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一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2.按時間各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搞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的崇敬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教學重點]。
目標中的2、3,目標1中的造句。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主要板書計劃]。
敵軍我軍。
7月7日深全副武裝喝問。
氣勢洶洶嚴詞拒絕。
首先還擊。
第二天凌晨人仰馬翻同仇敵愾。
狼狽舉、冒。
當天晚上抱頭鼠竄悄悄。
可恥下場英勇頑強。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1、抄寫詞語。
2、填寫成語。
3、造句。
4、組詞、多音字組詞。
[課外]。
1、抄默詞語。
2、把課文復述給父母聽。
3、完成練習冊。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二
《盧溝橋烽火》反映的是中國現代史上一起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野蠻侵占我國領土的強盜行徑,歌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的頑強精神,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應以分析來代替。尤其是這篇屬于情感護強烈的文本,更應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和情感活動中。
一、讓課堂書聲瑯瑯
《語文標準》特別強調加強朗讀。那種只聽教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生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教師在讓學生感悟到盧溝橋的重要戰略地位后,讓他們通過讀來表現盧溝橋的重要性,這樣的讀悟交融,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的原因。后面的學習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次的朗讀,在學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礎上,教師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有意要學生突出表現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的詞語,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內容,體驗內容,從中受到情感的撞擊,獲得思想的啟迪。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按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學習本課9個生字,理解詞語,并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所包含的情感。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通過品味文中的語言體會日軍的勃勃野心、蠻橫無理、可恥下場及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日本侵略軍的英勇。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課文的二—五自然段,通過作者對敵我雙方表現的描寫,體會日寇的瘋狂與可恥下場,感受我國軍民的團結、機智與英勇。
教學難點:事件本身對中國抗戰的意義學生在認知上可能是個難點。
一、導入新課
1.揭題質疑:
看了課題,有什么疑問?
學生提問,比如“烽火”是什么?歷史背景如何?盧溝橋在哪里?……
2.解決問題:
學生將搜集到的有關歷史材料進行交流。
相機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熱點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制造了盧溝橋事變。
二、初讀指導
1. 自學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 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詞語。相機理解部分詞語。
(2)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去掉拼音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 指導分段:
(1)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說說理由。
第一段(1):寫九一八事變后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2-5):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6-8):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9):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國抗戰的序幕。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5、盧溝橋烽火
1、生字 生詞
2、第一段(1):寫九一八事變后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2-5):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6-8):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9):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國抗戰的序幕。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1)習字冊上習字。抄寫詞語
(2)解釋加點字
同仇敵愾 萬籟俱寂 眾寡懸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了解事變意義,講述英雄故事。試圖通過許多的故事,激起孩子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并讓我們的孩子為之鼓掌,并真正從內心深處受到觸動,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為。
1. 自由朗讀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戰中,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組內說說課余自己從課外書中讀到或從電影、電視中看到過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組推薦代表講述英雄故事。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三
教學要求:
1、導入新課,質疑問難。
2、檢查預習情況。
3、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4、指導學生書寫詞語。
一、導入新課。
1.聽歌曲松花江上。
2。揭題質疑。
看了課題,有什么疑問?
學生提問,比如“烽火”是什么?.歷史背景如何?盧溝橋在哪里?……。
解決問題:
事先請同學預習,搜集有關歷史材料,這時可請學生自己匯報預習成果,并及時表揚這些同學,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
相機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熱點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制造了盧溝橋事變。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詞語。
(2)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去掉拼音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指導分段:
(1)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說說理由。
第一段(1):后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2-5):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6-8):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9):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國抗戰的序幕。
三、指導寫字。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解釋加點字。
同仇敵愾萬籟俱寂眾寡懸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四
1、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順序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了解盧溝橋的戰略地位,以及盧溝橋事變的重大歷史意義。
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學生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1、(課前播放斑竹清唱的《盧溝橋之歌》,直到上課鈴響后才停止播放)。
(當蒼涼悲壯的歌聲縈繞在教室里時,“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已是“不絕轉入此中來”。當歌聲戛然而止時,相信同學們心中那蒼涼悲壯的情懷依然在激蕩。課未始,情已生,此時展開教學,學生不管是情感上還是注意上,都已做好了良好的鋪墊與準備。)。
2、指名學生說出盧溝橋事變的原因。
3、出示示意圖,分析盧溝橋的戰略位置,揭示事變原因。(多媒體顯示盧溝橋事變示意圖)。
(多媒體顯示盧溝橋事變示意圖,形象的直觀顯示“激活”了文字,促進了學生的正確感知。使學生對盧溝橋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一)學習第二段。
1、觀看錄象。(關于盧溝橋事變的一段視頻)。
(多媒體的'運用開放了信息資源,形象的視頻展示重演了屈辱的歷史,也成功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憤慨的情緒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同時被激起的,還有與守城官兵同仇敵愾的心理。可以說視頻展示為學習新課揚帆導航。)。
過渡:看到大家意猶未盡的表情,我知道大家一定很想知道當時的詳細情形,是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盧溝橋事變的詳細經過。
2、瀏覽2—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表示時間關系的詞句。
3、交流并相機板書: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當天晚上。
(語文課堂要努力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安排學生的自讀、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從而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敵軍的蓄意挑釁、無理取鬧;我軍的義正嚴詞、正義凜然。)。
5、交流(出示學生填寫的表格,并完善)。
要求:找出描寫敵我雙方舉動的關鍵詞語,完成填空。
時間敵軍我軍。
1937年7月7日深夜全副武裝氣勢洶洶蓄意挑釁惱羞成怒喝問嚴詞拒絕。
第二天凌晨人仰馬翻瘋狂吼叫狼狽哭爹喊娘同仇敵愾舉冒。
當天晚上猝不及防抱頭鼠竄手握腰佩悄悄英勇頑強。
相機板書。
敵軍我軍。
1937年7月7日蓄意挑釁嚴詞拒絕。
第二天凌晨內大舉進攻同仇敵愾。
當天晚上猝不及防主動出擊。
6、展示讀。(相機作好朗讀前的指導)。
7、有感情地齊讀2—5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敵軍的氣勢洶洶、無理取鬧的可恥下場以及我軍的同仇敵愾、英勇頑強。
8、指導復述。(按時間順序,可以參考剛才填寫的一張表格。)。
(學生通過瀏覽讀、品味讀、展示讀、探究讀,不難體會到作者通過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對我國守軍英勇頑強的敬佩之情。在這里,我不惜花費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通過自讀、討論、交流、匯報等多種形式鋪開教學活動,可謂是濃妝艷抹了,學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教師已無須再多言語,學生已漲溢滿腔激情。)。
(二)、學習第三段。
2、交流。
(平津危急!……三句話不能顛倒;“!”增強語氣;“迅速”“成群結隊”“夜以繼日”“紛紛”體會我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
3、齊讀6—8小節,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難和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的愛國熱情。
(三)、學習第四段。
1、范讀第9小節。
2、最后一小節告訴了我們什么?
3、齊讀最后一小節。
1、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當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內化為表達的需要時,學生的感情便在激蕩與碰撞中得到了深化與升華,于是,異彩紛呈的感想讓人感覺到學生心靈深處的確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學生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奮發讀書的情懷。中華兒女曾經因為國家落后而飽受凌辱,但是炎黃子孫決不允許歷史重演。從孩子們的回答中,不難聽出帶著童稚的話語中是擲地鏗鏘的堅定決心。說者動情,聽者聳容。語文課的情感目標的落實已在不知不覺中了。)。
2、歷史,警醒世人;歷史,催人奮進。中華兒女永遠也不會忘記中國的歷史,不會忘記中華民族的恥辱日——1937年7月7日,不會忘記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3、同學們,在結束本課之前,我還想告訴大家一點,多行不義必自斃!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日軍頭目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多媒體展示補充日軍頭目的最后下場的信息)。
(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則主要體現在對知識、信息的拓展、延伸上。“善惡到頭自有報”、“多行不義必自斃”,盧溝橋事變的挑釁者頭目到頭來沒有一個有好下場,補充這一點除了讓學生在憤慨之余大快人心之外,也激發了學生向善除惡的自覺性,對學生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是在潛移默化中的。)。
4、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們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3年了。和平與發展——這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心聲,是亞洲各國人民的心聲,這是時代的最強音。希望大家將來能為維護中日和平、維護世界和平而努力!(多媒體放飛和平鴿,播放蔣雨蓮的《和平友愛永在我們心中》)。
(曲終諳情情未了。通過一堂課的熏陶、激發,學生的情感已進入了高潮,特別是學生對日寇的憎恨之情已然溢于言表,可是如果就這樣的在學生的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或是讓學生帶著仇恨離開語文課堂,那便與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背道而弛了。在學生年幼的心里,顯然是無法分清正確對待日軍的侵略行為與對待現在的日本國的態度應該有什么不同的問題的。所以,我查閱了相關的資料,不失時機的誘導學生關注另一個具有時代性、世界性的命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比較起仇恨戰爭來,維護和平顯得更有意義,因為這是中國人民的心聲,是全世界人民的心聲,是時代的最強音!我想這一點對于學生來說,絕不僅僅只是一個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必要的情感態度世界觀的引領。)。
1、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了解盧溝橋事變后的戰事情況;收集抗日戰爭中其他的重要歷史事件。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五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2.按時間各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搞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的崇敬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目標中的2、3,目標1中的造句。
敵軍我軍。
7月7日深全副武裝喝問。
氣勢洶洶嚴詞拒絕。
首先還擊。
第二天凌晨人仰馬翻同仇敵愾。
狼狽舉、冒。
當天晚上抱頭鼠竄悄悄。
可恥下場英勇頑強。
1、抄寫詞語。
2、填寫成語。
3、造句。
4、組詞、多音字組詞。
[課外]。
1、抄默詞語。
2、把課文復述給父母聽。
3、完成練習冊。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六
北京西郊有一座橋名叫盧溝橋,它不僅因橋上的獅子多而聞名,還因為它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人。它清清楚楚的記載著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偉大戰爭。它更是中國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盧溝橋烽火》一課就再現了那段令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懷的歷史。文章的結構及脈絡:
《盧溝橋烽火》一課主要敘述了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占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們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理清脈絡,寫出段落大意。
3、用上文中詞語按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史實。
4、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有關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重點:按時間先后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難點:抓住重點詞句,激發學生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的崇敬之情。
一、揭題、解題:了解“烽火”,報警的煙火。盧溝橋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通過同學們查找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盧溝橋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陰謀侵占我國領土,而蓄意挑起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信號烽火事件。但中國人民不是好欺負的,自盧溝橋事變后,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同仇敵愾,英勇抗戰,終于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勝利。它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情:初讀課文
初讀感知,要求:自讀課文,讀通課文。
邊讀邊想,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給課文分段。
檢查討論:
指名讀課文(分小節):正音、解詞,讀通課文。理清脈絡,寫出大意。
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盧溝橋事變的經過)說說為什么?
三、精讀課文,升華情感
圍繞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進行教學設計
1、先時間,理清順序,記住先后。時間:“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
2、再內容,想象場面,記住要點。
自讀2-5自然段,個人練說。小組互說。展示評價(達成目標3)。
四、與文本對話
在學生充分說話的基礎上,研讀幾個重點片段,通過重點詞句的揣摩,體會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及侵略者的罪惡嘴臉;體會遣詞造句的方法及課文表達上的特色。
請根據教材解讀中“課文精彩片段欣賞”的內容自己設計。
提示案例:(“1937年7月7日深夜,”的片段教學)師:守橋的中國士兵如何能判定,日軍軍官是蓄意挑釁,而非搜查失蹤的士兵呢?(設計這一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體會日軍的陰謀與企圖,讓學生抓住“偷偷”、“摸”等詞語來揣摩。誰知這一問題竟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立刻帶著“火眼金睛”細心閱讀,尋找“蛛絲馬跡”。)
生1:如果真要尋找丟失的士兵,也該在白天,不應該在“星光暗淡,萬籟俱寂”的“深夜”。
生2:日軍到中國士兵的管轄范圍來搜查,總該講些基本禮節,可他們卻是“全副武裝”,還“大聲喝問”、“氣勢洶洶”,足可以看出日寇是“蓄意挑釁”。
生3:日軍自稱部隊的紀律很嚴明,竟然會丟失士兵,這是件丟臉的事,“家丑不可外揚”,可他們卻興師動眾地來搜查。
生4:失蹤的只是個小士兵,應該沒有必要這樣連夜搜查。
一番深究后,文中的日軍官兵在同學們面前原形畢露、無處遁形。指導朗讀也就水到渠成。
五、表達訓練:
以“站在盧溝橋頭,我”
為開頭寫一段話。
1、激情。通過課文的理解、朗讀,學生的情感已被激發,教師要抓住時機采用多種手段激情(如運用多媒體、教師描述等)
2、試說,討論內容。讓學生試說,教師歸納提煉要點。(恨、贊、奮)
六、板書設計
我軍英勇奮戰
盧溝橋烽火
敵軍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七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理清脈絡,寫出段落大意。
3、用上文中詞語按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史實。
4、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有關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重點:按時間先后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難點:抓住重點詞句,激發學生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的崇敬之情。
一、揭題、解題:了解“烽火”,報警的煙火。盧溝橋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通過同學們查找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盧溝橋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陰謀侵占我國領土,而蓄意挑起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信號烽火事件。但中國人民不是好欺負的,自盧溝橋事變后,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同仇敵愾,英勇抗戰,終于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勝利。它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情:初讀課文。
初讀感知,要求:自讀課文,讀通課文。
邊讀邊想,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給課文分段。
檢查討論:
指名讀課文(分小節):正音、解詞,讀通課文。理清脈絡,寫出大意。
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盧溝橋事變的經過)說說為什么?
三、精讀課文,升華情感。
圍繞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進行教學設計。
1、先時間,理清順序,記住先后。時間:“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
2、再內容,想象場面,記住要點。
自讀2-5自然段,個人練說。小組互說。展示評價(達成目標3)。
四、與文本對話。
在學生充分說話的基礎上,研讀幾個重點片段,通過重點詞句的揣摩,體會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及侵略者的罪惡嘴臉;體會遣詞造句的方法及課文表達上的特色。
請根據教材解讀中“課文精彩片段欣賞”的內容自己設計。
提示案例:(“1937年7月7日深夜,”的片段教學)師:守橋的中國士兵如何能判定,日軍軍官是蓄意挑釁,而非搜查失蹤的士兵呢?(設計這一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體會日軍的陰謀與企圖,讓學生抓住“偷偷”、“摸”等詞語來揣摩。誰知這一問題竟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立刻帶著“火眼金睛”細心閱讀,尋找“蛛絲馬跡”。)。
生1:如果真要尋找丟失的士兵,也該在白天,不應該在“星光暗淡,萬籟俱寂”的“深夜”。
生2:日軍到中國士兵的管轄范圍來搜查,總該講些基本禮節,可他們卻是“全副武裝”,還“大聲喝問”、“氣勢洶洶”,足可以看出日寇是“蓄意挑釁”。
生3:日軍自稱部隊的紀律很嚴明,竟然會丟失士兵,這是件丟臉的事,“家丑不可外揚”,可他們卻興師動眾地來搜查。
生4:失蹤的只是個小士兵,應該沒有必要這樣連夜搜查。
一番深究后,文中的日軍官兵在同學們面前原形畢露、無處遁形。指導朗讀也就水到渠成。
五、表達訓練:
以“站在盧溝橋頭,我”
為開頭寫一段話。
1、激情。通過課文的理解、朗讀,學生的情感已被激發,教師要抓住時機采用多種手段激情(如運用多媒體、教師描述等)。
2、試說,討論內容。讓學生試說,教師歸納提煉要點。(恨、贊、奮)。
六、板書設計。
我軍英勇奮戰。
敵軍。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八
1、導入新課,質疑問難。
2、檢查預習情況。
3、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4、指導學生書寫詞語。
一、導入新課。
1、聽歌曲松花江上。
2、揭題質疑。
看了課題,有什么疑問?
學生提問,比如“烽火”是什么?.歷史背景如何?盧溝橋在哪里?……。
事先請同學預習,搜集有關歷史材料,這時可請學生自己匯報預習成果,并及時表揚這些同學,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
相機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熱點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制造了盧溝橋事變。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詞語。
(2)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去掉拼音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指導分段:
(1)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說說理由。
第一段(1):寫九一八事變后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2-5):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6-8):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9):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國抗戰的序幕。
三、指導寫字。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解釋加點字。
同仇敵愾萬籟俱寂眾寡懸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九
1,面向學生:小學2,學科:語文2,課時:23,學生課前準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三)、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知識方面: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2、按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關鍵詞句感受敵我雙方表現,激發對侵略者憎恨和對我軍民打擊侵略者行為的敬佩。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方面:
1、激發學生的愛國心。
2、激發學生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軍的崇敬之情。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了解“盧溝橋事變”的經過,體會中國守軍不怕犧牲、奮勇抗敵的英雄氣概。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教學之前用百度在網上搜索《盧溝橋烽火》的相關教學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參考,了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學教程網找到課文的朗讀錄音和課文插圖參考,課堂上帶領學生朗讀課文和觀看圖片,給學生直覺上感受。
第二課時。
一、前提測評入新課1、聽寫詞語。
咽喉妄圖挑釁狼狽同仇敵愾猝不及防如火如荼。
指名板演反饋講評矯正2、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問:盧溝橋事變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找到嗎?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在不懂處做個記號。
3
引導學生抓住“蠶食”、“魔爪”、“東北三省”、“華北”、“咽喉”等重點詞語朗讀小結板書:
日寇蠶食,欲占交通要道。
過渡:盧溝橋事變是怎么發生的?經過是怎樣的?(二)品讀第二段。
瀏覽第二段,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同位交流,指名說師摘要板書:
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
舉動關鍵詞語。
體會1937年7月7日深夜敵人我軍。
第二天凌晨敵人我軍。
當天晚上。
敵人我軍。
敵方:全副武裝氣勢洶洶首先我軍:喝問嚴詞拒絕還擊。
4說說從雙方舉動關鍵詞你能體會到什么?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日軍的蠻橫無理、不可一世。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學生評議。
小結:可見事件的發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板書:
蓄意挑釁嚴詞拒絕。
第二天凌晨。
日軍:人仰馬翻狼狽我軍:同仇敵愾舉冒。
說說從雙方舉動關鍵詞你能體會到什么?
引導生通過抓重點詞語、句朗讀并想象體會日軍的殘暴以及我軍民不怕強敵的英勇氣概。
播放錄音片段學生邊聽邊想象。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學生評議小結板書:
同仇敵愾大舉進攻。
當天晚上。
日軍:猝不及防抱頭鼠竄我軍:手握腰佩悄悄。
說說從雙方舉動關鍵詞你能體會到什么?
盧溝橋烽火教案幼兒園篇十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準確體會文中詞語的感情色彩。
3、能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擬清文章結構思路。
4、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1、利用互聯網搜索查閱的方法,通過一些圖片和視頻,再現實歷史,幫助加深學生理解。
2、自主探究,抓住關鍵詞語,進一步領會理解文章內容。
3、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情感認識。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新課。
1、觀看盧溝橋圖。
【網絡搜索】。
過渡:這就是盧溝橋,它歷盡風雨滄桑,見證了一段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戰歷史。
釋題:烽火是什么意思呢?這里比喻什么?
【網絡搜索】。
【網絡搜索】“九一八事變”:
配樂:《松花江上》(片段)。
二、初讀指導。
1、學生自學課文。
要求:讀通句子,讀順課文,自學生字詞,圈劃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點。
2、檢查學生自學效果。
a)指名讀,集體幫助糾正讀音。
b)再讀,讀出韻味,讀出情感。
c)齊讀詞語。
3、質疑:說一說在預習中有沒有遇到的疑難問題?
4、學生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歷史事件?
5、學生讀課文后議一議,然后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6、根據下列小標題,試一試給課文劃分段落。