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一
年齡:17
畢業學校:巴蜀中學
高考總分:689
各科分數:語文123分 數學150分 英語136分 理綜280分
高考志愿:清華大學建筑專業或香港的大學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二
他是低調學霸,數學考了個華麗麗的滿分。
愛文學,愛數學,愛泡書店。
被戲稱為“來自應用題里的小明”的我。
信奉“努力把不喜歡變成喜歡”并立志減肥。
最喜歡聽陳奕迅的《苦瓜》。
心中無女神,也暫無女生喜歡。
昨天下午,2014年重慶高考成績出爐:來自巴蜀中學的王棋明,以裸分689和總分699(數學競賽加10分),拿下了重慶理科“雙料”第一名。
相對偏胖的身材,王棋明談起暑假首要目標就是減肥。“雖然不喜歡跑步,但我依然要從‘不喜歡的入手’,‘把不喜歡變成喜歡’,努力把體重減下去!”
“努力把不喜歡變成喜歡”———就是這位理科第一名的成功經驗之談。
雖然從來沒有看過演唱會,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明星,但王棋明坦言最喜歡聽的歌是陳奕迅的《苦瓜》和lenka的《trouble is friend》。
雖然距離填報志愿尚有時日,但王棋明表示偏向于清華的建筑專業,但同時也會和家人有更細致的商量。
不過,對于清華目前紅遍網絡的“學生奶茶妹妹”,王棋明卻表示沒聽說過———“我心中沒有女神,也沒有女生喜歡我。”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三
王棋明是江津人,家庭很普通。母親楊靜是鄉鎮中學的初中英語教師,父親王喜生是江津米花糖廠的炒米工人。普通的家庭條件,決定了王棋明不可能去參加各類補習培訓。
“從小到大,他沒有參加過一次額外補課。”母親楊靜說,自己在夾灘鄉鎮教書,兒子小學到初中都住在江津城區婆婆家,自己很少照顧到,但重在從小注意對其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們從小就要求他先作業后玩耍。”
令楊靜記憶猶新的是,兒子小學六年級時曾主動提出要補課,結果被老師一口回絕了:“你的成績這么好,根本不用補。”
究其原因,王棋明至今沒告訴她當時的怪異想法———“我看到班里不少同學都在補課,我也想多和他們在一起,怕不補課會被認為是不合群。”
雖然沒補課,但王棋明有自己的學堂———書店,那是他最愛去的場所。楊靜透露,小學每年壓歲錢都由兒子自己保管,他把一半的壓歲錢都拿來買書了。“對于這樣的愛好,我們當然無條件支持。”“表弟買的書,早就超越年齡人。”表姐吳熳麗雖和表弟年齡相差10歲以上,但在讀書方面卻有共同語言。“我讀大學時,要借書都是直接去表弟家,當時他還是小學生;但書柜就有《老子》、《百家講壇》等書籍了。”
王棋明看過的書更雜:既有金庸古龍的武俠系列,也有網絡小說《斗破蒼穹》,還有偵探揭秘百科類全書。“最近我在看英文原版《茶花女》,雖然讀起有點吃力,但我會在暑假堅持看完。”讀萬卷書,王棋明最崇拜的文學人物有兩個:諸葛亮和郭靖。
“我文化程度不高,幫不了他讀書學習,只能管好他的品行。”父親王喜生記憶猶新:在兒子14歲前,自己有過三次“拳腳教育”。這三次挨打,同樣讓王棋明刻骨銘心———“第一次打,讓我懂得不偷錢,不要去占小便宜;第二次打,讓我遠離賭博;第三次打,讓我懂得尊重規則、尊重契約,在規章面前不找理由!”王棋明說,他明白:這是父親的底線,也是對我做人做事的原則要求。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四
語文134,數學141,外語95,語文附加分 35
小高考加5分,政治、歷史雙a+
410分!今年文科狀元花落海安中學。她叫吉淳,是個安靜而靦腆的姑娘,說起話來細聲細氣的很溫柔,骨子里卻是個很有主見很理性的女孩。
“真不簡單,我原以為吉淳考到全省前20名,沒想到她真的給了我一個驚喜!”班主任王躍進老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就在數學考試前,她一到校就突然流鼻血,我擔心死了。用涼水拍額頭,一直到進考場前才勉強止住血,數學考了141,看來她真的沒受這個小插曲的影響。”王老師是吉淳的數學老師,而數學相對來說是吉淳的弱項,“剛進高三她一開始考110分左右,難的時候90分也考過。但這是個特別刻苦用功的孩子,踏實地一步步往上追,錯題集整理得特別好。”
對于這次能考到全省第一,吉淳說壓根沒想到。“我心態一直比較好,我是個沒有野心的人,高考也不會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也許正是這種沒野心,反而讓我發揮得不錯。”吉淳說,自己整個高考是在麻木狀態中考過去的,“我倒覺得這是最好的狀態,因為一麻木就有‘題感’,就會很專注。”在班主任王老師的眼中,吉淳勝在踏實、認真。“高中我就沒看她有休息的時間,課間都在埋頭寫作業,不講一句廢話,典型的刻苦型學生。”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五
記者:高中三年,龔曉曦的生活狀態是怎么樣的?
杜芙蓉:龔曉曦一直住校,吃食堂,三年來,我只送過兩頓飯。
記者:作為父母,關心龔曉曦的成績多不多?會不會經常跟老師溝通?
杜芙蓉:兒子的成績我們都十分放心,不會過多監督和催促他。除了開家長會,我們都不會到學校來。班主任范娜老師剛才還在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家長和老師的正式見面。
記者:一般您一周給兒子多少生活費?
杜芙蓉:學校食堂吃飯挺不錯,我們一個星期給他120元生活費,吃飯加零花。
記者:你們跟他交流多嗎?
杜芙蓉:住校主要是電話交流,我們也沒給兒子買手機,他有一張電話卡,一般都是兒子有事了就會用公用電話給我們打過來。
記者:龔曉曦有十幾本改錯本,我們想去您家里看看這些改錯本,可以嗎?
杜芙蓉:還是不要去我家吧,我不希望過多地被關注和宣傳。我們旁邊做生意的鄰居都還不知道我兒子是省理科狀元。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六
陳君儀: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
黃可欣: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6月23日上午剛上課,武漢市第三中學校園就熱鬧起來。三三兩兩的家長站在校門口指指點點,各種車輛陸續駛入校園,人們相互傳遞一個消息:高考成績出來了,全省文科第一名、第二名出自該校高三(13)班,兩學生還是同桌。
上午11時許,兩名“白裙子”女生走進教室,她們就是今年全省文科第一名陳君儀、第二名黃可欣,高考成績分別是657分、649分。兩女生均剪“齊劉海”,扎著馬尾辮,戴著黑框眼鏡,臉上掛著相同的笑意。等候良久的媒體、師生發出一致贊嘆:同桌倆長得可真像!
兩女生高中同桌3年,分別擔任正副班長和數學語文課代表。兩人十分健談,與眾記者交流思路清晰完整、表達干凈利落,但個性差異鮮明。
陳君儀能唱能說活潑開朗,喜歡主持,善于搞怪、幽默,具偶像氣質。平時不要求穿校服時,她總會偷偷穿好看的衣服,高考時打扮得班主任差點沒認出。在高三最艱苦的那段時間,陳君儀每天通過自創的《心路歷程》交流本與班主任徐愛珍講悄悄話,經常一個人站在6樓教室看龜山、長江大橋上的車燈,暗示自己總有一天也會從那兒走向遠方。“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是陳君儀的座右銘。她說,這一次終于可以飛了,她想寫小說、散文,立志從事文化事業,想搞一個娛樂公司,發掘培養本土文藝明星。
黃可欣是個“書蟲”,經常在網上整箱地買書。她與同桌陳君儀,可算是一個理性的競爭對手。平時考試她倆全校排名一二位,但總不斷換位,高考這一次不過又是一次換位。柔弱地外表下,黃可欣可是一個“體育狂”,她特別喜歡籃球、足球,對nba球賽十分狂熱。對于未來,她有著經典文科生情懷:“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她想在大學里同時學習經濟學和哲學,將來做一個經濟學家造福國家。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七
文秋林是遵義市務川縣柏村鎮通木村人,他的家在遙遠的山村。
生活在農村,只有小學文化的父親文小平、母親申學娟,雙雙外出務工掙錢,小學時,文秋林跟著同樣只有小學文化的外公一起生活,成為一名“留守兒童”。
因為出身寒門,文秋林早早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勤奮學習。小學畢業后,成績不錯的文秋林,考入務川三中遠志班,住校就讀。
2011年,文秋林迎來人生的第一場硬仗:中考。此時,父母仍在浙江打工。中考臨近,文秋林的生活費花完了,囊中羞澀的他,礙于情面不好意思找同學開口,也不想遠在外地的父母操心,中考最后一天,身無分文的他,竟然餓著肚子,完成了當天的考試。
盡管如此,他考出了665分、全縣第7名的好成績,上務川最好的高中不成問題,但文秋林最終選擇遵義航天高級中學并被錄取。
邁進航中大門,文秋林明白,自己進入的是一個高手如云的“學霸圈”,務川全縣第7名的成績,在這里或許只算個中等生。
文秋林所在的班級,號稱航中“狀元班”:班主任李義釗、數學老師申進國等人所搭的教學班子,分別在2008年、2011年培養出全省文科狀元葉薇、林大衛。兩屆高三,有3人被北大錄取。
在這樣一個學風甚濃的傳統優秀班級,李義釗的教學訣竅,就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每個周末早上8點,別的同學或許在打籃球、睡懶覺,或是回家和父母團聚,文秋林都準時出現在教室門口,埋頭苦讀。到高三后期,為提升他的數學成績,李義釗老師甚至專門制定了一套針對他的練習方案。
因家在務川,文秋林幾乎很少回去,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上,日復一日的積累、努力,文秋林的成績逐步提升:去年9月,遵義4所最頂尖的學校高三聯考,他獲得全市第5名;今年3月的聯考,他考出了第2名的好成績。
今年高考,文秋林一戰成名。6月21日,在務川老家的文秋林,接到李義釗的電話后,與父親坐4個小時的班車,趕到學校,在那里,北京大學的招生老師在等著他。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八
語文129分,數學142分,英語141.3分,理科綜合275分。2014年內蒙古高考成績一公布,鄂爾多斯市一中傳來捷報,該校高考生劉宇以裸分687分的好成績,摘取了內蒙古自治區理科狀元桂冠。“今天說話有點多,嗓子有點沙啞啦!”今天下午4點半,記者電話聯系到劉宇時,電話一端的他聽起來似乎略顯疲憊,他抱歉地對記者解釋緣由。 交談中,他反應敏捷,言語中流露出樸實與誠懇,能獲得全區理科狀元,他表示“有點意外”。
個子中等,憨憨厚厚,笑起來露出標準的“八顆牙”。通過qq傳給記者的照片上,劉宇的笑容里寫滿了陽光的味道。
雖然查分數的一晚,在激動和緊張中,他只睡了2-3個小時,但今天早晨,劉宇就早早地趕到了學校。“今天凌晨3點鐘,我們班主任樊老師就給我打了電話,說我的高考成績有可能是全區最高分。”劉宇說,自己當時就覺得既驚訝又意外,到學校后與老師、同學們交流溝通后,他才真的確定自己“走了好運”。
劉宇稱,自己是超常發揮,自己預估分數應該在610-620分之間,所以分數出來后比較出乎意料,他笑稱“除了理科綜合,對其他幾個科目的成績都很滿意”。原來,在高中階段,他就特別喜歡鉆研物理與化學,曾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化學競賽輔導班,而且,在2013年,分別獲得過“內蒙古自治區化學競賽一等獎”與“內蒙古自治區物理競賽一等獎”的殊榮。
在總結回顧高考的得失時,他似乎有些自責,“高考答題時只有化學科目沒有發揮好,影響了理科綜合的整體成績。”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九
6月23日凌晨,內蒙古高考成績發布。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的考生張培鈺,以裸分660分的成績名列區文科第一。23日上午,在媒體見面會、校方拍照留念等一系列活動之后,張培鈺坐下來接受采訪。
我們試圖摒棄“狀元”、“學霸”的光環與頭銜,拋開“唯高分論”,更多地呈現一種學習態度、理念,諸如習慣的形成、興趣的培養,以及成績背后那些客觀的、理論上可以復制的 “必然因素”。
與所有文科女生一樣,穿粉色襯衫、梳馬尾的張培鈺看起來文靜而內斂。她向記者介紹自己:“培養的培,金玉的鈺”——在剛剛過去的幾個小時之中,作為“第一名”的張培鈺成了忙人,接受采訪、接受祝賀、甚至要接受商家所謂的“狀元優惠活動”。眼前這個但是小姑娘忙而不亂、從容淡定,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她用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來形容自己的高考成績。“高考前的模擬考試我都是年級組前三名,成績比較穩定。”作為一名文科生,張培鈺的理科成績“也不錯”,尤其是數學,在高考中張培鈺的數學更是考得142分的好成績。
“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我覺得數學最重要的是細致,馬虎失分最可惜。”張培鈺坦言,自己也曾屢屢粗心大意丟分:“那些題目明明會做,卻一不留神丟了分,實在可惜。”上高二的時候,張培鈺下決心“改掉馬虎”:她每天堅持做15道簡單的小題目,然后看自己的準確率,堅持了一段時間,她很少在小題目上出錯了。
“馬虎這個習慣說改就能改嗎?”
“我下定決心改正,因為這個壞習慣出錯太可惜了。”
“每天做15道小題目,能夠堅持下來不間斷嗎?”
“可以,定了計劃就要執行。”
小姑娘回答起來簡練而篤定。
張培鈺的母親是一位大學教授,父親是一名工程師。“家里面最多的就是書”,從記事起,張培鈺便在母親的“感染下”讀書:“那時候媽媽在讀研究生,沒有太多時間陪我,我也就安靜地坐在一邊看書。”
這位18歲的小姑娘自己已經有幾百本的“藏書”。
清華大學的經濟管理學院是張培鈺的第一志愿。“我看過一本書叫做《博弈論》,從此對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張培鈺的閱讀涉獵很廣泛,國學、經濟學、哲學……從三毛到馬爾克斯,“有時候去新華書店遇到好書不知不覺就看了一整天。”
上小學起,張培鈺開始接觸古典名著。“我最喜歡《紅樓夢》,這部書我先先后后讀了不下九遍。”作為一名“資深紅迷”,張培鈺告訴記者自己最喜歡的紅樓人物是“賈探春”:“探春跳脫、敏銳,有自己獨到的價值觀,同時又不孤芳自賞,很融入社會。“
楊旭光是張培鈺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這個28歲的年輕老師,雖說接手張培鈺這個文科班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是對學生們的情況卻非常熟悉。
在他看來,張培鈺取得全區文科最高分這樣的好成績,并非偶然。“她最大的優點就是穩重和嚴謹,在文科生當中也很優秀。”楊旭光說,張培鈺在學習方面主動性很強,成績也很穩定,不僅保持著班級里的前三名,而且也是年級前三名。
張培鈺將自己的零散時間都充分地利用起來了。“比如吃早飯的時候,聽聽英語廣播,午睡前做幾道閱讀題,晚上臨睡前再回顧一下一天的學習內容。”這樣下來,張培鈺的課間休息就可以“充分放松”了。直到高考前學校安排的“活動課”張培鈺一直參與其中。
她的作息時間很規律,“晚上盡量十一點半之前入睡,早上六點半起床,不熬夜,過于疲勞第二天自然打不起精神。”
“我的方法是多做題,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不斷地練習。雖說現在題海戰術被人們所詬病,但是方式方法很重要。“張培鈺自己總結。
在參加高考的路上,張培鈺也曾一度緊張到“發抖”,“好在我的家長沒有給我什么壓力,考點外老師們又給我我們精神鼓舞,很快就放松下來。”
“努力到了,就不要無謂地擔心,所謂‘盡人事,待天命’吧”張培鈺微笑著說。
良好的心態怎么樣成呢?張培鈺說,不要讓那些模考、練習卷影響到你的心情,不要關心題目,而是你自己的狀態。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十
高考成績:676分(原始分666分,省優秀學生加10分)
語文:134分
數學:144分
英語:134分
文綜:254分
投檔總分:676分(原始分666分+省優秀學生10分)語文134分 數學144分 英語134分 文綜254分
林子晗的名字聽起來像個女生,其實他是個陽剛男孩。
有文藝特長!這是學校老師對林子晗的第一印象。和大多數男孩一樣,他喜歡運動,特別是足球,他還擔任過學校足球社社長。即使在高三緊張的復習中,他也會每天堅持抽出時間踢上一腳,高考前還曾因踢球受了傷。
最近正值世界杯,熬夜看球對于他來說是家常便飯,最愛的球隊是西班牙隊。
老師說,林子晗雖然個子不高,但是很有自己的想法。林子晗認為對他影響比較大的名著是《紅樓夢》,他從中獲得的最大感悟來自書中的幾個大家族,有了成就就要盡力守住它。他還覺得,每個人作為個體不一定要追求大眾所追求的,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作為男孩的他還有文藝范,超級愛唱歌。林子晗是班長,還多次帶領全班同學在全校歌唱比賽中露臉。
在學校,林子晗的成績比較穩定,從高一到高三,年段排名基本上在前五名。在老師的眼中,林子晗是個全能的孩子,平時表現非常出色,在同學中也擁有非常高的號召力。不過,即便如此,他認為,泉州五中牛人多得是,不止他一個。
成了狀元,林子晗自然是可以選擇諸多名校。不過,他認為最愛的還是北大。在專業選擇上,林子晗選擇經濟和金融類的可能性會大點。
據招生組消息,2014年福建高考文科狀元是泉州五中林子晗,高考總分為676分(原始分為666分加10分),惠安一中江冰森,文科原始分671分。
在五中老師眼中,林子晗“能文能武”。作為班長,他讀書、領導兩不誤,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身擔學校足球社社長和話劇社骨干重任。
查到分數后,他的自我評價只有一句“心情還行吧”,隨后就總結起得失——最擅長的數學考得還可以,語文也算超常發揮,但英語不夠理想。
事實上,他的成績很平穩,平時都保持在年段前五,時不時也拿第一。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十一
文科狀元
梅州 劉德斐
梅縣區東山中學
高考分數:687分
報考志愿: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話劇辯論啥都干 考前跑步來減壓
“取得這樣的成績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昨日中午,高考成績公布,梅州市梅縣區東山中學的劉德斐以總分687分的成績,取得全省文科第一名。
談到學習方法,劉德斐表示,興趣最重要。自己要與自己比賽,爭取每一次考試都有進步和突破。在學習時間的安排上,高考前最后一個月,她給自己制定了每一天要完成的事情,然后一步步去完成。
雖然高三學習十分緊張,但劉德斐興趣廣泛,課余時間泡圖書館、參加學校話劇大賽、辯論賽等一次也沒落下,并在班里擔任班長,把班務做得井井有條。
雖然數學是劉德斐的強項,但因為喜歡古典文學,她在高二分科時選擇了文科。“我平時的強項是數學,每當解出一道難解的數學題時,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1996年出生、今年18歲的劉德斐是梅州大埔縣百侯鎮松柏坑人,是家里的獨生女,父母都是教師,父母對她的影響,讓她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劉德斐的爸爸、大埔縣虎山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劉永城告訴記者,劉德斐性格比較乖巧,對她教育主要是從小培養她學習的自覺性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談到高考前的減壓方法,劉德斐說就是每天在學校的操場上慢跑。她說,高考前,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已經定型,這時候主要是做好心態調整,千萬不要焦慮,保持平常心態,吃好睡好,和平時一樣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去跟別人競爭,只要不斷超越自己的成績,知道自己在進步就好。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十二
畢業學校:上海中學
高考成績:語文128,數學148,外語139,政治141,總分556分
報考大學:北京大學校薦線下30分加分,經濟類專業。此外,還報考了香港大學經濟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目前還未參加面試。
“最大的特點在于她特別喜歡問問題。”丁佶沁的母親朱女士是閔行區一名小學語文教研員,從小她就注重培養丁佶沁養成善于發問的好習慣,“那時候我就經常向她強調:問題就像滾雪球,會越滾越大。等到問題積累多了,就很難破解,所以一定要及時發問。”
“每天晚上11點之前一定睡覺,只有保證了睡眠時間,白天才更有精力集中學習,我也從來不喝咖啡提神。”不管高三期間學習任務多么緊張,丁佶沁一定會保證自己的作息規律。也正是因為休息充分,讓她在白天課堂上保持高效。
高考前,丁佶沁針對自己相2014對薄弱的語文科目進行強化復習:“我把以前寫過的語文作文題目反復練習,還邀請語文老師進行點評,讓文章更有邏輯性、文采更好。”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十三
人物:吳矅辰
畢業學校:復興高級中學
高考成績:語文127分,數學147分,英語139分,物理145分,總分558分
報考大學:復旦大學
"10a"是這樣煉成的
吳矅辰,復興高級中學的高三學生。昨晚,吳矅辰第一時間通過電話查詢了自己的高考成績:語文127分,數學147分,英語139分,物理145分,總分558分。這樣的理科高分數,對于已經拿到復旦大學預錄取資格的吳矅辰來說,不僅僅只是“對自己高中三年的交待”,背后還有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十四
今年高考全省理科第一名是普寧華美實驗學校高中部的洪冬玲,她考了711分。跟別的同學比,冬玲的學習顯得十分輕松,她很開心自己有一個會講奧數題的交警爸爸。
冬玲家住普寧市里湖鎮,父親是一名交警,母親是全職主婦。冬玲認為,父母對她的影響最大。“我的父親擅長數學。我小學的時候,就和姐姐跟著父親學解奧數題。父親為了教我們,自己先去 學。現在回頭看,很多題我都不知道怎么解答,都是父親教會的。”
冬玲的父親平時工作很忙,但在女兒心中這是一個顧家的爸爸。而母親感情細膩,不僅能夠理解孩子的心情,還教會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怎么寫出好日記,長大了怎么寫出好文章——冬玲認為父母是很好的榜樣。
高一時,冬玲成為學校文學社的社長。直到畢業前,她還在校刊《華美青年》上發表文章《心本素凈,不著紅妝》——文字里滿滿的禪意。
因為考了711分,成為全省理科狀元,冬玲必須面對媒體的關注,可她并不喜歡出風頭。“父母通知了一下親戚,像往常一樣。暑假,我打算去做家教,給學弟學妹們補課。”冬玲說,自己18歲了,應該替家里分擔一些負擔。
冬玲記得,高三開始時,學校讓每個學生都寫一篇作文《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冬玲也寫下了她的目標:清華、北大。“但是就像白巖松說的,設立一個目標,不要總想著那個目標。不斷的努力,有一天突然抬頭會發現,這不就是嗎?”冬玲解釋說,雖然心中設立了一個目標是清華北大,但“努力學習并不是為了考清華北大”。
北京大學招生辦的老師早早就在學校向冬玲及另外幾名優秀的畢業生“推介”北大。“但我也只是了解了北大,還不太了解清華。”冬玲說,她回到家里會再看看兩所學校的差異,自己覺得比較可能選擇的專業是金融。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一覽表篇十五
不折不扣的社團達人
分數:692分 語文:122分數學:144分英語:144分理綜:282分
來自福州一中的林宇鋆,昨日以總分692分摘下了福建省理科原始分狀元,其中語文122分,數學144分,英語144分,理綜282分,對于這么一份漂亮的成績,林宇鋆略感驚訝,笑談自己周圍有更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狀元,“運氣比較好罷了。”
林宇鋆來自福清。在老師眼里,林宇鋆不是學呆,也不是學霸,平時成績主要徘徊在5到10名間,比較穩定,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他在學校不會感到壓力,同學間相處融洽,一直都是在一個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學習的。”林宇鋆的同學說。
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的高中生活過得非常愉悅,有時老師會將有趣的故事融入枯燥的學科知識中,使學生掌握起來更加輕松易于理解。在林宇鋆看來,與同學們的互相探討,對他的學習起到很大幫助。而且,他也享受與同學交流、思想碰撞的過程。
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林宇鋆會打排球,學習效率很高,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社團達人。高一時參加了學校的天文社、物理社、手工社等社團,還擔任過學校天文館的副館長。周末,則會打打排球,跑跑步,偶爾也唱歌。
據了解,林宇鋆在高一時,除了一個小時完成作業外,其他時候都“各種忙活,自己給自己找事做。”而高二、高三時,正常情況下,一般11點半就睡覺,偶然社團有活動,也會去打打“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