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指向上級機關匯報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工作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問題的報告,掌握報告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對于個人和組織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篇一
剛剛過去的20xx年春節黃金周,全國旅游消費規模再創新高。國家旅游局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xx年春節黃金周全國共接待游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那么,這個春節黃金周的旅游消費有哪些變化?居民旅游消費行為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規律?同程旅游發布的《20xx春節黃金周旅游消費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回答了這些問題。
“長假長線游”,春節黃金周長線游占比64.7%《報告》數據顯示,20xx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出游的受訪者中,51.4%選擇了國內長線游,35.3%選擇了周邊游,12.3%選擇了出境游。總體上,長線游(國內長線游、出境游、郵輪旅游)占比64.7%,符合“長假長線游”的一般需求規律。
居民春節黃金周出游目的地選擇方面,國內游呈現出明顯的“南下避寒,北上玩雪”需求規律,哈爾濱等傳統冰雪游勝地集中了半數以上的北上玩雪客流,而廈門、三亞、桂林、麗江、昆明、大理等地處華南、西南地區的目的地則是北方游客南下避寒的首選目的地。
春節出境游熱門目的地和往年一樣主要集中在周邊的日本、韓國、泰國以及港澳臺地區,合并占比50.5%,法、瑞、意、美、加等長線目的地占比23.8%,巴厘島、長灘島、馬爾代夫等熱門海島占比11.8%。值得注意的是,極地旅游也占到了1.1%的比例,表明居民春節出境游的消費層次和品質在提升。同程郵輪春節期間的南極郵輪航次需求強勁,早在出發前一個月即被搶訂一空。
春節黃金周期間居民周邊游主題主要集中在鄉村游、溫泉、主題公園、逛廟會、滑雪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春節的一些傳統習俗在城市逐漸淡化或消失,因此,到鄉村追尋傳統“年味兒”成為春節周邊游的第一需求。《報告》調查數據顯示,36.3%的周邊游人群選擇了鄉村游。泡溫泉則是春節周邊游的第二大需求熱點。從地區分布來看,到滑雪場滑雪是華北、東北地區居民春節周邊游的熱門選擇。
38%的人選擇在家過完除夕和初一再出發在出游時間的安排上,除去錯峰出游的動機外,多數人會考慮兼顧在家過年的傳統和旅游需求。《報告》數據顯示,有3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要在家過完除夕和初一后再出發,僅有15.5%的受訪者選擇了在出游目的地過年,另有37.4%的受訪者選擇了節后錯峰出游,選擇節前錯峰出游的占比9.1%。總體而言,有84.5%的'春節出游者兼顧了在家過年和外出旅游(含自愿和非自愿選擇),在出游目的地過年的比例相對較低。
春節作為一個闔家團圓的節日,即便是外出旅游也要全家人一起行動。《報告》針對不同年齡層出游者的調查數據顯示,40歲以下的出游者大多選擇了和配偶子女一起出游的家庭組合,占比達29.9%,選擇一家三代人同游的比例為19.4%。相比之下,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大多選擇了和老伴兒一起出游,占比高達57.9%,選擇全家一起出游的占比23.8%。綜合來看,全家一起出游是較為主流的春節出游選擇。
《報告》針對春節期間有旅游消費經歷人群的調查顯示,31.5%的人在交通、住宿、門票等旅游產品上的人均花費超過了5000元,與長線游占比較高有著密切聯系。從調查數據來看,17.3%的春節出境游者在交通、住宿等旅游產品上的支出水平在5000元以上,郵輪旅游者的這一比例為13.4%。
《報告》數據顯示,春節有出游經歷的受訪者中,89.2%的人有旅途購物消費經歷,其中30.4%的人購物消費在2000元以內,24.9%的人購物花費在2001至4000元之間,購物消費在6000元以上者占比19.5%。
總體來看,出境游、郵輪旅游和國內長線游的居民的旅游購物消費水平要高于周邊游,其中以出境游和郵輪旅游最高。
春節出游購物人們一般都會購買哪些商品?《報告》數據顯示,目的地土特產和旅游紀念品是最受歡迎的商品,其次名牌服裝等也非常受歡迎,而名表珠寶等貴重商品的購買比例相對不高。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篇二
xx年春節將至,在這個傳統而又重大的節日里,喜歡熱鬧、喜慶的家鄉人民會選擇怎樣的方式“過大年”呢?他們的年夜飯會在哪里吃?哪些消費領域最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今年的“黃金周”是否依然金光燦爛?孩子們的消費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有人說:“這一年的辛勞賺來的錢,正是為了歡渡春節。”所以也就是說,這是一年中花錢最多的一次節慶。于是,趁勢我就春節消費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
在調查中,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可謂五花八門,各種方式都在選擇之列。不過,購置衣服以微弱票數勝出。其次是餐飲,再次是送禮,接下來還有文化娛樂、壓歲錢、購置日用品、旅游等。
春節期間購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節日期間的首選。在一家公司上班表姐告訴我,她們這些職業女性因為工作關系平常難得湊在一塊,剛好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地逛街購物。據了解,有表姐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常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逛街購物,春節的休假正好可以彌補。一位平常只在家圍著老公、孩子干家務的阿姨說,“往常在家里就是圍著灶臺、洗衣機轉,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休假了,我也要放松放松,買幾件稱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打扮自己。”另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節女士們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對很多人來說,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吃進行。家鄉人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世紀聯華的一位收銀員告訴我,大概在節前20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峰,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間,有不少還上了千元,賣出去的東西絕大部分是食品。“有一次,一個五口之家買了1000多元的食品,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吵著說不夠呢。”收銀員笑著說。在購買食品方面,我了解到,有以下幾種食品幾乎成為了家家必備的。有各類小食品、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但是除了葡萄酒所占花銷較大,約達到六七十元外,其余各項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
餐飲消費也是家鄉人民春節的一大消費支出之一。對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走親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親訪友那就免不了吃吃喝喝,我從家附近的一些酒樓了解到,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20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預定一空。一家酒店的大堂經理告訴我,在他們這預定酒席的平均消費大多為六七百元,有些還超過千元。“民以食為天嘛,何況還是過節呢。”
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愿親自下廚,但也有不少人為追求家庭氣氛,在家里設宴招待親友的。家住紅星小區的王先生說,“大過年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不就是圖個開心嘛,犯不著上酒店花那冤枉錢。”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如今,送禮已經成了過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超過了吃的支出。我對運河小區的一些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
一位吳先生說,一年只過一次年,親戚朋友間總要是要走動一下的,又不能空著手去,現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檔的東西顯得寒酸,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就不能少于200元。粗粗算一下,春節期間送禮的錢就達到xx多元。
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只是一個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平時,人情類的消費也占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為一項很主要的消費。
隨著家鄉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禮金數額水漲船高。人情類消費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去年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3000多元的李先生無奈地對我說:“人情費超過了小孩學費,面對眾多的人情費,我真的有點捉襟見肘。”
從調查中可以看到,人們習慣將白酒作為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選擇白酒送禮的.家庭比率達69%,平均送禮金額中也是白酒最高達到143.94元。
近年來,春節游一直很火爆。我在市里的一些旅行社了解到,一些旅游線路基本排滿。在春秋旅行社報表上,大年初一和初二的海南游已“滿座”,而前來咨詢的市民仍是絡繹不絕。
“如果天氣晴好的話,外出旅游的人還會多些呢。”一旅行社工作人員告訴我。對于很多人來說,春節是個團圓的的日子,也是游玩的日子,一位熊先說:“我挺喜歡旅游的,但不知道春節期間天氣怎樣,如果天氣不是很壞,帶著親戚朋友一起自駕游也是件快樂的事。”
調查顯示,在旅游形式上,57%的人選擇隨團出游,43%的人選擇自助旅游。在地點上,廣東、廈門、深圳、云南等氣候宜人的南方和氣候相對寒冷的北方城市(如哈爾濱、長春等)最受歡迎。在境外游方面,香港仍是許多人的首選。
相對于“五一”、“十一”、元旦等節假日,調查顯示春節是最深人關注的節日。在被采訪者中,83%的人認為,在所有節日中,春節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須要過的一個節日。53%的被采訪者表示要在家度過春節,16%的被采訪者表示要以旅游的方式度過春節,27%的被采訪者表示要以走親訪友的方式度過春節,有4%的被采訪者稱,他們會以知識充電或健身的方式度過春節。
1000~xx元,13%的消費者預計消費xx~3000元,有8%的消費者稱,他們的預計消費在3000~5000元,有10%的消費者打算在年夜飯這一項上花費5000元以上。
我在我市一些三星級大酒店了解到,酒店推出的1666元、2888元的年夜飯在除夕之前約十天就被訂購一空,且比去年預定量要多出10%。而“豪華級”的6666元、8888元年夜飯的預定量較比前幾年有所下降。這說明了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觀念改變的同時,已經初步養成了節約的習慣,不再刻意追求“天價”帶來的那份虛榮,而是選擇過一個富裕而不浪費的春節。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而如今那濃濃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有63%的人認為現在春節年味太淡,缺少傳統文化,希望能過一個傳統型的春節,16%的人認為現在的春節簡單輕松,比傳統春節要好,據我了解,這么認為的大多數位年輕人,另有21%被采訪者認為現在的春節和“五一”“十一”長假沒有什么兩樣。
69%的被訪者表示春節送禮會選擇白酒,27%的被訪者表示會選擇一些保健品送親友,極少數被訪者表示會選擇其他有意義或對方真正需要的禮品。由此可以看出,春節送禮還是停留在送傳統禮品上,并沒有深入實際的考慮。
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壓歲錢也是越來越多。那么,這些交到孩子手里的錢,是怎樣花的呢?我在家附近的第八中學對初中學生作了調查。調查發現,近八成中學生的壓歲錢在800元左右,超過1000元的和低于500元的在少數,極少數的學生壓歲錢在1500元左右。他們的壓歲錢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用壓歲錢上網,買游戲卡,為自己添置新衣服及飾物,買平時就喜歡的圖書,購買高檔文具,請同學一起去吃肯德基、德克士等洋快餐。
調查中,很少有學生提出會把壓歲錢捐給希望工程或貧困家庭,但經我提醒,有不少學生表示會考慮這么做。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學生平時的教育在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篇三
20xx年1月21日20xx年2月31日
親戚、同學、朋友、家長、教師
問卷調查、電話咨詢、談
首先制作好問卷,電話咨詢親朋好友,再采用談咨詢家長、教師來記錄高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況,以便給出恰當又合理的建議。利用網絡整理出資料。
經過談記錄知道里部分高中生都喜歡蝸居在家里做作業,尤其是高三學生,在為最后的沖刺做準備。高一學生比較悠閑,部分喜歡外出,但是有小部分外出都是去網吧等不良場所。雖然都喜歡外出,但是出去鍛煉身體的極為少數。高一學生外出的約有60%,但是鍛煉身體的只有20%。高二學生外出的約有40%,鍛煉身體的只有15%。高三學生外出的只有15%,鍛煉身體的幾乎是沒有,只是微乎其微,僅有3%左右。經過計算,高中生平均外出的.時間約為23個小時,一般都是去書店、公園等公共場所。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原因后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對于假期的學習安排,百分之百的學生會上網或者看電視,平均在12個小時,因為不論是誰,都經受不住這些誘惑。高一、高二的學生在完成寒假作業后,都喜歡上網或聊天,但也有部分學生喜歡閱讀有益書籍,約在12本書。高三學生做完寒假作業后,還喜歡復習以前的知識,然后做做高考的題目。
對于上述情況,我認為學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認的。因為一些學生外出是為了有益身心,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學生在寄宿學校就讀的就應該多多外出,否則一些學生會因此得憂郁癥,最后走上不歸之路。我們現在的任務主要還是學習,但是親近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習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們應該合理的制定好假期計劃表,將學習和外出相結合。
所以,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1、制定一張假期計劃表,合理安排時間
2、外出時應先和父母說明原因,讓父母放心
3、外出時最好是多去一些有益的地方,絕對不能去不良場所,尤其是網吧
為了更好地安排學生外出與學習的時間,我們咨詢了家長、教師的意見,也上網采取了一些建議。
制定寒假生活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在的初中生更應該制定一張假期生活計劃表,充實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時也能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不僅能學習還有走進自然。在寒假的最后幾天里,還可以寫一份新學期的打算,為新學期做好充分的準備。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篇四
在新年悠悠的余韻中,人們摸摸荷包發現癟了不少。仔細一回味,不少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現在過年花錢更多了,可這年味卻似乎不可挽回地變淡了。
從各方面統計和估算的數字分析,廣東人過春節花錢越來越大方。在廣州一大學做教師的小彭稱,因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學,所以一家人春節花費還是比較節省,但即便如此,置辦年貨加上親戚、朋友、同學人情走動,還是花去7000元。在白領階層中,小彭的錢花得還不算多。今年天冷,又為逛商場多吃多穿多花費再添一把火,幾乎所有的消費場所全面火爆,春節前后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消費時段。
廣州市的天貿南大、廣百集團等百貨公司,今年春節期間投放市場的商品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而銷售增幅也同樣超過20%。其中,廣百初一至初七銷售額達3365萬元,增幅達45.5%,這說明雖然供應量大了,但需求量也在增大。而友誼百貨1月前28天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0%,王府井這28天的銷售額已達到去年一二月的銷售總和,相當于去年全年銷售額的1/3。
省經貿委市場流通處羅房樞說,今年春節來得早,從元旦開始市場已開始啟動。在前后持續約一個月的春節消費月里,全省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總額上漲約30%,達到600億元。分攤到全省近8000萬常駐人口粗略估算,意味著平均每人花費近800元。這還是一個較保守的測算數字。
消費雖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錢能買得到的。
說到年味,人們的眼前常常會浮現這樣經典的傳統圖景:風雪夜歸,闔家團圓,圍爐夜,守歲至明,開門三聲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戲競陣,貨郎蟻集。然而年復一年,這樣的簡單圖景反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暨南大學商學系主任楊建華認為,花錢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難的原因很多:
其一,將春節的過去與現在縱向相比,過去過年是人們一年消費的集中體現,雖然現在仍是這樣,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過年消費遠沒有過去那么高度集中。如果劃曲線圖,過去的曲線更陡峭,現在則平緩得多。
其二,將春節放在全年中橫向來看,過去的文化較為傳統單一,春節地位高企,現在東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現代文化薈集,一年大小節日隔三差五就有一個,沖擊了春節的傳統地位,使得春節在人們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傳統觀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該買的總是要買!和其它日子一樣,春節只是給了自己一個花錢的理由而已。”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換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擺上以前過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時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極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沒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年”有什么特別。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許多傳統過年習俗,現在已經變成一種文化符號和標簽。在新興消費觀念的支撐下,日益興起的別樣消費正在逐日沖淡年味。
當然,過年辦年貨,全家老少買新鞋新衣等傳統消費需求仍然存在,且還在增長。以廣州酒家集團為例,其年宵品市場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應求;傳統年貨一條街也是各商場、超市的保留“節目”。但是年貨制作的社會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飯的酒店化,極大地沖淡了傳統年味。或者說,這過年味“不地道”了。
雖然如此,“年”的“舊瓶”中更添進了許多“新酒”,別樣的消費更是沖淡了傳統的年味。譬如短信拜年使拜年這一大過年的重頭戲大大簡單化,僅廣州移動除夕一天的短信發送量就達3500萬條以上。拜年在許多年輕人眼中已經淡化為一種形式。
大量市民的出游計劃使得廣州傳統年節市場上部分消費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堅持“風雪夜歸,一家團圓”。廣州市假日辦的調查顯示,在1960位被訪者中,春節黃金周期間有意出外旅游的比重為5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個百分點。根據測算,出游者人均花費552.9元,預計全市居民旅游總花費21.6億元。同時,隨著私家車擁有量的增多以及節前掀起的一股購車熱潮,今年春節不少市民自己開車回家過年,而選擇自駕車游的人也明顯增多,自駕游已成為一種過年時尚。
傳統的“年味”還轉移到了車市、樓市。除夕日,在汽車市場仍可以見到不少人在看車買車。他們是懷著節日購車會有優惠的心理來到這里的,而商家也想盡量回籠資金過年。而廣州春節的樓市從早年的“7天不賣樓”到“初三、初四啟市”,到去年的“春節照常賣樓做展”,雖然一年一變,但基本上都是銷售之前的尾貨。今年春節樓市再有新突破,眾多樓盤都將一批保留單位或者新貨在春節期間拿出來入市。不少廣州市民乘春節相互拜年時候順便來看看樓盤,體驗小區的良好居住環境,即使拜年期間不成交,節后也可能付諸行動。
因春節而拉動的像家電、家具、樓房、靚車、旅游等部分消費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因此傳統型消費雖然也有所增長,但相比之下,其“光芒”就變得十分微弱了。
就在豬年春節前夕,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據:我國gdp總量相當于1.4萬多億美元,人均1090美元。這是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表示,這標志著我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社會消費結構將向著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汽車、電腦、高檔電器加速進入家庭,人們對于住房條件改善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
而廣東早已跨越了人均生產總值1000美元的階段。記者從省統計局獲悉,20xx年廣東人均生產總值已達16690元,約為全國人均數的2倍,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了12.4%。
放在這樣一個全國和全省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看過年消費,就能夠更好地觀察和理解當下國人過年消費觀念與消費方式的種種變化。暨南大學商學系主任楊建華認為,中國人均生產總值正處于一個量變集聚的過程中,一個消費穩健的龐大中產階層隊伍正在形成,未來過年還將向花錢更多、年味更淡、消費方式越加多樣化、個性化的大方向演變。或者換一個更準確的說法:未來人們過年會花錢更多,體驗更多“年味”的新概念、新感覺。越來越多的、各種各樣的便利措施,讓人們從傳統的忙碌中解脫出來,轉向新的忙碌,年味將越來越脫離“物化”而轉向“情化”,從“肚子過年”到“腦袋過節”,由“節慶型”向“假期型”過渡。
面對這一大趨勢,商家們怎么做?天貿南大市場策劃部負責人羅志杰認為,對那些能夠點到現代與傳統結合之“穴”的商家而言,春節商機無限。比如今春紅內衣就十分走俏,雖然內衣穿在里面,只能穿給自己看,但紅色象征吉祥,消費者都希望討個好意頭。
楊建華則認為,春節消費的“龍頭”地位仍然穩固,不可低估。因為對于美好生活的祈盼無論何時何地都需要相應的表達形式與表現手段。但商家不能孤注一擲,現在暴富的行業基本不存在,僅靠一兩個節日、一兩種產品或者是欺詐手段來致富是不太可能的了,商家應該全年都要長袖善舞,更要按照營銷規律,結合文化認真研究消費心理,踏踏實實地做生意。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篇五
春節開封消費市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金銀首飾、散裝商品、服飾、家用電器、智能小電器、智能手機等商品暢銷。從調查情況看,春節期間,商家推出各種促銷活動,“春節不打烊”、快遞歇業、居民春節傳統消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店面銷售傳統模式依舊火爆。一是服飾類商品依舊暢銷。商家在推出春季新款服飾同時,開展冬季服飾促銷,消費者購買踴躍。二是金銀珠寶需求較旺。猴年主題珠寶、婚嫁系列首飾、賀歲金銀條等銷量攀升。三是中低價商品熱銷,尤以煙酒、飲料、副食、茶點等商品最為明顯。像食用油、糧食類、肉禽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奶及其制品類、煙酒飲料類等類消費增長明顯。四是家用智能小電器、智能手機銷售較好。這類消費品由于更新換代周期較短,對于年輕一族尤其有著較大的吸引力。
二、與去年春節相比,部分高端禮品遇冷淡。從調查情況看,一是消費者消費趨于理性,高端的禮品套裝、高檔消費品遭到消費者的冷遇,與之相反,中低檔商品、散裝商品銷售趨旺。二是兒童電教產品、圖書類銷量略有下降。三是低端家用電器銷售下降。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提高,消費者選擇家用電器時更多的是注重品牌、環保、智能、高端、新型、智能,這類家電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低端家電銷售下降明顯。由于受到春節外出務工者回家過年,居民春節放假休息等因素的影響,家庭裝飾材料,建材等銷售略有回落。
三、農村消費取向向城市靠攏。隨著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民自主創業等,農民現金收入增加,農村居民消費取向逐漸向城市靠攏,務工人員從大城市帶來了新的消費觀給與消費方式,沖擊了農村傳統的消費觀念,消費趨向于品牌化、中高端化。
四、中檔餐飲企業生意興隆。從調查情況看,高端餐飲企業紛紛放下身價,走平民路線,經營形勢好于住年。中檔餐飲企業的經營情況看,高檔菜少了,家常菜多了,小份菜、拼盤菜多了,就餐人數明顯增多;受到消費觀念、方式改變的影響,原來的家庭聚餐、走親串友,現在都搬到了賓館、飯店;小型餐飲店停業過節,而大中型餐飲企業抓住節日、旅游消費旺季,紛紛推出不同檔次、不同品味的菜肴,吸引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但是,各餐飲企業消費不忘節約,在“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號召下,很多餐館、酒店在餐桌上擺放文明就餐提示卡,引導消費者適度訂餐,避免浪費。
五、住宿業出現了“一房”難求的局面。春節期間,市區各大飯店、連鎖酒店、家庭賓館的房間被預定一空,出現一“房”難求的局面;開封中心較多,價格低于連鎖酒店,由于兼營住宿,出現排隊等房間甚至是在大廳過夜的局面,服務價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由于開封龍亭景區的燈展至正月十六結束,組團旅游、自駕游客絡繹不絕,房間爆滿狀況一直持續到了燈會結束。
六、從了解的情況看,今年春節黃金周對開封來講是真正的“黃金周”,消費品市場異常火爆。今年開封萬歲山景區、翰園的春節大廟會,龍亭景區的。燈展,鐵塔景區的燈光秀、清明上河園景區等吸引了周邊省市消費者蜂擁而至,帶動了開封消費市場的火爆;加上開封有著遠近聞名的小吃,鼓樓、西司、武夷夜市、上河小吃城,市區街頭巷尾規模不等的夜市攤點,黃金周期間,四大夜市人頭攢動、人滿為患,來汴的外地游客飽了眼福后,又飽了口福,拉動了開封消費市場增長。至正月十五,市區交通近乎癱瘓,外地游客不得不將車停到市區周邊選擇公共交通甚至步行進入景區參觀。總之今年的春節黃金周,開封著實火了一把,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更吸引了外地游客來汴旅游的沖動,更為開封的旅游、消費市場“火上澆油”。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經過一定范圍的調查,得出此報告(范圍有限,不能全然說明一切)。
普遍的人購置衣服都是在春節前的一個月內,因為那時商場都抓住了機會,紛紛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這樣便吸引了廣大的購物愛好者(尤其是未工作的母親及已經放假的中學生和少數的青年)。其實這樣的購物熱,并不是眼見的那樣實惠,細細調查發現,那些所謂的打折的優惠,都是商家的一種獲利手段,這些打折品的價格都是經過提升后,再處理的,經過對比有部分物品打折后比其它時候更昂貴。
另外就是近年的十天左右,人們都開始精心備辦年貨,有的人需求較大,而價格也在不知不覺中有所上漲,只是幅度不大。許多人購置的主要是煙火(城市居民,以及家里子女較多,也比較有錢的農村居民),糖果及一些干貨。這些都是人們年三十所需品。
另一現象是,這段時間內,已放假學生是絕大數的光顧者。因為這時,很多的家長都還在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管理自己的子女,所以他們才可以放心大膽的上網。
大年三十,不管是鄉下的農人,還是在外工作的,或是城市的市民,都會在這一天去購置主食,主要是雞鴨魚,有錢的就再購置更貴重的肉食。另外就是些新鮮菜食,主要是炒肉的配菜及煲湯的原料,而豬肉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居民去購買,住在農村的人們也會購買一定的肉,盡管他們殺了豬(其原因是他們已經把肉用鹽腌制過的,口感已經不佳)。這天購衣物的人仍是不少,因為都有一個觀念,新年穿新衣,但是此觀念也在一年年的淡化。
年后的節日中,人們的主要消費是集中在了餐飲上,絕大多數的城市居民會和自己的朋友,親戚一同到街上享用美食,此時生意興隆的餐飲店主要是集中在商業購物區,以及平時比較有名的餐飲店。但是有一個現象是現在人們暴露出來的,那就是人們對食物的健康關注程度還不高,而是對隨大流及追求美味就足夠了。
年后的生活再提到網吧行業,這時可以發現,這些網蟲已不是學生為主,幾乎都是那些工作不久的青年,他們這時主要也是玩游戲為主。這也許是為了減輕一年工作下來的壓力和緩沖疲憊。
再看年前紅火的服裝店,白天還有些顧客外,晚上就是暗淡了。
這時仍不褪色的商業,也許就應該算大型商場,諸如超市(人們要買禮品送親友)。
我的建議:如果有愿意從小事業開始創業的同志,可以從餐飲開始,我覺得這個餐飲要給出合理的價格讓顧客接受,但是自身的利益也要可觀,再者要有好的地段優勢。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篇六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慶祝佳節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人們的消費品購買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沒到春節,更加刺激了人們的消費,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市民春節消費狀況的了解,本人特地對所在小區業主們的春節消費進行了調查。
由于國內經濟的日益增長,中國市民的消費觀念一步步提升。在調查的人群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對于平時舍不得買的東西,過年的時候都會選擇購買。所以,一年到頭最重要的春節期間的消費能力是不容小覷的,尤其近幾年的春節消費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近幾年春節節日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促銷活動精彩紛呈,亮點突出,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1、餐飲
每到春節,少不了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辛苦工作一年后,大家也都希望放下疲倦,享受一年的勞動成果,春節也就圍繞著吃而展開了。
大概在節前20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峰,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200到600之間,有不少還上了千元,顧客們大多消費的是食品。“有一次,一個五口之家買了1000多元的食品,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說不夠呢”。以為超市收銀員告訴我說。
在購買食品方面,我觀察到有一下幾種食品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各種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等等。對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是常事,既然是走親訪友,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據我從周圍幾家酒店了解,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預定,平均消費大多為六七百元,有的還超過千元。“民以食為天,何況是過春節呢”。
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遠親自下廚,但也有不少人為追求家庭氛圍,在家里設宴招待親友的。但也有小區業主說,大過年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不就是圖個開心嘛,犯不著上酒店花那冤枉錢。
2、新年穿新衣
春節期間,對于女士來說,購物是過節的首選。以為賣服裝的親戚告訴我,一到春節,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門,拿出辛苦一年積攢下來的積蓄,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的購物逛街購物。跟正常人一樣,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常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逛街購物,春節休假正好彌補。以平常只在家圍著老公孩子轉的阿姨說,往常在家就是圍著灶臺、洗衣機轉,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休假了,我也要輕松輕松,買幾件稱心的衣服好好打扮自己。另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女士春節里最長做的事。
3、送禮開銷過大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如今,送禮已經成為過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超出了吃的支出。我對附近小區的一些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過您的人情消費超過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調查中發現,人們習慣將白酒作為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選擇白酒送禮的家庭比率達到69%,平均送禮金額白酒也是最高的。
隨著市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離濟南數額水漲船高。人情消費的增加也成了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3000多元的李先生無奈的對我說,人情類消費超過了小孩學費,我真的有點捉襟見肘。一位吳先生說,一年一次的`春節,親戚朋友總要是走動一下的,又不能空手去,現在的人品味高了,送的東西檔次低了,顯得寒酸,給每個孩子壓歲錢就不能少于200,粗粗算一下,春節期間送禮的錢就達到2000多元。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知識一個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平時,人情類的消費也占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為一項很重要的消費。
春節期間,市民消費增長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包括人力資本的提高、供求減少,需求增加、市民工資上漲,購買能力和消費能力的提高。
春節消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它能反映一個國家的人民的生活狀況,反應一個國家當前的部分經濟實力。
本文來源: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篇七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慶祝佳節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人們的消費品購買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沒到春節,更加刺激了人們的消費,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市民春節消費狀況的了解,本人特地對所在小區業主們的春節消費進行了調查。
由于國內經濟的日益增長,中國市民的消費觀念一步步提升。在調查的人群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對于平時舍不得買的東西,過年的時候都會選擇購買。所以,一年到頭最重要的春節期間的消費能力是不容小覷的,尤其近幾年的春節消費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近幾年春節節日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促銷活動精彩紛呈,亮點突出,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每到春節,少不了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辛苦工作一年后,大家也都希望放下疲倦,享受一年的勞動成果,春節也就圍繞著吃而展開了。
大概在節前20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峰,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200到600之間,有不少還上了千元,顧客們大多消費的是食品。“有一次,一個五口之家買了1000多元的食品,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說不夠呢”。以為超市收銀員告訴我說。
在購買食品方面,我觀察到有一下幾種食品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各種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等等。對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是常事,既然是走親訪友,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據我從周圍幾家酒店了解,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預定,平均消費大多為六七百元,有的還超過千元。“民以食為天,何況是過春節呢”。
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遠親自下廚,但也有不少人為追求家庭氛圍,在家里設宴招待親友的。但也有小區業主說,大過年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不就是圖個開心嘛,犯不著上酒店花那冤枉錢。
春節期間,對于女士來說,購物是過節的首選。以為賣服裝的親戚告訴我,一到春節,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門,拿出辛苦一年積攢下來的積蓄,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的購物逛街購物。跟正常人一樣,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常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逛街購物,春節休假正好彌補。以平常只在家圍著老公孩子轉的阿姨說,往常在家就是圍著灶臺、洗衣機轉,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休假了,我也要輕松輕松,買幾件稱心的衣服好好打扮自己。另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女士春節里最長做的事。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如今,送禮已經成為過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超出了吃的支出。我對附近小區的一些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過您的人情消費超過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調查中發現,人們習慣將白酒作為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選擇白酒送禮的家庭比率達到69%,平均送禮金額白酒也是最高的。
隨著市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離濟南數額水漲船高。人情消費的增加也成了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3000多元的李先生無奈的對我說,人情類消費超過了小孩學費,我真的有點捉襟見肘。一位吳先生說,一年一次的春節,親戚朋友總要是走動一下的,又不能空手去,現在的人品味高了,送的東西檔次低了,顯得寒酸,給每個孩子壓歲錢就不能少于200,粗粗算一下,春節期間送禮的錢就達到2000多元。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知識一個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平時,人情類的消費也占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為一項很重要的消費。
春節期間,市民消費增長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包括人力資本的提高、供求減少,需求增加、市民工資上漲,購買能力和消費能力的提高。
春節消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它能反映一個國家的人民的生活狀況,反應一個國家當前的部分經濟實力。
又是一個寒假來臨,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同學們都洋溢在一片喜慶祥和之中,準備買新衣,購美食盡情消費,高高興興過一個愉快的春節。
我們的數學周老師卻布置了一個有些“特別”的作業。那就是:按照規定準備二十張表格,記下過年前十天和后十天的消費情況,買什么東西及花的錢數要寫的清清楚楚。這個作業自然難不倒我,每天晚上,我都會拿出表格認真的將一天的消費寫下來,不寫不知道,一寫嚇一跳,當寫完前十天時,我發現每天的消費都很多,而且有許多錢都是沒有必要花的。
二月四日我生日那天,媽媽帶我去西餐廳花了好幾百,事后我們一致認為,買個蛋糕一家人在家吃頓飯就很好了,不應該去西餐廳,現在政府提倡節儉,反對浪費,我們一定要積極遵守。我擬好了一個家庭消費表格:一個月逛兩次超市,每次消費定在兩百塊錢以內,如果臨近過節定在五百塊錢以內;一個月去一次飯店,每次消費在一百五十元以內;每天花錢在五十元之內(除特殊情況)。
二月七日逛超市,花了三百多元,不知道的人,以為我們買了什么重要的東西呢,辛辛苦苦提回家翻開袋子一看,里面裝的全是:飲料、面包、香腸、酸奶等等,零食買了一大堆,主食卻沒有。到了第二天,媽媽和我望著空空如也的廚房,感到很無奈,又有什么辦法呢?只好再去買菜啦。自從那次逛超市之后,我們全家人有了一個教訓,去超市一定要先買實用的東西,最后可以買一點零食。最好出發前列出明細表,把要買的東西寫上,完全按照計劃買。
我發現我所畫的春節前十天的折線統計圖總是大起大落,今天,去超市花了好幾百元,折線急速上升,明天只買了午餐,花了十幾元,折線急速下降。這說明我們家消費情況很不穩定,這也代表著我家的營養情況忽高忽低,今天吃的很好,明天就可能沒有菜了,我想只有消費穩定了,才是過日子的長久之計呀。
我認為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合理的支配錢。有些人,春節期間大吃特吃,大買特買,瘋狂消費,過了一個奢侈而又暫時快樂的春節,可是春節過后就變得身無分文,不得不苦苦地等著發工資。這絕對是一種不理智的消費觀念。姥姥說:過日子要細水長流,天天奢侈的消費,絕對不是長久之計。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應該做一個聰明理智的消費者:買東西時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不要被精美的包裝所誘惑,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每天只花幾塊錢,看起來不是很多,可是,一元兩元加起來,就會積少成多。我們還沒有踏上社會,體會不到父母掙錢的辛苦,只懂得大手大腳的花錢。通過這個春節的消費調查,我和父母下定決心一定要改善我們家的消費觀念,每月工資發下來后將一部分錢存入銀行,或進行投資,留下必要的開支,精打細算的花好每一分錢。新的一年開始了,希望大家都能成為理財能手,都能做到勤儉節約、合理消費!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篇八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慶祝佳節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人們的消費品購買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沒到春節,更加刺激了人們的消費,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市民春節消費狀況的了解,本人特地對所在小區業主們的春節消費進行了調查。
由于國內經濟的日益增長,中國市民的消費觀念一步步提升。在調查的人群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對于平時舍不得買的東西,過年的時候都會選擇購買。所以,一年到頭最重要的春節期間的消費能力是不容小覷的,尤其近幾年的春節消費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近幾年春節節日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促銷活動精彩紛呈,亮點突出,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1、餐飲
每到春節,少不了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辛苦工作一年后,大家也都希望放下疲倦,享受一年的勞動成果,春節也就圍繞著吃而展開了。
大概在節前20多天,超市就步入銷售高峰,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200至600之間,存有不少空著了千元,顧客們大多消費的就是食品。“存有一次,一個五口之家買了1000多元的食品,上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說道比較呢”。以為超市收銀員說我說道。
在購買食品方面,我觀察到有一下幾種食品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各種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等等。對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是常事,既然是走親訪友,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據我從周圍幾家酒店了解,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預定,平均消費大多為六七百元,有的還超過千元。“民以食為天,何況是過春節呢”。
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就是圖個便利,不遠親自做菜,但也存有不少人為崇尚家庭氛圍,在家里設宴親友的。但也存有小區業主說道,大過年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不就是圖個高興嘛,犯不著上酒店花掉那冤枉錢。
2、新年穿新衣
春節期間,對于女士來說,購物就是過節的新寵。以為買服裝的親戚說我,一至春節,老老少少都踏進家門,掏出艱辛一年積蓄下來的積蓄,利用放假時光快快樂樂的購物逛購物。跟正常人一樣,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時都就是沒充裕的時間逛購物,春節放假剛好填補。以平時只在家圍著老公孩子轉回的阿姨說道,往常在家就是圍著灶臺、洗衣機轉回,顯然沒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放假了,我也必須隨心所欲隨心所欲,賣幾件稱心如意的衣服好好裝扮自己。另外,給愛人、孩子購置新衣也就是女士春節里最久搞的事。
3、送禮開銷過大
親戚朋友互相除夕,自然少不了饋贈。如今,饋贈已經淪為過年開支的非常大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遠遠超過了吃的開支。我對附近小區的一些居民展開了隨機調查,過您的人情消費少于5000元,最少的也存有將近千元,這其中包含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調查中辨認出,人們習慣將白酒做為餽贈親朋好友的禮品,挑選白酒饋贈的家庭比率達至69%,平均值饋贈金額白酒也就是最低的。
隨著市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離濟南數額水漲船高。人情消費的增加也成了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3000多元的李先生無奈的對我說,人情類消費超過了小孩學費,我真的有點捉襟見肘。一位吳先生說,一年一次的春節,親戚朋友總要是走動一下的,又不能空手去,現在的人品味高了,送的東西檔次低了,顯得寒酸,給每個孩子壓歲錢就不能少于200,粗粗算一下,春節期間送禮的錢就達到2000多元。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知識一個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平時,人情類的消費也占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為一項很重要的消費。
春節期間,市民消費快速增長也不是沒原因的。包含人力資本的提升、供需增加,市場需求減少、市民工資下跌,出售能力和消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