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學是一所省重點大學,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17個學院,74個本科專業,那么南昌航空大學王牌專業有哪些?學什么專業好?今天為考生家長們盤點了南昌航空大學專業排名,這些都是南昌航空大學最好的專業,也是優勢特色專業,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
一:南昌航空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2022年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金屬材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軟件工程
2022年江西省級特色專業8個:焊接技術與工程、應用化學、飛行器制造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自動化
二:南昌航空大學專業排行榜(國家級特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金屬材料工程
本專業創建于1952年,專業前身為航空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和航空材料腐蝕與防護專業,1998年兩專業調整合并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我校航空特色專業。現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江西省首批高校品牌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和江西省卓越人才培養試點專業,江西省一流優勢專業,并入選江西省2019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7年江西省專業綜合評價排名第一,2018年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和中國科教評價網聯合推出《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8-2019)》,我校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獲唯一五★+水平,在全國所有開設此專業的80所高校中排名第1。本專業為我校較為強勢的學科專業之一,1985年成為我校首批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專業之一,2000年獲批材料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是江西省雙一流學科、學校“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博士點建設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江西省優秀教學團隊。2019年,“金屬材料工程一流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獲得江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1年開始,本專業在江西省和全國大部分省份按照一本招生。 本專業定位準確、航空特色鮮明、師資力量雄厚、優勢突出,得到了眾多同行高校和企業的高度認可,為江西省和航空航天及國防工業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我國航空企業熱表方向技術骨干一半以上由本專業培養,以及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電鍍企業由本專業校友創辦。本專業現下設“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和“腐蝕與防護”兩個專業方向。 專業方向一: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本專業方向原為航空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在1952年建校時成立,197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與航空材料腐蝕與防護專業合并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近年來,在中央與地方共建資金、學校資金的支持下,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目前,擁有江西省“材料科學基礎”實驗示范中心、江西省“材料科學與工程”產學研示范基地、江西省“金屬材料微結構調控”重點實驗室、南昌市“金屬材料熱處理”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 師資力量:現有專任教師25人。其中教授(正高級工程師)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博士)的教師24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6人。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地方,服務航空,面向全國,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掌握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的基本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修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夠在金屬材料制備、熱處理技術等領域從事產品研究和開發、裝備和工藝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學性能、材料分析技術,鋼的熱處理,有色金屬及熱處理、合金鋼與高溫合金、材料科學綜合實驗,金屬工藝學等。 就業領域:能夠航空航天、化工、醫學、國防、石油、電子、信息、交通等領域中的金屬材料制備、熱處理技術、金屬材料構件失效分析與預防等方面從事產品研究和開發、裝置和工藝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應用或科學研究。 培養質量:已培養畢業生3000多名,為地方和航空企業輸送了大批高級應用人才。許多畢業生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技術骨干和負責人,并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近幾年該專業方向學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考研率在33%以上。 專業方向二:腐蝕與防護 本專業方向原為航空材料腐蝕與防護專業。我校是新中國最早設立腐蝕與防護專業的3所高校之一。本專業方向在1952年建校時成立,197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與航空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合并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專業方向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輕合金加工科學與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和“無損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材料物理與化學”省級重點學科、省級示范碩士點的支撐專業。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腐蝕與防護”實驗中心、江西省高等學校“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和江西省“航空材料表面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 師資力量:現有專任教師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級實驗師、高級工程師)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2人。 培養目標:立足地方,服務航空,面向全國,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掌握金屬腐蝕與防護過程的基本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修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夠在金屬材料表面防護等領域從事產品研究和開發、裝備和工藝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金屬腐蝕學、電化學原理、電鍍理論與工藝、涂料與涂裝工藝、材料科學綜合實驗、表面技術改性、特種涂料、化學電源、電鍍廢水處理等。 就業領域:畢業生主要在航空、電力、石化、電子、汽車、鋁業、金屬表面處理行業、高等學校從事與金屬材料腐蝕與防護及表面工程有關的科研、設計、生產和管理、質量控制以及教學等相關工作。 培養質量:已培養畢業生2000多名。學生遍布全國表面處理行業,在行業內有良好聲譽。在國內航空企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也頗受歡迎,許多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技術骨干和負責人,另外還有不少畢業生考取了國內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繼續深造。
2.電子信息工程
本專業創辦于1980年,前身為“電子儀器及測試技術”專業,現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江西省品牌專業,納入江西省一流專業建設名單。本專業學制四年,具有碩士推免資格,是“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省重點實驗室、“信息與通信工程”和“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電子與通信”工程碩士領域和“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省級示范中心的支撐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具備扎實的現代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本技能,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制造、應用和開發工作,具有團隊協作和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下設“信號檢測與控制”、“信息處理及軟件”、“航空電子系統設計”等三個專業方向。 基礎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分析基礎、低頻電子線路、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線性系統、通信系統原理、單片機技術、自動控制原理、數字信號處理等。 專業方向一:信號檢測與控制 本方向主要培養從事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傳感器與電子測量、EDA原理及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微機應用系統設計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航空、航天等相關領域從事信號檢測與控制等新產品設計、研究、開發、應用、生產過程控制與管理等工作。 專業方向二:信息處理及軟件 本方向主要培養從事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工作的復合型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軟件工程基礎、數據結構與算法、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數字圖像處理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航空、航天等行業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從事信息處理與軟件開發等工作。 專業方向三:航空電子系統設計 本方向主要培養從事電子技術、航空電子設計和測試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航空電子系統綜合、航空電器CAD、航空總線技術、航空測試系統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航空、航天等行業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從事航空電子系統的研究、開發、設計、測試、規劃、施工、管理、教學等工作。
3.測控技術與儀器
本專業的前身是經原國家國防科工委和國家教委于1982年批準設立的無損檢測專業,是國內高等院校中首家設立的無損檢測本科專業。本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擁有“構件質量與控制”國防特色學科和江西省一流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在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位居“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全省第一。 專業方向:方向一:無損檢測 方向二:無損檢測(卓越計劃) 方向三:精密測試與儀器 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方向要求掌握在不損害或不影響被檢測對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熱、聲、光、電、磁等特性對構件進行檢測與評價的綜合工程技術。培養從事工業無損檢測與評價、無損檢測儀器開發與質量管理等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 專業水平:本專業在國內同類專業中建設最早且培養規模最大,擁有國內最為完備的無損檢測技術實驗室,是國內系統培養無損檢測本科及研究生的本科高校之一,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教學水平居全國高校同類專業前列,在江西省專業綜合評價中位居“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全省第一。 科研平臺: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無損檢測與光電傳感技術及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無損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是江西省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聯盟盟主單位。 師資力量:現有教師3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2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人選2人、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6人,中國無損檢測學會副理事長1人,中國無損檢測學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副主任2人,專業委員會委員6人,江西省無損檢測學會理事長1人,具有中航工業、無損檢測學會高級培訓教師資質12人,有8位教師持有無損檢測三級證書。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與數字電子技術、工程材料、傳感器原理、材料加工工藝、無損檢測物理基礎、聲學檢測、射線檢測、電磁檢測、光學無損檢測、航空復合材料無損檢測、無損檢測新技術、無損檢測儀器、無損檢測標準等。 就業領域:可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先進制造、石油化工、能源、交通、特種設備等行業和科研院所等從事無損檢測、無損檢測設備開發、質量管理等工作。
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專業2019年入選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江西省品牌專業,學制四年,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碩士推免資格。培養的學生具備材料成型及控制、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航空構件成形技術、創新設計與增材制造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能從事航空制造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相關領域內的科學研究、設計制造、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生產管理、技術服務等工作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級專門技術人才。設有“液態成形與控制”、“塑性成形與控制”及“增材制造技術與工程”三個專業主修方向。 專業方向一:液態成形與控制 本方向畢業生掌握材料液態成形與控制、模具設計與制造、航空結構件液態成形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從事材料成型工藝研究、設計和控制,產品質量控制與管理,成形模具CAD/CAM/CAE等能力。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工程力學、物理化學、電工電子技術、材料科學基礎、機械設計及制造基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導論、材料加工冶金傳輸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藝基礎、材料成型設備、材料成型檢測及控制工程基礎、鑄造合金及熔煉、金屬液態精密成形技術、金屬液態砂型成形工藝、金屬液態成型模具設計等。 就業領域:主要在航空航天、機械制造、材料、冶金、汽車、電子等領域從事液態成形工藝設計與開發、模具設計與制造、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教學、生產管理工作。 專業方向二:塑性成形與控制 本方向畢業生掌握材料塑性成形基本理論、航空結構件塑性成形技術等專業知識,具備正確選擇和設計塑性成形設備、制定成形工藝、確定組織性能控制方法、產品質量控制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工程力學、物理化學、電工電子技術、材料科學基礎、機械設計及制造基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導論、材料加工冶金傳輸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藝基礎、材料成型設備、材料成型檢測及控制工程基礎、鍛造工藝與模具設計、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模具CAD等。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航空航天、機械制造、材料、冶金、汽車、電子等領域的教學、科研、設計、生產管理及工程技術應用等工作。 專業方向三:增材制造技術與工程 本方向畢業生掌握增材制造原理及技術,具備結構的創新設計意識和設計能力,能在材料制造特別是增材制造領域從事新型結構的設計與制造、創新創意設計、個性化設計與服務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工程力學、物理化學、電工電子技術、材料科學基礎、機械設計及制造基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導論、材料加工冶金傳輸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藝基礎、材料成型設備、材料成型檢測及控制工程基礎、增材制造材料基礎、增材制造工藝、增材制造結構設計、增材制造結構質量控制等。 就業領域:畢業生主要在航空航天、機械制造、材料、汽車、冶金、電子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管理等工作。
5.軟件工程
軟件工程是一門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構建和維護有效的、實用的和高質量的軟件的學科。它涉及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軟件開發工具、系統平臺、標準、設計模式等方面。在現代社會中,軟件應用于多個方面。典型的軟件有電子郵件、嵌入式系統、人機界面、辦公套件、操作系統、編譯器、數據庫、游戲等。同時,各個行業幾乎都有計算機軟件的應用,如工業、農業、銀行、航空、政府部門等。這些應用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學習軟件工程方法、軟件系統開發、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開發管理、軟件測試、軟件質量保證等知識,要求重點掌握軟件需求分析、開發、項目管理和軟件測試等一系列相關專業知識。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辦公自動化處理、計算機安裝與維護、網頁制作、計算機網絡和專業服務器的維護管理和開發工作、動態商務網站開發與管理、軟件測試與開發及計算機相關設備的商品貿易等方面的有關工作。除考取國內外名牌大學研究生外,主要畢業去向是計算機軟件專業公司﹑信息咨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獨資、合資企業。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三:南昌航空大學專業排行榜(江西省級特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焊接技術與工程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是一門集材料學、工程力學、自動控制技術的交叉性學科,教學以培養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為基礎,進行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本專業是國內唯一的焊接專業,學生經培訓考試合格后,還可獲得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
培養目標
培養能掌握焊接工程、電子技術、機械設計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機械設計、電子電力學科以及計算機等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電力電器等領域從事焊接工程相關的科學研究、設計制造、技術開發與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
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電力電器等領域從事焊接工程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設計制造等;也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材料熱加工領域內的設計制造、試驗研究、科技開發與管理以及從事材料成型與控制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學、科研、開發和管理等工作,或就業于石油、化工、鍋爐、壓力容器、航空航天、電子通訊、船舶制造、汽車制造等領域的研究機構或大型國營企業、外資與合資企業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2.應用化學
應用化學是一門培養具備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具有化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學科。
培養目標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就業方向
應用化學專業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比較高,就業行業包括教育、材料、軍工、汽車、軍隊、電子、信息、環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機械等行業。部門包括:各級質量監督與檢測部門、科研院所、設計院所、教學單位、生產企業、省級以上的消防總隊等。該專業畢業生適宜到石油化工、環保、商品檢驗、衛生防疫、海關、醫藥、精細化工廠等生產、技術、行政部門和廠礦企業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也適宜到科研部門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3.飛行器制造工程
以一般機械制造工程為基礎,廣泛吸收各種先進技術和科學理論的成果,針對飛行器的特點研究各種制造方法的機理和應用,探求制造過程的規律,合理利用資源,經濟而高效率地制造先進優質飛行器的一門技術科學。它是實現人類航空航天理想,使先進的設計思想變成現實的重要保證。
培養目標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制造工程基本理論和飛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并通過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飛行器制造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就業方向
畢業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可在航空航天、機械設計與制造、材料加工以及計算機應用等行業和領域的研究院(所)、大中型企業、合資企業及高等院校從事科研、設計、生產、技術管理和教學等方面的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4.電子科學與技術
21世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歷史即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信息時代。其鮮明的時代特征是,支撐這個時代的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礎產業均將得到高度發展,以能充分滿足社會發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信息時代科學的基礎是微電子技術和光電子技術,它們同屬于教育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的一級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是本科教育中的一個具體專業,也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級學科。
培養目標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基礎物理、物理電子、光電子、微電子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的信息電子實驗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各種電子材料、工藝、零件及系統的設計、研究與開發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微電子、測控等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從事研究和科研教學等方面工作,在公司、企業從事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電子元器件研制、測控儀器軟硬件設計和電子企業的生產管理等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5.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是環境科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利用科學的手段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是研究和從事防治環境污染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科學技術。環境工程同生物學中的生態學、醫學中的環境衛生學和環境醫學,以及環境物理學和環境化學有關。由于環境工程處在初創階段,學科的領域還在發展,但其核心是環境污染源的治理。
培養目標
環境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普通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環境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外語、計算機技術及繪圖、污染物監測和分析、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環境科學技術和給水排水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后能夠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境保護各部門、環境工程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相關科研單位、火力發電廠等,從事規劃、設計、管理、教育、研究開發、電廠化學等方面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6.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國家一級學科,下設信息安全、軟件工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專業。 主修大數據技術導論、數據采集與處理實踐(Python)、Web前/后端開發、統計與數據分析、機器學習、高級數據庫系統、數據可視化、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媒體大數據案例分析、網絡空間安全、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軟件工程、操作系統等課程,以及大數據方向系列實驗,并完成程序設計、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數據可視化、大數據綜合應用實踐、專業實訓和畢業設計等多種實踐環節。
培養目標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軟件企業、國家機關以及各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部門、教育部門等單位從事軟件工程領域的技術開發、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工作。該專業短期內社會需求仍然很大,就業市場前景廣闊,隨著計算機畢業生的增多,就業競爭將更為激烈,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選擇余地的增加,導致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7.英語
英語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作為母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一語言,也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于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培養目標
英語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英美等英語國家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及較好的素質與能力。
就業方向
英語專業畢業生可在涉外機構、外資企業、銀行、保險、海關、邊防、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和管理等工作,同時也可以選擇留學、考研或國外就業,適合于外經貿各部委、貿易公司、涉外機構、外商投資企業、跨國公司、金融國貿等單位的文秘、業務人員或行政管理人員等。
8.自動化
自動化(Automation)是指機器設備、系統或過程(生產、管理過程)在沒有人或較少人的直接參與下,按照人的要求,經過自動檢測、信息處理、分析判斷、操縱控制,實現預期的目標的過程。自動化技術廣泛用于工業、農業、軍事、科學研究、交通運輸、商業、醫療、服務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動化技術不僅可以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部分腦力勞動以及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而且能擴展人的器官功能,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動化是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顯著標志。
培養目標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和網絡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具有自動化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綜合素質高,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創新能力。
就業方向
學生在畢業后能從事自動控制、自動化、信號與數據處理及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技術工作。就業領域也非常寬廣,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大專院校、金融系統、通信系統、稅務、外貿、工商、鐵道、民航、海關及政府和科技部門等。主要從事與電子信息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四:南昌航空大學簡介
南昌航空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管經法教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扎實推進內涵建設,穩步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南昌航空大學創建于1952年,是全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先后隸屬于航空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