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設計 美術教案大班篇一
知識與技能
1、增強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
2、初步接觸依形想象并繪制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組織“捉影”游戲。(認識人物輪廓)
2、開展“影子”探秘。(認識形態變化)
3、想象完整形態,充分表現個性。
4、欣賞評價,從中獲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強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發展對形于色的想象力。
重點:認真組織學生開展“捉影”活動,認識理解形態的變化。
難點:指導學生依形想象并繪畫成圖。
1、室外造影游戲。(自由擺姿造型)
2、室內借形想象。(添畫完形創作)
課件
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5分)
1、課件展示:謎語。“你走他也走,你動他也動,就在腳下面,怎也抓不住。”
2、板書課題:《影子大王》
二、捉影游戲(8分)
1、室外操場。
觀察人物、樹等影子。思考:這些影子是怎么來的?
2、學習捉影方法。
你能用手捉住嗎?怎樣才能捉住呢?
3、小結。用粉筆把影子的邊緣畫下來,就把影子捉住了。
三、影子探秘(5分)
1、觀察影子的變化。(變化多端)
2、多人組合姿勢,變化更有趣的影子。
3、構思。首先是把現實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再是選擇最科學的方法把它變成一幅美麗的畫。
四、完成添畫(5分)
1、集合學生觀察影子,引導聯想,它們像什么?(動物、大小壺等)
2、引導想象添畫。
3、小結:大膽添畫。
五、學生創作(10分)
1、室內創作。2、指導構圖。3、修改完善。
六、欣賞評價(7分)
1、學生展示作品。
2、學生互評。
3、教師點評。
七、當堂作業
學生完成一幅影子繪畫作品。
八、板書設計
1、影子大王
人、樹 ——(影子)—— 光照
變化多端
九、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兩大教學空間,前者是室外活動,主要開展“捉影游戲,親身體驗影子形成的理由,形狀變化多端,以及如何能夠留下影子。后者是室內繪畫創作,由觀察到的影子引發聯想。像動物,像大小壺等形態,大膽構造完成制圖。本課由謎語導入,激趣,由評價作結,收獲甚多。樂在其中,易于言表。
美術教案設計 美術教案大班篇二
1、認識油泥,學習團圓的技能,嘗試用小塑料管串起圓球制作糖葫蘆串。
2、初步學習均勻分泥。
3、在設置的情境,提高對泥塑活動的興趣。
1、每人一塊橡皮泥,泥工板及泥工工具。
2、泥工糖葫蘆的基本步驟范例。
3、制作范例糖葫蘆串;情景“娃娃家”。
師:抱著娃娃家的娃娃,以娃娃的口吻激發孩子的興趣:今天我請小哥哥、小姐姐們幫我一起做糖葫蘆,讓我用糖葫蘆招待的動物朋友們。好嗎?
(評析:娃娃家是孩子們日常最喜歡的活動,娃娃以“小哥哥、小姐姐”的稱呼,在暗示小朋友長大的意識中激發了孩子的自信,娃娃家的小動物都是孩子們從家里帶來的、自己喜歡的玩具“朋友”,要給他們做糖葫蘆,孩子們表現得非常樂意,還高興拍起手,星宇說我要做多多的糖葫蘆;書帆說我要做大大的;藝婕大聲說老師教我做。看到出孩子們的興趣特別高漲。)
娃娃口吻:小朋友看,這就是我要大家一起做的糖葫蘆。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
認識油泥,發現油泥有不同的顏色,簡單介紹油泥的特點。
(評析:因為孩子是初次進行泥工活動,介紹油泥的特點時,我讓孩子了解了操作時的基本衛生要求,把泥工的相關衛生要求融入其中,給孩子們初步進行泥工活動時的衛生意識。)
(2)談話討論:結合范例和講解引導孩子了解糖葫蘆制作的基本步驟。
(評析:以娃娃的角色和口吻,幫助孩子們通過觀察了解了制作糖葫蘆的基本方法,孩子們始終在娃娃家的情景中學習,興趣一直很高,大多數孩子都非常專注,作為小班孩子,在自己喜歡的情景中進行活動,是激發興趣的有效方式。)
(1)學習分泥
要求:先用兩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油泥,然后分別把油泥均勻地分開成若干小塊。
(2)學習團圓
要求:把分好的泥塊放在手心上,然后另一只手壓在泥塊上,(小心不要讓泥塊跑了)接著轉圓圈,轉轉轉變變變,變出一個圓圓的糖葫蘆,這就是團圓。
(評析:讓孩子一起跟著老師的步驟進行,同時進行,孩子在模仿中能直觀的按步驟學習分泥——團圓——串糖葫蘆的方法,符合小班孩子初次學習的特點,隨著老師的步驟同時進行也起到始終保持孩子注意力的作用,游戲性語言和比較夸張的團圓動作,還有老師反復強調的團圓過程,能很好地幫助孩子記住基本的方法,孩子們掌握的效果也比較理想,能達到初次學習的效果。)
孩子繼續嘗試制作糖葫蘆,強調衛生要求,老師巡回指導鼓勵。
(1)鼓勵個別孩子在多次分泥中感受比較均勻地分泥。
(2)提醒孩子串糖葫蘆時要注意安全。
(評析:一些孩子均勻分泥方面把握還是不好,個別孩子因為分的泥塊太小,造成團圓時的難度,及時引導后,用大塊泥嘗試后,這些孩子也基本上掌握了團圓的基本方法;串葫蘆時,一些孩子團出來的糖葫蘆太小,串時有難度;晉瑜、芷伊等個別孩子出現隨意玩泥,并沒有按要求制作糖葫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沒有制止。)
2、展示作品,小結
讓孩子把自己制作的糖葫蘆送給娃娃家的小動物。
(評析:很多孩子都是選擇送給自己帶來的小動物,還跟小動物說起話,孩子相互之間交流也比較活躍,表現出一定的成就感。讓孩子把自己做的糖葫蘆送給小動物,讓情景游戲始終伴隨孩子的學習過程,給孩子完整的情景感受,有效保持孩子的活動興趣。)
美術教案設計 美術教案大班篇三
課 型:綜合課
講解、演示與手工制作相結合。
1、通過對形體變化的訓練,培養學生對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通過形象思維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望。
1、重點:平面和立體的過渡------半立體構成。
2、難點:什么是構成和構成制作方法。
1、教具:
(1)立體和半立體構成圖片;
(2)立體、半立體構成成品若干;
(3)實物彩印包裝盒和湖南竹編半笠等;
(4)畫好并剪下的六面平面正方形;
(5)由十二根塑料管串成的立方形六面體;
(6)學生平面構成的優秀作業若干并貼好。
2、學具準備:剪刀、單面刀片、直尺、圓規、鉛筆、硬紙板。
第一課時
1、組織教學,并檢查學生所要求帶的工具。
2、拿出學生做的平面構成作業掛在黑板的一頭,啟發和回憶學過的平面構成。
提問:什么是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是在二維平面上進行的造成活動,它的構成元素是點、線、面、按一定的法則,用規則或不規則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態,使人產生有規則的起伏,有節奏的韻律、有條理的動感和新穎、奇特的視覺感受。
3、出示半立體構成的制成品和一張根據平面構成做成的半立體構成的三角點構成。
提問:這個制作演示的過程叫什么?(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書“構成”二字。)
構成-------是一種造型或造物的活動和形式。構成是三項構成的總稱,即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
而立體構成即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內容。(在黑板上部“構成”兩字前加“立體”二字。)
4、前面我們回憶了平面構成是在二維平面里的造型活動,它所產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圖案,而立體構成是將形態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則創造出實際占據三維空間的立體形態的造物活動。
5、立體構成有半立體構成,線立體構成,面立體構成,塊立體構
圖四 圖五 圖六
成和混合構成。請同學們看課本p21,左上圖是線立體構成,左2是面立體構成,左3是面立體構成,右上為塊立體構,右下為混合構成。
6、立體構成應用于建筑設計、商品、產品、工業設計等。
7、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卡紙將其裁成四個正方形小方塊。(圖四)
①拿出其中一小塊,在它中間畫兩條虛線(圖五),要使用權面能凸起一塊,必須畫兩條虛線。
②用剪刀背尖或刀背尖用力在虛線上畫印痕。
③在實線的位置上用刀 切口,把中間的小方塊切割下來。(圖五)
④用手指進行折疊、邊講解邊示范、邊檢查學生制作的情況。
8、待大部分學生作業完成了,問同學們是否可得出結論。
小結:用一張平面的紙(材料)通過加工,使部分立體化,而形成平面與立體之間的造型,這就是半立體構成。
第二課時:半立體構成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點、線的構圖。
2、上節課,大家做半立體構成面的單位形,現在請同學們能否講一下,什么是半立體構成?(學生回答)
3、半立體構成-------就是用平面的材料,通過加工使部分立體化而形成平面與立體之間的造型,它是立體構成和平面構成同樣都是可以用點、線、面構成,所使用的材料有紙、玻璃、塑料、金屬、石膏、陶土、木材等。我們現在用紙來做。
面的半立體構成較為容易,同學們都已做了二個。(要求同學們將畫好的點和線構圖拿出來)
4、點的半立體構成(出示點、線制成品)
構成點的凸起與下凹的基本單位形有圓點、橢圓點、半圓點、方點、三角點以及同學們已畫好的方點、圓點和三角點的構圖。
①先作方點的半立體構成,分四步:
a. 在紙上畫好方點位置、在平面方形中畫“米”字虛線;
b. 在虛線上用刀背用力畫印痕;
c. 在實線的位置上用刀切口;(注意“米”字四周實線的四角處不要切割,以免全掉下來)
d. 進行折疊:用手把交叉的虛線向上捏凸起,把十字虛線按下去。
②三角點半立體構成和方點差不多。(圖六)
③下凹圓點的半立體構成方法和上面相同,只是把兩半圓部分按下去。
5、線的半立體構成。
和線平面構成一樣,有直線、弧線、折線等半立體構成。(在平面的紙張上制作凸起和下凹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曲線就很難折疊成。)
同學們畫好的構成是凸起的線半立體基本單位形。步驟:
a.在平面紙上作凸起的線必需畫三條虛線或四條虛線;
b.在畫好的虛線位置上用刀背尖畫印痕;
c. 在實線位置上切口;
d.折疊。(先把中間一條虛線捏凸起來,另二虛線朝反方向捏)
小結:
上節課做而半立體構成和今天天做的點、線半立體都是基本單位形,如把點、線的單位形有規則的上下左右排列就會形成大片的構成圖樣。
請同學們注意,點線的半立體是看它所處面積的大小而,如在一張小紙上可以說它是面,在很大一張紙上的面的半立體可以說成是點的半立體。另一方面,在設計構圖時要注意切口的兩邊都要沒有點或線,否則凸起部位不能持久,很難立起。
6、下面請同學們根據上面所講方法每人設計一個有規則的點或線,或面的大片半立體構成,設計時首先構好圖,哪一部分凸起,哪一部分 下凹,哪個地方需切割......這些都要在設計圖中構思好,這磁才能產生半立體的效果。
出示一些半立體制作品供學生參考,并要求學生不要仿老師示范的形態。
7、行間輔導。
8、根據大家制作情況進行小結。
美術教案設計 美術教案大班篇四
1. 知識與技能:
運用造型元素,描繪出線條流暢、平涂均勻的想象中的鮮花世界。
2. 過程與方法:
① 在欣賞中激發聯想;
② 在比較中感受小畫家的創造性想象。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鮮花的形態美、色彩美,激發學生對生活美的追求。在愛護花草樹木的過程中提高環保意識。
運用造型元素,大膽表現心中花的世界。
:能從花的形態、色彩特征進行創造性想象。
一課時
一. 引入新課:
1. 猜一猜。
2. 說一說:你認識哪些花?
3. 出示課題:《8.想象的鮮花》
二. 欣賞與想象:
1. 講故事。
2. 欣賞花的圖片。(演示課件)
① 說一說:花的形態,色彩是怎樣的?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② 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編一個簡短的花的小故事)
3. 對比欣賞書本的想象繪畫與制作圖例,(形態、色彩、想象內容)講解不同的表現方法。
4. 欣賞課件的想象繪畫,引發想象。
三. 造型與表現:
1. 根據一幅你認為最美的花或花的特點、形態展開聯想,畫一幅想象中的鮮花世界。
2. 學生繪畫表現。(播放音樂和圖片)
四. 評一評:
1. 你學會了什么?你最喜歡什么?
2. 誰的想象力最豐富?誰畫的花故事最精彩?
3. 進行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大自然的教育。
美術教案設計 美術教案大班篇五
《太陽》是“人美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中的一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本課教材展示了用泥塑造的多種不同的太陽作品,及西漢馬王堆漢墓帛畫中的太陽及墨西哥阿茲特克人的太陽歷石。用泥塑的表現手法創作浮雕形式的太陽作品,既可以創設臉部的五官,又可以表現多種不同的光芒,通過揉一揉、滾一滾,以及簡單的粘接組合,就可以體驗到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既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又美化了環境與生活。
1.能抓在太陽的基本形狀特征進行大膽想像,創造出有個性的太陽形象。
2.在美術活動中,表現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創造出有個性的太陽形象
如何使學生克服模仿的心理(怎樣變化圓內空間、圓形及光芒)
范畫兩張、七彩粉筆、歌曲磁帶等
水彩筆一盒、畫紙一張、泥、剪刀、彩紙等
(1)老師問:誰會畫太陽?請三位學生上臺自由畫太陽
(2)老師問:太陽是什么形狀?(圓形)
它的四周還有什么?(光芒)
(3)兩人一組討論:誰畫的太陽最有趣,最美?為什么
(4)揭題、板書課題。(見板書)
(1)老師帶領學生欣賞第5課書中的學生作品。
老師:咦,怎么太陽還有眼睛、鼻子、嘴巴?這是怎么回事?(把太陽當做人來畫)畫上眼睛、鼻子、嘴巴,就變成了人,這是在太陽圓內變化了。那四周的光芒,它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請看書中左上圖:他把太陽的光芒變成了小女孩的頭發,還用蝴蝶結扎起來,還給她臉上涂上紅紅的胭脂,一下子,太陽就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姑娘。
書中左下圖:把這個太陽的臉涂成了大海的顏色,嘴畫成了一艘小船,鼻子畫成了一個小人坐在船上邀游大海,臉上笑成了兩朵花,再看它的光芒像火焰一樣,然后還種了許多的小樹,這位同學還有環保意識,種上了樹,都把小鳥吸引來了,還在這兒做窩呢。書中右下圖:太陽的頭頂上戴了什么?(皇冠)
老師:對,把太陽比做無比神圣的女皇,把“女皇”的頭發畫成了什么?(樹葉:紅、黃、綠)綠樹葉是在什么季節?(春季)黃、紅樹葉是在什么季節?(秋季)
課間活動2分鐘,放音樂《七色光》,老師和學生一起跳。老師問:怎么歌中把太陽說成了七色光?為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是黃色、白色,但實際上太陽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合在一起而成的。有時,天上出現的彩虹,它的七色就是天上的小水珠把太陽光折射出了美麗的彩色,所以我們畫的太陽應該是有許多種顏色的。
老師邊示范畫不同造型的太陽,邊講解怎樣把太陽畫出有個性的造型。
(1)把太陽擬人的畫法,并添畫變化光芒,可以是慈祥的老人、美麗的小姑娘、頑皮小子等。
(2)可以從四季來看太陽,春天的太陽光芒是枝條,夏天的太陽光芒是火焰,秋天的太陽光芒是一串串果實,冬天的太陽光芒是糖葫蘆等等。
(3)還可以用點、線、面等元素,以圖案化的形式來表現太陽。
老師畫的自己心中的太陽若干個。
(1)抓住太陽基本的形狀特征——圓形和光芒進行大膽想像,采用夸張手法和擬人化處理,創作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生動的“我的太陽”形象。
作畫形式不限:如用彩筆在紙上畫;用剪紙、撕紙添畫形式做;用橡皮泥邊作畫邊粘;或用粉筆在地上、黑板上作畫等等。
(2)學生四人一組討論怎樣來畫“我”的太陽,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
放《七色光》音樂,老師巡視及時表揚有創意的學生作品,幫助作畫不大膽的學生完成畫“我”的太陽。
學生欣賞同伴作品。
(1)自我評述方式,說自己畫太陽的想法及表達的愿望
(2)師生評述方式。
今天我們畫了美麗的太陽、我心中的太陽,明天,希望你們去創造七彩的世界。
畫我的月亮。
結束:放《小鳥飛》音樂,學生自由飛出教室。
美術教案設計 美術教案大班篇六
:課本第1—4頁。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 能抓住教師的形象神態進行描繪,培養自己的觀察力。
2、 能記憶或想象畫出師生之間印象深刻的故事,培養自己的繪畫表現力。
3、 掌握賀卡設計的方法步驟,能制作一張尊師卡片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動手設計能力。
4、 在充滿生活情趣的繪畫與制作中,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掌握賀卡設計的方法步驟,能制作一張尊師卡片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動手設計能力。
能記憶或想象畫出師生之間印象深刻的故事,培養自己的繪畫表現力。
:卡紙。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本課圍繞“老師”這個主題,將表現性繪畫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師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師的教學藝術將激活學生對教師的美好印象。語言的交流、心靈的對白、細節的把握將再次勾勒師生學習生活的直觀畫面。
活動一重在啟發學生觀察、記憶自己喜歡的教師的形象特征,教學可作如下安排:引導記憶——學習討論——提供指導——創造表現——交流評析。
上課前講發生在某位教師(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讓學生猜猜這位教師是誰,并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樣猜出來的?”,“這位教師外形有何特點?”,“你還知道他(她)喜歡干什么?”,通過交流學習討論引發學生對教師的注意和記憶。在學習指導中可通過示范畫或學習作業的展示觀察,讓學生重溫“自畫像”那一課中人物的基本畫法,抓住自己喜歡的教師的特點進行獨特的創作表現。作業之后,可將作業進行展示,先讓學生們猜猜畫上是哪位教師,再請作者本人進行介紹,首尾呼應,結束本課的學習。
活動一作業表現僅僅是教師個體形象,活動二與活動一比較,要表現的人物更多,情節更生動。教學中可作如下安排:觀察比較——學習討論——提供指導——自主表現——交流評析。
可利用cai出示兩副學生作業,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第一副畫是一位教師的具體形象,第二副畫是將第一副畫中的教師形象與一些學生形象進行組合的.畫面,通過比較揭示本課學習主題。學生討論師生相貌、身材、衣著的區別,并在cai中強化表現意識,在提供學習指導時可通過cai讓學生在畫面中對既定的教師、學生形象進行嘗試組合構圖,出現人物形象組合的各種圖畫,并鼓勵學生根據記憶加上一定的主觀想象,積極思考“學生和教師在何處干什么?”的故事情節,大膽表現,在交流評析中對自己表現的印象深刻的畫面故事暢所欲言。
活動三是關于卡片設計制作的學習內容,可以信息加工策略為主導設計學習活動,教學安排如下:觀察分析——掌握規律——拓展思路——自主設計——體驗交流。
教師出示尊師卡揭示課題,并讓學生拆分卡片,了解卡片的構成要素包括:襯底、形象、文字,探討卡片的設計方法和設計規律。教師提供各種卡片供學生欣賞,開拓學生的視野,并向學生提供卡片外形和圖案設計的思路,如根據文字、祝詞進行聯想等。學生設計制作完畢后可相互欣賞,并贈送給自己喜歡的教師。教師充滿謝意的表白既是對孩子的肯定,又促進情感交流的升華。
評價不能局限于繪畫或制作表現的因別,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繼續構建師生友誼之橋,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作業要求:活動一,以寫生或記憶的方式畫一畫自己喜歡的老師,可以是頭像、半身像或全身像。活動二,記憶或想象畫出自己和老師之間印象最深的事情。活動三,設計制作一張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
美術教案設計 美術教案大班篇七
1.通過作品欣賞,使學生了解雕塑的多種材質、藝術特征和表現手法。
2.讓學生從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義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體的同時,也賦予其理想觀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
3.通過雕塑不同的藝術風格,讓學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義,正確引導學生體會雕塑的藝術魅力。
2課時
1.教師可以通過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導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過雕塑來表現。
2.對雕塑在表現的題材、技巧、情感等方面進行不同的比較、評述。
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是雕、刻、塑三種制作方法的總稱。以各種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屬、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種有實在體積的形象。按其形態一般分為圓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質劃分為泥塑、石雕、木雕、鑄銅、水泥,陶等。
雕塑本身是無語的、靜止的,但表現的內涵卻是寬泛的,這與對象的永恒動感形象密切相關。
3.欣賞作品可從此人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還可以從古代、現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異導入,比較作品所呈現的動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課提供的作品大多數反映的是體育賽場上常見的一些運動姿態。這些雕塑用鑄銅、大理石、不銹鋼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現的含義也非常有代表性。黎明的《崛起》表現了我國登山運動員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時的激動神情。雕塑以雄渾的手法體現巾國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爾德爾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話題材來表現人的思想與感情,通過對人物的塑造,表現健美有力的軀體,表達人性與神性完美結合的審美特征。
1.教師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現代的經典雕塑圖片或幻燈片給學生欣賞,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說說你對以上三個“擲鐵餅者”作品的感覺有哪些不同之處,并談談以體育運動為題材所創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選取三個“擲鐵餅者”的作品并列評述,充分展示了同一個瞬間動作,三種不同的表現手法:《永恒的運轉》采用完全平衡的動作,舒展有力。《擲鐵餅者》是古希臘雕塑的代表作,以寫實手法展示運動人體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戰》是一尊耐人尋味的雕塑,通過殘疾人運動員的一擲。挑戰極限、挑戰自我的精神一進而發,且線條和體塊簡單概括。
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見的一種形式。白瀾生的《接力》、雷宜鋅的《中國女排》均通過體育運動當中的團體項目為創作基礎,展示給人們那激動人心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人的神態動作均圍繞主題進行組織安排。
2.通過雕塑作品《崛起》和《中國女排》所表達的內容,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3.評價
1)學生能否通過欣賞雕塑作品,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啟發,體會“感人”的動感形象,理解作品
的真正含義。
2)學生能否多方面地評述雕塑藝術形象的魅力,并能運用文字來表達對作品的認識、感受。
3)教師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與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評述當中去,能否把看似平淡的、不動手的美術欣賞課上得生動有趣。
美術教案設計 美術教案大班篇八
1。提高對色彩的認識和表現力。
2。培養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把自己對春天的印象與同伴進行交流,并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加以表現。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養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重點:能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對春天的感受。
難點:能抓住春天的特點,有創意地表現春天。
2課時四、
學生:水彩筆或者油畫棒、紙張。教師:課件
1。尋找春天
(1)帶領學生參觀校園,尋找校園的春天,培養發現美的眼睛。
(2)交流:你發現春天在哪里?
(3)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樣的?觀察景色,欣賞圖片,學生自己來總結春天的色彩。
(1)欣賞名作。
通過欣賞名作來總結春天的色調,看看畫家如何用畫筆來表現生機盎然的春天。
(2)春天的色彩。
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調色盤里找出春天的顏色。
3。布置作業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機勃勃的景象,創作一幅春天的畫。
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語言來表現,只要能體現春天的感覺即可。引導學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廢。
4。展示點評。
(1)將學生的作業布置成春天的花園,逛一逛“春天的花園”,一邊逛一邊評價。(2)找一找最美的景色,說說美在哪里。
5。拓展游戲小燕子。
學生:水彩筆或者油畫棒、紙張、廢舊材料等教師:平面或立體的瓶貼作品、課件。
1。導入環節。
(1)除了繪畫,我們還有很多方法來表現對春天的喜愛,比如歌唱、跳舞、詩歌。今天我們一起動動手,用一些廢舊材料來制作一個春天的百花園。
以作品導入,技法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揭示課題《春天在哪里》。
2。欣賞環節
(1)平面作品的欣賞《小姑娘》《神奇的大樹》。布貼,綜合材質的作品欣賞,在作品中總結剪、撕、拼、貼等一些技法。
(2)立體作品欣賞。從平面轉為立體、教師示范。
學習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體花束的制作有點難度,教師示范起效果。
3。體驗環節
(1)學生作業動手實踐,大膽表現。互相欣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評價能力。
4。課外拓展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為主題的班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