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大班篇一
1、通過觀察不同形狀的樓房,感知房子有高有低;有尖有圓等不同的形狀。
2、激發幼兒對拼貼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如何觀察事物順序的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不同形狀的樓房,感知房子有高有低;有尖有圓等不同的形狀。
教學難點:學習如何觀察事物順序。
1、不同形狀、大小和顏色的各種圖形的蠟光紙若干。
2、膠水、白紙人手一份,各種不同樓房的課件。
1、教師出示小熊--今天森林里的小熊來到我們的城市,它沒有家不知道位在哪?王老師幫它找到了幾幢房子,你們幫它一起來選擇,好嗎?讓幼兒觀察樓房,并告訴小熊房子是怎樣的?
教師出示圖一:你們看,這是什么?你覺得它是什么樣的?(讓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引導幼兒由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去觀察樓房的形狀。最后小結:這些房子是一排排的;矮矮的;房頂都是三角形的等特征。
教師出示圖二:你們看,這是什么?你覺得它是什么樣的?(讓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引導幼兒由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去觀察樓房的形狀。最后小結:這些房子前后、左右的高矮不同,房頂的形狀也不一樣。這是高樓大廈。
老師可以根據自己身邊所擁有的資源,自行發揮。
2、教師出示不同大小、形狀、顏色的圖形提問--誰能用這些圖形拼出你認為最漂亮的房子。鼓勵幼兒大膽開展想象。--教師請幼兒上來拼貼,并說說自己拼了一間什么房子。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巡視時及時表揚有進步和有創意的幼兒,并激發其他幼兒的積極性。
4、展示幼兒作品,教師進行綜合評價--讓幼兒把作品貼在后面的墻上,展示幼兒的作品并邀請家長一起來欣賞,相互交流。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大班篇二
20xx-2015學年度第二學期
xxx學校教學設計
(20xx年春季高效課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說明:本教案注重了培優輔差及學困生的轉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案環節齊全、內容詳細,可以a4紙直接打印。
學科:;任課班級:;任課教師:;
20xx年月日
xx中學七年級美術(學科)教學導案
時間:20xx年3月4日設計:xxx審稿:
xxx中學七年級美術(學科)教學導案
時間:20xx年3月11日設計:xxx審稿:
xxx中學七年級美術(學科)教學導案時間:20xx年3月18日設計:xxx審稿: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大班篇三
千奇百怪(各種各樣樣的)杯子(繪畫+手工)
中班(4-5歲幼兒)
重點:回憶聯想日常生活中的杯子,根據自己的想象與回憶,描繪出杯子的形狀,再結合手工,組成一只自己的杯子。
難點:幼兒難把握杯子的對稱性,線條地把握難度要求更高。
1.了解杯子的基本造型,感知杯子的豐富和多樣。(認知)
2.喜歡自己設計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獨特性。(情感)
3.嘗試運用多種形式、手法來設計各種各樣造型和樣子。(能力)
4.體驗創作的樂趣。
1.收集不同的杯子實物和有創意的杯子圖片。
2.顏料盒、繪畫本(a4紙若干)勾線筆、鉛筆、油畫棒。
1.認知杯子的作用,回憶聯想生活中的杯子,了解杯子的基本結構。
教師:我們每天都要喝水,喝水就離不開杯子。你們
見過什么樣的杯子?你們知道杯子有哪些部分嗎?(杯子、杯蓋、杯身、杯底、杯把)
2.欣賞杯子,感知杯子的造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從杯子的基本結構來表達。教師:說能來說說,這些圖片中的杯子地什么樣的?
(2)教師總結:杯子的杯身有的是粗粗的,有的是細細的,有的是細而長;杯把有的是半圓的,心型的,有的是動物的尾巴;杯身的圖案有的是動物,有的是人的頭像;等等。
3.引導幼兒談論設計有創意的杯子。教師:你準備設計什么樣的杯子?杯子的形狀是怎樣的?杯把是怎樣的?你準備在杯身設計什么樣的圖案?
請幼兒相互說說自己的作品
教師:請你說說,你設計的這個杯子最特別的地方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略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大班篇四
本課教學設計注意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將嘗試、制作的過程與游戲作為教學主要內容,旨在讓學生在好玩之中感受到有趣的美術活動。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折、扭、粘等手法進行加工紙條,讓學生感受加工后的形狀,強化視覺效果,并知曉對紙條經過處理后可使之飛起來更美。
教學程序的安排設置如下環節:
引導、觀察——思考、討論——探索、分析、嘗試體驗、欣賞感受——啟發引導——游戲、交流。
評價方式是學生在游戲中交流制作心得并得到提高。
◎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制作會飛旋的紙條。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有趣、好玩的美術活動。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嘗試,制作會飛旋的紙條。
引導學生觀察紙條“會飛”的現象。
1. 組織學生在室外上課,出示一張a4紙。“今天,老師和大家玩一個游戲,我把這張紙從高空放下,誰能說出紙張是怎樣飛下來的?
2.“到底是不是象同學們所說的那樣飛下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把a4紙從高處放下,引導學生觀察。
3. 教師再把a4紙剪成一條寬約2厘米的紙條后,再把它從高處放下。“這些紙條又會如何飛下?”
4.“請同學們回憶剪過的紙條落下時和整張紙有什么不同?”
1. 學生爭先恐后說出紙張飛下時可能產生的現象。
2. 學生觀察整張紙飛下的現象。
3 .學生較好奇地觀察紙條飛下的現象。
4. 學生討論、歸納紙張落下的不同現象。學生講出a4紙是搖擺著、緩慢落下的,而撕成條的紙是快速旋轉著落下的。
思考討論“紙條飛”這一現象。
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找出“飛旋的方法”。
學會利用色彩來進行裝飾物體,使之變得更好看。
1. “哪一種形狀的紙落下更快更好看?”
2. 有什么辦法可以讓紙條“飛”旋起來呢?甚至旋轉的更快呢?
1. 師鼓勵同學們動手來嘗試一下。
2. 師組織8人小組進行“找出紙條會飛旋的方法”的競賽。(預先準備好獎品)
3. 師針對學生制作時遇到的困難進行小結。提醒學生制作時注意紙條兩端的平衡。
4. .組織學生進行評選。
1. 教師出示兩種形狀相同,色彩不同的紙條(一個是色彩繽紛的、一個是沒有色彩裝飾的)同時從高空放下進行比較 “哪個紙條更漂亮”。
1. 學生觀察,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學生思考,自由討論。
怎樣做才能讓紙條飛起來?
1. 學生分成8人小組進行制作,利用自備的各種紙條嘗試“紙條飛起來了”。
2. 小組長匯報嘗試結果,介紹“我們的紙條是怎樣飛起來的”——示范紙條折一下、扭一下、粘一下……。
3. 組員表演紙條“飛起來、轉起來”。
4. 學生評選出做得較好的小組。
如:形狀多樣、飛旋時在空中停留較長時間、旋轉時能保持平衡等方面。
1. 學生發現裝飾過的紙條更美,再通過老師的提示,分別在自己做的紙條涂上好看的顏色,使紙條旋轉時變得更漂亮。
1. 老師和學生在游戲中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思:看誰的紙條在空中飛的時間長,誰的紙條旋轉的更快?
2. 教育學生注意環境衛生,不要做“垃圾蟲”。
1. 同學們在玩的過程中,互相指出不足,不斷改進自己的紙條的形狀,使紙條飛旋得更好看,飛的時間更長。
2. 同學們把地上的垃圾撿到垃圾桶。大家共同愛護環境衛生。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大班篇五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風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學習表現特點突出的面具,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氛圍中,互相交流,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重點:通過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多風格的面具欣賞,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藝術特點,學習表現面具的方法。
難點:面具的表現手法及材料的運用。
教學準備:圖畫紙、彩色復印紙,水彩筆、油畫棒、墨汁以及生活中的廢棄物等。
教學過程:
檢查學生學習用具的準備情況,穩定學生情緒。
課件出示藏戲和儺戲圖片。
提問:他們頭上戴了什么樣的道具表演?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它叫什么?
提問:過去人們為什么要戴著面具進行表演?
隨著科學的逐步發達,人們意識到世界上本來沒有鬼,但是這種面具成為一種藝術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導入新課,并課件出示課題:《面具》
1.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中國的面具以及外國的面具。提問:面具有什么共同特點和不同點?用了些什么材料?
2.小組研討面具的特點。(夸張手法、形式多樣、富有創造性)
3.學生交流自己想怎樣設計面具?都用哪些材料?
4.教師利用一些學生作品分析如何運用夸張手法進行表現。
5.師生一起討論制作方法:
第一步:油畫棒著色,留白邊。
第二步:把紙輕輕團起來,再展開。
第三步:用墨或者水粉把畫面涂滿。
第四步:用清水沖一遍。
作業要求:
小組或兩位同學任意選擇一種方法,合作完成一張面具作品。
指導要點:
(1)形象要大膽夸張。
(2)形象要猙獰,讓人看了有點害怕。
(3)注意安全。
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本組的作品。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概括總結本課內容。
除了課本上制作面具的方法,你認為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制作面具?回家自己動手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