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作品中,教師可以領略到人性的光輝和美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溫暖。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2025年暑假教師讀書筆記范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2025年暑假教師讀書筆記范文1
《圓圈正義》讀書筆記
因為“法外狂徒張三”的梗,我認識了這位法律老師。有人喜歡他的課,有人喜歡他的幽默,有人喜歡他的智慧,總之他憑借淵博的學識和生動搞笑的課堂,火爆全網。一個如此有魅力的人,最近,我卻在他的文字里看到了謙卑。
《圓圈正義》是羅翔老師的隨筆集,這本書中有49篇文章,分別討論了法律、道德、哲學等領域的話題,有法律、哲學的專業知識,也有生活中遇到的熱點問題,讓我理解了法律背后更深層次的價值基礎。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法律是至高無上的,是公平的,是發展完全的。因此很少對這個世界各個較為成熟的社會體系產生質疑,避免管窺蠡測。
在這部書中羅翔用現代中外各類真實案件舉例,講述點評了原因以及后續對社會的影響,法案隨著其不同性質也在更為完善。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必須從不同視角出發去分析每一個決策或許會帶來的后續社會影響。人類文明發展永遠不該駐足于當下,社會制度更是如此,牽一發動全身,即使是精英編寫的憲法,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會逐漸顯示出漏洞,法律與公平,從來不是絕對。每一個法律人心中的圓圈,就像圓周率,只能無限趨于完美,但是關于完美的定義永無盡頭。如果說法治離每個人太遠,那么從法治也可延展到自己的人生。法律的發展伴隨著人性,書中引用主流哲學家的語錄,對現實主義,保守主義等不同流派的見解,以及對功利主義的批判值得人去深思,也帶給我止步不前的人生態度一些解釋,更深的去正視自己內心所謂的人性。
他在書中多次提到這個圓圈的比喻,將理想中完美的“圓”比作正義的“應然狀態”,現實中所有不完美的“圓”就可以看成正義的“實然狀態”。我們或許永遠無法畫出真正的圓,但是仍然相信它的存在,而正義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應當孜孜不倦地追求正義和公平,都應在追求公平和正義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2025年暑假教師讀書筆記范文2
深耕教法,探索路徑
——讀《于永正: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記得在十幾年前,很幸運和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有過一面之緣,就在茂名影劇院,親耳聆聽了于老師的一節作文課,當時,我被于老師那充滿溫度的課堂教學深深打動。如今,品讀了他的《于永正:我怎樣教語文》,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于老師那慈祥、和藹,平易近人的形象再現在我的眼前,令我深受啟發。
一、語文教學之“五重”教學
拜讀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師的“五重”教學法。于老師在語文教學方面有建樹,教了五十多年的小學語文,他積淀了五句話: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抓好“五重”教學,可以讓語文教學變得簡單。
(一)重情感。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愛每一位學生,尤其關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承認差別,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于老師在這一點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同時,課也要上得有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學,樂此不疲。老師愛學生,對學生有期待,必然贏得學生由衷的愛,學生也不會辜負老師的期待。所以,從于老師的身上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品質去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對學生的感召力,做個令學生喜歡的老師。
(二)重感悟。到底該怎樣上好語文課呢?于老師說:一個“讀”字。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語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妙處。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為止。
(三)重積累。古人所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里的積累,不僅是語言的積累,還有生活的積累和感受的積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讀書筆記也是一種重要的積累手段。語文老師要有積累意識,要在教學中注重積累。
(四)重遷移。語文教學中的遷移既有讀的遷移和又有寫的遷移。讀的遷移就是由課內到課外,即用在語文課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讀課外書,去讀報紙、雜志。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到這里,在語文教學上我深有同感。凡是讀過的書要求學生一定要留下讀過的痕跡。精彩處畫上橫線、波浪線,重要處畫小圓圈兒等。凡是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為其加上拼音,寫上注釋。所以,一切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五)重習慣。巴金先生說:“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僅與智力有關,更受到平時習慣的影響。好習慣,才是支撐一個孩子走得更遠的根本。于老師認為要在大量的實踐中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習慣。教語文,其實很簡單,于老師的做法為我以后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
二、重視“讀、寫”結合這兩點
于老師認為教語文的簡單,還要學會抓住“讀、寫”這兩點,大量讀寫,讀寫結合。于老師舉了一個個真實的教學事例,讓我體會到于老師的匠心獨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有些老師從不搞題海戰術,但所帶的班級成績卻名列前茅。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想成功秘訣可能就在于注重在教學中抓住了“讀、寫”這兩點,并且落實了“讀、寫結合”。只要堅持不懈地多讀,多記,多寫,滴水石穿,相信學生不僅能把作文寫好,還能把語文學好。
三、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手段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重要的是方法。于老師對小學語文教學情有獨鐘,課堂特別注重采用不同的藝術手段。在他的引領下,學生有滋有味地寫字,有滋有味地朗讀,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寫作。教學藝術是處理教材的藝術加善待學生的藝術,走進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比處理教材、傳授知識更重要,更是教好小學語文的必要條件;語文老師的素養決定著語文教育的質量。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要善于采用各種藝術性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激活學生的靈感、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提升學生的審美,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并且要不斷優化教學藝術,以適應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
于永正老師的《于永正:我怎樣教語文》這本書帶給我頗多收獲,不僅有語文教學的竅門,更有他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今后,我會以于老師為榜樣,在語文這片沃土上深耕細作,收獲夢想與希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語文老師。
2025年暑假教師讀書筆記范文3
《教師人文讀本》教師讀書筆記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圣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于定位??傇诓煌5卦诜此甲约?,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后,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
2025年暑假教師讀書筆記范文4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閑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盧梭的`“寓教于樂”總讓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背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里還有 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吁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F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