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一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需要用到數學,它在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去超市購物。來到超市,我迫不及待地去了零食區,貨架上那一排排誘人的薯片瞬間吸引了我。薯片有5元一包的,有7元一包的,還有促銷裝3包12元的。這么多薯片我要買哪種最劃算呢?我看著促銷包算了算,里面有3包,總共12元,我可以用乘法口訣來算:3×4=12元。一包只用4元,那還是買促銷包最劃算。
原來學會了乘法口訣可以算得更快,學好了數學還可以幫我省錢。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二
今天,我病了。頭痛、發燒,很不舒服。我告訴老師后,老師通知了爸爸,爸爸就帶著我去了城關醫院看病。一到那兒,一個60多歲的老醫生給我量了量體溫,說:“還好,感冒了,不是很嚴重,掛點鹽水吧!”爸爸一邊讓我在躺椅上坐下來,一邊問醫生:“多少錢?”“69元。”只見爸爸掏出1張100元給了醫生,醫生又找給爸爸一張20元,一張10元和1個一元硬幣,爸爸馬上把找錢放進了皮夾。我坐在躺椅上,見醫生還沒來給我扎針,就悄悄地幫爸爸算了算找回的錢數到底對不對。爸爸付了100元,應該能找回100-69=31(元)醫生找的'錢:20+10+1=31(元)。哦,一點都沒錯!
回家的路上,我和爸爸說起這事,爸爸用手點了一下我的頭說:“你這個小鬼,病了還不忘算錢!”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三
我家養了兩只小雞,一只叫鬧鬧,一只叫安安。鬧鬧吃米時一口吃三粒,安安吃米時,一口吃一粒,小雞點一下頭吃一口。恰好,等它們吃完了每只小雞都點了156下頭,我要算一算媽媽給小雞乘了多少米。我筆算了一下:鬧鬧156x3=468(粒),安安156粒。共468+156=624粒。
我家的寵物不僅有小雞還有一只小龜,名叫片克。一次我仔細地觀察了片克,給自己出了一道數學題:片克兩天吃肉50克,喝水半天0。5毫升,在我家待了一年,三個月長一毫米。問片克在我家吃喝共多少?共長了多少毫米?我算了一下:吃飯:50/2=25(克),365x25=9125(克),喝水0。5x2=1ml365x1=365ml。
一年小龜長12/3=4毫米。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四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題。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五
晚飯過后,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不知為何,爸爸問我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我說:“我學到了‘克和千克’”。爸爸說:“那我考考你。”我得意洋洋地說:“好!”爸爸問我:“1千克等于多少克?”我說:“1千克=1000克。”爸爸翹翹大拇指說:“你真棒!”爸爸又問:“1千克里有幾個100克?”我說:“因為1000里有10個100,所以1千克就有10個100克。”爸爸說:“真聰明。”
看來,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六
今天上完運動課,我感覺肚子超級餓。回家的路上,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問我:“要不要去買點面包吃呀?”“好呀好呀!”我開心地喊了出來。于是,媽媽帶我來到了面包店。
挑呀挑,終于挑了我喜歡吃的面包和蛋撻。我發現旁邊還寫著兩個大字“六折”。我好奇地問媽媽:“‘六折’是什么意思呀?”媽媽說:“這是‘折扣’的意思,也叫‘打折’。面包店晚上八點以后就打折啦。比如原來價格是10元,那么現在買只要6元了。”“哦~原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媽媽問我:“那你來算一下,我們這個面包的價格是20元,現在打了六折,最終是多少錢呢?”“現在的20是10乘以2得到的,那么6乘以2等于12,那就是12元!”我腦子里飛速的運算著,大聲說了出來。
媽媽接著問:“嗯!那么我們這邊有兩個蛋撻,一共是15元,也是打了六折,那么是多少錢呢?”我們想了想,說“15比10元多了一半,打六折就是6加3,15元的六折就是9元!”
媽媽夸夸我說:“你真棒!那么今天我們買了一個面包和兩個蛋撻,一共花了多少錢呢?”我開心地說:“面包是12元,蛋撻是9元,12加9等于21。一共是21元。”“對啦!是21元。”媽媽邊付錢邊笑著對我說。
我吃著蛋撻,啃著面包,心里想著,原來“折”是這樣的意思,折扣真有趣。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七
我說:這還不簡單5×6=3030/5=62×6=12這時媽媽說:你再做做剛剛那道題,噢!我明白了于是我做了起來:48×5=240240/8=3030+5=35媽媽對我說:以后你在碰到今天類似的情況,你就想一想簡單化:把大數化小,把不熟悉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熟悉的.東西,就比較容易了.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八
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奇妙的.王國,叫數字王國。數字國王的孩子多極了,連數字國王和數字王后都數不清了.最調皮的,還要數小數點呢。
小數點被數字國王和數字王后關在數字王宮里,小數點要被氣死了,所以,小數點每次在國王和王后不注意的情況下逃走了。這一天,小數點逃到了集市上,集市上有好多好多的東西,小數點一看這些東西,想了一個壞點子。原來小數點擠在數字士兵中間,他把本來是18元一斤的榴蓮變成了1.8元;把本來是2277元一個的空調變成了2.277元;把本來是127元一個的書包變成了12.7元;把本來是34元一盒的巧克力變成了3.4元......
數字國王知道這些事后,一氣之下把小數點給帶了回去.
小數點這才知道自己錯了,他下決心改正錯誤,再也不調皮了.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九
一天,我靜靜的在家里寫作業,過了一會兒,我把作業寫完了。我就去看電視,我看見電視上那些五彩繽紛的泡泡真美麗。我就關掉了電視,去找了4個小伙伴,我們用自己的肥皂水做成了泡泡水,我們在一起吹大大的,美麗的泡泡,我說:“我們一起數一數我們一共吹了多少個吧!在用我們一起吹的泡泡除以5,看看等于幾。
二天,我吹了11個,小紅吹了10個,小明吹了15個,小軍吹了14個。我們就用;11+10+15+14=50個。在用;50除以5=10(個)。我們一起同時說;哈哈!等于10個。;看著這些美麗的大泡泡,我們都被它給深深的吸引住了,似乎我們大家都忘記了回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