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非暴力溝通讀書分享心得體會總結 好書推薦非暴力溝通篇一
原來,我覺得自己溝通能力挺強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差。然而,讀過這本書以后,刷新了我對溝通的認識,也發現了以前許許多多錯誤的根源。
一般來講,廣義溝通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包含形體語言、個人的習氣和方式、物質環境——賦予信息含義的任何東西。
而本書中提到的溝通是偏狹義的,即人與人的當面交流溝通。雖然覆蓋面狹窄了,但卻是我們最常用的,對于改善我們的人際關系,具有極大意義。
讀完本書后,我對溝通的理解,可以概括為三句話:通過傳遞信息,增進互相了解,努力達成共識。
其中最關鍵的,是傳遞信息,這是互相了解和達成共識的基礎。而恰恰是在這一步上,大多數人栽了跟頭。不能很好地理解對方,更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是造成溝通充滿「暴力」的源頭。
針對這一環節,非暴力溝通提出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是也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具體操作方法。
實際上,當信息很好地傳遞,也就意味著彼此真正的了解,至于是否能達成共識,就要看需求是否一致了,最起碼,明確了不能達成共識,也是一種共識。
非暴力溝通讀書分享心得體會總結 好書推薦非暴力溝通篇二
外面在下雨,我在上班,對,在上班的時候寫讀后感有點不太地道。但雨聲加上耳朵里穿來溫馨流淌的輕音樂,內心是滿滿的感動和感恩。
這幾年看了很多書,心變得越來越柔軟,容易幸福的容易感動容易看到美好的東西。雖然作為人還是有很多難以消滅的弱點。這何嘗不是一種體驗。
本書像是看了第二次,又像是第一次看,把溝通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挖掘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有一個朋友曾經跟我說,任何人的交往都是有目的的。當時我還說,我不贊同這句話,當我能找到反駁你的理由時我再去反駁你。但,他是對的。無論這句話看起來多么自私。
我們痛苦,難受,傷心,開心,委屈。很多人把讓自己有這種體驗的原因歸結在他人身上,未曾深深的去挖掘自己的內心,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害怕什么。關閉了走去自己內心的大門,卻在別人面前攪亂是非。于是爭吵,暴力,冷戰。傷害了雙方。
閉上眼睛,好好去問問心里那個聲音。去用手感受一下急促的心房。去深深的呼吸。去接受自己。
再重新感受對方,不帶任何提前預見的標簽去體會對方。全身心的去幫對方找到他內心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用更真誠合理的方式,相信很多僵局會被打開。
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世界會更美好。
哈哈哈哈哈
非暴力溝通讀書分享心得體會總結 好書推薦非暴力溝通篇三
小時候犯了錯,我通常是還沒開口便止不住地抽泣。
奶奶會對我說:你先別哭,好好地說,把這件事一五一十地說出來,就行了。
媽媽會說:你再哭,把事情弄成這樣,還敢哭,知道錯了沒。
如果說要把《非暴力溝通》用一句話總結,便是:把事情說具體了,不要大而化之,在上升到某種意義層面上前,先就當下的事,有條理地表達出前因后果,再說出當下的真實感受,便是好的溝通,或者溝通的基礎。
于是,也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奶奶和媽媽對我的教育方式,奶奶是老人特有的慈祥,母親是典型家長的威嚴樹立,奶奶引導我建立溝通的前提——真實表述事情的過程,母親告訴我延續溝通的條件——表達感受。彼時年幼的我當然是無法將這兩種溝通方式結合在一起來看,但是隨著和越來越多的人接觸,早年養成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得以顯現,特別是在看完《非暴力溝通》后,引發了更多共鳴。
全書六百多頁,作者用了1/6的篇幅,在開篇講“讓愛融入生活”、“是什么蒙蔽了愛”。愛和信任,就是打開溝通的大門,“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什么,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p>
作者告訴我們,非暴力溝通,就是愛的語言。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愛。
那么,怎么開口呢?
“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要點是,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如刑警探案,首先都不會直接下定論,而是先回到原處,盡可能地還原現場,再逐一尋找證據,通常我們所遭受的“語言暴力”后,最先感受到的是情緒,但是為了解決暴力本身,情緒的沖動并不是答案,只是我們表達的推動力,我們需要像探案一樣,首先一五一十地表達出我們聽到的或者說過的語言現場?!敖又?,表達感受,例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氣憤等等?!?/p>
非暴力溝通的一方面是誠實地表達自己,另一方面是關注對方,用同樣的方式,先去觀察對方的言行,再以此為基礎,發現對方的需求。也許心門不只一扇,我們依次打開,去互相展現,對方才能看到門后那個你的真實世界,才愿意張嘴說出愛或者有關愛的語言。
非暴力溝通讀書分享心得體會總結 好書推薦非暴力溝通篇四
是聽了同事的推薦買來這本書看。
相信讀了這本書的人都已經熟記: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至于講到非暴力溝通的各種作用,如果所有人都能心平氣和的,理智的來思考問題,那么各種問題自然能夠被更加容易的解決。
我覺得有幾個問題:
1是不能期待談話的對方會聽你在講什么,每個人的教育水平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千差萬別,別指望他們會配合你劇本。
2是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諸如“聽起來,你有些不耐煩,你希望每個人的意見都能得到傾聽?”這類句子。聽起來只會讓我更生氣,因為說話者好像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高度在俯視你。如果是在本就有矛盾的情況下,這種感受更會被放大。
3是雖然人性是相通的,但中美文化有差異,中文和英文的表達方法也有差異。如何能用中文來表達出相同的意思是我們在應用非暴力溝通的最大障礙。如果按照文中直譯的表達方式,只會讓人以為在看譯制片。
我對書中所表達的關注他人和自身的感受和需要還是非常贊同的。
看完出到能運用,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希望能看到更多適用于本國文化的案例,從中體會。
這本書不是教人們從應用層面上利用他人的心理反應去實現自己目的,這樣的心理學書籍是我認為的好的心理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