不同形狀的湯圓。
2、幼兒做湯圓,教師巡回發現不同形狀的湯圓。
3、教師:點名嘍!高湯圓,到!小湯圓,到!……(引導幼兒感受集體大家庭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幼兒品嘗自己制作的湯圓,體驗和小伙伴吃湯圓的愉悅情緒。
賣湯圓幼兒教案篇二
做湯圓(數學-點數)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教師準備:橡皮泥,盤子,賣湯圓的歌曲
2、幼兒準備:已有的風俗習慣,用橡皮泥搓圓的經驗
1、游戲情景導入,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指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是元宵節,我們要吃什么啊?那我們一起搓湯圓,好嗎?
指導重點:引發幼兒對湯圓的關注并為下面的活動打下基礎引入活動
2、教師示范
(1)、指導語:今天,我和小妹妹在家,我要做兩個湯圓,要選擇幾個面團啊?我們放到手上搓一搓,一個湯圓出現了,然后放到鍋里,我們再搓一個面團,現在幾個湯圓出現了,小手要指著一個一個的數,最后數到幾就是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數,最后說出總數
(2)、指導語:這時,我的爸爸回來了,他告訴我,他很餓,我會怎么做啊?那我在搓一個吧。我們再來數數有幾個湯圓?還記得老師說的方法嗎?手要指著,嘴要數著,最后的數到幾就是有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逐一數數,幼兒掌握點數的方法。
(3)、指導語:我們現在要開火煮湯圓的時候,我的媽媽回來了,我會怎么做?那我又要搓一個湯圓,我們再來數數有幾個湯圓了。
指導重點:鞏固幼兒點數,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數,說出總數
3、幼兒動手操作,老師放音樂指導語:請小朋友拿到盤子,盤子上有幾個點,你就要做幾個湯圓,然后你去告訴你的好朋友,你搓了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幼兒一邊搓湯圓,一邊數,鞏固幼兒點數的方法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賣湯圓幼兒教案篇三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三原色中兩種顏色相混合都會產生一種新的顏色。
2、激發幼兒樂于觀察、樂于發現、樂于表達的興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1、課件《小藍和小黃》
2、紅、黃、藍三種顏料水若干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
一、導入
1、與小朋友們打招呼,播放課件《小藍和小黃》第一部分
2、提出問題:小藍和小黃是好朋友,小綠是誰?從哪里來的?
3、播放課件第二部分(小藍和小黃融合變成綠)
二、驗證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會變成綠色。
1、老師進行配色活動。
2、操作后,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3、教師小結: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真的會變成綠色。(播放課件第三部分:藍色和黃色融合變成綠)教師示范用記錄卡記錄。
4、綠色真漂亮,讓你們想到什么東西是綠色的?
三、配色游戲,感知多種配色方案
1、探索紅和藍會變出什么顏色?
(1)出示課件第四部分:小紅出現,
(2)幼兒分組,進行配色活動。
(3)投放記錄卡,請幼兒把配色結果記錄下來。
(4)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5)教師小結:藍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紫色,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桔色(課件第五部分:紅色和藍色融合變成紫色)。
(6)紫色真漂亮,還有什么物品是這個顏色的?
2、探索紅和黃會變出什么顏色?并記錄。
(1)幼兒分組,進行配色活動。
(2)投放記錄卡,請幼兒把配色結果記錄下來。
(3)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四、你還知道什么漂亮的顏色?播放課件第七部分。
五、到室外找顏色我們去找找還有什么漂亮的顏色。
顏色,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喜歡的,本次活動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了解到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成另一種顏色,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顏色變化的快樂,活動開始,我是用魔術師的形式導入課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活動中,讓幼兒自己當小魔術師,從而體驗魔術師帶來的快樂,之后以愛護樹寶寶,引導幼兒做一個樂意幫助人的好孩子,整節活動達到了活動的目標,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發展了創造與想象的能力。導入的形式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就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一節科學活動課,要讓幼兒觀察,然后有機會說,能說,大膽說,幼兒在先,教師在后。在我的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講解這環節要非常清晰,詳細。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動過程中,由于用蠟筆和用顏料玩色時間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進來幫忙,才使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2、整節活動對幼兒的提問較少,針對性較欠,在科學的中小結部分比較重要,在教學活動中也漏掉了這一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與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幼兒恰到其分的指導,并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參與教學,融入孩子。
賣湯圓幼兒教案篇四
一、9:10值周教師接待孩子和家長們入園,并讓家長做好簽到工作。
二、9:20教師帶領幼兒入廁、洗手,穿戴好圍衣,并清洗手。
三、教室集合,教室講話。
四、家園同樂——搓湯圓。
1、教師講解搓湯圓的過程:成餅狀,在中間包上餡搓成丸子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制作完成了。搓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好的糯米粉的盤子上,湯圓與湯圓之間分隔開,一面黏住。
2、家長與幼兒一起制作湯圓,體驗濃濃的親子情。
3、教師來回巡視,用相機記錄下美好的時刻。
4、煮湯圓(家長與保育員合作完成)。
5、唱《賣湯圓》歌。
6、吃湯圓,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7、活動結束,家委與教師共同整理、清掃場地。
賣湯圓幼兒教案篇五
1.以發展持物行走,保持平衡的能力。
2.能按老師的'指令來游戲
塑料碗、若干個人乒乓球
幼兒每人一個塑料碗,內裝2到3個乒乓球(代表湯圓)。游戲開始,幼兒端起裝有"湯圓"的碗走向終點線,保持平衡能力。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小樂園,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這里渡過的。首先,根據幼兒園戶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戶外活動的設備、器材、玩具材料必須多樣化,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
賣湯圓幼兒教案篇六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了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制作湯圓。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簽、鑷子。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么?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說說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顏色的?
3、教師示范用紙漿在kt板上制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團的制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托班,對于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干過程,由于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布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賣湯圓幼兒教案篇七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3、知道元宵節的時間是正月十五。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1、干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鑼鼓音樂伴奏帶
1、講講元宵節。
(1)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
(2)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賣湯圓幼兒教案篇八
1.學習用濕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團得較圓。
2.能感受到元宵節的快樂。
3.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1.請幼兒收集花燈,布置活動室。
2.用濕糯米粉適量,消毒過的盤子一組一個。
3.幼兒用肥皂洗凈雙手。
。
一、觀賞花燈,感知元宵節。
1、幼兒自由觀賞花燈,相互欣賞。
2、引發幼兒討論:為什么現在要玩花燈?
3、小結: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玩花燈、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導幼兒搓元宵。
1.老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濕糯米粉。
2.討論制作方法引導幼兒將濕糯米粉搓成長條,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將每一段搓圓。
三、幼兒操作。
老師將濕糯米粉分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提醒幼兒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臟。然后將幼兒做好的元宵送到廚房請師傅幫助煮沸熟。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