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時間的利用率篇一
下班時間是每個人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放松身心的寶貴時光。然而,如何利用這段時間是一個需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過于浪費時間無疑是一種可惜,而合理利用下班時間則能夠讓人更加充實和滿足。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利用下班時間方面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日常活動的總結
在下班之后,對過去的一天進行總結是我常常采用的一種方式。我會思考今天的工作是否順利完成,是否有什么進步和改進的空間。這有助于我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情況,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并設定改進目標。同時,這個過程也讓我學會了給自己一些鼓勵和肯定,這對提高自信心和工作動力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段:培養興趣愛好
在工作之余,我會尋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進行。閱讀、運動、旅行等等,都是我利用下班時間進行的愛好和興趣。這不僅有助于放松身心,還能夠豐富自己的生活,開闊自己的視野。我曾經因為工作壓力而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和激情,而通過培養興趣愛好,我重新找回了快樂和樂觀的態度。
第三段:學習和提升自己
下班時間也是我用來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時段。我會選擇一些與自己工作相關的專業書籍或者課程進行學習,以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此外,我也會選擇一些與工作無關的技能和知識來學習,比如學習一門外語或者學習烹飪技巧。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提升,我逐漸發現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和能干。
第四段:休閑娛樂的重要性
休閑娛樂是利用下班時間的重要一環。工作雖然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生活不僅僅是工作。我意識到,休閑娛樂是保持身心健康、緩解壓力的必要手段。我會安排與家人、朋友一起出去,或者看電影、看劇集,放松自己的身心。這樣的休閑娛樂時間,不僅讓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也能夠讓我更好地調整和平衡自己的狀態。
第五段:關注家人和社交
對于我來說,家人和社交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下班時間,我會盡量在家陪伴家人,與家人一起做飯、聊天、看電視等等,這樣可以增進感情,減少工作給家人帶來的冷漠感。同時,我也會關注社交,與朋友、同事或者參加一些社交活動,這樣可以增加與他人的互動和交流,打破工作帶來的孤獨感。
總結起來,利用下班時間是我們對自己進行舒緩和調整的重要時間段。通過總結工作、培養興趣愛好、學習和提升、休閑娛樂以及關注家人和社交,我們能夠更好地調整和平衡自己的狀態,使生活更加充實和滿足。希望大家都能夠在下班后找到適合自己的的利用時間的方式,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和精彩。
時間的利用率篇二
1.時間是最偉大、公正的裁判。
2.時間是金,其值無價。
3.時間一分,貴如千金。
4.最亮的東西是陽光,最寶貴的東西是時光。
5.在一切與天俱來的天然贈品中,時間最為寶貴。
6.一日之計在于晨,一歲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
7.時間勝守寶石。
8.時間能獲得黃金,黃金買不到時間。
9.得時無怠,時不再來。
10.時間好比河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時間的利用率篇三
“沙沙”……輕撫那蒙塵已久的書卷,才發覺,這細膩的聲音,甚是好聽……
“吃飯啦!”“馬上馬上。”去表妹家做客時,這種情況的發生,早不是一次兩次。表妹好讀書,從小便喜歡捧著一本繪本,走到哪兒,讀到哪兒。我讀過的書,她時常會來借。鄰里都打趣稱,這孩子以后定是個文學家。表妹不怎么在乎文學家的尊稱,只是一直默默地秉持著閱讀的好習慣。
只是……去年,表妹拿到了人生的第一部手機。先是興致勃勃,令她高興了好一陣子。漸漸地,她卻還是選擇放下手機,一頭扎進書海。唉,這個小書蟲,真是拿她沒辦法,手機都治不好她啦。每每看到表妹認真讀書的樣子,無奈之中還是有一絲淺淺的欣慰。
近幾次來做客,卻甚是奇怪。表妹的身邊,不僅是一本書沒有,她卻還滿腔熱血地盯著被她遺忘許久的手機。這是為什么?我不解,悄悄走到她身后。“嘿,干嘛呢?”“哎呀,姐啊你嚇到我啦。”表妹長吁一口氣,“看書呢。”“看書?”這么一答,我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是啊,你看!”她把手機遞到我面前。只見密密麻麻的字倏地浮現,宛若一本掌間的小書。“這是?”我愣了愣。“電子書呀,最近可流行啦!”表妹笑了笑。回頭,便去繼續她跌宕起伏的故事。我沉默了好一會兒,卻始終找不到什么可以說出口的字眼。
心里有一股澀澀的感覺,往日那種淺淺的欣慰,此次卻煙消云散。轉身,去問舅媽,想讓表妹讀電子書的原因。“電子書又好攜帶,又便宜,看起來質量也差不多,干嘛還要買那種紙質的`?”這,是舅媽的回答。我沒辯駁,但,也沒同意。
回家后,理所應當地想去體驗一番。所謂的電子書,真的有表妹與舅媽口中的那么好嗎?打開手機,下載了軟件。挑了幾本中意的加到了書架,便開始閱讀。剛開始時,確實與紙質書相差不大。內容不會改變,只是載體的問題。只是,時間長了,一個小時左右時,我倏地感到眼睛酸酸的,一陣不適。
我放下了手機。電子書,對于視力的傷害并非一點兩點。碎片化閱讀……這個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是利,是弊?心里明擺著想偏袒某一方,卻還是要保持理智。固然,手機上的閱讀,輕便易攜帶,深受人們喜愛也是理所當然。但,切不可因為一時的方便,而不考慮身體因素啊。
輕輕翻過一張紙,紙質書的聲音,多么動人。閱讀?漸漸碎片化了,罷……
時間的利用率篇四
用精力最佳的時間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每個大學生都熟悉自己的生物鐘,找出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去處理最重要、最困難的事情。在19世紀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帕累托原則”,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生活中80%的結果是幾乎來源于你20%的活動。所以我們要懂得對要做的事物分輕重緩急。而如何對事物來分輕重緩急呢?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學生。定位清楚了,我們就會知道哪些事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哪些事是我們當下要去做的了。
反省自己所浪費的時間。可以一段時間后,回過頭去反思自己這段時間對時間的使用情況,也可以利用手機、記事本等工具記錄自己時間耗費情況,準確記錄自己的時間開支,進行分析,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減少時間浪費。
不必大事小事事必躬親。諸葛亮對于蜀國在輔佐劉備的時候,大事小事都親力親為,事必躬親。到底他的身體狀況不好,54歲便去世了。所以要選擇出應該自己親自做的事情,也要放棄不必要的事情。對那些不重要不必要的事情就應當說“不”。
目標具體明確。目標,它會是我們奮斗的發動機和人生導航,所以目標要具體且具有可實現性。當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們就會知道為達成這個目標,我們該做的是什么,不該做的是什么,從而放棄那些不該做的,與目標無關的事情,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用在達成自己目標的事情上面。
制定時間計劃表。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時間表,可以是大學四年整體的計劃,也可以是一個學期一個月的短期計劃。通過計劃,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規律的生活又會給予我們掌握自己生活的權力,讓我們有安全感,進一步幫助我們發展自律的性格。
尋求他人幫助。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應對這些任務,所要采取的行動就是尋求別人的幫助,使得自己更有效率的去完成。
但是,一生的時間也是極短的,如果我們不能管理好時間,我們任由時間隨意的流逝,或許,我們就會像有首歌唱的“不知不覺就老了”,而我們,卻可能一事無成。
所以,人生雖然有很多時間,但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大學生活只有短短四年,時間對我們來說,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你選擇如何利用你的時間,或許別人都無從評判對錯。
但你所有的選擇,都將決定你未來的人生,結果,會為你做出最后的評判。如果,我們能充分的、科學的利用好自己的時間,我相信,時間,必將回報我們以更多美好。
大學生如何去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利用好時間呢?
時間的利用率篇五
2、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好的成績來。——華羅庚
4、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達爾文
5、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6、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7、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巴爾扎克
9、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11、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德
14、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克思
15、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的。——魯迅
17、一個人越知道時間的價值,越倍覺失時的痛苦呀!——但丁
18、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19、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李白
20、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拜倫
21、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22、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培根
23、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25、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2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29、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30、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杰弗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時間的利用率篇六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愛迪生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助手的臉紅了,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時間的利用率篇七
讀高中的時候,班主任就教導我們,要合理利用時間,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才對得起自己。
會利用時間的人,一定活得很輕松。
1
說起一件我學車的事情。
如今跟我同齡的人都畢業了,出來參加工作。他們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為自己以后的夢想努力著。
而我,還要計算著什么時候有假放,把駕照給考完。當然,周末就更不用說了,都在練車。
想想當初高中畢業,身邊的朋友都去報名考駕照。而我選擇在家吹空調,玩游戲。給自己的理由是,要把三年未玩的游戲時間給補回來。
上大學以后,宿舍的同學大二才開始報名駕校,到畢業之前都已經拿到駕照了。而我,還是選擇打游戲。
以前,一直安慰自己,畢業以后有很多時間可以學車,慢慢來。
直到上班了才知道,時間原來有這么少。
如果我高三畢業就去考駕照,到現在早就到手了,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無助。
不會利用時間,后果還是要自己承擔的。
2
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講作者跟一個暢銷書作家吃飯的事情。
約會的地點,離作家比較遠,三十多個地鐵站,轉三次地鐵,要一個多小時。
作者在地鐵口看到這位作家時,笑容滿面,手里還揣著一本書,很熱情地上來跟作者握手。
餐桌上,作者感到很抱歉,然后對他說:“挺不好意思的,約了離你這么遠的地方吃飯,路上花了這么多的時間。”
那位作家笑著說:“這有什么好意思的。我根本沒覺得遠啊,我都帶了本小說,一路看過來,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等我還沒從驚訝中反應過來,他接著說。
“這不奇怪啊!我在坐火車或者高鐵的時候,都在寫書。很多文章,都是在旅途中構思完成的。”
作者本來想請教他寫作方面的問題,但是聽到他所說的話,已經無需再問了。
后來,那位作家去了20多個國家,寫了三百多頁的旅行筆記。
是啊,如果連時間都不利用好,談何寫作呢?
3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為什么別人能夠成功,而你卻不能?
當你在20歲的時候,還在沉迷打游戲的時候;別人的20歲,可能已經考了好幾個專業證了。
當你在30歲的時候,還和20出頭的年輕人一樣的崗位;別人的30歲,已經是某企業的高管了。
當你在40歲的時候,還在為孩子的大學費用擔憂時;別人的40歲,已經財務自由,帶著孩子環游世界去了。
年輕的時候,你怎么安排和利用好時間,已經決定了你的未來。
人的思維就是這樣,當你年輕的時候懶,別想著以后能勤奮起來,因為你已經習慣了。
好好學會利用時間,趁年華未老,青春還在,為自己的未來奮斗吧!這樣既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你的父母和孩子。
作者:北城沒有海
時間的利用率篇八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出過一個意味深長的謎:"世界上哪樣東西最長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沒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于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這是什么?眾說紛云,捉摸不透。
時間到底是什么呢?時間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于活著的人來說,時間是生命;對于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于做學問的人來說,時間是資本;對于無聊的人來說,時間是債務;對于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來說,時間是財富,是資本,是命運,是千金難買的無價之寶。
時間的利用率篇九
劉子綺
今天,我給大家講如何合理利用時間。
別人看半小時電視,可以抽八分鐘鍛煉;兩小時就一共抽出三十二分鐘鍛煉。而我不看電視直接做運動,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
有人訪間一位女士,了解她如何“日理萬機”,她非常忙,根本沒時間鍛煉,某周三她回家發現家里的水管爆裂,地下室全被水淹了,然后她打電話找來水管工,結果水管工又把她的地毯踩臟了,她又來清理地毯,所有這些事情花費了她整整七小時,七個小時,一周平均每天就有一個小時。
這向我們證實了時間的彈性是很強的,我們無法創造更多的時間,但時間會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周168小時,你一周工作四十個小時,你還有七十二小時休息,你一周工作五十個小時,你還有六十二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你一周工作六十個小時,你還有五十二小時。
我做語文作業本來兩個小時就可以做完,我用了四個小時才完成,如果我不拖拉,還有兩小時的時間;我睡前睡不著,還可以聽個故事一舉兩得;我做數學作業的時候有時打草稿,就開起小差來,但我只要一玩,就提醒自己不能玩,這樣可以節省好多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通過這句話我知道了時間無法用金錢買到,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地利用時間。
時間的利用率篇十
如今,上海已經成為一個現代化都市,隨著共享行業,互聯網企業在經濟的不斷出現與更新,我們的生活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變化。這無疑是對我們有好處的。而且,隨著新事物的誕生,也對上海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就親身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情,對我感觸頗深,事情是這樣的:
每個周末我都要出去上英語課,每次都有作業,量還不小呢!有時媽媽會因為堵車要在路上停留許久,我便站在門口等她來接。回去后我開始寫作業,要花一個半小時呢!上初中后,作業量多了起來,做到七點多才能全部完成。之后還要做數學題,簡直不能抽出時間休息。每天做題是總是想著,我單詞還沒背。結果一周下來,我一個詞也沒背,默寫默得很差。我開始反思我的作息是否有不周,后來,我發現,在等待媽媽,校內與放學的一些碎片時間沒有被好后利用起來,導致了……我改進了我的作息:每天上學和放學路上背幾個單詞,校內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寫作業,回家后做奧數題,然后擠出時間背單詞。周末默寫時居然去的了不斐的成績,讓我又驚有喜,也讓我明白了利用好碎片時間的重要性。
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還是有的。”是呀,就讓我們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碎片化時間吧,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的!
時間的利用率篇十一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碎片化的時代,不同人對碎片化時代的態度不同,可無論你是贊成還是否定,碎片化的生活早已向我們迎面撲來,讓我們猝不及防地走進了無處不在的碎片化生活。如何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進行有效的學習是我們當今學生的重要課題。
就碎片化學習而言,我認為其最終效果受兩個因素影響。
第一,明確在不同碎片時間要做的事,即根據時間安排任務。每天的碎片化時間非常多,早起等車時,上下學途中,午休時間,下課休息時等等,而這些時間的長短不一,自然在期間可以做的事就不同。比如,下課時可以回顧上課時所學內容并整理筆記,或者放松一下心情整理一下思路;早起等車時可以預習今日所學內容或默誦昨日的背誦任務。而在較長時間的上下學途中則可以背背單詞,看看有益書籍。如若倒一倒,在較短的零碎時間閱讀書籍,眼中了了,心下匆匆,不過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以為自己看到了些什么,結果最終卻并未留下什么,無甚益處,白白浪費時間。所以明確在不同的時間里做什么事至關重要。
第二,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不同,碎片化學習的結果也不同。每個人進入學習狀態所需的時間不同,學習效率就會不同。有些人,不論何時何地,翻開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就可以立馬進入心無旁騖的狀態,滿心滿眼只有書中內容并深入其中,外界無論何事都打擾不到他;而有些人,注意力不夠集中,進入學習狀態比較慢,做事也只有三分鐘熱度,一旦外界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受到影響,拋下書去湊熱鬧。對于前者而言,在碎片化時間或集中時間讀書,并沒有什么區別;而對于后者來說,如果要好好讀書,就必須要在一個無人打擾的環境,特地騰出時間安心讀書,自然在碎片化時間里學習就沒有前者來的好。
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并不是說,自己看上去時時刻刻都捧著書讀、背著單詞就能做到的,其內心是否平靜,其目標是否明確,其安排是否合理都至關重要。明確有些事是不能在碎片化時間里做的,比如靜心研讀經典,比如攻克學術難關,這些都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慢慢看,細細品,好好讀;而有些事是可以在碎片化時間里完成的,比如背誦單詞,整理思路,看看雜志小說等等。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固然不錯,但是如何利用這寶貴的碎片時間去有效學習,則需要我們好好思考,科學分析,有效利用,甚至高效利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高效地利用好這寶貴的碎片化時間。
在這個時代,我們很少能夠擠出一大段空白的時間去做一些事,所以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就至關重要,只有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才能夠真正受益其中。
時間的利用率篇十二
隨著課程改革廣泛深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數學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后,靜下心來思考,也難免產生疑問。“熱鬧”的課堂上教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么?學生學到了多少?看似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中蘊涵的教學有效性有多少?怎樣做能使我們迷失的課堂回歸本真,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利用4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新教材把數學置于生活實際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豐富了,文化視野也開拓了。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由于受所處地域上的限制和學生本身知識建構的限制,感覺教材有些內容離學生較遙遠,并不為學生所熟悉、所了解。那么,使用新教材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準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當然除了分析教材,也要分析學生,即學情分析。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學得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落實好“四重”,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小學數學每節課的教學時間為40分鐘,上課應做到“提前2分鐘,少講5分鐘,表揚3分鐘,不拖1分鐘”。教學各節段時間分配大致為:教學準備5分鐘左右,教學展開20分鐘左右,反饋練習10分鐘左右,教學評價5分鐘左右。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四重”:
1、重紀律。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作保證。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制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
2、重情境。導入新課是小學數學新授課極其重要的環節。良好的課程導入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然的進入最佳狀態。作為教師,在上課的一開始的導入部分,就應該體現這一教學理念,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開課氣氛,激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的強烈愿望,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另外,新課的導入還要貼進生活,融于生活情境。
3、重探索。探究新知是課堂40分鐘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我們課前做的所有準備、創設的所有情境都是為它做的鋪墊。《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探索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先學后教、先練后講。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鉆研,努力探索,去主動獲取知識,進而理解和掌握知識。而老師則要當好一個引導者與合作者,全面為學生服務。
4、重過程。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過程。所以教師要在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學生的活動過程,教師要盡可能的做到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問題,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答,結合教學內容,有序地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在感性的基礎上形成數學概念;展現應用過程,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提高的、探索的興趣強了,那么課堂的效率就會不斷提高,我們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設計好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習信息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據現代教學觀念,一節好的練習課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而且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過去常用的“出幾道題,讓學生做做,老師講講”的方法是達不到這一教學目的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我們必須不斷改進練習課的練習方式,充分發揮練習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功能。教師要設法給學生提供一種輕松愉快、新穎合適的學習環境,設置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從問題的實質出發去分析、研究、探究。另外,我們在練習時設計的習題要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那么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會不斷得到提高。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差異來分層次設計課堂練習作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材布置,及時檢查反饋信息,及時補救。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不是簡單的說教,要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不斷創新、不斷實踐。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0分鐘,踏實的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