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黨史深刻詮釋了“江山與人民息息相關”的真理。廣大黨員干部應將學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作為畢生追求,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領悟“何以為民”的真諦,堅定為民之志,恪守為民之責,常行為民之舉,讓黨的光輝歷程在為人民服務中熠熠生輝。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學習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學習心得體會1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廣大黨員干部要常聽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歷程里“有血有肉”的鏗鏘回響,在學史知史懂史中不斷叩問自己,如何“跑好歷史接力棒”,以更加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清醒的頭腦,全力奏響新時代趕考路上的“奮進強音”。
常聽“歷久彌堅”的信仰旋律,增強忠誠于黨的“信念力”,接續共奏“一顆紅心永向黨”的奮進強音。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一百余載砥礪拼搏,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嘉興紅船到時代巨輪,是什么讓一顆暗夜中的火種熾燃成引領民族復興的熊熊火炬?這需要我們細細捧讀用熱血與生命寫就的紅色華章,在尋根追溯、全面理解中找到那催人奮進的理想力量和璀璨奪目的信仰之光。廣大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在一次次勤學中補鈣壯骨、強筋鑄魂,在一遍遍切問中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真正沉下心來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等道理,確保學出忠誠的信仰、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方向,永遠矢志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俯身書寫青春的奮斗篇章。
常聽“熱血沸騰”的英雄戰歌,增強頑強拼搏的“意志力”,接續共奏“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奮進強音。歷史必須銘記,英雄從未走遠。在革命斗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他們舍生取義,滌凈舊日陰霾;他們艱難求索,引燃真理之火;他們埋頭苦干,點亮溫暖人間,至今都讓人肅然起敬、無法忘懷!廣大黨員干部要弘揚英雄精神、學習模范事跡,傳承前輩們身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鮮明品格,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必勝信念,主動到最艱苦、最吃緊的一線前沿,去鍛造敢于擔當、能夠擔當的鋼筋鐵骨,去淬煉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堅強意志,翻越座座“雪山”、渡過處處“險灘”、越過片片“草地”,真正走好新時代展開的“漫漫”長征路。
常聽“敢于斗爭”的正義吶喊,增強明辨是非的“判斷力”,接續共奏“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奮進強音。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近年來,一些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和觀點在網絡上不斷出現,有些人以“學術自由”“還原歷史”等為名,利用新媒體的途徑歪曲歷史丑化詆毀英雄烈士,嚴重損害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力、向心力,影響十分惡劣。廣大黨員干部要站穩政治立場、把準政治方向,時刻保持歷史警醒感,增強抵抗錯誤思潮的免疫力,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去明辨是非、激濁揚清,不斷凝聚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大膽與丑化黨和國家形象、詆毀黨和國家領導人、歪曲黨的歷史等言論做斗爭,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在亂云飛渡中挺直脊梁,在滄海橫流中堅毅前行,奮力奏響邁步新征程、奮進強國路的“最強音”。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學習心得體會2
日前,中共中央印發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百年黨史蘊含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一樸素真理。廣大黨員干部要將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作為“終身課題”,從百年大黨的“昨天”“今天”“明天”中讀懂“何以為民”,更加篤定為民之志、恪守為民之責、常興為民之舉。
從“昨天”的“苦難輝煌”中讀懂“愿得此身長報國”的理想信念,篤定為民之志。回首百年光輝歲月,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為理想信念舍生取義、慷慨赴死的革命先烈,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黨和人民偉大事業艱苦奮斗、勇挑重擔的英雄模范,還是改革開放以來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敢闖敢試、頑強拼搏的“最美”榜樣……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都在證明,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奮斗終身,不是一句口號,黨的初心使命也始終如一。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持之以恒學黨史,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用心體會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增加踐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校正為民坐標,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接牢握穩奮進新時代的“接力棒”。
從“今天”的“使命擔當”中讀懂“但愿蒼生俱飽暖”的公仆情懷,恪守為民之責。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從“過去”積貧積弱到“今天”繁榮富強……回望黨的百年創業之路,無論世情、黨情、國情如何變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沒有變,這種不變的本色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深深的為民情懷。廣大黨員干部要讀懂“人民”在黨史中沉甸甸的分量,永遠保持一顆“熱辣滾燙”的為民之心,堅定踐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把愛民之情時時記在心上,把為民之責實實扛在肩上,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休戚與共,甘做人民的知心人、貼心人、領路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確保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
從“明天”的“偉大目標”中讀懂“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決心,常興為民之舉。回望黨百年櫛風沐雨的奮斗征程,無論是與強敵斗爭,還是與自然災害較量,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一次次絕境重生、轉危為安、贏得勝利,不僅靠堅如磐石的堅定意志,也靠人民的堅定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過去依靠人民闖過了一道道難關,未來也必將依靠人民奪取一個個新勝利。廣大黨員干部要將學黨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黨史中蘊含的智慧和力量轉化為奮斗之力,錨定“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樸素目標,以“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態度真抓實干,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改革攻堅,敢于向問題“叫板”、對矛盾“開刀”、拿“實績”交卷,以為民辦實事的不斷“小勝”累積造福一方的“大勝”,團結帶領人民用奮斗爭取更大光榮。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學習心得體會3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為學之實,固在踐履。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有力的“行動指南”。只有更好把握和運用好,才能讓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讓黨史學習教育更鮮活、有聲勢、見實效,從而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
聚焦主題主線、回味悠長,凝聚共識奮當先,讓黨史學習教育“更鮮活”。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常讀常新,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讓人受益匪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無窮的哲學智慧和制勝密碼,要堅持將“黨旗紅”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底色。“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黨史學習教育“口感豐富”,要以“鮮味”引人往之,但切忌“一陣子”的學習熱度。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為什么能成功”“怎么能成功”“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等,也當“一日三省”“學什么、為何學、怎么學”的指引問題。黨史學習教育越往深里走,越需增強鮮活性和多元性,就要緊跟時代、精心選材,注重貼近生活和工作,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話”和生動鮮活的事例,讓“大道理”“大理論”融入“小故事”,把不同時期的歷史分享出來,不斷凝聚全黨共識、激發自我斗志、增強宗旨觀念,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味”“能回味”。
聚焦更接地氣、凝聚人心,巧用載體添活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聲勢”。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斗爭歷史,提供了無數故事素材,可以通過講故事來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把曉之以理與動之以情緊密結合起來,達到以理說服人,以“聲”動人、感染人的目的,真正讓群眾坐得住、聽得懂、記得牢。黨史學習教育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也要因地制宜,注重內外聯動性,通過組織參觀紅色基地、重溫入黨誓詞、政治生日儀式、業務能力培訓、入戶走訪幫扶、讀書分享會和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觀看教育影片、典型訪談、老黨員現場講述、先進事跡再現等形式,讓黨員在耳目一新。還要深刻把握“互聯網+”時代宣傳教育工作特點,積極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打通線下線上,形成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宣傳格局,讓他們從歷史中“走出來”,做到優勢互補、聯動推進,不斷擴大黨史學習教育的聲勢。
聚焦國之大者、民之關切,服務群眾辦實事,讓黨史學習教育“見實效”。百年黨史,就是一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踐行史。身患重病仍堅持工作的焦裕祿、為扶貧事業奉獻青春的黃文秀、“只身赤膽入杏林,誓與病魔抗生死”的李桂科……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的為民畫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就要從黨史中汲取一代代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滋養,把初心使命牢牢刻在心中。廣大黨員干部要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更要化精神為動力,實事求是,從實干上入手,在為民服務、推動發展上身體力行,把準“為了人民”的出發點,瞄準“依靠人民”的著力點,找準“惠及人民”的落腳點,以學促干、以干踐學,把群眾的事辦實辦好,在“念民所憂、人民所盼”中持續放大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學習心得體會4
百年黨史,她們寶貴而美好的青春,猶如一朵朵艷麗的花兒,驕傲地綻放,馨香中華。她們是投身革命的黨的女兒,她們是澆灌祖國花朵的園丁,她們是奮戰科技前沿的鏗鏘玫瑰,她們是……“她們”在璀璨的歷史長河里笑靨如花。
百年黨史的“金菊”花語:斗志昂揚,堅貞不屈,“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她們寧折不彎的氣節如東籬金菊,令人敬仰。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她們胸懷祖國,胸懷百姓,胸懷理想,始終保持高雅純潔的革命信仰,誓死如歸,寧折不彎,獻出寶貴生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無論是能文能武機智過人,帶領隊伍在白山黑水之間神出鬼沒的趙一曼,還是為了組織,為了同志,為了黨的秘密,面對敵人的鍘刀、恐嚇,臨危不懼的小英雄劉胡蘭,抑或在獄中依然堅持領導斗爭,面對敵人百般酷刑,高喊“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最后英勇就義的江姐……她們就像“菊”一樣,不管是面對外敵,還是國民黨反動派,執著地堅守氣節,至死不渝。東籬金菊,浩氣長存。
百年黨史的“蘭花”花語:高潔典雅、美好賢德,“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她們舍棄小我的精神如幽幽蘭花,令人敬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戰線,她們“一切為了孩子”,彰顯了園丁的高尚精神。危急時刻,“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舍身救生的事跡令人震撼。在學生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她奮不顧身地用柔弱的身軀撐起生命的晴空,這是責任,是擔當,是出于對孩子們濃烈的愛;“感動中國最美教師”格桑德吉在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后,卻心懷最樸素最誠摯的愿望,大學畢業后,舍棄家庭和孩子,為了更多孩子能走出大山,毅然回家鄉做老師,用愛成就孩子們的夢想;“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歷盡艱辛,克服重重困難,創辦學校,為需要的孩子提供教育機會……她的事跡告訴我們,只要有一顆堅忍不拔之心,只要有一顆奉獻社會之心,只要有一顆大愛之心,就能讓生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幽幽蘭花,芬芳天涯。
百年黨史的“梅花”花語:不畏艱險,堅韌不拔,“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她們獻身科技的品質如傲雪寒梅,令人敬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一代代科學家功不可沒。“最美科技工作者”范化娣、陳章、唐立梅雖然來自不同行業,但她們都在自己的領域作出了杰出貢獻。范代娣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建成重組膠原蛋白生產線并實現了不同功效重組膠原的產業化,為創傷止血、組織修復、抗衰等領域提供了可供利用的新型低免疫原化的膠原蛋白品種,引領重組膠原蛋白產業發展;陳章是南京熊貓漢達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師,她參與了我國首個全自主研制的移動衛星通信系統,首次實現地面全近真測試,為國防通信建設作出重要貢獻;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唐立梅,是首位蛟龍號大洋深潛女科學家,她曾參加蛟龍號首次試驗性應用航次并執行第72次深潛任務,也曾搭乘雪龍號進行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全程165天,是同時兼具大洋深潛與南極科考經歷的第一位中國女科學家。她們為了祖國更加繁榮昌盛,在科研領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用大美青春譜寫一曲曲科技戰歌。傲雪寒梅,山河吐蕊。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學習心得體會5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通知指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農村黨員是黨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骨干力量,抓實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對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想直達農村黨員黨史學習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基層黨組織要以“分類管理”的智慧,助力農村黨史學習教育的“全覆蓋”,確保農村黨員“一個都不能少”。
取景框聚焦“在職黨員”,“內容新”+“形式鮮”,“統”字領航拓寬“覆蓋廣度”。******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翻開百年黨史的“生動教材”,一幕幕“紅色故事”讓人“熱淚盈眶”,“紅色故事”在黨史的“長廊”中璀璨奪目,“紅色血液”在我們的“血管”中熱情涌動。“常勤精進,譬如水長流,則能穿石”,在波瀾壯闊的鄉村振興征程上,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是農村在職黨員“拾級而上”的“源頭活水”。基層黨組織要聚焦農村在職黨員“活動范圍廣”“工作機制靈活”“農業生產時間長”等特點,聚焦其“崗位需求”,在黨史學習教育內容上求“新”,做到將“紅色故事”帶到“田間地頭”,讓“黨史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助力農村在職黨員對黨史的了解從“聲聲入耳”到“字字入心”;還要在教育形式上求“鮮”,采用“線上+線下”“長期+短期”“個人+集體”的方式不斷拓寬農村在職黨員黨史學習的“覆蓋面”,開啟“沉浸式”教學模式提升農村黨員在職黨員的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取景框聚焦“流動黨員”,“娘家管”+“婆家育”,“實”字領航拓寬“滴灌效度”。“星霜荏苒,居諸不息”,在廣袤農村,流動黨員的群體越來越壯大,流動黨員的“底數摸排”“教育管理”等問題日益突出,只有解決這些問題,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作為“娘家”的流出地黨組織和作為“婆家”的流入地黨組織必須要“千里姻緣一線牽”,以“大數據”“云計算”為載體,雙向互動“云端發力”,寫實流動黨員黨史學習教育這篇“命題作文”。流出地黨組織要時刻關注流動黨員的動向,通過電話問詢、進村入戶、庭院閑談等方式建立流動黨員線上“動態數據庫”,及時與流入地黨組織取得聯系,將流動黨員的“流動時間”“流動信息”“黨史學習教育情況”等信息及時分享,對于那些短時間無法“歸隊”的流動黨員,流出地黨組織要開設“臨時課堂”,向流動黨員及時傳遞“黨史知識”,助力他們“流動不失學”“想學就能學”“要學就學深”。流入地黨組織要及時接收流出地黨組織的“云端信息”,按照“動態分享”及時跟進流動黨員的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對于那些可以“歸隊”的流動黨員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定期宣講,引導他們“學而有效”“學有所得”;對于那些流動到偏遠地區的流動黨員,開設“線上講堂”,通過“師資共享”“實時互動”等方式進行精準“送學”,創新構建“流出地督學”“流入地施教”的雙向云端管育模式,確保“娘家”和“婆家”共同握緊流動黨員黨史學習教育“風箏線”。
取景框聚焦“退休黨員”,“精輸入”+“勤輸出”,“新”字領航拓寬“教育深度”。“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一些退休老黨員“精神矍鑠”,愿化“春泥”栽種黨史學習教育之“花”。這些退休老黨員有的是退休干部,還有的是退伍老兵,他們的足跡就是黨史發展的軌跡,他們對我們黨有著深厚的真摯情誼,對百年黨史有著深刻的認知和理解,他們是農村黨史學習教育的“寶貴資源”。基層黨組織要盤活“退休老黨員”這個寶貴資源,組建“志愿者服務”小分隊,來到退休老黨員的身邊,用與時俱進的視角,結合當代發展的嶄新元素,幫助這些退休老黨員“精輸入”,為他們補足“知識落伍”“知識斷檔”的短板,幫助他們完成知識的“升級換代”,讓他們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導師”,引導他們從“線下”走入“線上”,借助“在線學習直播間”成為“紅色主播”,通過“老兵云端紅色課程”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精品課”,讓退休老黨員將自己的人生閱歷“沉浸式”擺入黨史學習教育之中,用對黨史鞭辟入里的理解和對人生細致入微的感受進行高品質“勤輸出”,從而為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發揮余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