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計算機三級網絡技術配置路由器篇一
路由選擇設備一般采用表驅動的路由選擇算法。每臺需要路由選擇的設備保存一張ip路由表 (也稱為ip選路表),該表存儲著相關的網絡信息(如目的地址以及到達目的地址的路徑等信息)。在需要傳送ip數據報時,它就查詢該ip路由表,決定把數據報發往何處。所謂表驅動,其實就相當于將傳輸的目的地址和路徑存在表中,需要時查詢表,根據表中的提示來選擇傳輸路徑。
ip路由表中的目的地址如何表示?前面我們提到過ip地址的編址方法,ip地址分為主機號和網絡號,而連接到同一網絡的所有主機,其網絡號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將ip路由表保存相關的網絡信息,使遠端傳輸在不考慮細節的情況下先傳輸到同一網絡,再傳送到具體主機上去。
(1)標準路由選擇算法
一個標準的ip路由表通常包含許多(n,r)對序偶,其中n指的是目的地網絡的ip地址,r是到網絡n路徑上的“下一個”路由器的ip地址。如果說n就是火車的目的地,則r就相當于下一站。
注意:為了減小路由設備中路由表的長度,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路由表中的n使用目的網絡的網絡地址,而不是目的主機地址。下圖就是一個簡單的網絡互連圖,下表為路由器r的ip路由表。
①直接投遞:關注圖中的路由器r,所連接的是兩個網絡:20.0.0.0和網絡30.0.0.0。路由器r收到ip數據報,其目的ip地址的網絡號為20.0.0.0,則r的下一站就是終點站,即20.0.0.0。同理,如果目的ip地址為30.0.0.0,r的下一站也是終點站,即30.0.0.0。我們可以直接向終點站20.0.0.0或30.0.0.0投遞數據報,直接達到目的地。
②向下一站投遞:如果該ip數據報的目的ip地址是10.0.0.0,那么路由器就不能直接投遞,而是投遞數據報給下一站——路由器q(地址為20.0.0.5),由路由器q繼續向下一站投遞。我們再看看0連接了兩個網絡10.0.0.0和網絡20.0.0.0,其中一個l0.0.0.0正好是終點站,所以數據報到了路由器0后就可以直接投遞了。
(2)子網選擇路由——標準路由選擇算法的擴充
很多網絡并沒有采用標準的ip編址,而是采用了對標準ip地址做進一步層次劃分的子網掩碼。顯然,引入子網編址后,必須對標準路由算法進行修改和擴充。
首先要修改和擴充的就是路由表表目。標準的路由表包括很多(n,r)對序偶,由于不攜帶子網信息,因此不可能用于子網選擇路由。
標準路由算法從ip地址前幾位就可以判斷出地址類型,從而獲得哪一部分對應于網絡號、主機號。而在子網編址方式下,無法僅憑地址類別來判斷網絡號和主機號。因此必須在ip路由表中加入子網掩碼,以判斷ip地址中哪些位表示網絡號、主機號。擴充子網掩碼后的ip路由表表示為(m,n,r)三元組。其中m表示子網掩碼,n表示目的網絡地址,r表示到網絡n路徑上的“下一個”路由器的ip地址。
當進行路由選擇時,將ip數據報中的目的ip地址取出,與路由表表目中的“子網掩碼”進行逐位“與”運算,運算的結果再與表目中的“目的網絡地址”比較,如果相同,說明路由選擇成功,ip數據報沿“下一站地址”傳送出去。
上圖顯示了通過3臺路由器連接4個子網的情況。如果路由器r收到一個目的地址為10.4.0.16的ip數據報,以下是路由器r進行路由選擇的過程:
①在進行路由選擇前應將該ip地址(10.4.0.16)與路由表對應的子網掩碼255.255.0.0進行逐位“與”操作,得到的結果是l 0.4.0.0。
②10.4.0.0與本表項目中的網絡地址l0.2.0.0不相同,說明路由選擇不成功。需要對路由表的下一個表項進行相同的操作。
③繼續將數據報的ip地址l0.4.0.16與路由表的第二項對應的子網掩碼255.255.0.0進行“與”操作,得到的結果也是l0.4.0.0,這與第二項中的網絡地址l0.3.0.0也不相同。需要對路由表第三個表項進行相同的操作。
④(第三項也不符合要求)以此類推,當對路由表的最后一個表項(第4項)操作時,ip地址10.4.0.16與子網掩碼255.255.0.0“與”操作的結果是l0.4.0.0,同目的網絡地址l0.4.0.0一致,說明選擇路由是正確的。
⑤路由器r將數據報轉發給該表項指定的下一個路由器l0.3.0.7(即路由器s)。
路由器s接收到該ip數據報后,也需要按照自己的路由表,決定數據報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