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兒童素描入門教案篇一
一、teaching demands and aims(教學目標)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教學重點)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 aids(教具)
四、teaching procedures(教學過程)greeting(問候)warm up(熱身)review(復習)new leon(新課)step one: step two: step three: follow up(叮嚀)
五、homework(作業布置)
作 業 的 布 置
一、書面作業
1、每節課后教師可適當選擇課后習題(書本或課外參考書)及字母作業。
2、低年紀的孩子適合聽磁帶讀課文、畫圖、連線、寫字母等簡單作業;每學期兩次測試:半期考和期末考試。
3、高年紀的孩子要求抄單詞、背單詞、背課文等書面作業;每節課前可做適當的聽寫練習;每個月可做適當的單元測試;期間兩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帶作業
1、適時布置(條件允許可每周一次):將本周學習的內容錄進磁帶,下周上交。
2、錄制要求:首先讓學生和老師打招呼,接著報朗誦單元,然后錄作業內容,最后與老師說再見。(如:hello!amanda.i am go is unit 11??? goodbye!amanda!)
3、聽音修正:
(1)書面記錄:邊聽邊把學生的錯音登記在學生手冊上。(2)修正過程:
a:打招呼,先表揚肯定,后提出錯誤,注意錯音的跟讀 b:說悄悄話,增進師生感情交流 c:提出問題。
d:結束say:“ good bye!”
三、電話教學
1、時間安排:每月兩次的電話教學,每生教學時間不超過8分鐘。
2、教學內容:
(1)本周學習單詞及課文的朗誦。(2)詞句的翻譯。(3)疑難解答。(4)家長的經驗交流。
兒童素描入門教案篇二
少兒素描課程
教學對象:10~14歲青少年
教學目的:
讓孩子認識更深度的認識寫實繪畫藝術,對形和光影調子的高精確繪畫。
教學階段內容:、石膏結構素描 / 靜物結構素描
?
結構中帶調子的素描
?
全因素素描
各階段詳細內容:
石膏結構素描:讓孩子們對基礎形的認識 結構的了解,透視關系的處理都得到 一個很好的提升。靜物結構素描:學習景物結構素描 能鍛煉孩子對靜物的理解與分析,在景物中 尋找基礎形,從而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
結構中帶調子的素描:加入了少量的調子,讓孩子們的畫越來越有立體感,越來 越有藝術感,脫離紙上的2維空間,讓孩子們的畫越來越有藝術價值`!全因素素描:全因素素描基本就像黑白照片一樣,讓孩子的畫越來越寫實,就如 同一張照片一樣越來越。
石膏結合體結構素描
第 1課 素描的認識—正方體
教學目標:
學習素描的基礎知識:素描的分類 構圖 影陰調子 構圖 透視
操作:用提問的方式 加深孩子對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結構 構圖 透視的理解。難點:加深孩子對結構和透視的表現手法 過度的追求結構和透視會讓畫面變的 扭曲。教學準備:
教具:正方體 學具:8k 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 引入
1說明這學期的目的,學完之后會到什么程度,激起興趣和完成課程的信心。
2逐一分析正方體的結構 透視 如果構圖 3如何在紙上更好的表現正方體,也就是最后一步塑造 出效果。
(1)素描的分類:光影(全因素)結構 白描 速寫。明暗:3大面 5大調(亮面 暗面 明暗分界線 灰面 反光面)。
(2)素描構圖:構圖的原則是變化中求統一,構圖方法有三個要點。(1)畫面整體的位置。(2)畫面主題圖形的位置。
(3)非主題圖形的位置以及于主題圖形的關系。(3)透視:視線:目光投射的直線,是視點與視覺中物體 之間的連線。心點:是視域的中心,也就是畫者眼睛正對視平線上的點。
視平線:將心點延長的水平線,隨眼睛的高低而變化。
消失點:物體由近及遠產生透視變化,集中消失于一點。
主要透視畫法有:一點透視、二點透視和三點視法。一點透視。也叫平行透視。當一個立方體正對著我們,它的上下兩條邊界與視平線平行時,它的消失點只有 一個,正好與心點在同一個位置。
二點透視。也叫成角透視。當一個立方體斜放在我們 面前,它的上下兩條邊條邊界就產生了透視變化,其 延長線分別消失在視平線上的兩個點。
三點透視。也叫傾斜透視。在兩點透視現象中,其中上下方向的各邊界與我們的視心線不垂直時,立方體各邊延長線分別消失于三個點。
二、繪畫:
1、.學生在繪畫時 有錯誤的地方要及時幫他們提出.2、還要讓學生自己學會如何檢查自己的畫 如何發現錯誤
3、在學生自己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 老師幫學生改畫 做示范
三.
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理解。
家庭作業:臨幕一張正方體的結構素描。
拓寬學生的思路,讓他們有向往的同時有自信。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2課 球體
教學目標: 理解球的型和結構 從生活中的球來觀察并認知所繪畫的石膏球體。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球的型如何畫準確 怎么理解球的結構 難點:運用方中切圓的方法畫 找正方形的對稱點來切
教學準備: 教具:球體
學具:8k 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球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球和圓的區別 3.球在環境中的體現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球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 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問題: 1.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用正確的方法來畫圓 2.速度慢的學生要加快速度 3.結構的理解 一部分學生把球體里面的結構 2頭畫成尖了成了葉子 因該當橢圓行 2頭保持弧度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家庭作業:臨幕球體的結構素描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3課 六棱柱
教學目標:
認知:了解六棱柱的結構.特點.透視圖以及作畫方法。
操作:讓學生體驗六棱柱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六棱柱 個棱的關系 個點的平行 難點:上下兩六邊形的透視和比例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六棱柱石膏 學具:8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六棱柱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六棱柱所組合的物體 3.讓學生體會六棱柱與六棱柱的畫法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六棱柱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 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家庭作業:臨幕六棱柱的結構素描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4課 圓錐體
教學目標:
認知:了解圓錐體的結構.特點.透視圖以及作畫方法。
操作:讓學生體驗圓錐體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圓錐的頂點與低面的關系 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難點:如何準確的找出圓錐體的比例關系 頂點的位子 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教學準備:
教具:圓錐體石膏
學具:8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圓錐體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圓錐體所組合的物體 3.讓學生體會圓錐體頂點與底面的關系與畫法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圓錐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 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圓錐體的結構素描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5課 四面錐體
教學目標: 認知:了解四面錐體的結構.特點.透視圖以及作畫方法。
操作:讓學生體驗四面錐體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四面錐體的頂點與低面的關系 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難點:如何準確的找出四面錐體的比例關系 頂點的位子 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教學準備:
教具:四面錐體石膏 學具:8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四面錐體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四面錐體所組合的物體 3.讓學生體會四面錐體頂點與底面的關系與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四面錐體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四面錐體的結構素描 問題:許多學生在畫四面錐體的時候 點找不準 透視畫不好 低面的結構透視畫不準 學生在畫四面錐體的時候 注意低面與頂點的關系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6課 圓柱體
教學目標:
認知:了解圓柱體的結構.特點.透視圖以及作畫方法。
操作:讓學生體驗圓柱體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圓柱體的頂點與低面的關系 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難點:如何準確的找出圓柱體的比例關系 上下兩面的透視和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教學準備: 教具:圓柱體石膏 學具:8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圓柱體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圓柱體所組合的物體 3.讓學生體會圓柱體頂點與底面的關系與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圓柱體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 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圓柱體的結構素描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7課 圓錐體與圓柱的組合體
教學目標: 認知:了解組合體的結構.特點.透視圖以及作畫方法。
操作:讓學生體驗組合體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圓柱與圓錐相結合的結構 透視 比例 難點:如何準確的找出組合體與圓柱體的比例關系 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和組合體的透視
教學準備: 教具:組合石膏
學具:8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組合體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如何構圖 分析畫好組合體 3.如何表達組合體的空間感 體積感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組合體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
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組合體的結構素描 問題: 1.圓住體和圓錐的比例或多或少出現了問題 如何正確的目測出比例
2.畫側面時透視也會出現問題 沒注意近大遠小 圓住的角 度也出現問題 要注意圓柱體上高低點和圓錐高低點的對比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8課 四面錐體與長方體的組合體
教學目標:
認知:了解組合體的結構.特點.透視圖以及作畫方法。
操作:讓學生體驗組合體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錐體與長方體相結合的結構 透視 比例 難點:如何準確的找出組合體的比例關系 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和組合體的透視
教學準備: 教具:組合石膏
學具:8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組合體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如何構圖 分析畫好組合體
3.如何表達組合體的空間感 體積感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組合體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 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組合體的結構素描 問題:
1.比例不能準確抓住 石膏變復雜以后 錐體的透視出現了問題 中間長方體的透視也畫不準了 雖然單個的可以畫好 但是組合一起就不行 要加強學生對復雜體的分解能力 2.長方體和錐體直接的聯系畫不準確 點與點的對比 面與面的交叉這畫不好了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第8課 四面錐體與長方體的組合體
教學目標:
認知:了解組合體的結構.特點.透視圖以及作畫方法。
操作:讓學生體驗組合體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錐體與長方體相結合的結構 透視 比例 難點:如何準確的找出組合體的比例關系 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和組合體的透視
教學準備: 教具:組合石膏
學具:8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組合體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如何構圖 分析畫好組合體
3.如何表達組合體的空間感 體積感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組合體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 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組合體的結構素描
問題: 1.比例不能準確抓住 石膏變復雜以后 錐體的透視出現了問題 中間長方體的透視也畫不準了 雖然單個的可以畫好 但是組合一起就不行 要加強學生對復雜體的分解能力 2.長方體和錐體直接的聯系畫不準確 點與點的對比 面與面的交叉這畫不好了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為以后多角度 多線條的物體做鋪墊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有些學生意識到臨幕比寫生要簡單 開始照書來寫生 要糾正這樣的問題(因為書本上的 東西都是處理好的 所以學生開始 偷懶了)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9課 多面體
教學目標:
認知:了解多面體的結構.特點.透視圖以及作畫方法。
操作:讓學生體驗多面體的空間 體積感。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多面體個面的關系 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難點:如何準確的找出多面體的比例關系 個面的透視和明暗分界線的位子。
教學準備: 教具:圓柱體石膏 學具:8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要讓學生自己學會分解復雜的物體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多面體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多面體所組合的物體 3.讓學生體會多面體個面的關系與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多面體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 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多面體的結構素描
問題:1.學生在作畫的時候從局部起手 等畫出錯誤的型時才發現,所以要糾正學生從整體出手
2.復雜的物體不會分析了,不會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 要引導學生理解分析 把煩瑣 復雜的東西分開分析 慢慢解決問題。
讓學生體會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要讓學生自己學會分解復雜的物體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10課 正方體與球體的組合素描
教學目標: 認知:2個石膏體的表達。
操作:讓學生多個石膏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構圖 2個石膏之間的聯系
難點:怎么表達出2個石膏之間的空間 體積
緊密感
教學準備: 教具:正方體 球體 學具:4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讓學生體會2個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讓學生理解2個或多個石膏之間的聯系之間的關系。
讓孩子認識到寫 生的重要性。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組合石膏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如何構圖 分析畫好組合石膏
3.如何表達組合石膏的空間感 體積感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組合石膏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組合體的結構素描 問題:學生在畫2個石膏的組合體時 構圖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1.球體和正方體的關系不會畫
2.2個石膏的位子定不好 往往不是正方體畫大了就是球體畫大了 3.構圖的時候喜歡先畫單個 而不是把2個石膏的大位子定好在畫~!
讓學生體會2個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理解2個或多個石膏之間的聯系之間的關系。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11課 六棱柱與圓錐的組合素描
教學目標: 認知:2個石膏體的表達。
操作:讓學生多個石膏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構圖 2個石膏之間的聯系
難點:怎么表達出2個石膏之間的空間 體積
緊密感
教學準備: 教具:正方體 球體 學具:4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組合石膏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如何構圖 分析畫好組合石膏 3.如何表達組合石膏的空間感 體積感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組合石膏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 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組合體的結構素描 讓學生體會2個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讓家長也知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組合石膏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如何構圖 分析畫好組合石膏
3.如何表達組合石膏的空間感 體積感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組合石膏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組合體的結構素描 讓學生體會2個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12課 四面錐體與圓錐圓柱組合體的組合素描
教學目標: 認知:2個石膏體的表達。
操作:讓學生多個石膏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構圖 2個石膏之間的聯系
難點:怎么表達出2個石膏之間的空間 體積
緊密感
教學準備:
教具:正方體 球體
學具4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組合石膏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如何構圖 分析畫好組合石膏
3.如何表達組合石膏的空間感 體積感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組合石膏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組合體的結構素描 讓學生體會2個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13課 四面錐體長方體的組合體與圓柱體的組合素描
教學目標: 認知:2個石膏體的表達。
操作:讓學生多個石膏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構圖 2個石膏之間的聯系
難點:怎么表達出2個石膏之間的空間 體積
緊密感
教學準備: 教具:正方體 球體 學具:4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組合石膏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如何構圖 分析畫好組合石膏
3.如何表達組合石膏的空間感 體積感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組合石膏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組合體的結構素描 讓學生體會2個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14 15課 多個石膏的組合體長期作業
教學目標: 認知:3個石膏體的表達。
操作:讓學生多個石膏的空間 體積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構圖 3個石膏之間的聯系
難點:怎么表達出3個石膏之間的空間 體積
緊密感
教學準備: 教具:正方體 球體 學具:4k素描紙.筆記本.2b 4b木鉛筆.橡皮.畫板。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分析組合石膏的結構 透視與明暗分界線 2.如何構圖 分析畫好組合石膏
3.如何表達組合石膏的空間感 體積感 二.繪畫 1.根據老師的板書和分析來繪畫出組合石膏 2.老師指出學生的畫并提出錯誤的地方 3.在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老師做出示范。4.下課之前讓學生體會自己的畫。
三、教師總結: 小結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家庭作業:臨幕組合體的結構素描
讓學生體會3個石膏的體積感 空間感
引導學生去主動的觀察對象。
讓孩子認識到寫生的重要性。
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加強教學互動。
第16課 模擬考試
教學目標: 模擬考試 讓學生體驗考場的環境和氣氛。
考試題目:3組任意石膏所組合的3個組合體
i.圓柱圓錐組合體 四面錐體 圓柱體
ii.四面錐體長方體的組合體 球體 切面圓柱 3.正方體 球體 圓錐體
兒童素描入門教案篇三
第一章 素描基礎理論
課程名稱: 石膏幾何體(正方體)
教學目的:通過本科教學使學生懂得寫實素描:石膏幾何體寫生的意義。掌握寫生的觀察
方法、作畫步驟、和技巧。為上好其他繪畫專業課奠定造型基礎。教學重點:正確的觀察方法,對形體空間狀態的理解和分析,透視現象和原理。教學難點:對形體空間狀態的理解,繪畫透視原理。
教學方法:講授法、示范法、參觀法、圖片展示法,談話法。
教學工具準備:1 教具---寫生臺、襯布、景物、石膏幾何體正方體、范畫、印刷畫頁、畫冊。2 學具---素描紙、中華繪圖鉛筆、hb、b、2b、4b、削筆刀、橡皮。學時:2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課時分配:
一理論部分1課時。
1概述: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分類和學習的意義;素描的工具材料。
2 景物、石膏幾何形體寫生的目的和意義。
3 景物、石膏幾何形體寫生基本透視原理。
4 景物、石膏幾何形體寫生的光影規律。
5 寫生中的角度選擇及構圖。
6 寫實素描的觀察方法與表現。
7 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8 長短期素描作業的表現方法。
二實踐部分54課時
作業1:立方體、白襯布
要求:線造型,立方體的各條棱邊線必須服從透規律。簡單畫出白色石膏不同
面,由于受光角度不同所呈現的不同深淺調子。
作業2:立方體,陶罐,淺灰色襯布寫生。
要求:線造型略加光影,仍然訓練學生對形體和透視現象的理解。作業3:深灰色襯布,圓錐體,瓷灌,立方體。(要求同上)
作業4:球體景物,十字交叉體,金屬器、黑色襯布。
要求:全因素描,畫出物體的質感量感。
作業5:學生自己選擇擺放一組靜物作為考試得題目。
評分標準:物體的形狀比例準確,符合繪畫透視原理;構圖大小前后要有層次
感、有節奏感。明暗素描關系正確,有空間感,立體感,能體現出物體的質感量感。
兒童素描入門教案篇四
素描教案
一、
教學
目標:1、通過欣賞和觀察實物,激發學生的繪畫熱情。
2、通過對第一階段素描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用實踐加以理解,掌握。
3、臨摹繪畫靜物——茶壺。
二、導入
1、同學們,上一個階段我們學習了有關素描的基本知識,你們從中掌握了有關素描的那些知識?
2、師生討論。
三、
新授1、素描專業知識 素描就是單色畫。一般采用鉛筆等工具,是各種造型藝術對造型能力訓練的基礎課程。也是一件成熟創作的前期寫生或小稿。當然,素描也可以成為一件獨立的藝術作品。
素描的工具、材料包括:筆、紙、橡皮、削筆刀、圖釘、擦布、畫板、畫莢等。筆:包括鉛筆、炭筆、鐵筆、粉筆、毛筆、圓珠筆和鋼筆等。工具的不同關系著素描的藝術效果,也能影響畫家的情緒和技巧.鉛筆: 鉛筆是最簡單而方便的工具,初學者素描常從鉛筆開始。國產中華牌鉛筆的質量信譽較好。型號有6h(硬)、5h、4h、3h、2h、h、hb、b、2b、3b、4b、5b、6b(軟)和速寫鉛筆(8b)。炭筆:又分為炭筆、木炭條和炭精條等。鋼筆:包括美工筆、書寫鋼筆等。紙:有潔白、厚薄、質地、紋理之分。常用的有素描紙、鉛畫紙、卡紙等
橡皮:分為繪畫用可塑橡皮和硬方形橡皮。可塑橡皮進口的質量較好;硬橡皮以質地柔軟的較好。
畫板:以光滑無縫平整為好,有大小型號多種。
2、素描基本作畫步驟
(一)觀察思考:這是許多同學都忽略的一個步驟。在落筆之前,首先要想好將怎樣畫這幅畫,用什么手法?重點表現什么?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畫多長時間等等。+
(二)定點落幅:即構圖工作。包括選擇角度,畫那一部分,橫豎比例及大小怎樣安排等。+
(三)起 輪 廓:在畫紙上用簡練的線條勾出被畫物體的形象。
(四)分 明 暗:分出受光和背光,表現出大致的體感。+
(五)深入刻畫:是塑造形體最主要的部分。按照預想盡可能的把物體表現出來。
(六)整體調整:這是收尾工作,用整體的眼光和最初時的新鮮感,全面地審視畫面,做全面調整。從表現手法上分,可以分為光影(全因素)素描、結構(分析)素描、白描和速寫。光影(全因素)素描:用明暗調子來表達被畫物體,比較接近客觀事實,可表現的內容較豐富。結構(分析)素描:主要采用線來表現物體的結構關系,偶爾使用簡單的調子來表現體積及空間。中國白描:用單線來表現對象,手法簡練,講究用筆方法速寫:以上各手法的綜從使用工具上分:分為鉛筆、炭筆、鋼筆、毛筆、水墨、粉筆或多種工具并用的素描等。合運用從目的和功能上分:可分為創作素描和習作素描兩大類。從寫生內容上分:分為靜物、動物、風景、人像及人體素描等。上分:素描可分為長期素描、慢寫、速寫等。從作畫形式上分:可分為寫生、臨摹和默寫等。三面五調是光影素描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光線照射在物體上,顯現出物體的體積,就有受光與背光之分,就會有明暗交接線,也必然會有高光和反光的出現(除非物體在太空中),這就是五調:受光、背光、明暗交接線、高光和反光。塑造一個有體積的物體就必然會有明部、灰部和暗部,這就是三面。
3、臨摹靜物——茶壺
①觀察范作,說說茶壺的作畫步驟。(同學討論、并發言)②教師示范:
③學生作業:按照作畫步驟,完成一張茶壺的素描作品。④講評:
4、課外作業:畫一張不同形狀茶壺的素描作品。
石膏幾何體素描--結構分析階段
教學目的:
結構分析素描的訓練致力于培養學生對自然的認知形式及其結構分析的觀念,通過對物象結構的分析來深入對于空間的自我感受(諸如對形體觀察與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間的運動作用,直覺的空間判斷,心智的推理等等)。通過素描對于藝術創造的這些隱性作用,使學生從某一確定的描寫過程中感受到內在結構的生命世界。
教學重點:本課程重點是學生對結構素描的表現規律、形式和特點的理解與掌握。要結合圖片、優秀范例欣賞、分析幫助理解、掌握結構素描的真正本質。
教學難點:本課程難點是在課堂寫生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構圖、透視、內部構造及表現形式的統一。結合示范、評講修改等教學方法加以解決。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理性認識
一、觀察方法:
“素描畫的不是形體,而是對形體的觀察。”素描大師揭示了這個觀念問題,即素描不是再現形體,而是表現形體,表現對形體的看法,是代表著作者對物象的觀察思考、對視覺信息的反應和處理。
1)概括地觀察:把復雜的物象概括在簡單的幾何形里,把不規則的邊線概括成直線,感受物象的整體大形。
2)立體地觀察:素描是一種造型藝術,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在二維空間的平面上表現出三維或多維的立體形象,正確分析立體物象的邊線透視方向,表現在平面上時要理解其中的空間關系。
3)聯系地觀察:每組物象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事物的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都有著內在的聯系,物體相鄰近的邊線,對應的邊線都需要聯系起來加以比較才能分辨,比較就是聯系地看。只有反復地比較才能準確地表現事物的特征。
4)想象地觀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說簡單地再現事物的表面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認真地觀察對象,感受對象,想象對象,體悟到對象的全部內容之后,才有可能達到藝術創造的最高目的。
二、結構的類型
1)積量型
其中最簡單的積量型結構物體就是結構的最基本單位。這一類型結構的基本特征是由單獨的“團塊”狀的體積構成,呈現整塊、穩定、靜止、飽滿的感覺。如一只瓦罐、一塊面包、一個蛋等。積量型物體的形體結構比較直觀、明顯,較容易發現隱藏著的簡單幾何體的構造關系,從而準確抓住物體的本質,表現出物體的體積、空間、量感等。
2)骨架型
其基本特征是主體部分和支體部分連接而成,主體與支體通過關節組織的連接,又形成了新的空間結構。有的關節組織是固定不動的,有的則可按一定規律運動并產生不同的空間結構關系。如植物、動物、自行車等都屬于這類結構,主要呈現松散、運動、不安、單薄等感覺。這類物體的形體結構不直觀,需要通過整體觀察去想象出來,其體積、空間、量感的表達也需要較強的歸納、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骨架型結構的物體包含著積量型結構的成分,如主體和各支體本身就是積量型結構,它有相對穩定的形體特征。同樣,積量型結構的物體也包含著骨架型結構的成分。因為大多數這類物體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基本形體組成的,也存在著部位與部位的連接關系。
三、結構的分析:(由形到體的轉換)
初學繪畫者都知道在二維空間的紙面上畫出的物體都是平面的,但卻并不了解立體形的由來。要讓學生明白繪畫的基本要素點、線、面,理解由點形成線,由線形成面,由面形成體的過程,能幫助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提高對形體的認知,不僅僅是在表面上看見的體積,而要理解內部的結構,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美術教學的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只有在理論上認識到體積結構的形成,正確理解結構的形成,才能在實踐中準確地表達出空間塑造的能力(插圖演示形——體的過程)
1)積量型結構分析(插圖)
2)骨架型結構分析(插圖)
3)綜 合 分 析
(插圖)
第二部分--實技實訓
一、寫生石膏幾何體的步驟與方法:
1)觀察
整體地觀察幾何體的結構特征,體面的轉折產生透視變化。
2)落幅
根據構圖的需要,用短直線定出幾何體的最高點與最低點,用目測法確定其長寬比例及高低比例
3)勾輪廓 定出外部大輪廓后,找準幾何體的轉折頂角位置,通過垂直線、消失線準確畫出具體物體。
4)深化形體結構 運用透視法則畫出所有處于空間深處看不見的輪廓線,分析、判斷出正確的輪廓線的位置,直至塑造出更具體的形態特征。
5)調整完成 根據物體的結構特征,表達出近實遠虛的效果,一般主要的輪廓線重、粗、實,次要的輪廓線輕、細、虛,調整完成的過程就是加強或減弱,補充或刪減以及再次整形的過程,力求使畫面形象主次分明、結構清晰、結實有力、純樸自然。
(圖5)
二、圖例剖析
球體,立方體,圓錐體,圓柱體,貫穿體的結構透視演示圖
三、范畫欣賞
(示例)
四、作業訓練 1)搜集資料
①搜集骨架型結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圖片)
②搜集積量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圖片)從所搜集的資料圖片當中,體會骨架型結構和積量型結構的不同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學會利用這兩類結構對物象進行分析。
2)體驗練習
①從所搜集的若干骨架型資料圖片中,以速寫形式勾勒其骨架造型。②從所搜集的若干積量型資料圖片中,以速寫形式勾畫其積量造型。③以自然物象為模特,利用綜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圖形式分析其結構造型。④以人造物象為模特,利用綜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圖形式分析其結構造型。3)課題作業
1、簡單幾何形體單個及組合的結構分析 規格:4開紙
數量:2--4張
學時:6--10學時
2、單體自然物象的結構分析
規格:4開紙
數量:1--2張
學時:6--12學時
3、多個人造器具或復雜幾何形體組合的結構分析 規格:2開紙
數量:1--2張
學時:12--20學時
作業要求:構圖嚴謹、造型準確,能充分地表達物體的結構、空間、形態以及掌握形體的比例、姿勢與動態。畫面整體,刻畫深入。4)作業展示 5)交流討論
1、"形"與"體"的感知及其聯系。
2、形如何向體轉化?
3、動物、人、植物、器物等結構中的骨架與積量的轉換。
五、課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