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一段經歷、學習或思考的總結和感悟。記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童年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一
周末,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它講的是高爾基怎么在苦難的生活中堅強長大的故事。
高爾基不像我現在的生活那么幸福,他的童年苦難遠比歡笑多。他三歲時,父親死于霍亂,母親帶著他到外公家生活。在這個家庭里,吵架斗毆是家常便飯,父子、兄弟之間為了爭奪財產而勾心斗角。外公喜怒無常,脾氣暴躁,好幾次把小高爾基打得昏死過去。
再想想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每當我生病時,父母都會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每當我難過時,父母都會想辦法哄我開心;每當我需要什么東西時,父母會盡量滿足我……而我有時卻不會替父母著想,讓他們時刻為我操心。
從小我就依偎在父母的懷抱中,在父母的呵護中成長,就像溫室里的花朵,難以抵擋大自然中的狂風暴雨。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改掉了這個壞毛病。
這件事說來還得歸功于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很瘦,但身體十分硬朗。
到了四年級我應該要騎自行車上學了,所以我就像父母提議。可是由于對我的寵愛,所以沒有答應。“那五年級總可以了吧?”我問到。“不行。”媽媽鎮定的話語否決了我的這一想法。“行。”這聲音從我背后傳來。“到底行不行?”奶奶一把把媽媽拉了過去,兩人討論了一番,媽媽只得不舍地說:“那好吧。”
可是我升入五年級是,媽媽又變卦了,說:"你可以自己騎自行車,但得你自己買。”啊!這不是刁難我嗎。再說,我的壓歲錢早就被沒收了呀!奶奶知道媽媽是心疼我,所以就自己做主,幫我買了一輛自行車。
拿到了這輛自行車。我開心極了。又一個麻煩出現在了我眼前——我不會騎呀。一貫嬌氣的我從未騎過自行車,這可怎么辦啊!學吧,學吧!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這個想法。
開始學了,先由爸爸把車身扶住,然后我再上去騎。我的心情隨著車身搖搖晃晃……一個星期以后,我終于學會了騎自行車。一個月以后,我的車技更為熟練了。我就開始試著自己上學了。出門前,媽媽千丁嚀萬囑咐,可我只是隨便應付了一下。
到了學校,我雖然累,但是很開心。因為我終于不再依靠父母上學了,可以不怕被別人說嬌氣了。
現在,我正在逐漸向著"自己事,自己做”的目標前進,爭取不再嬌氣。
所以,我要下定決心向高爾基學習,改掉嬌氣、任性的毛病,讓自己成為一個孝敬父母、為他人著想、對社會有用的人!
童年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二
我輕輕合上書本的最后一頁,抬頭望向窗外。一片陰郁,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樣沉重。我再次品讀完了高爾基先生的著作《童年》,已經是第二次閱讀了,心卻依然是這樣酸楚疼痛。
真是個讓人閱讀千百遍也不會覺得厭倦的故事,真是種讓人品味千百遍也不會幻化的悲壯。也許這就叫做經典,經典總是讓人們過目難忘,經典也總是讓人們百讀不厭。阿廖沙是個悲慘的孩子,他的身上有種看不見的光環,緊緊束縛著他,讓他動彈不得。這種光環的名字叫做命運。他的命運如此悲慘,他的命運把他的自由都給禁錮,他經歷的一次又一次牽絆皆是由于他被命運捆綁。
我本來覺得阿廖沙是個值得可憐與同情的孩子,但是看到后來,阿廖沙斬釘截鐵地說:“各人不過有各人的名字,而權利人人都一樣.。”我忽然覺得他是如此堅強。我意識到,阿廖沙是強大的,比我們任何一個孩子都要強大的。他的尊嚴,他的堅守,他的不屈,他的每一個舉手投足,都在證明他的頑強。而這些,并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他的命運固然悲慘,可是他經得起風吹雨打,又是那么值得欽佩的。
懷著各種各樣的情感讀到全書的末節時,當看到阿廖沙被外祖父趕出家門時,我心里的一塊大石頭卻好似突然落地。也許是為阿廖沙能逃離虎口感到慶幸。他可以出去尋找自己的生活,他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再也不用寄人籬下,再也不用任人宰割。也許外面的社會是更加黑暗險惡,但是我相信阿廖沙敢于去闖蕩,以一個人最基本的尊嚴活著,然后逐步強大起來。讀完最后一句話,我似乎看到了阿廖沙從地上奮力站起來,一步一步,緩慢而堅定地走向那未知的世界,所經歷過的所有不幸,恍若前世,再也不會施加到他的身上。
我忽然想到了我們這些不食人間煙火孩子們。不曾經歷過磨難,遇見困難時不知所措,風浪過去后當做是過眼云煙。想到這些,我不由得輕輕嘆了一口氣,若世界已經輪到我們這一代來做主宰了,會是多么慘不忍睹?每天錦衣玉食過生活,想想,也許只能滿足孩子們物質上的需求,但是精神上,卻永遠只能停留在那懵懂無知的孩童年代了。
抬頭看向天空,烏云化成滔滔天水,如瓢盆傾瀉了。重讀《童年》,仍然是如此催人淚下的經典。我看著窗外飄飄灑灑的雨絲,心中暗暗為阿廖沙祈禱:
“讓所有的不幸都化作紛揚大雨過去吧。”
童年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三
這幾天,我讀了老師推薦的名著——《童年》。這部舉世聞名的小說,深深地吸引了我。捧著它我經常忘記吃飯,放下它我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部自傳體小說,寫的是作者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主人公阿廖沙是個孤兒,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吝嗇、殘暴,兩個舅舅自私、粗野,只有外祖母疼愛他,給他講故事,教他怎樣做人。阿廖沙受盡苦難與折磨,十一歲時,他被外祖父趕出了家門。
我是非常投入地讀這本書的。我常常覺得自己就是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他快樂,我和他一起快樂,他痛苦,我和他一起痛苦。讀到“為了能生活下去,阿廖沙只好去揀拾破爛賺錢”那部分時,我讀得特別仔細,讀著讀著,我仿佛走進書中所描繪的情境中。我的眼前出現了瘦弱的阿廖沙頂著烈日,背著口袋尋找破爛的身影,聞到垃圾堆里散發著沖天的腐敗臭氣,置身于同學們嘲笑、侮辱的環境中……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阿廖沙的生活太難了,他真是太可憐了!
與阿廖沙相比,我的生活無憂無慮,沒有煩惱與痛苦,就像在蜜罐里。父母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我吃著可口的飯菜,穿著漂亮的衣服,爺爺奶奶都疼愛我,我還有零花錢……阿廖沙的痛苦童年讓我覺醒,我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與美好啊。我應該知足并珍惜這種快樂生活,感謝為我創造這一切的父母。
在這部小說里,我十分喜歡外祖母。她善良、慈愛、堅強、寬容、快樂,她有講不完的故事。她“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只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并且柔軟得也像這個可愛的動物”的形象讓我一閉眼就看見。我慶幸阿廖沙有這樣一位外祖母。在她的教育、影響下,阿廖沙無論生活怎樣惡劣,始終都能保持一顆正直、善良、健康的心靈,這顆高尚的心靈以及不斷地追求、學習,使他日后成為偉大的作家。
童年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四
在暑假里,我讀了厄運水晶頭骨、吳承恩寫的西游記、楊紅櫻寫的馬小跳系列,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爾基筆下的童年。
這一篇小說的作者是高爾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三部曲,很重要的代表作,并且帶有自傳的色彩。
這一本書主要寫了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了,他和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生活在一起,阿廖沙的外祖父非常兇,阿廖沙就經常挨打,還好,他有一個慈祥和藹的外祖母,只要外祖父一打阿廖沙時外祖母就過來調解情緒,日子長了,阿廖沙熟悉了環境交了好朋友,如“小茨岡”、“好事情”這兩個要好的朋友,這樣的日子好景不長,媽媽也去世了,只剩他和外祖父、外祖母,又重新過上了孤苦伶仃的生活。
這一篇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過節的時候表哥表弟都回來了。他們哥倆想出來一個壞主意,去別人家的陽臺偷一只狗回來阿廖沙也就跟過去看,這是,外祖父看到了他們,阿廖沙先看了看哥倆,又看了看外祖父,當再回頭一看時,哥倆早已跑得無隱無蹤,這下被外祖父抓了個正著,回到家被外祖父的鞭子抽了好幾下,哇哇大哭,從此被外祖父打的日子拉開了帷幕。
通過高爾基的自傳,我可以體會到他的童年是多么苦難,盡管他的生活這么苦難但還是追求著理想,現在我們生活環境好了,可大家現在都沉迷于電腦中,我覺得我們應該像高爾基學習這種追求夢想,堅持不懈。
童年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五
它講了“我”做錯了一點小事都要遭到暴打,無論怎么的勸告,都不會有一點好轉。而“我”非常的努力,所以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因此,他們一家都變成了關系非常不好的家庭。還有一個小小的道理:“美好的家庭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就是因為這小小的事情搞得大家不開心。”所以,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希望高爾基的家庭能變的關系好起來,讓大家開心!快快樂樂!變成一個美好的家庭!
我知道,高爾基很慘,從小爸爸就死了。只能和姥爺、姥姥、媽媽、舅舅生活。
高爾基的姥爺,教高爾基認字的時候,姥爺把手搭在高爾基的身上,高爾基很想躲,因為姥爺很臭,工人是很臭的,要做很多體力活。還有,姥爺很認真的教高爾基,可是高爾基有很多字不會,高爾基讀錯一個字,姥爺就吼一下。高爾基最后長大了,就成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可能跟姥爺也有關系。
童年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六
讀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那種腐敗,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記得魯迅說過“時間就是生命”和“珍惜時間是我成功的秘訣”。我們現在有如此美好的環境,是非常難得的。這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輩革命家的鮮血換來的。我看了《童年》這本書后,我開始愛惜時間,我認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所以,我開始認認真真地學好每一門課。俗話說的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積累而來的。都是要一點一點地克服困難,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和人生的燦爛。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于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么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并要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我想,高爾基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永遠以那種積極,勇于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讀完書的最后一頁,阿廖沙的童年也結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高爾基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黑暗中的光明。高爾基用他充滿苦難的童年向我們詮釋著一個真理:只要不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光明總會來臨。在人生中總會有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眼前的黑暗總會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人,光明必會到來!
童年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七
《童年河》,多么親切的名字!我忍不住捧起它。
來不及為他要面對的新環境而忐忑,來不及為他結交的新伙伴而欣喜,我的眼睛,我的心靈只在這里停留,久久地——“雪弟永遠記得離開鄉下老家時,親婆站在老宅后門口,一頭稀疏的白頭發在風中飄動;雪弟愛畫畫,畫鄉下的河,河邊有個小小的人,那是親婆在河邊向雪弟揮手呢;親婆來了,雪弟再也沒有尿過床,雪弟覺得有親婆的日子,是多么幸福的日子;親婆去世了,雪弟睡不著,他仰望星空,卻發現所有的星星都是親婆含笑的眼睛,雪弟在心里一遍遍輕聲喊著親婆,親婆……”
一次次感動,任真情溫暖我的心窩;一次次哽咽,任淚水模糊我的視線……。
不知為什么,總感覺雪弟就是我,親婆就是我的外婆,而我與外婆之間又有多少難忘的回憶呀!上小學二年級前,我一直住在外婆家。那個時候的我,雖是女孩子,卻如同男孩子一樣淘氣,一會兒要下河掏螃蟹,一會兒又要上樹摘桑椹,氣得媽媽要揍我。外婆一個眼神瞪過去:“小時候,你比她皮得更沒人樣兒,我打你了嗎?”說完,跟在我的后面,一邊笑著叮囑:“我家的伢兒當心哦!”一邊心驚膽顫地望著我進行一個接一個的冒險活動。
后來,我學琴了,上學了,每當被媽媽責備甚至被批得體無完膚時,外婆總會像“救世主”一樣挺身而出,“伢兒要慢慢教,好好說,你還是做老師的,就是這樣教小孩子的嗎?”訓完媽媽,外婆摟著我到外面去了,一邊走一邊對我說:“你媽媽不知道有多喜歡你呢!就是盼著你有出息!我們家的伢兒最聰明的,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學!”
……。
可是,外婆沒有等來我去鄉下看她,卻等來了一場可怕的手術。
關掉了電視,丟下了ipad,我急匆匆直奔醫院。
病房里,外婆無力地躺著。我靠著外婆躺下,就像小時候一樣:輕輕握住外婆的手,我在心里一遍遍喊著:“外婆,外婆,我來了……”
感謝《童年河》,是它讓我明白什么情最真,什么愛最暖,是它讓我在真誠的文字中感動、領悟:最美好的記憶來自童年,最美好的童年來自外婆。外婆用慈愛溫暖了我的整個童年,我要用感恩明媚她的每一個黃昏。
童年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八
“藝術是生活的縮影”,文學作品中主人公的命運,總會是作者真實生活的縮影。而《童年》也正是高爾基童年的真實寫照。高爾基四歲喪父,此后便寄居在外祖父的家里,但他的生活并不舒適,幾乎可以說是黑暗而可怕的,但在這黑暗中任有光明存在,催人奮進,使他以堅毅的步伐,一步一步脫離黑暗的深淵。
或許對于我們來說,童年是如詩如畫般美好的存在,在童年的空氣中溢滿了歡笑與童真。但對于阿廖沙,早在他不諳世事時,黑暗就已經用它的魔爪牢牢扼住了他原本美好的童年。縱使千磨萬擊,他卻并不臣服于黑暗,揣懷著一顆堅定的心在苦難中找尋著那個通往光明與美好的出口,使我領略生命的堅強。
殘暴與仇恨。
在這樣一個悲慘暴雨出很籠罩著的家庭里,年幼的阿廖沙早就對人間的痛苦與丑惡深有感觸。而這樣的家庭生活,讓我想起了夏洛蒂的《簡·愛》中的主人公在蓋茨黑德府的童年,同樣是寄人籬下、受盡欺凌的。但簡·愛追求個性自由,坦言而直白,相比較之下,阿廖沙卻更為隱忍,即使身處黑暗之中也能感受到光明的美好。
溫暖和光明。
“幾乎每天早晨,她都能找到新的詞語贊美圣母,所以我特別喜歡聽那些頌詞,每次都全神貫注地聽她祈禱”“她認為,不論是狗、鳥、蜂、草木全都服從于她的上帝,上帝對人間的一切都是一樣的慈祥、一樣的親切”在外祖父家不平靜的生活中,也不乏溫暖和光明,而這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一種生活。外祖母善良、此峽谷、熱愛生活,對誰都十分寬容、十分忍讓。而這些優秀美好的品質,慰藉了小阿廖沙敏感而迷茫的心。同時,也潛移默化的交到了小阿廖沙,使他更加堅強而勇敢。此外,還有了樂觀活潑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里,獻身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等。他們的美好品質給予了小阿廖沙力量,使他即使身在黑暗而污濁不堪的環境中,任然保持著對生活的信心與勇氣,邁著剛毅不屈的步伐向著光明前進。
“生活的情況越艱難,我越感到自己更堅強,甚也更聰明”——高爾基總有人像書中的外祖父與兩位舅舅一樣,重視權利,重視錢財,而卻對道德品行不屑一顧,他們一步步的發展,也一步步走向了通往黑暗的道路。而總也有人即使身處黑暗中,也保留著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與堅定的信念,一步步脫離黑暗,一步步走向光明。而我們,應從書中的字里行間涌動的一股生生不息的堅定而頑強中汲取精神力量,學會勇敢堅強!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