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描繪了詩人困窘處境與憂國憂民情懷。這8篇改寫的小故事,以300字篇幅為載體,圍繞秋風破屋、孩童搶茅、雨夜難眠等情節,生動再現詩中場景,讓讀者更易感受詩人當時的無奈與悲憫。下面是小編帶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小故事300字精選8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小故事1
八月的秋風憤怒地吼呀吼,帶來了透骨的寒氣,卻帶走了我屋子上的茅草,帶走了我的家。茅草乘著風,像輕快的鳥兒一樣從江的這邊一直飛向了江的另一邊。最后飄飄悠悠地灑落在江岸邊,飄得高得,掛在了樹梢上,與枯黃的樹葉融為一體。它們唱藏匿在樹葉中,風吹來時發出刷刷聲,好像在與樹葉嬉鬧又好像在嘲笑我。為何連風和茅草都會欺負我?飄的低的.,落在江面上,沉到了江底,不會再被人發現。就像我一樣,永遠沉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
我多么希望有萬千間溫暖舒適的房屋被天下貧寒的人去居住。無論是風吹雨打都能穩如泰山。
回過神來,南邊村子里的那群孩子已經把茅草抱走了,多頑皮啊!又怎么忍心當著我的面去做這樣的事呢?我從板凳上坐起來,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出屋子,大喊到:孩子們,快回來啊!我的茅草啊!你們拿走了,我的屋頂怎么辦啊!可他們頭也不回,跑進了竹林,只留我一人獨自站在屋前嘆息。
不一會兒,大風吹來了黑色的云,大片大片厚重的云堆在天上,像倒翻的墨水,浸染了天空。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與遠處的大地連成了一片。頃刻間,雨珠灑落,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線雨如麻般,不曾斷開。孩子睡在冷似鐵的被子里,瑟瑟發抖,一轉身,竟將被里蹬破。忙著給孩子擋雨,心酸苦悶堆積在心中,還未發覺,淚水早已流了滿面。淚珠與雨珠一同滑落在臉龐,分不清那個是淚,哪個是雨。雨勢稍小,冰冷瞬間向心中襲來,才知道自己的衣服已經濕透。
一場雨打破了我的幻想,我去哪找那千萬間廣廈呢?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小故事2
傍晚,霧靄沉沉。八月的豪風瘋似的卷走我屋上多層茅草,我眼睜睜地看著茅草,胡亂飛舞,描繪風的形狀,時而掛在樹梢,時而沉入水中,我無奈嘆息,眼底盡是酸澀,轉身回到家中。
幾個毛孩子勞著面搶走我的茅草,本就破爛的尾子更加潦草,他們公然抱茅跑入竹水中,我喊得焦口燥,喝止不住,高大的竹子根根豎立,聳入云中,滿頭大汗的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
風休止,濃云欲墜。秋季的天空已全黑,冰冷的被子使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無奈孩子還將被子蹬破了,只得父子緊緊相擁。秋雨淅瀝,土腥味彌漫整個屋子。自從戰亂后就很少得以安眠,如此陰冷的`黑夜又該如何挨到天亮,我無神的望天花板,奈何愁緒越想越多。豆大的雨點砸在臉上,好似我的淚,冰冷凄涼的淚。我又何時能像太白那般詩中日月酒中仙,揮灑豪情壯志呢?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愿天下貧寒的人都能住上寬敞的大屋,每每想到人們幸福的臉龐,即使唯我屋破挨凍而死亦心甘!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小故事3
竹林蔥籠,池塘清澈,茅屋前前后后水翠竹清,夏日亦葉綠荷紅。日子雖然貧苦,但每日也可與白鷺為件,吟詩頌詞。總在這里可與妻子作伴游湖,看兒女嬉戲。人生向晚,遠離戰亂,我也終于獲得短暫悠閑。
八月一天,大風忽至,不留情面地推開我的門,房上茅草被狂風席卷,只吹得遍地橫飛,一片狼藉。溪邊也是,樹梢也有。先是天公不作美,此刻,頑童也來添亂。我漂泊一生,當年過半百之時,父母兄弟不知身處何方,至此才得一間草堂。一場風雨,幾個孩童,我早已沒有了家。
我已年老力衰,自知無力追趕,只能倚著拐杖,一步一嘆。
不一會兒天空就像是被潑了墨一般。雷聲隆隆,年幼的`孩子早已被嚇哭我想給他蓋上被子早早睡下,只不過多年被褥冷得像鐵,補丁上打著補丁。床頭,屋頂沒有一處干,雨水也漫上腳邊,豆大的雨點不斷敲著。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舉想到舉國上下,處處顛沛流離,哀鴻遍野,我一路南下看到多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哭聲從未斷絕。恍惚問仿佛哭聲混進雨里,滴滴答答又轟轟隆隆,響徹這茅屋邊。遙想當年少,一心報國為百姓,卻從不被重用。那時登高望遠,可否想過如今這般下場。中年時,留得一家老小為謀一官半職四處奔波,我也曾追求過詩和遠方,但柴米油鹽最終把我回現實。
我獨自倚杖出門,看到天與地的交界處有一幢、風吹不搖雷打不動,高萬里千米寬的房子。可以客下萬人居住,在這幢房子里食無愁,衣無憂。這一夜不知有多少百姓凍死街。如果有大唐復興之日,有窮苦之人的出頭之日!全天下百姓都住在這樣的房心子里,哪怕只有我一人受凍而死,也值得啊!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小故事4
八月,秋深了,耳邊傳來的不是收獲的喜悅,而是人人逃荒的腳步,聞到的不是稻花香氣,而是濕潤的泥土氣味,一場大雨接踵而至,不知我這小小的茅草屋又能挺過幾回?
“呼……”一陣狂風吹進草堂,打亂了我的思緒,我慌忙跑出門,屋上的幾層茅草早已散去了,想奮力追回,卻是徒勞,只得定下腳步望著它們的蹤跡。生性好自由的渡了江去,落在江郊。我搖頭轉身去,卻發現還留下一些掛在枝頭或是飄轉沉于低涇處。正準備快步趕去,那群頑童卻先我一步,面對著一幫小盜賊,我喊得唇焦口燥也不得了,眼睜睜看著他們抱看茅草鉆入竹林中去,我也只能倚著拄杖嘆息。
一會兒,狂風停歇了,云被攪成墨色,天色漸黑,烏云密布,是要下雨了嗎?全身感到一股寒意,忍不住抱著身子發抖,環顧這個家,兒子在這張滿是裂縫的床上睡出”大”字形,他的衣棠也不和是幾年前買的了,貼滿了“膏藥”。現在,外面下起了疾雨,雨點如麻,屋內又何嘗不是呢?外面早沒了燈火,我卻難眠至此。如今天下大亂,如何能眠?什么時候天才亮?什么時候大唐的天才亮?
想到這兒,心中不由得感到悲慟!這樣的狂風何時才能停歇?百姓何時才能安定下來?不用再過流離失所的生活呢?兩行清淚從眼中流下,大唐已不是曾經的.大唐了。可我還是懷抱希望,要是能有千萬間寬闊的大廈來保護天下受凍的人,該是件多美好的事。他們在里面一定可以很安心,不會再受風雨侵擾,不用再擔心兵馬橫行……
不知何時才能親眼看到這樣的房子呢?若是能出現,我就算是在這茅屋中凍死也滿足了!眼前忽又朦朧一片,我推門向東望去,太陽初升在廣褻大地上灑下金黃……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小故事5
八月深秋,凄風怒號。衣衫單薄、步履蹣跚的老年杜甫,眼睜睜地看著屋上的茅草被風一點點刮跑卻束手無策。他想撿起刮掉的亂茅以待風停后修繕,可狂風把茅草刮得到處都是,有的掛上了樹梢,有的沉入了塘坳,還有的飄過了江郊
杜甫無奈地把眼前的一些茅草收拾著,突然從南村跑來一群孩子,他們從老人手中搶過茅草就跑,絲毫不理睬主人的呵斥,轉眼就消失在竹林里了。杜甫倚著拐杖只能嘆息著安慰自己:唉!都是可憐人,就算我送給你們取暖吧
風停了,黑云四起,灰蒙蒙的天空越來越昏暗,接著下起了雨。這整整一天,他一家人幾乎連飯也沒得吃,只是孩子喝了一點玉米粥,說是玉米粥,只不過是一碗水加了一點玉米面罷了。杜甫躺在床上,想到流亡時,一路上受凍挨餓,再想想其他的老百姓,流離失所連個安身的草房也沒有,他的心更涼了。這時,小兒子被凍醒了,杜甫伸手一摸兒子的被窩,竟像鐵一樣冰冷,仔細一看,還有好多裂縫,可全家人僅有這一件棉被御寒,怎么辦呢?雨仍下個不停,屋頂四處漏水,屋里沒有干處。杜甫佝僂著身子,望著眼前的`一切,一股酸澀涌上心頭,不由地祈禱,雨啊,停止吧!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
安史之亂開始后,杜甫憂心忡忡,經常失眠。他暗地里呼喚國君:你為什么偏愛美人而不要江山?你為什么沉迷香夢還不蘇醒?你為什么貪圖享樂而忘記了黎民百姓?
今夜有淚如雨!誰又能安然入睡?
恍惚中,杜甫眼前突然出身了千萬間寬闊的房屋,無數的貧苦人正歡天喜地地換新居杜甫笑醒了,才發現是在做夢。杜甫在暗夜中許愿:如若夢想真的能實現,那么我的屋被刮破、人被凍死也心甘情愿!可是,回答他的,只有呼嘯的凄風,陰綿的苦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小故事6
呼!
風在呼嘯,正如當日那些奸臣的怒吼。脆弱的枝葉在狂暴的風中顫抖,戰栗,正如當日自己無可奈何的情態。咔嚓!枝葉飛斷,虛弱地被風抓住,帶往不知名的地方。
我搖頭嘆息,風何時住?寒秋已至,四野何處不戚戚?生命,在寒凍下微不足道。或許只是一股寒風,便能使生命沉眠于永恒之中。
呼!屋上的茅草紛飛而起,它們猶如斷線風箏,搖搖晃晃地飛向遠方。風止,茅草才會墜向地面,結束天空一生。
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正如人的一生。高的掛在枝頭,低的`則是飄轉落地,結束旅行。我忽有感悟:人啊,就是如此。大部分人陷入低迷,短暫的結束一生。只有那些高揚激進的,勇攀高空的,才能人生長久。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南村的那些孩童,一個一個地跑了出來。他們在擁抱風,像是風的使者。他們撒腳來撿茅草,或許是拿了玩,或許是拿了燒。我驚叫起來,這是我的茅草啊!
孩童們欺我老無力,毫不懼怕,笑嘻嘻地抱著茅草走了。唉,世情淡漠啊!老弱被人欺,正如世上疾病挫折,專找老弱。
不久,風停了。墨云悠悠,沉重的氣息在漸漸積郁。秋寒漸深,黃昏換曉。我慢慢拖動這具沉重的身體,身體里似乎裝滿了傷感,在身體里涌動不止。
多年布衾冷似鐵,冰冷無比。我躺在里面,被如潮的冰冷所包圍。嬌兒惡臥踏里裂,苦了孩子,矮屋破窗。石床幾乎破裂,寒如潮,冷似洪。雨落西山,滴滴答答。雨水漫漫,正如寒門厄運,將我這個不幸者包裹。
仰天長嘯雨三千,悲嘆寒門多厄災。
戰火紛飛,血煞滿天。無數生命被戰火摧殘,無數花朵凄涼凋零。我無時無刻不想著那些無辜死靈,長夜漫漫,我愁情也綿綿。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這種世界何時才能變啊!我何時才能安睡啊!
提筆龍蛇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如果,我有這種能力,我愿以此生為期限,換寒門疾苦盡消!從此,寒門無苦無累,無寒無凍。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蒼天啊!我祈求你,如果你能夠使我幻夢成真,我就算廬破凍死也滿足了。以我賤命,換無間功德!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上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多年布衾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無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詩成,安然入睡。夢中廣廈萬千,寒門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小故事7
哎喲,那八月的風啊,吹得那個烈喲!想出去看那湛藍的天空,忽然眼前一亮,哇!那紅通通的太陽照在我的頭頂。正準備享受這秋日的日光浴,可定睛一看。哎呀,我的媽呀,屋頂咋不見了,出門一看我的天吶!天上飛的,地上滾的,水里游的。我那可憐的屋頂,就這么被五馬分尸了。
南邊村子里那群小孩兒又來我這深山老林,你說這小孩兒也不怕被狼吃了,到這來欺負我這個弱老頭。說和我玩兒捉迷藏,讓我閉著眼數數,幸虧我上過幾年學,不然到1000000我還真不知道怎么咋數嘞。“我開始找了!”我喊道。只聽耳邊一陣奔跑時帶起呼呼的風。
我睜眼一看,頓時生無可戀,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剛收的那堆茅草沒了,望著那幾個小孩兒遠去的背影邊追邊喊:“站住!站住!”不行,嗓子啞了,追不上了。你說這是啥時代啊,遇上詐騙集團也不能打110。回來想倚在屋上休息。結果那土塊還不停的往下掉,每次都正中靶心。
你說這天咋和六月似的呢,那片黑壓壓的烏云,就這么屁顛兒屁顛兒的跟著風跑了過來。太陽的離開帶來了一撥黃衣小兵不停地向身后潑撒墨色。他們似乎還是秋天的叛徒,冬天的使者。散向人間的還有那絲絲寒意。這些小兵似乎是剛來的也不懂規矩,不知不覺便玩兒high了,就忘了那潑墨機還在運作,墨變成了雨,嘩嘩的'流個不停。
“嘩啦啦呀嘩啦啦。”我不禁唱起了歌。只為歌頌這場恰到好處的大雨。屋中的雨已積了半尺之深。你看這雨,咋不再下大些呢,不然明天就能建個室內游泳池了,不是漏天的!你看我那床破被子濕的呱呱的,省得過兩天我還要去洗,我躺在被雨水浸濕的床上,望著桌邊形成的一道道瀑布,感受著大自然的氣息,不過這夜竟如此漫長。不管了,不管了,都是經過安史之亂的人了,還怕這些嗎!
過了這一夜,我感覺我要正經一點做好好做個人了。
如果天下有一座大的房子,貧寒的士人就不會懼怕風吹雨打。哎呀,如果現在就有那種房子我凍死也夠了,不過我還不能死還等著明天的游泳池賺倆錢啊!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小故事8
那是一間再簡陋不過的茅草屋,當時只不過是主人避戰亂暫棲身的地方。這種茅屋大約是連許多僻遠的小山村都不常有的了。誰能想象,那里曾居住過一位被喻為“詩圣”的大文豪呢?這倒是值得現在那些總嫌房子小的人深思:這茅屋的主人在那么簡陋的地方照樣可以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房子小點又有什么呢?
茅屋究竟有多簡陋,我也很難想象得出,畢竟真正的茅草屋我也沒見過。不過在我的腦海中,那屋子大約就是間用那些干枯發黃的茅草堆起來的搖搖欲墜的“危房”吧!果然,秋風蕭瑟,房頂上的茅草就被層層卷走了,掛在樹梢,飄入池塘,還有些沒被風刮遠的,就被那些頑童們公然搶走了—那雖不是什么值錢的東西,畢竟拿回去還能修自家的房子呢!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茅屋頂部的茅草被風卷走了,偏偏又下起了大雨。忘了是在哪個相聲里聽過這樣一段:“外面下小雨,我家就是中雨;外面下中雨,我家大雨;外面大雨,我就暴雨。每次一下雨,我們就全家到街上避雨去。”想必這茅屋里亦是這樣的慘況。雨不停的下,小孩兒不諳世事早睡著了,大人卻在這冰涼如鐵的布衾中無法入眠,家里處處都是濕的,處處都被淋著,這樣的慘狀怎能挨到天亮?淋過雨的人都知道被淋之后那種徹骨的冷,何況是在這樣一個陰冷潮濕的屋中。這便是茅屋遭秋風秋雨侵襲之后的“慘況”……
這里代敘一下,現如今那間“茅屋”,因為這里的主人名聲實在太旺,也就成了一處名勝古跡,自然也就不能稱它“茅屋”了,要叫它“草堂”。草堂聽起來比茅屋氣派些,歷史上也有不少人以它命名自己的居室,比如清代著名才子紀曉嵐,他的居室便命名為“閱微草堂”,不過紀曉嵐好歹是乾隆盛世的一品大臣,他的府第自然不會差,取名草堂只是一種自謙的說法與清正廉潔的決心。而咱們文中的“茅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草堂”—恐怕連“堂”也算不上吧。現在,這草堂已被修得煥然一新了,砌得十分整齊,用的是水泥、木頭,只有房頂蓋了點茅草,雖看上去很簡樸,卻早已不簡陋了。有人憤然曰“太假了”,不過這也不能怪重建草堂的'人們,畢竟,要真的按原來的樣子,只堆一堆枯草,風吹雨淋的,加上游人那么多,估計不出半年就要徹底重建了!
說完草堂,再來說說哪位名垂千古的草堂主人—唐代大詩人杜甫。一提起他,我們就總想起“憂國憂民”這四個字,看他的詩篇,很少寫個人情感的,而大多數是與國家息息相關的。看到城破家亡,他會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悲痛;聽到官軍收復失地,他會有“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振奮;戰火紛飛,看到政府征兵益急,他會寫下“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看到無數家庭妻離子散,他會寫下“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民生疾苦他時刻掛念心腸,而在那間漏雨的茅屋中,淋著雨,那樣凄慘的境況下,他會想起什么?—如何才能有千萬間寬敞的大屋,掩護這些貧寒的士人啊!那么,讓我自己凍死也無怨無悔。
推己及人,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何況是在自己遭受苦難的情況下還心系天下寒士呢!就好比我們淋雨時,是否會想到他人還沒法避雨?饑餓時,是否會想到他人還沒有食物?痛苦時,是否會想起他人的傷心苦悶?是的,杜甫在這篇文章中并未表達自己想得到一間寬敞的大屋,不再忍受風吹雨打,而是在想,天下如我一般飽受寒冷折磨的貧苦人士若有朝一日皆能有溫暖的居室,我寧愿一個人凍死在這破茅屋中!只要天下人皆寢食無憂,安居樂業,我一人受凍又算得了什么呢?這份身處茅屋的濟世情懷,不得不令人感嘆。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知他在寫“古仁人”之時有沒有想到杜甫,想到他在破舊寒冷的茅屋中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嘆。總之我認為,他便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典范。
一間漏雨的茅草屋,一個心系天下的偉大詩人,一篇流傳千古的長詩,在歲月的長河中,它們所傳達出的某種品質非但沒有被時間沖淡,反而越發顯得彌足珍貴,也許,當今社會越來越缺少這種品質,因此它越來越珍貴了。心系蒼生,憂樂天下,可能于我們而言太寬泛,太遙遠,那么,推己及人,為他人著想也是這品質的一部分。在贊嘆古仁人為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后,我們是否也應該做些什么呢?
4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深秋的寒風吹散了你的白發,身軀瘦弱,你站在茅屋前。遮蓋屋頂的稻草在眼前紛飛,你一時沉默。想追,卻再也沒有邁出步伐的力氣。
望著公然抱走灑落在地上的茅草,溜進竹林里的鄰村孩童,你呼之不得,欲哭無淚。人老了,沒力氣了,連孩童們也開始欺負自己了……
腦海中再次浮現幾日前在鄰村看到的凄涼畫面,骨瘦如柴的老人蜷縮在木門邊,咬著干澀的嘴唇等待孫子拾柴歸來,身體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你一聲長嘆,罷了!他人也有他人的難處,天下間還有多少受苦受難的百姓,他們也需要我的稻草來維持生計,?何不原諒了這群孩童?
屋漏偏逢連夜雨,雨點如麻使得你徹夜難眠,蓋了多年的被褥此時倍感寒意。床是冰冷的,你的心此刻卻更加冰涼,你望著熟睡中的嬌兒,悲傷、憤慨,化為一聲大呼: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哪里能夠得到千萬間高大寬敞的房屋,遮蔽天下貧寒的人們!
我死何足惜?若能換得良屋萬千,唯我屋破,凍死也心甘!
一生沉浮,似秋天里隨風飄蕩的枯葉,似大海上隨波逐流的扁舟,一切任由天意決定,別無選擇。你奮力地呼喊,不屈服于這黑暗的世道,回聲繚繞在天地之間。你渴望著一雙翅膀,沖破這烏云密布的天空,讓陽光灑遍大唐江山各地。
病入膏肓的你躺在煙雨江上的小舟中,那雙望穿世道滄桑的眼睛緩緩合上……
罷!人生如夢,一切都已隨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