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根據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大發的真實事跡改編,講述了扶貧干部黃大發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帶領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動人事跡??戳诉@部電視劇的你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黨員干部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閱讀。
黨員干部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
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干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
“當代愚公”敢于擔當,勇于探索。童謠里都唱出因無水而發展艱難的無奈,草王壩村成為了貧窮落后的典型。當大家都沿襲著貧窮的命運卻無力反抗,黃大發立志拔窮根,提出修渠引水。這樣艱巨的工程不被大家看好,甚至親舅舅說如果他能干成,手心里面煮飯給他吃。在大家的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黃大發愣是敢說敢做,并不斷地想辦法努力團結村民們爭取支持,努力跑外援,解難題,帶領鄉親們在懸崖上打通了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渠”。
“當代愚公”善于學習,不斷精進。只有小學文化的黃大發被公社選取擔任水利輔導員。主要任務是學習基本的修水庫、測量溝渠知識,并監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進度。黃大發在水利站學習時很勤勉。他買了新華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認過去,硬是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的局限,系統地參加了如工程如何測量、用料如何夯實等水利知識培訓,對分流渠、導洪溝的常識也有了系統了解。
“當代愚公”心懷大家,計利千古。兒子黃彬全說“我初中畢業就回來在村里當代課老師,一個月工資90塊,太少了,我就跑到外面做工,一天至少也有50塊錢。但是我爸沒過幾天就把我從外面叫回來了,說村里缺老師,不讓我去打工了。”,但他懂得“爸爸是為了村里孩子們的教育考慮”。遇到渠上要用的炸藥不夠,申請撥款還要耽誤幾天時間的情況,黃大發就自己跑到信用社,以個人名義貸款8000元,把買炸藥的錢補上。
“當代愚公”堅韌不拔,勇敢無畏。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奮斗在修渠一線上,從不怕苦畏難。修渠的懸崖險峻高聳,一旦落下性命難保。而他為了引水,為了不辜負鄉親們的信任,甘愿拿命換。他說:“劉胡蘭啊、黃繼光啊、董存瑞啊這些先烈在戰場上,去堵槍眼的事都要做,就別說下懸崖要怎么做了吧。”
黃大發將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悔奉獻于草王壩村,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愚公精神打造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渠”。可能有智叟這樣的人會認為他傻,然而正如阿甘正傳里所言:“做傻事的才是傻瓜”。黃大發擁有的是一種大智慧。他的事跡和精神感動了我們,廣大群眾對黃大發贊譽有加。愚公精神永不過時,正是這種精神引領著他們戰勝貧困,消滅貧困,在懸崖峭壁間用信仰的力量創造了奇跡,打贏了一場艱苦的脫貧攻堅站,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相信在他的事跡鼓舞下,會涌現出更多黃大發這樣的“當代愚公”,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黨員干部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最新】相關推薦文章:
黨員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 黨員觀看高山清渠觀后感1000字
高山清渠觀后感最新 高山清渠心得體會優秀六篇
2022最新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