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集體備課教案實用篇一
第一節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課時)
教師 何天全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簡述什么是微生物。
2、舉例說出常見的微生物類型。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哪里有微生物的討論,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收集、培養、觀察微生物。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我們身邊哪里有微生物的討論和分析,自覺養成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習慣。
二、教學重點
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見類型。
2、細菌的結構特點及生殖方式。
三、教學難點
1、舉例說出常見的微生物類型
2、細菌的結構特點及生殖方式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二)什么是微生物?
出示一些微生物圖片(流感病毒等),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共性特點(結構、大小),得出什么是微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
(三)哪里有微生物?
(四)微生物的常見類型
1、細菌的形態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細菌有哪些結構組成,細菌細胞與動物、植物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什么?哪些結構不是所有細菌都具備的?歸納細菌的結構特點。(六)
3、細菌的生殖方式和特點
給出細菌繁殖數據,引導學生思考細菌怎樣產生后代?回憶細胞的增值方式,歸納細菌通過分裂方式產生后代,速度快。
(七)小結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類群
細菌、真菌、病毒
三、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生殖方式
球菌、桿菌、螺旋菌單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有莢膜鞭毛等分裂生殖
(八)作業布置
六、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節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類群
細菌、真菌、病毒
集體備課教案實用篇二
《是樂譜錯了》教學片段(初案)
五、鎖定重點、品讀感悟
1、畫一畫:
用你自己喜歡的符號標畫出描寫這位大指揮家自信的語言、神態和表情的句子、詞語,從中體會出小澤征爾過人的勇氣與自信的素質。
2、品一品
3、讀一讀:
指導練讀文中對話,用怎樣的語氣讀小澤征爾的話?
課件出示:
1、這次,他向評委提出:樂譜出錯了。“不可能,樂譜是不會有錯的”。一位評委肯定地說。(小澤征爾的話用肯定語氣讀)
2、“是的,樂譜怎么會有錯呢?”另一位評委附和著。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于是大吼一聲:“不,是樂譜錯了!”(小澤征爾的話用堅定、自信、不容質疑的語氣)
(1)、教師用堅定、自信、不容質疑的語氣范讀。
(2)、學生練習讀。
(3)、指名讀。
《是樂譜錯了》教學設計(定案)
五、鎖定重點、品讀感悟
1、畫一畫:
用你自己喜歡的符號標畫出描寫這位大指揮家自信的語言、神態和表情的句子、詞語,從中體會出小澤征爾過人的勇氣與自信的素質。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
2、品一品
課件出示:句子3——“一位評委肯定地說”,“另一位評委附和著”,“一致認為樂譜沒有錯”。
(1)、這些短語體現出評委怎樣的態度?
(2)、小澤征爾此時內心是怎樣的?想象一下他的內心活動。
3、讀一讀:
指導練讀文中對話,用怎樣的語氣讀小澤征爾的話?
課件出示:
1、這次,他向評委提出:樂譜出錯了。“不可能,樂譜是不會有錯的”。一位評委肯定地說。(小澤征爾的話用肯定語氣讀)
2、“是的,樂譜怎么會有錯呢?”另一位評委附和著。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于是大吼一聲:“不,是樂譜錯了!”(小澤征爾的話用堅定、自信、不容質疑的語氣)
(1)、教師用堅定、自信、不容質疑的語氣范讀。
(2)、學生練習讀。
(3)、指名讀。
《是樂譜錯了》教學設計(補案)
五、鎖定重點、品讀感悟
1、畫一畫:
用你自己喜歡的符號標畫出描寫這位大指揮家自信的語言、神態和表情的句子、詞語,從中體會出小澤征爾過人的勇氣與自信的素質。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
2、品一品
課件出示:句子3——“一位評委肯定地說”,“另一位評委附和著”,“一致認為樂譜沒有錯”。
(1)、這些短語體現出評委怎樣的態度?
(2)、小澤征爾此時內心是怎樣的?想象一下他的內心活動。
(3)、片段訓練:用簡短的話語寫出小澤征爾內心的活動。
3、讀一讀:
指導練讀文中對話,用怎樣的語氣讀小澤征爾的話?
課件出示:
1、這次,他向評委提出:樂譜出錯了。“不可能,樂譜是不會有錯的”。一位評委肯定地說。(小澤征爾的話用肯定語氣讀)
2、“是的,樂譜怎么會有錯呢?”另一位評委附和著。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于是大吼一聲:“不,是樂譜錯了!”(小澤征爾的話用堅定、自信、不容質疑的語氣)
(1)、教師用堅定、自信、不容質疑的語氣范讀。
(2)、學生練習讀。
(3)、指名讀。
《誰敢試一試》教學片段(初案)
三、研讀課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讀了課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通過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點。)
①齊讀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師的外貌讓人記憶猶新,然而,他的課堂教學卻更讓人難以忘懷。課文哪幾部分寫了耿老師課堂上的風采?指名讀課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頓了一頓??又頓了一頓??再頓一頓??
①耿老師的第一堂課上的是什么內容?課文是怎么寫的?
(課件出示):
頓了一頓??又頓了一頓??再頓一頓??
問:這是什么描寫?從這些行為描寫中你認為杯蓋好擰嗎?
②看到老師的表現,聽到老師的話,課堂氛圍怎樣?同學們的表現怎樣?在書中劃出相關的句子。
a、女生“紛紛扭頭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塊頭,幾個大力士則“相互吐吐舌頭”。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氣”、“貼在懷里”和“使勁擰”
④小女生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輕輕一轉,這杯蓋兒竟一下子松了開來。
問:“才”、“竟”說明了什么?
(原來擰杯蓋是不費力氣的,和同學們的想像全然不同,結果出乎意料。)
⑤當同學們看到小女生輕易擰開了杯蓋,他們的表現是怎樣的?
《誰敢試一試》教學片段(定案)
三、研讀課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讀了課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通過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點。)
①齊讀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師的外貌讓人記憶猶新,然而,他的課堂教學卻更讓人難以忘懷。課文哪幾部分寫了耿老師課堂上的風采?指名讀課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頓了一頓??又頓了一頓??再頓一頓??
①耿老師的第一堂課上的是什么內容?課文是怎么寫的?
(課件出示):
頓了一頓??又頓了一頓??再頓一頓??
問:這是什么描寫?從這些行為描寫中你認為杯蓋好擰嗎?
②看到老師的表現,聽到老師的話,課堂氛圍怎樣?同學們的表現怎樣?在書中劃出相關的句子。
“靜”字說明什么?(來烘托當時同學們復雜的心情。)
(課件出示):
a、女生“紛紛扭頭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塊頭,幾個大力士則“相互吐吐舌頭”。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氣”、“貼在懷里”和“使勁擰”
“她的右手才那么輕輕一轉,這杯蓋兒竟一下子松了開來。
問:“才”、“竟”說明了什么?
(原來擰杯蓋是不費力氣的,和同學們的想像全然不同,結果出乎意料。)
1、小練筆
2、請你發揮想像,揚起你自信的手筆,以片段的形式寫出當時小個子女生和同學們的心理活動。(任選其一)
3、耿老師說明不能擰杯蓋的原因
《誰敢試一試》教學片段(補案)
三、研讀課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讀了課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通過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點。)
①齊讀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師的外貌讓人記憶猶新,然而,他的課堂教學卻更讓人難以忘懷。課文哪幾部分寫了耿老師課堂上的風采?指名讀課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頓了一頓??又頓了一頓??再頓一頓??
①耿老師的第一堂課上的是什么內容?課文是怎么寫的?
(課件出示):
頓了一頓??又頓了一頓??再頓一頓??
問:這是什么描寫?從這些行為描寫中你認為杯蓋好擰嗎?
②看到老師的表現,聽到老師的話,課堂氛圍怎樣?同學們的表現怎樣?在書中劃出相關的句子。
教室里靜悄悄的。
教室里還是靜悄悄的。
(課件出示):
教室里靜悄悄的。
教室里還是靜悄悄的。
“靜”字說明什么?(來烘托當時同學們復雜的心情。)
(課件出示):
a、女生“紛紛扭頭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塊頭,幾個大力士則“相互吐吐舌頭”。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氣”、“貼在懷里”和“使勁擰”
③讀句子,說說加點詞是對人物的什么描寫?從這些描寫中充分表現了什么?(a句形象生動的神情描寫,表現了同學們的為難和不敢嘗試的心態。b句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了同學們不敢大膽嘗試,不敢向老師挑戰、向困難挑戰的心理。c句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表現了小個子女生堅決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設計意圖]潛入文本,抓住重點,悉心感受,探究內心,突出人物的個性特點。
④小女生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輕輕一轉,這杯蓋兒竟一下子松了開來。
問:“才”、“竟”說明了什么?
(原來擰杯蓋是不費力氣的,和同學們的想像全然不同,結果出乎意料。)
⑤當同學們看到小女生輕易擰開了杯蓋,他們的表現是怎樣的?
在小女生嘗試的時候,同學們表現怎樣?
全班同學都驚愕了
有些同學嗤嗤地笑了
(課件出示):
全班同學都驚愕了
有些同學嗤嗤地笑了
問:從前后不同的表現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
(抓住機遇,樹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觀者永遠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
1、小練筆
2、請你發揮想像,揚起你自信的手筆,以片段的形式寫出當時小個子女生和同學們的心理活動。(任選其一)
3、讀片段(教師隨機評價)
4、耿老師說明不能擰杯蓋的原因
集體備課教案實用篇三
教學目標
一、導入
1、老師考考你們的眼力,觀察一下你有什么發現?
cctv----------中央電視臺 p---------停車場 kfc------------肯德基(這些圖片里面都有字母。)今天,咱們試著從數學的角度研究字母。
2、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生齊讀課題)
二、新授
(同桌間討論,學生匯報。讓學生明確在同一情境中,相同的數可以用相同的字母來表示)
2、活動二:猜年齡(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間的關系)。師:同學們,今年你幾歲?10歲的同學請舉手,看來我們班的同學大多是10歲。
(同桌兩個合作,只寫出算式就可以。師巡視,拿幾個學生的講評。)表格中有一個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師: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點?這里的a表示誰的年齡?a+25又表示什么?從a+25中你還可以看出點什么?(生述)
小結: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數量時,字母所取的數要符合生活實際。師:如果老師的年齡用b表示,同學的年齡怎么表示呢?(生討論、交流匯報)
3、活動
三、猜一猜(體會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間的關系)。
師:擺1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怎么算?擺2個呢?3個呢?50個呢?你想擺幾個三角形?你能像剛剛記錄年齡的表格一樣把你擺幾個三角形要需要幾根小棒的計算過程記錄下來嗎?(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拿幾個學生的講評。)師: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點?字母a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這個式子a×3,又表示什么?從a×3中你還可以看出點什么?(學生討論再匯報,師小結)
4、介紹乘法的簡便的寫法。
學生請打開書94頁自學。交流匯報自學情況。
三、鞏固練習
課本94—95頁“ 試一試”1—4題
四、課堂小結
1、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贈言: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談成功的秘決時,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 同學的年齡 教師的年齡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 10 10+25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 6 6+25
集體備課教案實用篇四
2、過程與方法學習積的乘方的運算法則,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的簡潔美
冪的運算法則的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與手段:自學─引導相結合的方法
[生]它的體積應是v=(1.1×103)3c3.
[師]這個結果是冪的乘方形式嗎?
老師列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嘗試、歸納.
出示投影片
學生探究的經過:
(3)(ab)n= = =anbn
用符號語言敘述便是:
(ab)n=anbn(n是正整數)
通過上述探究,我們可以發現積的乘方的運算法則:
(ab)n=anbn(n為正整數)
積的乘方,等于把積的每一個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冪相乘.
3.積的乘方法則可以進行逆運算.即:
anbn=(ab)n(n為正整數)
同指數冪相乘,底數相乘,指數不變.
看來這也是降級運算了,即將冪的乘積轉化為底數的乘法運算.
對于anbn=(ab)n(n為正整數)的證明如下:
anbn= ──冪的意義
=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ab)n ──乘方的意義
4.[例3]計算
(1)(2a)3=23a3=8a3.
(2)(-5b)3=(-5)3b3=-125b3.
(3)(x2)2=x2(2)2=x22×2=x24=x24.
課本98練習
教師小結:
14.1.3積的乘方
積的乘方等于把積的每一個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冪相乘
例題講解修訂、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