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六年級課件背景圖 小學級數學課件篇一
1、能用方程解決有關的簡單的分數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重難點:
1、能自覺用解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2、正確進行分數除法計算。
學情分析:
分數除法運用問題歷來是教學中的難點,尤其是在解決分數乘除法混合問題時,學生難以判斷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解答。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教材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分數除法問題。因此教學時,我讓已經養成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的學生利用這幅主題圖做充分預習,然后把所有信息設計成開放式,讓學生根據信息大膽找到關系,提出問題,并出示探究指導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這樣讓學生思之有法,學之有據,并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饋時,學生會出現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要適時引導,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此類問題。如果有學生選擇用除法計算,要引領學生做好分析,可借助線段圖的功能瀝青思路。
課前預習作業:
1、 讀一讀、想一想:p29
2、 寫一寫、填一填:
操場上有( )人參加活動; 跳繩的有( )人;
踢毽子的有()人;打籃球的有()人;跑步的有( )人;
踢足球的有( )人。
3、 說一說、做一做:
感到認識模糊的與父母和同學說一說,試做名校。
4、 質疑:
教學流程:
一、創景激情:
同學們,你們喜歡課外活動么?你們都喜歡什么樣的課外活動?你們的課外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在課外活動中也能發生數學故事那,今天就讓我們這節課進行一次快樂的數學活動好么?(1分鐘)
預習檢測:5分鐘
1、 判斷誰是整體1,說出個數量關系。
(1)書的價錢是鋼筆價錢的2/5。
(2)一種書包打九折出售。
(3)參加跳繩的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
2、解方程:
8x=4/75/8x=1/4
3、前面的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
1、同學們觀察很仔細,預習很認真,這些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么?
可能會出現: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的4/9等等 (隨即板書)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可能會出現:踢足球的有多少人?等等。( 隨即板書)
3、同學們你們想解決哪個問題?
選定探究問題,出示探究指導:
獨立思考我能行:(3分鐘)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我們提供的哪些條件?
找到整體1,等量關系是什么?
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合作交流我最棒:
做完后與同座交流列式的根據是什么?(2分鐘)
4、匯報交流
方程: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提倡)
除法:可借助線段圖理解。
5、探究其余問題。
6、總結方法:
分數應用不算難,
掌握方法是關鍵;
是、占、比、與、相當于,
后面數量看作1;
知一求幾用乘法,
知幾求一用方程。
三、運用提高:
生活處處用分數:
1、某月雙休日共有9天,是這個月總天數的3/10,這個月有多少天?
2、丑小鴨超市讓利大酬賓,商品一律八折,一件襯衣現價40元,這件襯衣原價多少元?
四、小結升華:
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尾小測。(10分鐘)略
小學數學六年級課件背景圖 小學級數學課件篇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畫圖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么放?(課件)
把座位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為什么?
(沒變,還是第四列第三行,因為老師和我們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沒變)
(2)探究新知。
在這張座位圖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師指圖:這是誰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個)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說說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2,5)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2,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為數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3)鞏固新知。
a、誰能用數對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說出數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對都由數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
(兩個數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b、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說數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后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么?
(49個,因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游戲:接龍。
老師先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起立,說出下一個同學的位置,以此類推。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d、尋找新位置。
同學們都會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嗎?下面這個環節要檢驗你們每一個同學是否真的會了。
收拾好你的東西,根據你手中的數對,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學生的數對里有兩個特殊設計:(3,)和(,3)
二、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1.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你能看懂這張圖嗎?圖上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請你用數對說出飛禽館和南門的位置。
請你寫出獅虎山,猴山,大象館的位置。
觀察這三個地點在圖中的位置和他們的數對,你有什么發現?
周六,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玩,她們的游玩路線如下
請你說出她們的參觀路線。
請你設計一條路線:
(1)從南門進,從北門出。
(2)經過所有的景點。
(3)不走重復路線。
用數對寫出路線方案。
2.老師的禮物。
老師相送給每位同學一份禮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的同學才能看到這份禮物。
學生按照數對涂色。
介紹經驗:這么多數對,你是怎么做到不丟不重,又準確的找到位置的。
看來這些同學取得成功時有方法的,老師真心祝賀你們,沒有成功的同學也別氣餒,老師把信心送給你們,只要吸取好的經驗,下次一定會成功。
思考:在這幅圖中,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樣,一組數對表示一個方格,而不是一個點)
3.第5頁第4題第(2)小題:描出下列各點并按字母順序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么圖形。
這道題的構圖方式和剛才的心行構圖有什么不同?
三、生活中的數學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
教師出示:地圖、圍棋圖
四、小結
五、小小設計師
以小組為單位,任選構圖方式,用數對確定位置,設計一個圖案。把設計方案和效果圖都記錄在圖表紙上。
小學數學六年級課件背景圖 小學級數學課件篇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決方法,并能用來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
3、樹立用自己學來的知識幫忙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系,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工作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對于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但是對于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并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范的分配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課前調查
奶茶中牛奶和紅茶的比是2∶9。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什么?
牛奶是紅茶的2/9,紅茶是牛奶的9/2,紅茶是奶茶的/9/11,牛奶是奶茶的2/11。
2、實際操作
要配置220毫升奶茶,需要多少牛奶和多少紅茶?
學生討論,研究不同算法。
解法一:220/(2+9)=20ml,20__2=40ml,20__9=180ml
解法二:2+9=11220__(9/11)=180ml220__(2/11)=40ml
討論出幾種就是集中不強求,比較后找出自己認為的最簡單的解法。
學生配置奶茶,共同品嘗。
活動二
1、教學例2
書上例2,列式計算
2、生活中常常要把一個數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比的應用。(板書:比的應用)接下來希望大家能夠學以致用,來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活動三:
1、請幫忙配糖:
一種什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3:5:2混合成的,要配制這樣的什錦糖5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酥糖各多少千克?(鼓勵求異思維)
3、幫劉爺爺收電費
劉爺爺管收四家電費,四家合用一個總電表,四月份供付電費83.2元,按每家分電表的度數分攤電費,每家各應收多少錢?
住戶王家張家趙家李家
分電表度數40382953
3、陸老師和高老師合租一套房,高老師住30平方米的房間,陸老師住20平方米的房間,客廳廚房等公用部分的面積是30平方米,每月房租1000元,房租怎樣分配才合理?
4、總結全課
比的應用廣泛,在工業、農業、醫藥......用途很廣,同學們今后要留心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六年級課件背景圖 小學級數學課件篇四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借助數軸初步理解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關系。
【重點難點】
負數的意義和數軸的意義及畫法。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1)(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重點難點】
體會負數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教材第2頁主題圖。(有條件的可播放天氣預報視頻)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1)
【新課講授】
教學教材第2頁例1。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
(2)教師講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3℃表示零下3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
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3℃表示零上3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3℃,讀作三攝氏度。
(3)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剛剛同學回答得很對,讀法也很正確。
(5)了解了北京的氣溫,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溫,它與上海氣溫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6)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并讀一讀。
(7)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1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溫度低。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小學數學六年級課件背景圖 小學級數學課件篇五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納稅”及“稅率”的含義,并能進行有關應納稅額的計算。
2.了解一些有關利率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索學習,體會到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納稅及儲蓄的認識,體會依法納稅的光榮和儲蓄對國家和社會的作用,理解儲蓄的意義。
2.認識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納稅”“稅率”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并能進行應用。
教學難點:將“稅率”與“利率”相關問題與百分數應用題建立聯系,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納稅、儲蓄的信息;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主題圖)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正在蓬勃發展中,為了讓祖國更強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建設,你知道這些錢是哪來的呢?
2.誰能來說說什么叫納稅?為什么要納稅?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課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學生明白依法納稅的意義和重要性。
(二)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稅率”的含義。
(1)自學教材第10頁,進一步明確納稅的意義。
(2)反饋: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納稅?什么是應納稅額?什么是稅率?
(3)介紹自己所了解的納稅項目并進行簡單介紹。
2.結合實例,進一步理解概念,并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3。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①讀題,說說“營業額的5%”是什么意思?這里的5%就是指的(稅率)。
②學生獨立完成。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系成立:
營業額×稅率=營業稅。
(2)練習:出示教材第10頁“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①讀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句話的意思。這里3%的稅率是所有月工資的3%嗎?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有關個人所得稅的稅法規定。
②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系成立:
(總收入-免征收部分)×稅率=個人所得稅。
(3)對比兩道題,了解稅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在了解稅率有關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問題解決,既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對概念有進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利用概念的解讀順利地解決問題,使得問題解決和概念理解相輔相成,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義。
(1)除了稅收,人們把有結余又暫時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銀行里,這也是支持國家建設的行為。你對儲蓄有哪些了解?(學生根據課前了解說一說)
(2)自學教材第11頁內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
(3)結合實例理解信息。
①(實物投影出示存單的憑證)這里哪個是本金,哪個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這是20__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發現什么?
③小結: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銀行的利率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的。
【設計意圖】雖然對于儲蓄這件事學生并不陌生,但是他們真正接觸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礎上結合實例進行理解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